鹳骨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鹳骨
Guàn Gǔ
鹳骨
别名原动物白鹳、冠雀、鹳雀、负釜、黑尻、背灶、皂裙、鹤、老鹳、捞鱼鹳
功效作用解毒;止痛。主痨瘵腹痛喉痹蛇咬伤
英文名Stork bone
始载于名医别录
毒性无毒
归经肺经脾经
药性
药味

目录

  1. 鹳骨 (《别录》)
    1. 来源
    2. 考证
    3. 动物形态
    4. 性味
    5. 功用主治
    6. 选方
    7. 用药禁忌

鹳骨 (《别录》)

来源

为鹳科动物白鹳的骨胳。  

考证

出自《名医别录》。

1.陆玑《诗疏》:鹳,鹳雀也,似鸿而大,长颈赤喙,白身黑尾翅,树上作巢,大如车轮,卵如三升杯。2.陶弘景:鹳亦有两种,似鹄而巢树者为白鹳,黑色,曲颈者为乌鹳,今宜用白者。  

动物形态

白鹳(陶弘景),又名:冠雀(《后汉书》),鹳雀、负釜、黑尻、背灶、皂裙(陆玑《诗疏》),鹳(《别录》),老鹳、捞鱼鹳。体长约120厘米。嘴形粗健,长直而略侧扁,角黑色,先端渐形尖细,色亦较淡。虹膜淡粉红而外圈黑色;眼周及颏囊的裸出部朱红。全体大多白色;肩羽、翼上覆羽、初级和次级飞羽均呈光辉黑色,大部分外翈呈银辉色。脚长,暗红色,胫下部裸出;趾长居中,向前三趾的基部有蹼相连着,后趾位置不较他趾为高,爪短钝。活动于开阔沼泽和潮湿草地上,夜宿高树,常集群生活。繁殖于我国北方地区,至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地区越冬。  

性味

①《别录》:"味甘,无毒。" ②《药性论》:"大寒。"  

功用主治

痨瘵,胸腹痛,喉痹蛇咬

①《别录》:"主鬼蛊诸疰毒,五尸心腹疾。"

②《药性论》:"治尸疰、鬼疰腹痛。炙令黄,末,空心暖酒服方寸匕。"

③《本草拾遗》:"脚骨及嘴主喉痹,蛇虺咬,及小儿闪癖,大腹痞满,并煮汁服之,亦烧为黑灰饮服。"  

选方

治积聚,胸痛连背,走无常处,或在藏,或肿在腹,或奄奄然而痛:鹳骨三寸,雄黄莽草丹砂(一作'丹参')、牡蛎(一作'牡丹')各四分,藜芦桂心、野葛各二分,斑猫十四枚,巴豆四十枚,蜈蚣一枚,芫菁十四枚,上十二味,末之,蜜丸,服如小豆大二丸,日三,以知为度。(《千金方》鹳骨丸)  

用药禁忌

《本草拾遗》“秃人毛发,沐汤中不少许,发尽脱,亦不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