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
肠炎是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肠道炎症。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稀水便或粘液脓血便。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及里急后重感觉,故亦称感染性腹泻。肠炎按病程长短不同,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肠炎也有人用来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简称,这些都是不规范的。一般说的肠炎均指病原体感染肠道出现的炎症。物理化学因素刺激导致的肠炎不在本词条讨论范围。
目录 |
病因
以细菌和病毒引起者最为常见。少数肠炎病因不明。细菌性肠炎的致病菌以痢疾杆菌最常见,其次为空肠弯曲菌和沙门氏菌。在病毒性胃肠炎中,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因,而诺瓦克病毒是成人和大龄儿童流行性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因。寄生虫引起的肠炎以溶组织内阿米巴较为常见。真菌性肠炎以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最多。
1病毒性肠炎见于犬瘟热病毒、犬细小病毒、犬猫冠状病毒、猫泛白细胞减少病病毒等引起的肠炎。
2细菌性肠炎见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耶尔森氏菌(引起小肠结肠炎)、毛样产芽胞杆菌、空肠弯曲杆菌、梭菌(犬出血性胃肠炎)等引起的肠炎。
3真菌性肠炎见组织胞浆菌、藻状菌、曲霉菌、白念珠菌等引起的肠炎。
4寄生虫性肠炎见鞭毛虫、球虫、弓形虫、蛔虫、钩虫等引起的肠炎。
5采食异物、污染或腐败变质食物、刺激性化学物质(毒物或药物等)、某些重金属中毒,以及某些变态反应(嗜酸性细胞性肠炎、浆细胞淋巴细胞性肠炎)等都能引起肠炎。
6滥用抗生素,改变了肠道存在的微生物区系,或出现耐抗生素菌株而引起的肠炎。
分类
常见以下几种:
① 细菌性肠炎:发病机理较为复杂,致病菌借菌毛粘附于肠粘膜上皮细胞,使细菌能在肠壁生长繁殖,成为致病的先决条件。细菌性肠炎的病原菌可分产肠毒素性和侵袭性两大类。不同病原菌引起的肠炎,有不同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
肠毒素性细菌性肠炎。如霍乱,发病机理是致病菌粘附而不侵入肠粘膜,在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肠毒素,和小肠粘膜的上皮细胞膜受体结合,激活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在该酶的催化下,使细胞内的三磷酸腺苷 (ATP)转化成环磷酸腺苷(cAMP)。当细胞内cAMP的水平升高时,通过一系列的酶反应,使小肠粘膜大量分泌水和电解质,潴留在肠腔内引起水泻,称为“分泌性腹泻”。此类病人除小肠粘膜上皮细胞有分泌亢进外,肠道的病理改变往往没有或者很轻。病原体主要感染小肠,因此基本临床表现是腹泻次数较多,为大量水样便,无脓血,一般无腹痛,无里急后重感,常伴有呕吐,容易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全身中毒症状较轻。大便镜检常无红、白细胞或极少。
侵袭性细菌性肠炎。如细菌性痢疾,致病菌粘附并侵入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引起明显的炎症。不同的病原菌侵犯肠的部位不同,有的侵犯小肠为主,有的侵犯结肠为主,有的引起小肠和结肠炎症。此类肠炎的基本临床表现是:全身毒血症明显,有高热,重症病人可发生感染性休克。大便可呈粘液脓血便,便量少,便次多。腹痛明显,呈阵发性绞痛。若病变侵及下部结肠特别是直肠,可出现里急后重感。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弥漫性炎症及溃疡。若仅侵袭小肠或上部结肠,则大便含水量较多,不伴里急后重。大便镜检有多数白细胞,尤其是下部结肠炎时更为明显。
② 病毒性胃肠炎:见病毒性胃肠炎。
③ 寄生虫性肠炎:由原虫和血吸虫引起较为多见。原虫性肠炎中以阿米巴痢疾较多。雅尔氏虫和滴虫均可引起肠炎。血吸虫病在流行地区较为常见,可以表现急性和慢性腹泻、稀便或粘液脓血便。
④ 真菌性肠炎:见肠道菌群失调。
⑤ 其他
临床表现
急性肠炎
一般急性肠炎与急性胃炎可同时并发,没有严格意义的区分。急性肠炎是由于食进含有病原菌及其毒素的食物,或饮食不当,如过量的有刺激性的不易消化的食物而引起的胃肠道粘膜的急性炎症性改变。其病理表现为胃肠道粘膜的充血、水肿、粘液分泌增多,有时伴有出血及糜烂。在中国以夏、秋两季发病率较高,无性别差异,一般潜伏期为12―36小时。
恶心、呕吐、腹泻是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症状。为什么急性胃肠炎会引起呕吐和腹泻呢?这是通过神经反射作用而产生的。急性胃肠炎时,由于细菌、毒素或胃肠粘膜的炎症,刺激了消化道的感受器,冲动传入延髓的呕吐中枢,引起呕吐中枢兴奋,通过传出神经分别到达胃、膈肌、呼吸肌、腹肌及咽、腭、会厌等处,引起一系列协调运动,而组成了呕吐动作。同时由于肠粘膜的炎症刺激,使肠内容物增多,直接或反射地引起肠蠕动增强,吸收功能减低,而出现腹泻。
由于呕吐和腹泻在某种情况下对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所以临床上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如食物中毒或误服毒物,不仅不应给予止泻药,相反,应给予催吐和泻下药,以促进毒物的排出。如果因消化道炎症而引起的呕吐和腹泻,为了减少水盐代谢及电解质平衡失调给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应在积极治疗病因的同时,给予止吐及止泻治疗。
慢性肠炎
慢性肠炎泛指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可为细菌、霉菌、病毒、原虫等微生物感染,亦可为过敏、变态反应等原因所致。临床表现为长期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症,重者可有粘液便或水样便。
(1)消化道症状:常呈现间断性腹部隐痛、腹胀、腹痛、腹泻为本病主要表现。遇冷、进油(油食品)腻之物或遇情绪波动、或劳累后尤著。大便次数增加,日行几次或数十余次,肛门下坠,大便不爽。慢性肠炎急性发作时,可见高热、腹部绞痛、恶心呕吐、大便急迫如水或粘冻血便。
(2)全身症状:呈慢性消耗症状,面色不华精神不振,少气懒言,四肢乏力,喜温怕冷。如在急性炎症期,除发热外,可见失水、酸中毒或休克出血表现。
(3)体征方面:长期腹部不适或少腹部隐隐作痛,查体可见腹部、脐周或少腹部为主,有轻度压痛、肠鸣音亢进、脱肛。
临床诊断
因病原不同而异。一般应根据流行学史和临床表现初步加以判断。进一步确诊需依赖实验室检查。细菌性肠炎可作呕吐物及大便培养,获得病原菌即可确诊。有些病原菌如沙门氏菌感染可作血培养。病毒性胃肠炎可用电子显微镜、免疫电镜、免疫荧光及血清学检查如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法及放射免疫法等检查病毒的抗原和抗体。也可用组织培养法分离病毒。寄生虫性肠炎可直接镜检,寻找病原体及其虫卵。真菌性肠炎可从大便中直接涂片,在显微镜下检查真菌或作大便真菌培养。
并发症
急性肠炎一般容易痊愈,慢性肠炎或原因不明的肠炎则容易反复。可发病于任何年龄阶段,以腹泻为主要症状,轻者每天2~5次,重者20~30次,粪便性质个体差异极大,软便、稀糊状、水样、粘液便不一。要是久拖不治很有很有可能产生以下五大危害:
结肠炎超过五年,肠道溃疡面在炎症的长期刺激下容易异常增生,引发肠息肉,一厘米以上肠息肉癌变率极高;另外,约5%肠炎病例可发生癌变,多见于病变累及全结肠,幼年起病和病史超过10年者。
2、肠狭窄
多发生在病变广泛、病程持续长达5-25年以上的病例,其部位多见于左半结肠,乙状结肠或直肠,临床上一般无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肠阻塞,在本病出现肠狭窄时,要警惕肿瘤,鉴别良性恶性。
3、便血
便血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便血的多少也是衡量病情轻重的指标。这里所说的大量便血是指短时间内大量肠出血,伴有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及血色素降低,需要输血治疗。另外,长期慢性出血亦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4、中毒性肠扩张
这是本病的一个严重并发症,多发生在全结肠炎的病人,死亡率可高达44%,临床表现为病情迅速恶化,中毒症状明显,伴有腹泻、腹部压痛和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白细胞数增多,易并发肠穿孔。
5、肠穿孔
多为中毒性肠扩张的并发症,也可出现严重型,多发生于左半结肠,皮质激素的应用被认为是肠穿孔的一个危险因素。
治疗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 病原治疗:病毒性肠炎一般不需病原治疗,可自愈。肠毒素性细菌性肠炎一般也不应用抗菌药。侵袭性细菌性肠炎,最好根据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患细菌性痢疾时,因痢疾杆菌对常用抗菌药广泛耐药,一般可选用复方磺胺甲基异唑(复方新诺明)、吡哌酸、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空肠弯曲菌肠炎可用红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等治疗。耶尔森氏小肠结肠炎杆菌肠炎一般应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复方磺胺甲基异唑、四环素、氯霉素等。沙门氏菌肠炎轻型病人可不用抗菌药,重型病人可用氯霉素或复方磺胺甲基异唑。侵袭性大肠杆菌性肠炎用新霉素、粘菌素和庆大霉素等治疗,可获良好效果。阿米巴痢疾、雅尔氏鞭毛虫和滴虫引起的肠炎,可用甲硝哒唑(灭滴灵)治疗。血吸虫病可用吡喹酮治疗。白色念珠菌肠炎以制霉菌素口服,疗效较好。伴有全身性真菌感染者,则需应用二性霉素B治疗。
② 补充液体及纠正电解质和酸中毒:轻度脱水而且呕吐不重者,可口服补液,WHO推荐的口服液配方为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葡萄糖20g或蔗糖40g,加水1000ml。脱水或呕吐较重者,可静脉输入生理盐水、等渗碳酸氢钠和氯化钾溶液以及葡萄糖。
③ 减少肠道蠕动和分泌性药物:可小量应用阿托品、颠茄、普鲁本辛以减轻肠道蠕动,可止痛及止泻。也可应用氯丙嗪,有镇静作用,并可抑制肠毒素引起的肠粘膜过度分泌,使大便次数及便量减少。
小儿肠炎
小儿是较为特殊的群体,其发生肠炎的概率也较高,故拿出来单独讲。
小儿肠炎的症状
一、轻度:一天大便次数5~8次,有轻微发热,无脱水现象。
二、中等度:一天大便次数超过10次,大便为水样、泥状、细菌性带有粘液、脓或血液,俗称“痢疾”。有脱水现象,发高热;因细菌有毒素,常引起痉挛、昏睡、休克现象,严重者甚至死亡。
三、重度:一天大便在15次以上,水样大便喷射而出,有重度脱水现象,即皮肤干燥、眼球凹陷、眼圈发黑、小便减少,口渴、不安,此外尚有血酸症、呼吸不适、虚脱、半昏迷等状态。由于钾缺乏及水肿的关系,腰部膨胀,有肠麻痹现象。若不及时之治疗,死亡率可达 30%以上。
小儿肠炎的治疗和预防
小儿得肠炎,有条件时最好要做大便化验或培养以明确诊断。大肠杆菌肠炎时,可用多粘菌素B,每日每千克体重5-10万单位,3-4次分服;或用卡那霉素,每日每千克体重50毫克,分—4次口服。疗程不要超过7天,以防菌群失调。
空肠弯曲菌肠炎可用琥乙红霉素,每日每千克体重30~50毫克,分~4次ngR。
霉菌性肠炎可用克霉唑,每日每千克体重20—60毫克,分3次口服。
病毒性肠炎,抗生素治疗无效,可用中成药卓丹止泻灵,1—3岁每次5毫升,每日3次;3-7岁,每次10毫升,每日3次效佳。
婴幼儿肠炎的识别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多发生在口服大量广谱抗生素后。主要症状为呕吐、发热、腹泻、每日大便10-20次,初为黄绿色,3-4天后转为暗绿色水样便,有腥臭味。患者水液丢失严重,有电解质紊乱,甚则发生休克。
病原性大肠杆菌肠炎:5-8月为发病高峰,多为3-6个月内婴儿。主要症状为呕吐、低热、腹泻,便出物色黄呈蛋花汤样,伴有粘液,个别偶见血丝,有腥臭味。重者有明显脱水和酸中毒。
病毒性肠炎:好发年龄2岁以内,症状为呕吐、腹泻、发热,半数以上患儿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毒性肠炎粪便标本在电镜下可检测。
耶氏菌肠炎:有5种类型,常见为胃肠炎,潜伏期10天左右,好发于5岁以内的幼儿。主要症状为腹泻稀水便,伴腹痛、发热,病程3-14天。粪培养有耶氏菌。
真菌性肠炎:多因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后。主要症状为腹泻黄色稀水便,每天3次以上,有时呈豆腐渣样,并有泡沫、粘液。实验室粪检可见真菌孢子及菌丝。
小儿病毒性肠炎
小儿病毒性肠炎,多因感染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这些病毒对心肌细胞有很强的亲和力,当小儿抵抗力下降时,肠道病毒就会“乘虚而入”,通过消化道经血液循环侵袭心肌,干扰心肌新陈代谢,影响心肌血液供应,造成心肌炎症性损害,诱发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占各类心肌炎的首位,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患儿病前1-4周往往有发烧、疲乏、食欲不振、呕吐、腹痛、解稀水样大便等病症。心肌炎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胸闷、心慌、心前区不适或疼痛,检查可见心律失常、心脏扩大等结果;严重者出现面部浮肿、不能平卧、呼吸困难等,甚至因心源性休克及严重心律失常而危及生命。
因此,小儿反复发烧、腹泻后,若出现上述症状,应警惕病毒性心肌炎。一旦确诊,患者急性期应卧床休息1-3个月。
预防
下痢多因不洁东西所引起,故预防最要紧的是食物之清洁及保存安全。小孩尽量不要吃街上贩卖的生冷东西,在家中吃东西要煮沸以及用其他方法洗净消毒灭菌。食器亦要消毒干净,婴儿所有奶瓶、奶头都要严格消毒,冲好的奶或吃过一半的奶,不可放置在温室太久。家里有下痢人时,应将病人隔离,其大便呕吐等排泄物的用具要消毒,排泄物要小心处理,以免传染给其他小孩。总而言之应注意:
一、注意家户卫生、装纱窗、扑灭苍蝇、蟑螂,以及环境清洁。
二、避免带小儿到公共场所。
三、避免吃生冷不洁东西。
四、小儿之食器注意安全及清洁。
五、隔离病人及小心处理其排泄物。
六、个人卫生及卫生教育,尤其带小孩的人,要常常洗手,给小儿换尿布以后即要洗手;在接触小儿泌物后亦要洗手,以免细菌传染给小儿。
急性肠炎的治疗原则
(1)去除诱因,卧床休息,进清淡易消化食物。
(2)如找到致病菌,应按药物药敏试验用药,或选用黄连素0.1~0.2g,或PPA 0.5~ 1.0g,日3~4次/日,口服。
(3)对症治疗,腹痛可用阿托品。脱水病人应予补液,并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发生休克者应按休克处理。
(4)中医治疗。
保健
休息:休息对病人康复有很大的好处,特别对活动期病人要强调充分休息,因为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可使病人减少精神和体力负担,尤其睡前要精神放松,保证睡眠效果,必要时要服用镇静剂。病人可在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一般应减免重体力活动。
饮食和营养:由于腹泻便血,长期过少和吸收营养不良等因素,患者可能有缺铁,叶酸缺乏或贫血,应给予适量补充。一般可经口服或注射补充,运用益气健脾、养血补肾中药也可达增加体质和补充营养的目的,但不要滥补,要辩证用药。长期腹泻者,要补充钙及镁,锌等微量元素。
在补充营养的同时也要注意有些食物对消化系统带来的损害:
1、注意饮食卫生。
2、忌吃油腻食物。
3、忌吃牛奶、羊奶和大量的蔗糖。
4、忌生吃大蒜。
5、忌盲目使用止泻药。
6、忌吃高纤维的食物。
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重度患者由于大量腹泻、发热、容易有脱水,水盐代谢紊乱和低钾的症状出现,尤其是用大量激素治疗时,尿钾排除增加,更容易导致低血钾,而低血钾可诱发中毒性肠扩张。因此,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更要注意药后反应。门诊患者如因病情加重,出现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要及时住院治疗,以便及时静脉补水、氯化纳和钾盐,纠正水和酸碱平衡紊乱。
注意肛门周围皮肤的护理:保护肛门及其周围和干燥,手纸要柔软,擦拭动作宜轻柔,以减少机械性刺激。便后用碱性肥皂与温水冲洗肛门及周围皮肤,减少酸性排泄物、消化酶与皮肤接触从而减少局部的刺激和不适,必要时涂抗生素软膏以保护皮肤的完整。
患者注意事项
为什么吃火锅会引发肠炎呢?
肛肠专家介绍,这是因为,过量喝酒会破坏肠道的保护屏障,而过多摄入肉类等高脂肪、辛辣的食物会使粪便通过肠道的速度减慢,使致癌物和肠结膜接触时间延长,诱发癌变。
特别是有些人喜欢一边喝酒一边吃烤肉,对此专家提醒说,大量饮酒会导致肌体抵抗力下降、肠道充血、肠道保护屏障被破坏以及肠道吸收障碍等,而烤肉中的苯并芘是公认的致癌成分,两者相配会大大增加患肠癌的风险。一般建议饮酒时,尽量多吃一些凉拌蔬菜、豆制品或粗粮制品,以减少对肠道的伤害。
同时有研究发现,经常饮酒的人,患肠癌年龄比不饮酒的人提前5.2岁。研究人员说,过量饮酒或忙于交际应酬的人,50岁以后就应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肠癌筛查,主要内容有乙状结肠镜检查(便于发现远端肿瘤)和结肠镜检查(便于发现近端肿瘤)。
大肠癌为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总称,大肠癌是指大肠粘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大肠癌是大肠粘膜上皮起源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
专家介绍,大肠癌早期多无症状,随着肿瘤的增大和病情的继续进展,才显露出症状。实际在临床上已出现症状的患者,其局部病变已往往明显严重,甚至到了晚期。那么大肠癌的早期征兆是什么样的?粪便形状改变,如由粗变细;粪便变黑或暗红色,粪便变稀、有黏液;排便次数增多,但却排不出粪便;反复的痔疮不愈,不明原因的贫血、体重减轻;不明原因的肚子胀痛等都是大肠癌的前期症状,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肠炎出现便血该怎么办?
很多疾病都能引起便血,其中一种疾病就是肠炎,肠炎在属于常见的肠道疾病。由于饮食,生活的不规律造成了肠炎的发生。严重的肠炎会引起便血,那么如果得了肠炎并且出现便血的症状怎么办呢?下面就来说说肠炎引起便血该怎么办。
(1)合理膳食:由于腹泻便血,长期过少和吸收营养不良等因素,患者可能有缺铁,叶酸缺乏或贫血,应给予适量补充。一般可经口服或注射补充,运用益气健脾、养血补肾中药也可达增加体质和补充营养的目的,但不要滥补,要辩证用药。长期腹泻者,要补充钙及镁,锌等微量元素。不过在补充营养的时候也要注意这几点:
1、注意饮食卫生。2、忌吃油腻食物。3、忌吃牛奶、羊奶和大量的蔗糖。4、忌生吃大蒜。5、忌盲目使用止泻药。6、忌吃高纤维的食物。 因为得了肠炎不能受到刺激,所以饮食上面一定要注意。
(2)注意休息,调成作息时间:休息对病人康复有很大的好处,特别对活动期病人要强调充分休息,因为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可使病人减少精神和体力负担,尤其睡前要精神放松,保证睡眠效果,必要时要服用镇静剂。病人可在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一般应减免重体力活动。
(3)电解质平衡紊乱:重度患者由于大量腹泻、发热、容易有脱水,水盐代谢紊乱和低钾的症状出现,尤其是用大量激素治疗时,尿钾排除增加,更容易导致低血钾,而低血钾可诱发中毒性肠扩张。因此,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更要注意药后反应。门诊患者如因病情加重,出现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要及时住院治疗,以便及时静脉补水、氯化纳和钾盐,纠正水和酸碱平衡紊乱
(4)肛门周围皮肤的护理:保护肛门及其周围和干燥,手纸要柔软,擦拭动作宜轻柔,以减少机械性刺激。便后用碱性肥皂与温水冲洗肛门及周围皮肤,减少酸性排泄物、消化酶与皮肤接触从而减少局部的刺激和不适,必要时涂抗生素软膏以保护皮肤的完整。
如果肠炎引起便血,除了治疗以外还要特别注意平时的护理,按照以上的方法进行护理,应该能够很好的控制便血,总之要听医生的话,积极配合治疗。
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