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竹叶
淡竹叶 Dàn Zhú Yè | |
---|---|
别名 | 碎骨子、山鸡米、金鸡米、迷身草、竹叶门冬青、竹叶麦冬、金竹叶、长竹叶、山冬、地竹、野麦冬、淡竹米、林下竹、土麦冬 |
功效作用 | 清热除烦,利尿。用于热病烦渴,小便赤涩淋痛,口舌生疮。 |
英文名 | Common Lophatherum Herb, Common Lophatherum |
始载于 | 《本草纲目》 |
毒性 | 无毒 |
归经 | 胃经、心经、小肠经 |
药性 | 寒 |
药味 | 甘、淡 |
淡竹叶
Herba Loophatheri
(英)Common Lopatherum Herb
目录 |
释名】: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 Bongn.的茎叶。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根茎短缩而木化。须根稀疏,中部常膨大为纺锤形。秆直立,中空,节明显。叶互生,广披针形,长5~20cm ,宽1.5~3.5cm,先端渐尖,基部收缩成柄状,无毛蔌两面有小刺毛,脉平行并有小横脉;叶鞘包秆,边缘光滑或略被纤毛;叶舌短小,质硬,具缘毛。圆锥花序顶生,小枝开展;小穗狭披针形,长7~12mm,宽1.5~2.5mm,最下1花为两性,余为中性,脱节于颖之下;颖不等长,先端钝,有5脉;第1稃长6~7mm;不育外稃相互包卷,先端有短芒。颖果深褐色。花期7~9月,果期10月。
生于林下或沟边阴湿处,主产浙江、安徽、湖南、四川、湖北、广东、江西。
采制
夏季未抽花穗前采收,晒干。
化学成分
含芦竹素(arundoin)、白茅素(cylindrin)、无羁萜(friedelin)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蒲公英萜醇(taraxerol)及氨基酸等。
性味
性寒,味甘、淡。
功能主治
淡竹叶的功效和临床应用:
1.竹叶石膏汤(《伤寒论》)治伤寒、温病、暑病之后,余热未清,气精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细数。竹叶6g,石膏50g,半夏9g,麦门冬20g,人参6g,甘草(炙)6g,粳米10g。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去六升,去渣,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方中竹叶清热除烦,兼以生津,为君药。
2.竹叶汤(《外台秘要》)治眼赤。淡竹叶10g,黄连4枚,青钱20文,大枣(去皮核)20枚,栀子7枚,车前草10g。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以洗眼,每日~7遍。忌猪肉。方中淡竹叶配伍诸药有清热除烦,利尿之功。
3.单味煎汤,代茶饮,预防喉痛。
淡竹叶的历史记载:
相传,建安十九年,曹操独揽大权,在朝中威势日甚,此时刘备已取得了汉中,羽毛渐丰,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发兵声讨曹操。先锋即是张飞与马超。兵分路,张飞一路兵马到巴西城后,即与曹操派来的大将张和相遇。张郃智勇双全,筑寨拒敌。猛张飞急攻不下后,便指使军士在阵前骂阵。张郃不理,在山寨上多置擂木炮石,坚守不战,并大吹大擂饮酒,直气得张飞七窍生烟,口舌生疮,众兵士也多因骂阵而热病烦渴。
诸葛亮闻知后,便派人送来了50瓮佳酿,并嘱咐张飞依计而行。酒抬到了阵前,张飞吩咐军士们席地而坐,打开酒瓮大碗饮酒,自己更是把瓮大饮。有细作报上山寨,张郃登高一看,果然如此,恶恨恨地骂道:“张飞欺我太甚!”传令当夜下山劫寨,结果遭到惨败。原来张飞使的是一条“诱敌之计”,他们白天在阵前喝的不是什么“佳酿美酒”,而是孔明遣人送来的一种中药汤———淡竹叶汤,既诱张郃上当,又为张飞和众军士们解火治病。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ie Brongn.的干燥全草。
原植物 淡竹叶为多年生、直立宿根草本,高50~100厘米;须根淡黄色,中部常膨大,形成纺锤状、肉质块根。叶披针形,酷似竹叶,长5~22厘米,宽2~3.5厘米,有多数细小的平行脉,脉间有明显的小横脉。花夏秋间开放,排成圆锥状的穗状花序;小穗疏离,狭披针形或近圆柱形,连芒长7~12毫米,宽约2毫米,无柄或具很短的柄,脱节于颖之下,每个小穗有小花数朵,但仅第一小花可孕,其余不孕;颖2枚,阔长圆形,顶端钝,边缘膜质,具5脉,第一颖较短小;外稃长卵形,长6~7毫米,顶端具短芒;内稃短小;雄蕊2枚。颖果小,暗褐色,与内外稃分离。
生于平地、丘陵或山谷较湿润的灌丛中或疏林下。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日本也有。
采收加工 夏秋未抽花穗前采收,除去须根,晒干。
药材性状 全草长30~60厘米,基部有少数黄白色根须。茎圆柱形,直径约0.2厘米,有节,淡黄绿色,断面中空。叶鞘抱茎,开裂,有白色柔毛;叶片披针形,极似竹叶,常皱缩,卷曲,长5~20厘米,宽2~3.5厘米,浅绿色或黄绿色,叶脉平行。花穗自茎顶生出,花细小,多已脱落。无臭,味淡。以叶片大、质柔软、色青绿、不带根和花穗者为佳。
性味和功用 甘、淡,微寒。归心、胃、小肠径。清热除烦,利尿。用于热病烦渴,小便赤浊,淋病,口舌生疮。常用量5~10克。
功用: 归心、胃、小肠径。清热除烦,利尿。用于热病烦渴,小便赤浊,淋病,口舌生疮。
性味: 甘、淡,微寒。
食用注意
1、孕妇忌服。
2、肾亏尿频者忌服。
3、不宜久煎,入食以鲜品为佳,煮粥时宜稀薄,不宜稠厚。
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