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入小肠经的寒性中药列表
|
别名:金铃子、川楝实、楝实、练实、仁枣、苦楝子)、苦楝子、楝子、石茱萸、楝树果、川楝树子
味性:苦,寒。
归经:入肝、胃、小肠经。
主治: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川楝子(图)
别名:酸浆草、酸酸草、斑鸠酸、三叶酸、酸箕、三叶酸草、醋母草、鸠酸草、小酸茅、雀林草、酸浆、赤孙施、醋啾啾、田字草、雀儿草、酸母草、酸饺草、小酸苗、酸草、三角酸、雀儿酸、酸迷迷草、斑鸠草、酸味草、三叶酸浆、酸斑苋、咸酸草、酸酢草、酸啾啾、酸得溜、铺地莲、酸梅草、三叶破铜钱、黄花梅、满天星、黄花草、六叶莲、野王瓜草、王瓜酸、冲天泡、长血草、酸芝草、酸批子、东阳火草、水晶花、蒲瓜酸、鹁鸪酸、三梅草、老鸦酸
味性:酸;寒。
归经:大肠;小肠经。
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感冒发热,肠炎,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神经衰弱;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痈肿疮疖,脚癣,湿疹,烧烫伤。酢浆草(图)
别名:土黄连、石妹刺、大黄连、宽叶鸡肢黄连、刺黄连、鸡脚刺、三颗针
味性:味苦;性寒。
归经:肝;胃;小肠经。
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湿热泄泻;痢疾;黄疸;热淋;咽喉肿痛;口疮龈肿;火眼目赤肿痛;痄腮;乳痈;疖肿;烫伤。大黄连刺
别名:碎骨子、山鸡米、金鸡米、迷身草、竹叶门冬青、竹叶麦冬、金竹叶、长竹叶、山冬、地竹、野麦冬、淡竹米、林下竹、土麦冬
味性:甘淡,寒。
归经:归心、胃、小肠经。
主治:清热除烦,利尿。用于热病烦渴,小便赤涩淋痛,口舌生疮。淡竹叶(图)
别名:秧草、水灯心、野席草、龙须草、灯草、水葱、虎须草、赤须、灯心、碧玉草、铁灯心、猪矢草、洋牌洞、灯芯草、虎酒草、曲屎草、老虎须
味性:甘淡,寒。
归经:归心、肺、小肠经。
主治:清心火,利小便。用于心烦失眠,尿少涩痛,口舌生疮。灯心草(图)
别名:木通马兜铃、东北木通、马木通、万年藤、苦木通、木通、桤木香
味性:苦,寒。
归经:心;小肠;膀胱经。
主治:清心火,利小便,通经下乳。用于口舌生疮,心烦尿赤,水肿,热淋涩痛,白带,经闭乳少,湿热痹痛。关木通
别名:金沙藤、左转藤、蛤蟆藤、罗网藤、铁线藤、吐丝草、鼎擦藤、猛古藤、左转藤灰、海金砂
味性:甘淡,寒。
归经:归膀胱、小肠经。
主治:清利湿热,通淋止痛。用于热淋,砂淋,石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海金沙(图)
别名:竹园荽、迷离网、鸡胶莽、斑鸠窝、左篆藤、金线风、破网巾、黄金塔、左转藤、罗网藤、须须药、黑透骨、铁脚仙、乱头发、铁线藤、蔓蔓藤、虾蟆藤、纺车藤、金金藤、见根藤、藤吊丝、牛斗茜、磨菇藤、塞窦藤、扫把藤、天仙草、松筋草、鼎擦藤、毛须藤、黑须草、满天云、硬筋藤、牛西藤、金线藤、攀谷藤、海金沙藤、吐丝草、鸡脚藤、爬古藤、洗碗藤、爬墙蕨、金砂蕨、西牛藤
味性:甘,寒。
归经:小肠;膀胱;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白浊带下,小便不利,肾炎水肿,湿热黄疸,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肠炎、痢疾,烫伤,丹毒。海金沙草
别名:淮木通、青木香、淮通马兜铃、理防己、木防已、岩见悉
味性:苦,寒。
归经:心;肾;膀胱;小肠经。
主治:清热利湿;祛风止痛。主泻痢腹痛;湿热身肿;小便赤涩;尿血;风湿热痹;痈肿恶疮;湿疹;毒蛇咬伤。淮通
别名:石竹子花、十样景花、洛阳花、巨句麦、大兰、山瞿麦、南天竺草、剪绒花、竹节草、瞿麦穗、麦句姜、龙须、四时美、圣茏草子
味性:苦,寒。
归经:归心、小肠经。
主治:利尿通淋,破血通经。用于热淋,血淋,石淋,小便不通,淋沥涩痛,月经闭止。瞿麦(图)
- 《中国药典》瞿麦
- 《中药大辞典》瞿麦
- 《中华本草》瞿麦
- 《本草纲目》瞿麦
- 《本草备要》瞿麦
- 《本草便读》瞿麦
- 《本草乘雅半偈》瞿麦
- 《本草崇原》瞿麦
- 《本草从新》瞿麦
- 《本草撮要》瞿麦
- 《本草分经》瞿麦
- 《本草分经》瞿麦
- 《本草分经》瞿麦
- 《本草害利》瞿麦
- 《本草经集注》瞿麦
- 《本草蒙筌》瞿麦
- 《本草求真》瞿麦
- 《本草思辨录》瞿麦
- 《本草图经》瞿麦
- 《本草衍义》瞿麦
- 《本草易读》瞿麦
- 《本草择要纲目》瞿麦
- 《本经逢原》瞿麦
- 《长沙药解》瞿麦
- 《得配本草》瞿麦
- 《雷公炮炙论》瞿麦
- 《名医别录》瞿麦
- 《神农本草经》瞿麦
- 《中药炮制》瞿麦
- 《汤液本草》瞿麦
- 《新修本草》瞿麦
- 《药鉴》瞿麦
- 《药笼小品》瞿麦
- 《药征续编》瞿麦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瞿麦
- 《证类本草》瞿麦
- 《中药学》瞿麦
- 《千金翼方》瞿麦
- 《冯氏锦囊秘录》瞿麦
- 《医学入门》瞿麦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野槐、好汉枝、苦骨、地骨、地槐、山槐子、川参、凤凰爪、牛参、野槐根、山槐根、地参
味性:苦,寒。
归经:入肝、肾、大肠、小肠经。
主治: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主湿热泻痢;肠风便血;黄疸;小便不利;水肿;带下;阴痒;疥癣;麻风;皮肤瘙痒;湿毒疮疡。苦参(图)
- 《中国药典》苦参
- 《中药大辞典》苦参
- 《中华本草》苦参
- 《本草纲目》苦参
- 《本草备要》苦参
- 《本草便读》苦参
- 《本草乘雅半偈》苦参
- 《本草崇原》苦参
- 《本草从新》苦参
- 《本草撮要》苦参
- 《本草分经》苦参
- 《本草分经》苦参
- 《本草分经》苦参
- 《本草害利》苦参
- 《本草经集注》苦参
- 《本草蒙筌》苦参
- 《本草求真》苦参
- 《本草图经》苦参
- 《本草新编》苦参
- 《本草衍义》苦参
- 《本草易读》苦参
- 《本草择要纲目》苦参
- 《本经逢原》苦参
- 《长沙药解》苦参
- 《得配本草》苦参
- 《滇南本草》苦参
- 《雷公炮炙论》苦参
- 《雷公炮制药性解》苦参
- 《名医别录》苦参
- 《神农本草经》苦参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苦参
- 《中药炮制》苦参
- 《汤液本草》苦参
- 《吴普本草》苦参
- 《新修本草》苦参
- 《药鉴》苦参
- 《药笼小品》苦参
- 《药性切用》苦参
- 《药征续编》苦参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苦参
- 《证类本草》苦参
- 《中药学》苦参
- 《千金翼方》苦参
- 《外科全生集》苦参
- 《冯氏锦囊秘录》苦参
- 《顾松园医镜》苦参
- 《医学入门》苦参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地棉根、山雁皮、埔银、指皮麻、九信草、石棉皮、雀仔麻、山埔仑、狗信药、消山药、桐皮子、大黄头树、九信菜、鸡子麻、山黄皮、鸡杧头、南岭荛花、蒲仑、地棉麻树、了哥麻、铺银草、雀几麻、鸡儿苦晚、铁乌散、山石榴、千年矮、乌子麻、地巴麻、山棉皮、火索木、毒鱼藤、曝牙郎、熟薯、假黄皮、山六麻、山豆了、九信药、鸡仔麻、鸟子麻、山麻皮、雀儿麻、地棉、铁骨伞、山络麻、石谷皮、红灯笼
味性:苦辛,寒。
归经:心;肺;小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止痛。治瘰疬,痈肿,风湿痛,百日咳,跌打损伤。了哥王
别名:藤罗菜、藤七、红藤菜、藤菜、滑菜果、潺菜、寸金丹、胭脂菜、胭脂豆、软姜子、粘藤、白虎下须、猴子七、薛葵、蘩露、承露、天葵、藤葵、胡燕脂、藤儿菜、滑藤、西洋菜、御菜、燕脂菜、紫草、燕脂豆、木耳菜、藤露、紫葵、紫豆藤、软藤菜、滑腹菜、红鸡屎藤、葵、繁露、染绛子、荞菜七、篱笆菜、软姜菜
味性:甘酸,寒。
归经:入心,肝,脾,大、小肠经。
主治:清热,滑肠.凉血,解毒,治大便秘结,小便短涩,痢疾,便血,斑疹,汀疮。落葵
别名:剑丹、七星草[北京]、骨牌草、小叶骨牌草、金星草、七星草、落星草、七星剑、小舌头草、细骨牌草、大金刀、千只眼、泡泡草、小肺筋
味性:寒;苦。
归经:肺;小肠经。
主治:利尿,止血。治淋病,痢疾,咳嗽吐血,牙疳。瓦韦
别名:海风丝、草莲、凤尾蕨、线鸡尾草、小金花草、光棍药、黑蕨、火汤蕨、金粉蕨、中华金粉蕨、乌蕨、土黄连、日本乌蕨、水金鸡尾、金鸡尾、地柏枝、虾虾猛、凤尾莲、孔雀尾、金花草、串鱼草、解毒蕨、人头发、乌韭、小叶野鸡尾、凤凰标、小鸡尾草、小蕨萁、野鸡尾、细叶金鸡尾、野黄连、吊金草
味性:苦;寒。
归经:心;肝;肺;胃;小肠;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止血。主风热感冒;咳嗽;咽痛;泄泻;痢疾;小便淋痛;湿热黄疸;吐血;咳血;便血;痔血;尿血;疮毒;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烫火伤。小野鸡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