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筋草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伸筋草
Shēn Jīn Cǎo
伸筋草
别名石松、狮子尾、狮子草、绿毛伸筋、小伸筋、舒筋草、过山龙、宽筋藤、火炭葛、金毛狮子草、金腰带、狮子毛草、立筋草、铺筋草、抽筋草、分筋草、过筋草、地棚窝草、筋骨草、凤尾伸筋、蜈蚣藤、大地毛公、缠身龙、猫藤草、通伸草、山猫儿、老虎垫坐、盘龙草、烂腰蛇、宽筋草、穿山龙
功效作用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关节酸痛屈伸不利
英文名Common Clubmoss Herb, Herb of Common Clubmoss, Herb of Staghorn Clubmoss, Herb of Wolf's Claw Clubmoss
始载于分类草药性
毒性无毒
归经脾经肝经肾经
药性
药味

〖药材及成分〗

本品为石松科植物石松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全草含石松碱棒石松碱、棒石松洛宁碱、法氏石松碱、石松灵碱等生物碱,香荚兰酸、阿魏酸、石松宁等。

〖药性功效〗

微苦、辛,温。归肝、脾、肾经。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关节酸痛,屈伸不利。

〖临床应用〗

1.治小儿麻痹后遗症:凤尾伸筋、南蛇藤根松节寻骨风各五钱,威灵仙三钱,茜草二钱,杜蘅五分。煎服。 2.治带状疱疹:石松(焙)研粉,青油或麻油调成糊状,涂患处,一日数次。

〖使用禁忌〗

孕妇及出血过多者忌服。

〖药理知识〗

石松水浸剂对由皮下注射枯草浸剂引起发热之家兔有降温作用;其有效成分为石松碱及棒石松碱、棒石松毒,后两者毒性较石松碱为弱。石松碱适当剂量能升高麻醉血压。对蛙心收缩力有增强作用。对兔、大鼠及豚鼠子宫兴奋作用。对兔静脉注射30~50毫克/公斤有降温作用。对兔血糖、瞳孔、末梢红细胞数皆无影响。无抗菌及抗疟作用。

【药材学名】 Herba Lycopodii。

【别名】石松、狮子尾、狮子草、绿毛伸筋、小伸筋、舒筋草

【来源】本品为石松科植物石松 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 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制法】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性状】本品匍匐茎呈细圆柱形,略弯曲,长可达2m,直径1~3mm,其下有黄白色细根。直立茎作二叉状分枝。叶密生茎上,螺旋状排列,皱缩弯曲,线形或针形,长3 ~5mm ,黄绿色至淡黄棕色,无毛,先端芒状,全缘,易碎断。质柔软,断面皮部浅黄色,木部类白色。无臭,味淡。

【鉴别】

(1) 本品茎横切面:表皮细胞 1列。皮层宽广,有叶迹维管束散在,表皮下方和中柱外侧各有10~20余列厚壁细胞,其间有3~5列细胞壁略增厚;内皮层不明显。中柱鞘为数列薄壁细胞编织中柱木质部束呈不规则的带状或分枝状,韧皮部束交错其间,有的细胞含黄棕色物。

(2)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15ml,浸泡过夜,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无水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伸筋草对照药材 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4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性味归经】微苦、辛,温。归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关节酸痛,屈伸不利。

【用法用量】 3~12g。

【贮藏】置干燥处。

【备注】(1)同属植物铺地蜈蚣(垂穗石松、马鹿角Lycopodium cernuum L.功能主治类似,江西等地作伸筋草入药;玉柏Lycopodium obscurum L.在甘肃作伸筋草壅,功效相似。

【摘录】《中国药典》  

文献摘录

《滇南本草》:石松,其性走而不守,其用沉而不浮,得槟榔良。下气,消胸中痞满横格之气,推胃中隔宿之食,去年久腹中之坚积,消水肿。

《本草拾遗》:(伸筋草)“主人久患风痹,脚膝疼冷,皮肤不仁,气力衰弱。”

《生草药性备要》:(伸筋草)“消肿,除风温。浸酒饮,舒筋活络。其根治气结疼痛,损伤,金疮内伤,去痰止咳,治疮疽卒手足。”

《药性考》:(伸筋草)“疗血疯瘙痒。”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伸筋草主要含生物碱类、萜类、植物甾醇类化合物

药理作用

1.抗炎、解热镇痛作用。

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100%伸筋草混悬液0.5ml/只小鼠灌胃,能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能明显增强小鼠对盐酸可卡因引起的步履歪斜、窜行、环行等毒性反应,而对士的宁等中枢兴奋药无抑制作用。

3.对实验性矽肺有良好的疗效。

4.对平滑肌的作用:石松碱对离体大鼠和豚鼠小肠有兴奋作用,对兔离体小肠的蠕动有增强作用,亦有收缩豚鼠离体子宫及兴奋兔离体子宫的作用。

临床应用

伸筋草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脑卒中后手足拘挛、外伤后腕肘关节僵化症、软组织损伤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