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
玳瑁 Dài Mào | |
---|---|
别名 | 文甲、瑇玳、瑇瑁、蝳蝐、瑇琩、瑇琩甲、明玳瑁 |
功效作用 | 清热解毒,镇心平肝。用于热病发狂,谵语,小儿惊风,痈肿疮毒。 |
英文名 | Hawksbill Carapace, Hawksbill Shell, Hawksbill Turtle Shell |
始载于 | 《开宝本草》 |
毒性 | 无毒 |
归经 | 心经、肝经 |
药性 | 寒 |
药味 | 甘 |
玳瑁,脊椎动物,爬行纲,海龟科。一般长约0.6米,大者可达1.6米。头顶有两对前额鳞,上颌钩曲。背面的角质板覆瓦状排列,表面光滑,具褐色和淡黄色相间的花纹。四肢呈鳍足状。尾短小,通常不露出甲外。性强暴,以鱼、软体动物、海藻为食。产于黄海、南海、东海及热带、亚热带沿海。卵可食;角质板可制眼镜框或装饰品;甲片可入药。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目录 |
释义
玳瑁(dài mào)亦作“瑇瑁”。 (1)爬行动物,形似龟。甲壳黄褐色,有黑斑和光泽,可做装饰品。甲片可入药。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其中则有神龟蛟鼉,瑇瑁鳖鼋。” 唐 李白 《去妇词》:“常嫌玳瑁孤,犹羡鸳鸯偶。”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一.玳瑁》﹝集解﹞引 宋 范成大 《虞衡志》:“玳瑁生海洋深处,状如龟鼋,而壳稍长。背有甲十二片,黑白斑文,相错而成。”
(2)指玳瑁的甲壳。亦指用其甲壳制成的装饰品。《汉书.东方朔传》:“宫人簪瑇瑁,垂珠玑。”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一:“奉君金巵之美酒,瑇瑁玉匣之雕琴。” 唐 施肩吾 《代征妇怨》诗:“画裙多泪鸳鸯溼,云鬓慵梳玳瑁垂。” 清 陈维崧 《菩萨蛮.赠梁陶侣》词:“谁爱紫罗囊,书签玳瑁装。” 周而复 《上海
的早晨》第一部一:“﹝ 梅佐贤 ﹞鼻梁上架着一福玳瑁边框子的散光眼镜。”
生活习性
生活于海洋,以鱼、软体动物和海藻为食。每年~9月在热带、亚热带海的沙滩上掘坑产卵。卵白色,圆形,革质软壳,孵化期约3个月。
主要成分
含角蛋白及胶质等
外形特征
已知其最大的龟壳长近1米, 重27公斤通常所见的壳长仅60厘米左右,重9-14公斤。背甲共有13块,作覆瓦状排列,所以得名
“十三鳞”。成体甲壳为鲜艳的黄褐色,平滑有光泽。尾短,前后肢各具2爪。头、尾和四肢均可缩入壳内。背甲和头顶鳞片为红棕色和黑色相间。颈及四肢背面为灰黑色,腹面几为白色。
背及腹部均有坚硬的鳞甲。头部具前颧鳞甲2对。鼻孔近于吻端。上须钩曲,嘴形似鹦鹉,颌缘锯齿状。背面鳞甲,早期呈覆瓦状排列,随年龄增长而变成平置排列,表面光泽,有褐色与浅黄色相间而成的花纹。中央为脊鳞甲5枚,两侧有肋鳞甲4对;缘鳞甲25枚,边缘呈锯齿状。腹面由13枚鳞甲组成,呈黄黑色。四肢均呈扁平叶状。前肢较大,具2爪,后肢有2爪。尾短小,通常不露出甲外。
分布范围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的热带、亚热带水域。中国产于西沙群岛、海南岛、广东、台湾、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省沿海地区。
保护级别
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等级: II 级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 极危(CR) CITES等级:附录I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 IUCN等级:极危(2003)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等级]
繁殖习性
产卵期3-4月,产卵时,白天爬上沙滩扒穴产卵,坑穴直径约20厘米,深约30厘米,产卵雌龟甲长为60-80厘米。一个产卵期内分三次产卵,每次产卵130-200个。卵球形,壳软,有弹性。卵径约3.5毫米孵化时间长,约需2个月。初孵出的幼龟背甲未完全坚硬, 但已有覆瓦状排列,龟甲长约43-48毫米。幼龟颈部可自由伸缩,但不能前后左右转动。性凶猛, 属掠食性龟类,捕食鱼、虾、蟹贝等,还兼食海藻。玳瑁强有力的上下颌能粉碎蟹壳,甚至双壳类软体动物的贝壳。幼贝则以海藻为食。
食性特点
玳瑁喜欢在珊瑚礁、大陆架或是长满褐藻的浅滩中觅食。虽然玳瑁是杂食性动物,它们最主要的食物仍是海绵。海绵占据了加勒比玳瑁种群膳食总量的70-95%。不过像其他以海绵为食的动物一样,玳瑁只觅食几个特定的海绵物种,除此之外其他海绵不会成为它们的食物。加勒比玳瑁主要觅食寻常海绵纲(Demospongiae),特别是星骨海绵目(Astrophorida)、螺旋海绵目(Spirophorida,中文名来自日语,下有荔枝海绵科等3科)和韧海绵目(Hadromerida)海绵;玳瑁食用的海绵物种已知有Geodia gibberosa(一种表面有很多凹洞的钵海绵)。除海绵外,玳瑁的食物还包括海藻以及水母和海葵等刺胞动物。玳瑁还会捕食极为危险的水螅纲动物僧帽水母(Physalia physalis)。玳
瑁在捕食这些刺胞动物时会闭上没有保护结构的眼睛,而且诸如僧帽水母这样的剧毒动物的刺细胞并不能透过玳瑁生有鳞甲的头部,这样玳瑁就不会受到威胁。玳瑁有时也会捕食虾蟹和贝类,它们的双颚十分有力,可以咬碎蟹壳甚至是极为坚硬厚实的贝壳,如双壳类贝类。玳瑁的嘴为其捕食珊瑚缝隙中的小虾和乌贼提供了方便,鹰喙般钩曲的嘴可以轻易的将它们钩出。
玳瑁对于其猎物有很强的适应力和抵抗力,它们觅食的一些海绵,如Aaptos aaptos(暗红色肉球状)、鸡肝海绵(Chondrilla nucula)、Tethya actinia(翠绿色或褐绿色球状,偶有橙色个体)、Spheciospongia vesparium(暗红色酒坛状)和寄居蟹皮海绵(Suberites domuncula)对于其他生物体来说是剧毒且往往是致命的。此外,玳瑁还会选择那些富含硅质骨针的海绵为食,如Ancorina、钵海绵(Geodia)、Ecionemia和Placospongia。
饲养与疾病
玳瑁的饲养池应选择环境安静、供排水方便、通风良好和光线充足的地方,夏季配有遮荫设配,冬季使用带圆锥形塑料薄膜池顶的圆形水池,并带有便于人工操作的供电和排水等设配。玳瑁的食性很杂,除海绵和鱼之外,还会吃水果、树叶、红树树枝、死树皮等,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食性变得更为复杂。饲养玳瑁可用新鲜的鱼、虾、软体动物、海带、海藻及海鱼,不过玳瑁虽杂食,但也会经常拒食一些食物,原因可能是食物不合胃口,或者是不适应环境温度,大约1周后这种情况应该就不会出现了,因为它们已经适应了环境。1996年7月-1999年3月,学者曾对玳瑁的养殖进行了一次试验,最后初步证明用活泥鳅作为玳瑁的动物性饵料也可达到很好的效果,辅以海带、紫菜和大白菜可较好的饲养玳瑁。 玳瑁的性情较为凶猛,抓捕它时它会有咬人的举动,不过,如果它没有受到伤害,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类的。由于其生性凶猛,在捕捞和运输时玳瑁很容易出现外伤。在范围较小的水池中玳瑁容易互相争斗、拍打水面或窜越,这样就更容易造成咬伤、撞伤等外伤,如果不及时处理则会感染水霉病及其他病菌,造成患处溃烂以及脱甲,因此饲养较有难度。玳瑁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但是如果管理不得当,玳瑁也会患病。玳瑁对水质要求严格,需要与海水pH和盐度相似,因此适宜的pH为8.0-8.5,氨氮含量为0.1-0.2毫克/升。玳瑁其他的常见病包括主要由Salmonella regent(一种沙门氏菌)引起的痢疾性肠炎,水质污染引起的肿脖子症以及阳光不足、水度过低、水质差、水含盐量不足引起的水霉病,而其他可能发生的疾病还包括细菌、真菌感染或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眼疾、营养失衡、感冒、其他口腔及消化道疾病以及寄生虫、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其他可能感染的病菌还有气单孢菌属、弧菌属、柠檬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及黄杆菌属的细菌。长期饲喂高脂肪鱼肉会导致肝功能下降,增大心肌梗塞的可能性。因此要饲养好玳瑁,必须注意饲料、水温、水质、消毒灭菌、用药等多方面。玳瑁如果缺乏维生素A,可饲喂鱼肝油;缺乏多种维生素,可饲喂六合维生素或施尔康治疗营养失衡;治疗外伤可用红药水、云南白药等普通药品涂抹患处;治疗感染需先进行药物实验以确定用药,感染性皮肤病需要外敷和内服
相结合;治疗感冒可肌肉注射青霉素、安痛定等,内服板蓝根等药物;至于肿脖子症和水霉病就要作较多的治疗工作了,包括换水、消毒、用药等工作。不过目前对玳瑁的疾病研究也在初级阶段,现已知多发于海龟的、可能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纤维状多发性乳头瘤病在玳瑁身上却很罕见。
然而,由于玳瑁在很多国家都受到保护,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都禁止公开销售玳瑁制品,因此对于正当的养殖者来说,养殖玳瑁并没有多大收益,而相关的研究也很少,只有少数水族馆或海洋公园才会饲养1-2只以供观赏。目前养殖玳瑁主要是为了恢复玳瑁的种群,将刚孵化的稚龟保护起来,以免遭到海鸟的捕食。待海龟成长到某个阶段,就可以在适当时机放生它们。
玳瑁种群
太平洋亚种群
印度洋-太平洋亚种群遍布整个印-太地区。在印度洋中,玳瑁是非洲大陆东海岸、马达加斯加以及附近岛群周围水域的一种常见海龟;其在印度洋中的分布区一直延伸至亚洲沿岸,包括波斯湾和红海、印度次大陆的整个海岸线沿线、印度尼西亚群岛以及澳大利亚西北海岸。而玳瑁在太平洋中的分布区基本上局限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区,分布区最北界是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西南端水域;分布区还包括整个东南亚地区、澳大利大北海岸,再向南就到达了分布区最南界——新西兰北部海岸。分布区横贯太平洋到达太平洋东侧,包括了北界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和南界智利北端之间的中美和南美沿海地区,不过目前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的玳瑁已经极其稀少了。
在菲律宾群岛中,玳瑁有多个已知的巢位,长滩岛(Boracay)上就曾发现过一些刚孵出的稚龟。位于菲律宾群岛西南部的一小岛群已被命名为“海龟群岛”,就是因为这个岛是玳瑁和绿蠵龟(Chelonia mydas)的筑巢的地点之一。在澳大利亚,玳瑁在大堡礁中的米尔曼岛(Milman Islet)上筑巢。在印度洋中,玳瑁的巢位向西远达塞舌尔表姐妹岛(Cousine Island),当地从1994年起就立法保护此物种。塞舌尔国内大大小小的岛屿,如阿尔达布拉群岛,均是幼年玳瑁绝佳的索饵场。
大西洋亚种群
荷属安的列斯萨巴岛的玳瑁在大西洋中,玳瑁的分布区西至墨西哥湾,东至非洲大陆南端,北至美国北部疆界沿线的长岛海湾。在大西洋东侧,曾有玳瑁出没在英吉利海峡的
寒冷水域中,这是迄今为止玳瑁现身的最北端,而玳瑁的分布区向南可延伸至非洲好望角。 在加勒比地区,巴西海岸(特别是巴伊亚沿岸)、佛罗里达州南部和夏威夷生活有少数玳瑁,而在安提瓜和巴布达海滩上也曾有玳瑁出现;哥斯达黎加也有玳瑁的巢位,主要是在托土盖罗(Tortuguero)附近;古巴岛和波多黎各莫纳岛(Isla de Mona)周围的水域是加勒比玳瑁种群的索饵场。虽然玳瑁是热带海龟,但在美国的高纬度地区,如麻萨诸塞州和长岛海湾也有玳瑁出没;弗吉尼亚州沿岸水域也有玳瑁生活。
保护现状
我国在广东省建立的惠东港口自然保护区就是以保护玳瑁、绿海龟等海龟为主。推断种群的成熟个体数少于50。
玳瑁过去大多数人们一致认为玳瑁等海龟物种是没有灭绝威胁的,因为它们寿命很长,生长缓慢,生殖期长,成熟晚,繁殖率也较高,而且玳瑁种群中年龄层次多,短期内的数量锐减不易被发现。但实际上,玳瑁的繁殖率虽然高,但是与大多数海龟一样,稚龟的成活率相当低。很多成年海龟被人类有意或无意的杀死,海龟的巢位也被人类和动物侵占。小型哺乳动物会袭击它们的巢位,把蛋挖出吃掉。在美属维尔京群岛上,包括玳瑁、棱皮龟等海龟的巢穴在卵刚产下后,就会被獴袭击,而獛(Genetta)、沙蟹(Ocypode)、胡狼甚至家畜也都会袭击它们的巢穴。
多巴哥岛附近的玳瑁历史上,玳瑁曾于1982年被IUCN列为濒危物种。此状态在之后1986年、1988年、1990年和1994年的几次评价中都被保持,而从1996年起,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玳瑁的保护状态升级为极危。在玳瑁被评为濒危物种时就有人反对,两份请愿报告声称玳瑁及其他3个物种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多个重要的稳定种群,不过IUCN根据海龟专家组(MTSG)提交的数据分析驳回了这些请愿。海龟专家组提供的数据表明玳瑁在过去的三代中种群数量减少量已超过80%,而每年筑巢产卵的成熟雌龟减少了84-87%,且在1996年种群数量并无显著增加。而且这些数据在测量中无法顾及到漂流在海洋中觅食的幼年海龟,所以得出的数据大大低估了种群的减少量。因此,根据这些数据,IUCN将玳瑁定为CR A1状态,但并不是CR A2,因为IUCN认为并没有充足的数据表明玳瑁的种群数量在将来会进一步减少80%或以上。
留尼汪岛附近的玳瑁,躯体后部锯齿般的缘盾非常明显玳瑁以及整个海龟科
物种都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附录I中,进出口玳瑁产品,杀害、猎捕或侵扰玳瑁均是不合法行为。玳瑁也被列入《养护野生动物移栖物种公约》(CMS)的附录一中。
在过去的几年中,各国政府对保护玳瑁所作的努力也越来越多,如实行临时或永久性的法律法规以及建立海龟自然保护区等。美国鱼类及野生动物保护局(United State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从1970年起就将玳瑁列为濒危物种,而美国政府为保护当地的玳瑁种群,也已在在适当地点实行了多次恢复计划。玳瑁在中国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在广东省惠州市已建有保护玳瑁、绿蠵龟等海龟和其他物种的惠东港口海龟自然保护区,并受到于1988年11月8日由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并于1989年3月1日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
但是,虽然捕杀玳瑁不合法,在世界范围内仍有很多人捕捞玳瑁。在某些地区,玳瑁作为美味佳肴被食用。例如,早在公元前5世纪,玳瑁等海龟就被中国人视为山珍海味。1994年起,日本停止从外国进口玳瑁壳,而在此之前,日本的未加工玳瑁壳的贸易量达到每年,000公斤左右。玳瑁贸易的大批原料均是来自加勒比地区。2006年,有大量已加工的玳瑁壳被发现从该地区的多米尼加共和国和哥伦比亚等国家定期出口。2001年和2005年,古巴在CITES会议中曾二度递交提案,意欲出口库存玳瑁壳和少数玳瑁,但在投票时因几票之差而未通过,最终被迫收回提案。目前中国海南省仍有人不顾法律私下制作销售玳瑁制品,这都加大了保护玳瑁的难度。
工艺价值
玳瑁作饰品的原料取自其背部的鳞甲,系有机物。成年玳瑁的甲壳是鲜艳的黄褐色。此类饰品易蛀,清代晚期以前制作的玳瑁器至今已很难见到。
汉代的著名诗篇《孔雀东南飞》中就有“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的诗句。
装饰品特性
玳瑁鏻片花纹晶莹剔透,高贵典雅,是万年不朽,是装饰收藏之极品。玳瑁有剧毒不能食用,但作药用,其清热解毒之功效可比犀角,是名贵中药,有清热、解毒镇惊,降压
之奇效。 玳瑁作饰品的原料取自其背部的鳞甲,系有机物。成年玳瑁的甲壳是鲜艳的黄褐色。此类饰品易蛀,清代晚期以前制作的玳瑁器至今已很难见到。而今玳瑁属珍稀保护动物,禁止捕猎。
玳瑁,自古以来深得历代贵族或商贾富客之宠爱,被视为传世之宝,是万寿无疆之象征,玳瑁的背甲可以用来制作精美的装饰品,汉代的著名诗篇《孔雀东南飞》中就有“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的诗句。我国在广东省建立的惠东港口自然保护区就是以保护玳瑁、绿海龟等海龟为主。如唐代女皇武则天就用玳瑁制作梳子、扇子、琴板、发夹,乃至整个玳瑁标本。现博物馆还收藏展出她们用过的玳瑁制品。玳瑁角质,有“海金”之誉,自古被视为祥瑞,幸福之物,代表高贵、神圣,是您理想的物超所值的收藏,是你身价百倍的象征。
其物质成分与动物角质相似,但完全没有矿物质,并比角质坚硬得多,少纤维质,脆性稍大,具油脂-蜡状光泽、呈半透明-微透明的黄色底色上点缀富丽的褐色斑点。硬度2.5,相对密度1.29,折射率1.55,为非晶质,可在沸水温度下变软和粘合。高温会使其变暗,能受硝酸侵蚀,但不与盐酸反应。显微镜下有斑纹结构,并见由许多圆点构成的褐斑。点愈密,色愈深,是其重要的鉴定特征。在紫外下,较澄明及较黄部由13块分行排列的甲片构成,并按其位置而有不同的名称。成年龟的每块甲片约20厘米×30厘米,重250克左右。
保养介绍
1、避免碰撞硬物 以免刮花断裂
2、避免接触酸、碱性液体
3、避免用热水浸泡 否则会变软 变形(这是识别真假海宝鳞甲首饰主要方法)
4、使用后请用软布擦拭妥善保管
真假玳瑁鉴别
在宝石分类中,玳瑁被列入有机宝石类。其用途广泛,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喜爱。如何鉴别真伪,
1.强光照射法:将玳瑁在强光或电筒光下投射,真品可见通透的美丽花纹,透明的血丝状深入甲片内,其色斑 呈无数圆点状,如糜子小点聚集一起,形成边界参差不齐的不规则状。仿制品的血丝在表面成片状,斑纹呆板或呈团块状。
2.抛光法:玳瑁片经抛光后呈现一种独特光彩和神韵。仿制品则不具备这一特征。
3.燃烧法:刮削末点燃或以热针触之,真品火烧会有烧焦头发的味道。仿制品则为异味,电木发石酸气味;赛璐珞呈樟脑气味;安全赛璐珞和酪素塑胶则呈醋味。
4.手掂法:玳瑁密度为1.29g/cm3。塑料仿制品为1.05-1.10g/cm3,手感易分出。
5.切片观察法:将玳瑁用温水浸泡软化后,切片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可见红褐色球状颗粒,色斑呈圆形色素小点,具备清晰的斑纹结构。塑料制品具条状,可见界限明显的色带。
6.天然玳瑁与压制玳瑁的区别在于:仿制玳瑁因受热后颜色变深,且有空气泡,呈拉长状。天然玳瑁则相反。
7.拼合玳瑁是为了看去很厚,但从侧面观察,就可见不同片间有色泽区别;用放大镜观之,有粘胶痕迹及气泡残存。
8.玳瑁和牛角的区别,牛角普遍没有玳瑁的花纹,(也就是红黑透明黄夹杂的花斑) ,玳瑁斑光泽好,花纹通透美丽.
9.大的玳瑁片从水中捞出瞬间,水会向四周散开,所以玳瑁能避雾水、风邪。
10.开水加热法:玳瑁经开水煮后,形状可以任意弯曲而不折断,而仿制玳瑁经开水煮后,弯曲易断。
药用价值
药材:
本品为近圆形、三角形或多角形的板片,长10~20厘米,厚1.5~3毫米。边缘较薄,中央稍厚。表面呈暗褐色的半透明体。并有暗褐色与乳黄色的花纹,平滑而有光泽;内面密布白色的条纹或斑点,并有纵横交错的沟纹。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气无。以片厚、花纹明显、半透明者为佳。
气味: (甲)甘、寒、无毒。
用量:二钱至四钱。
译注:玳瑁味甘,性寒。有镇心安神、平肝熄风的作用,可用于温热病的壮热神昏、说胡话,以及小儿惊风、神昏痉厥抽搐等症。此外,本品还用于热毒痈肿及痘疮内陷,有清热解毒功效。
主治:
1、预解痘毒。用生玳瑁、生犀角各磨汁一合,和匀,取半合温服。
一天服三次。在痘疮流行时服此,病未发则内消,病已发则减轻。
2、痘疮黑陷(乃心热血凝所致)。用生玳瑁,生犀角,同磨汁一俣,加猪心血少许、紫草汤五匙,和匀温服。
3、锓风目泪(乃心肾虚热所致)用生青玳瑁、羚羊角各一两,石燕子一双,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薄荷汤送下。一天服一次。
来源:
龟科动物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 L.背部的甲片。全年均可捕捉。将玳瑁倒悬,用沸醋泼之,其甲片即能逐片剥下,去掉残肉,洗净即得。
用法用量: 1~3钱。多入丸、散剂用。
选方:
①治急风及中恶,不识人,面青,四肢逆冷:生玳瑁五两(捣罗为末),安息香五两(用酒煮似糊,用绢滤去滓),朱砂二两(细研,水飞过),雄黄半两(细研),琥珀一两(细研),麝香一两(细研),龙脑一钱(细研)。上药都研令匀,以安息香糊和丸,如鸡头实大。用童子小便三合,生姜自然汁半合,相合暖过,不计时候,研下三丸。(《圣惠方》玳瑁丸)
②治中风不语,精神冒闷及中恶不语:瑇瑁(镑)、丹砂(研)、雄黄(研)、白芥子各半两,麝香(研)一分。上五味,捣罗为末,再同研匀,别以银石器酒煎安息香一两为膏,和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温童子小便下,不拘时候服。(《圣济总录》玳瑁丸)
③治痘疮黑陷,乃心热血凝也:生玳瑁、生犀角同磨汁一合。入猪心血少许,紫草汤五匙,和匀温服。(《痘疹论》)
④预解痘毒,遇行时服此,未发内消,已发稀少:生玳瑁、生犀角各磨汁一合。和匀;温服半台,日三服。(《灵苑方》)
⑤治迎风目泪,乃心肾虚热也:生碡瑁、羚羊角各一两,石燕子一双。为末。每服一钱,薄荷汤下,日一服。(《飞鸿集》)
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