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遗症
中风后遗症的病因主要是因为脑血管意外之后,脑组织缺血或受血肿压迫、推移、脑水肿等而使脑组织功能受损。急性期后,偏瘫逐渐成为痉挛性,上肢屈曲、内收,下肢呈直伸,腱反射亢进,运动能力可有恢复。因此,患者不仅要积极到医院进行药物治疗,而且在平时也要注重。
目录 |
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注意事项
足够睡眠:睡眠可使人体得到充分休息,是防止发生疲劳、恢复体力的重要方法,因此,要按时睡、定时起,保证8小时以上足够的睡眠。
充分休息:中风后遗症病人要保证充分的休息,以解除身心的疲劳,恢复体力以免中风复发。切忌体力或脑力劳动的过度。
适量运动: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有助于气血流通、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运动形式有多种,如气功、太极拳、保健操等,但其中最简便易行的为散步。一般每次15分种左右,每日2-3次即可,速度应缓慢,以微微出汗,心率每分钟110次-120次为度。运动过程中,如出现异常症状,如头痛、头晕、心慌、恶心、呕吐等,要立即停止运动。
精神调节:中风偏瘫患者常伴有精神情绪的改变,诸如紧张、忧愁、焦虑、烦躁、易怒、易激动、恐惧等。这些不良的情绪,极易加重病情,导致中风的再次复发。因此,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培养乐观愉快的情绪,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适当饮水:中风后遗症病人大多对口渴不敏感,因此要养成适当的饮水习惯。特别在早上起床及白天进行各种运动后,要注意饮水,以补充因出汗、呼吸等排出的水分,保证血液中水分含量的相对衡定状态。
中风后遗症的临床分型
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即脑血管意外)经治疗后遗留下来的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症状的总称。常因本体先虚,阴阳失却平衡,气血逆乱,痰瘀阻滞,肢体失养所致。痰瘀为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痰瘀阻滞脉络而致肢体不能随意运动,久则患肢枯瘦,麻木不仁。中风后遗症属中医"偏瘫"、"偏枯"、"偏废"等病证范畴。根据其临床表现常可分为气虚血瘀、肝肾亏虚、脾虚痰湿等证型。
中风后遗症的护理
一、严格控制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年龄越小,控制越严,最好每天监测血压变化,至少每周测一次血压。
二、若正在服用降压药物,不可随意停药,应按医嘱增减降压药物。
三、24小时稳定控制血压,使血压波动较小,不可将血压降得过低。
五、减轻体重,达到正常标准。
六、戒烟酒,要低盐低脂饮食。
七、坚持有氧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骑车、练太极拳等。
中风后遗症的功能恢复护理
1、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应积极指导和辅助其进行功能锻炼,从简单的屈伸开始,要求活动充分,合理适度,避免损伤肌肉和关节,每天2~4次,每次5~30min。并配合药物治疗,按摩患侧肢体,配合针灸理疗,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功能恢复。
2、语言不利:语言障碍的病人情绪多焦虑,护理中要多接触病人,尽早诱导和鼓励患者说话,耐心纠正发音,由简到繁,坚持不懈。
3、口角歪斜:临床上常见患侧眼睑闭合不全,口角下垂、流涎,不能鼓腮、皱额、闭眼。病人常常产生消极情绪,失去治疗信心,护士应同情、关心病人,给予精神鼓励,舒其情志,鼓励其多做眼、嘴、面部运动,并经常按摩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