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心肌炎(myocarditis)指心肌本身的炎症病变,有局灶性或弥漫性,也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总的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感染性可有细菌病毒螺旋体立克次体真菌原虫蠕虫等所引起。非感染性包括过敏、变态反应(如风湿热等)、化学、物理或药物(如阿霉素等)。近年来由于风湿热和白喉等所致心肌炎逐渐减少,而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显著增多,本节重点叙述病毒性心肌炎。

目录

  1. 病因
  2. 病理
  3. 临床表现和诊断
    1. 病史与体征
    2. 上述感染后3周内出现下列心律失常或心电图改变者
    3. 心肌损伤的参考指标
    4. 病原学依据
  4. 治疗和预后
    1. 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
  5. 参考文献
  6. 参看

病因

很多病毒都可能引起心肌炎,其中以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A、B组病毒,孤儿(EcHo)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为常见,尤其是柯萨奇B组病毒(coxsackie virus B,cVB)约占30%~50%。此外,人类腺病毒、流感、风疹、单纯疱疹、脑炎、肝炎(A、B、c型)病毒及HIV等都能引起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为病毒的直接作用,包括急性病毒感染及持续病毒感染对心肌的损害;病毒介导的免疫损伤作用,主要是T细胞免疫;以及多种细胞因子和一氧化氮等介导的心肌损害和微血管损伤。这些变化均可损害心脏功能和结构。

病理

病毒性心肌炎有以心肌病变为主的实质性病变和以间质为主的间质性病变。典型改变是以心肌间质增生、水肿及充血,内有多量炎性细胞浸润等。按病变范围有弥漫性和局灶性之分。随临床病情的轻重不同,心肌病理改变的程度也轻重不一。心内膜心肌活检可以提供心肌病变的证据,但有取材局限性和伪差的因素存在,因而影响诊断的准确率。

临床表现和诊断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临床表现常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轻重变异很大,可完全没有症状,也可以猝死。约半数于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如发热,全身倦怠感,即所谓“感冒”样症状或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然后出现心悸胸痛呼吸困难、水肿,甚至.Adams一Stokes综合征。体检可见与发热程度不平行的心动过速,各种心律失常,可听到第三心音或杂音。或有颈静脉怒张、肺部罗音、肝大等心力衰竭体征。重症可出现心源性休克。胸部X线检查可见心影扩大或正常。心电图常见S-T改变和各型心律失常,特别是室性心律失常和房室传导阻滞等。如合并有心包炎可有ST段上升,严重心肌损害时可出现病理性Q波,需与心肌梗死鉴别。超声心动图检查可示正常,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节段性或弥漫性室壁运动减弱,左心室增大或附壁血栓等。血清肌钙蛋白(T或I)、心肌肌酸激酶(CK—MB)增高,血沉加快,高敏C反应蛋白增加等有助于诊断。发病后3周内,相隔两周的两次血清CVB中和抗体滴度呈四倍或以上增高,或一次高达1:640,特异型CVB IgM 1:320以上(按不同实验室标准),外周血白细胞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等,均是一些可能但不是肯定的病因诊断指标。病毒感染心肌的确诊有赖于心内膜、心肌或心包组织内病毒、病毒抗原、病毒基因片段或病毒蛋白的检出,反复进行心内膜心肌活检有助于本病的诊断、病情和预后判断。但一般不作常规检查。1999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研讨会提出的成人急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如下:

病史与体征

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后3周内出现与心脏相关的表现,如不能用一般原因解释的感染后严重乏力、胸闷头晕.(心排血量降低)、心尖第一心音明显减弱、舒张期奔马律、心包摩擦音、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阿一斯综合征等。

上述感染后3周内出现下列心律失常或心电图改变者

  1. 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窦房阻滞束支阻滞
  2. 多源、成对室性期前收缩,自主性房性或交界性心动过速,阵发或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或心室扑动或颤动。
  3. 两个以上导联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O.05mV或ST段异常抬高或出现异常Q波。

心肌损伤的参考指标

病程中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或肌钙蛋白T(强调定量测定)、CK—MB明显增高。超声心动图示心腔扩大或室壁活动异常和/或核素心功能检查证实左室收缩或舒张功能减弱。

病原学依据

  1. 在急性期从心内膜、心肌、心包或心包穿刺液中检浈4出病毒、病毒基因片段或病毒蛋白抗原。
  2. 病毒抗体第2份血清中同型病毒抗体(如柯萨奇B组病毒中和抗体或流行性感冒病毒血凝抑制抗体等)滴度较第1份血清升高4倍(2份血清应相隔2周以上)或一次抗体效价≥640者为阳性,320者为可疑(如以1:32为基础者则宜以≥256为阳性,128为可疑阳性,根据不同实验室标准作决定)。
  3. 病毒特异性IgM以≥1:320者为阳性(按各实验室诊断标准,需在严格质控条件下)。如同时有血中肠道病毒核酸阳性者更支持有近期病毒感染。

注:同时具有上述(一)、(二)(1、2、3中任何一项)、(三)中任何二项。在排除其他原因心肌疾病后临床上可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如具有(四)中的第1项者可从病原学上确诊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如仅具有(四)中第2、3项者,在病原学上只能拟诊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如患者有阿一斯综合征发作、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或不伴心肌梗死样心电图改变、心源性休克急性肾衰竭、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伴低血压发作或心肌心包炎等在内的一项或多项表现,可诊断为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如仅在病毒感染后3周内出现少数期前收缩或轻度T波改变,不宜轻易诊断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对难以明确诊断者,可进行长期随访,有条件时可作心内膜心肌活检进行病毒基因检测及病理学检查

在考虑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时,应除外β受体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二尖瓣脱垂综合征及影响心肌的其他疾患如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冠心病结缔组织病、代谢性疾病以及克山病(克山病地区)等。

治疗和预后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应卧床休息,进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的食物,心力衰竭时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期前收缩频发或有快速心律失常者,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或窦房结功能损害而出现晕厥或明显低血压时可考虑使用临时性心脏起搏器。目前不主张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但对有房室传导阻滞、难治性心力衰竭、重症患者或考虑有自身免疫的情况下则可慎用。近年来采用黄芪牛磺酸、辅酶Q10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有抗病毒、调节免疫和改善心脏功能等作用,具一定疗效。干扰素也具抗病毒、调节免疫等作用,但价格昂贵,非常规用药。

大多数患者经过适当治疗后能痊愈,但有心律失常尤其是各型期前收缩常持续较长时间,并易在感冒、劳累后期前收缩增多,也可以在一年后房室传导阻滞及各型期前收缩持续存在,如无不适不必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干预。各阶段的时间划分比较困难,一般急性期定为三个月,三个月后至一年为恢复期,一年以上为慢性期。患者在急性期可因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而死亡。部分患者经过数周至数月后病情可趋稳定但可能留有一定程度的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伴或不伴有心律失常或心电图异常等,经久不愈,形成慢性心肌炎,事实上,临床上很难与扩张型心肌病鉴别。根据心肌中病毒基因片段、病毒蛋白检测和病理检查已明确有一部分扩张型心肌病是由心肌炎演变而来

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 《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医学教材.陆再英、钟南山主编
  • 《实用内科学》第13版.陈灏珠主编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