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味的寒性中药列表
|
- 八月札
- 芭蕉根
- 芭蕉叶
- 芭蕉油
- 白草
- 白草根
- 白钩藤
- 白花蛇舌草
- 白花猪母菜
- 白活麻
- 白克马叶
- 白粱米
- 白毛藤
- 白毛夏枯草
- 白茅根
- 白牛尾七
- 白猪母菜
- 白子菜
- 百合
- 百合花
- 稗根苗
- 稗米
- 蚌泪
- 蚌肉
- 荸荠
- 臂形草
- 变蛋
- 冰
- 冰草
- 冰草根
- 冰球子
- 不灰木
- 草菇
- 草泽泻
- 叉歧繁缕
- 茶
- 蝉花
- 蝉蜕
- 长果山橙
- 长瓦韦
- 长叶山芝麻
- 车螯
- 车前草
- 车前子
- 砗磲
- 砗磲肉
- 蛏肉
- 匙叶伽蓝菜
- 齿瓣石豆兰
- 齿缘草
- 虫豆
- 楮实
- 楮实子
- 楮树根
- 川谷根
- 穿鞘花
- 垂珠花
- 春不见
- 莼
- 莼菜
- 慈姑
- 慈竹
- 慈竹沥
- 慈竹气笋
- 慈竹茹
- 慈竹叶
- 刺海松
- 粗黄草
- 大苞甲跖草
- 大巢菜
- 大花剪秋罗
- 大花美人蕉
- 大还魂草
- 大蕉皮
- 大金发藓
- 大金银花
- 大麦苗
- 大石韦
- 玳瑁
- 淡竹根
- 淡竹壳
- 淡竹笋
- 淡竹叶
- 倒挂金钩
- 灯台菜
- 灯心草
- 灯心草根
- 地柑
- 地骨皮
- 地瓜果
- 地黄
- 地浆
- 地筋
- 滇车前
- 滇丹参
- 丁蛎
- 东方蝾螈
- 东风菜
- 东风螺
- 冬菇
- 下一页


别名:燕蓄子、畜蓄子、拿子、桴棪子、覆子、木通子、八月瓜、八月炸、野毛蛋、冷饭包、野香蕉、羊开口、玉支子、腊瓜、畜葍子、八月楂、压惊子、预知子、八月果、百日瓜、牵藤瓜、拉拉果、野香交
味性:甘,寒。
归经:肝;胃经。
主治:舒肝理气,活血止痛,除烦利尿。治肝胃气痛,胃热食呆,烦渴,亦白痢疾,腰痛,胁痛,疝气,窟经,子宫下坠。八月札


别名:蛇舌草、蛇舌癀、蛇针草、蛇总管、二叶葎、白花十字草、尖刀草、甲猛草、龙舌草、蛇脷草、鹤舌草、矮脚白花蛇利草、目目生珠草、节节结蕊草、鹩哥利、千打捶、羊须草、细叶柳子、珠仔草、定经草、小叶锅巴草、南地珠、散草、竹叶草、奶沙尔、铁沙尔
味性:苦甘,寒。
归经:心;肝;脾;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湿。主肺热喘咳;咽喉肿痛;肠痈;疖肿疮疡;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水肿;痢疾;肠炎;湿热黄疸;癌肿。白花蛇舌草(图)

别名:苻、蜀羊泉、谷菜、鬼目草、白草、排风、白幕、鬼目菜、天灯笼、和尚头草、望冬红、酸尖菜、排风藤、土防风、耳坠菜、金线绿毛龟草、葫芦草、毛风藤、毛老人、红道士、毛和尚、野猫耳朵、胡毛藤、羊仔耳、生毛梢、龙毛龟、毛燕仔、红麦禾、彀菜、排风草、耳坠风、毛见藤、生毛稍、毛相公、望风藤、毛千里光、毛秀才、鹰咬豆子、毛道士、毛葫芦、葫芦藤
味性:甘苦,寒。
归经:归肝;胆;肾经。
主治:请热,利湿,祛风,解毒。治疟疾,黄疸,水肿,淋病,风湿关节痛,丹毒,疔疮。白毛藤
别名:金疮小草、雪里青、土犀角、见血青、白头翁、筋骨草、石灰菜、紫背金盘、破血丹、退血草、散血草、白夏枯草、散血丹、白毛串、白喉草、四季春草、大叶刀焮草、青鱼胆草、苦地胆、透骨消、四时春、地龙胆、活血草、雪里开花、青石藤、朋花、一盏灯、野鹿衔花、天青地红、叶下红、爬爬草、白调羹、和胶毒草、苦草、苦胆草、四服春、大本四时春、七层宝塔、小将军、透滑消、蚊毒草、大叶退焮草
味性:苦甘,寒。
归经:归肺;肝经。
主治:止咳化痰,清热,凉血,消肿,解毒。治气管炎,吐血,衄血,赤痢,淋病,咽喉肿痛,疔疮,痈肿,跌打损伤。白毛夏枯草




别名:丝茅草、茅草、白茅草、茅草根、茅根、兰根、茹根、地菅、地筋、兼杜、白花茅根、地节根、坚草根、甜草根、丝毛草根、寒草根、白茅菅、丝茅、万根草
味性:甘;寒。
归经:归肺、胃、膀胱经。
主治: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黄疸,水肿,热淋涩痛;急性肾炎水肿。白茅根(图)
别名:白背三七、白东枫、玉枇杷、三百棒、厚面皮、鸡菜、大肥牛、白番苋、白红菜、疔拔
味性:甘、淡,寒。
主治:清热解毒,舒筋接骨,凉血止血。用于支气管肺炎,小儿高热,百日咳,目赤肿痛,风湿关节痛,崩漏;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乳腺炎,疮疡疔肿,烧烫伤。白子菜




别名:野百合、喇叭筒、山百合、药百合、家百合、白百合、蒜脑薯、重迈、中庭、重箱、摩罗、强瞿、百合蒜
味性:甘,寒。
归经:心;肺经。
主治: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百合(图)
- 《中国药典》百合
- 《中药大辞典》百合
- 《中华本草》百合
- 《本草纲目》百合
- 《本草备要》百合
- 《本草便读》百合
- 《本草乘雅半偈》百合
- 《本草崇原》百合
- 《本草从新》百合
- 《本草撮要》百合
- 《本草分经》百合
- 《本草分经》百合
- 《本草害利》百合
- 《本草经解》百合
- 《本草经集注》百合
- 《本草蒙筌》百合
- 《本草求真》百合
- 《本草图经》百合
- 《本草新编》百合
- 《本草衍义》百合
- 《本草易读》百合
- 《本草择要纲目》百合
- 《本经逢原》百合
- 《长沙药解》百合
- 《得配本草》百合
- 《雷公炮制药性解》百合
- 《名医别录》百合
- 《神农本草经》百合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百合
- 《食疗本草》百合
- 《食物疗法》百合
- 《中药炮制》百合
- 《汤液本草》百合
- 《吴普本草》百合
- 《新修本草》百合
- 《药笼小品》百合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百合
- 《证类本草》百合
- 《中药学》百合
- 《千金翼方》百合
- 《侣山堂类辩》百合
- 《老年食养食疗》百合
- 《顾松园医镜》百合
- 《医学入门》百合
- 《冯氏锦囊秘录》百合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马蹄、乌芋、地栗、地梨、苾荠、通天草[浙江杭州]、芍、凫茈、葃菇、水芋、乌茨、凫茨、葧脐、黑山棱、铁葧脐、红慈菇、马薯
味性:甘,寒。
归经:肺;胃经。
主治:清热,化痰,消积。治愠病消渴,黄疸,热淋,痞积,目赤,嚼喉肿痛,赘疣。荸荠


别名:蝉退、蝉衣、虫蜕、蝉壳、蚱蟟皮、知了皮、金牛儿、蜩甲、伏蜟、枯蝉、蜩蟟退皮、蝉退壳、催米虫壳、唧唧猴皮、唧唧皮、热皮、麻儿鸟皮、伏壳、蝉甲、蝉脱、仙人衣
味性:甘,寒。
归经:肺;肝经。
主治:散风热,宣肺,定痉。治外感风热,咳嗽音哑,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小儿惊痫,目赤,翳障,疔疮肿毒,破伤风。蝉蜕(图)


别名:苤苢、马舄、车前、当道、陵舄、牛舌草、虾蟆衣、牛遗、胜舄、车轮菜、胜舄菜、蛤蚂草、虾蟆草、钱贯草、牛舄、野甜菜、地胆头、白贯草、猪耳草、饭匙草、七星草、五根草、黄蟆龟草、蟾蜍草、猪肚子、灰盆草、打官司草、车轱辘草、驴耳朵草、钱串草、牛甜菜、黄蟆叶、牛耳朵棵
味性:甘,寒。
归经:归肝;肾;膀胱经。
主治:清热利尿,祛痰,凉血,解毒。用于水肿尿少,热淋涩痛,暑湿泻痢,痰热咳嗽,吐血衄血,痈肿疮毒。车前草(图)


别名:车前实、虾蟆衣子、猪耳朵穗子、凤眼前仁
味性:甘,寒。
归经:入肾、膀胱经。
主治:清热利尿,渗湿通淋,明目,祛痰。用于水肿胀满,热淋涩痛,暑湿泄泻,目赤肿痛,痰热咳嗽。车前子(图)
- 《中国药典》车前子
- 《中药大辞典》车前子
- 《中华本草》车前子
- 《本草便读》车前子
- 《本草乘雅半偈》车前子
- 《本草崇原》车前子
- 《本草从新》车前子
- 《本草分经》车前子
- 《本草分经》车前子
- 《本草分经》车前子
- 《本草害利》车前子
- 《本草经解》车前子
- 《本草经集注》车前子
- 《本草蒙筌》车前子
- 《本草求真》车前子
- 《本草思辨录》车前子
- 《本草图经》车前子
- 《本草新编》车前子
- 《本草择要纲目》车前子
- 《本经逢原》车前子
- 《得配本草》车前子
- 《滇南本草》车前子
- 《雷公炮制药性解》车前子
- 《名医别录》车前子
- 《神农本草经》车前子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车前子
- 《中药炮制》车前子
- 《汤液本草》车前子
- 《新修本草》车前子
- 《药鉴》车前子
- 《药笼小品》车前子
- 《药性切用》车前子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车前子
- 《证类本草》车前子
- 《中药学》车前子
- 《千金翼方》车前子
- 《外科全生集》车前子
- 《冯氏锦囊秘录》车前子
- 《顾松园医镜》车前子
- 《医学入门》车前子
- 《医方考》车前子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薇、垂水、薇莱、巢菜、野豌豆、野麻豌、箭舌豌豆、救荒野豌豆、春巢菜、普通苕子、野菜豆、黄藤子、苕子、肥田草、薇菜、箭筈豌豆、马豆草、肥田草麦豆藤
味性:甘辛,寒。
归经:心;肝;脾经。
主治:清热利湿,和血祛瘀。治黄疸,浮肿,疟疾,鼻衄,心悸,梦遗,月经不调。大巢菜


别名:碎骨子、山鸡米、金鸡米、迷身草、竹叶门冬青、竹叶麦冬、金竹叶、长竹叶、山冬、地竹、野麦冬、淡竹米、林下竹、土麦冬
味性:甘淡,寒。
归经:归心、胃、小肠经。
主治:清热除烦,利尿。用于热病烦渴,小便赤涩淋痛,口舌生疮。淡竹叶(图)


别名:秧草、水灯心、野席草、龙须草、灯草、水葱、虎须草、赤须、灯心、碧玉草、铁灯心、猪矢草、洋牌洞、灯芯草、虎酒草、曲屎草、老虎须
味性:甘淡,寒。
归经:归心、肺、小肠经。
主治:清心火,利小便。用于心烦失眠,尿少涩痛,口舌生疮。灯心草(图)




别名:杞根、地骨、地辅、地节、枸杞根、苟起根、枸杞根皮、山杞子根、甜齿牙根、红耳堕根、山枸杞根、狗奶子根皮、红榴根皮、狗地芽皮
味性:甘,寒。
归经:归肺;肾经。
主治: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内热消渴。地骨皮(图)
- 《中国药典》地骨皮
- 《中药大辞典》地骨皮
- 《中华本草》地骨皮
- 《本草纲目》地骨皮
- 《本草备要》地骨皮
- 《本草便读》地骨皮
- 《本草崇原》地骨皮
- 《本草从新》地骨皮
- 《本草撮要》地骨皮
- 《本草分经》地骨皮
- 《本草分经》地骨皮
- 《本草分经》地骨皮
- 《本草害利》地骨皮
- 《本草害利》地骨皮
- 《本草求真》地骨皮
- 《本草新编》地骨皮
- 《本草易读》地骨皮
- 《本草择要纲目》地骨皮
- 《本经逢原》地骨皮
- 《滇南本草》地骨皮
- 《雷公炮制药性解》地骨皮
- 《中药炮制》地骨皮
- 《汤液本草》地骨皮
- 《药鉴》地骨皮
- 《药笼小品》地骨皮
- 《药性切用》地骨皮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地骨皮
- 《中药学》地骨皮
- 《冯氏锦囊秘录》地骨皮
- 《医学衷中参西录》地骨皮
- 《顾松园医镜》地骨皮
- 《医学入门》地骨皮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地黄、野地黄、酒壶花、山烟根
味性:鲜地黄:甘、苦,寒;生地黄:甘,寒。
归经:归心、肝、肾经。
主治: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地黄(图)
别名:丹参、小丹参、紫丹参、小红参、小红草乌、小红丹参、山槟榔、云南丹参、石山丹参
味性:味微苦;微甘;性微寒。
归经:心;肝经。
主治:活血祛瘀;凉血止血;养心安神;解毒消肿。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腹痛;胸痹绞痛;关节痛;疝痛;崩漏;吐血;衄血;咳血;血虚肢麻;失眠;健忘;惊悸;怔忡;乳痈;疮肿;跌打瘀肿。滇丹参

别名:盘龙草、山蛤芦、土苍术、白云草、仙白草、尖叶山苦荬、山白菜、小叶青、仙蛤芦、菊花暗消、胃药、雌雄剑、冷水丹、焮菜、野芋头、钻山狗、疙瘩药、草三七、土白前
味性:辛、甘,寒。
主治:清热解毒;明目;利咽。主风热感冒;头痛目眩;目赤肿痛;咽喉红肿;急性肾火;肺病吐血;跌打损伤;痈肿疔疮;蛇咬伤。东风菜(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