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涩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固涩剂

固涩剂(prescriptions for arresting discharges),以固涩药为主组成的方剂的统称。有收敛固涩的作用。用治气血精液滑脱耗散,疮疡久溃不敛之证。

目录

  1. 分类和适应证
  2. 使用注意事项
  3. 常用固涩剂
  4. 参看

分类和适应证

因功效及主治病证的不同,固涩剂可分为固表止汗剂、敛肺止咳剂、涩肠止泻剂、涩精缩尿剂、收涩止带剂、敛疮生肌剂6类。广泛用治先天不足,久病失养,正气虚极不能固密所致的自汗盗汗肺虚久咳久泻久痢遗精滑泄遗尿尿频小便失禁赤白带下等滑脱不禁的证候,以及疮疡久溃不敛的病证。

使用注意事项

固涩剂常与补益剂同用,以收标本兼顾之效。有实邪者,如热病多汗,痰浊壅肺实证喘咳实热积滞泄泻痢疾湿热下注虚火扰动遗精滑泄,湿热溺涩,湿热带下及火毒疮溃初起者,均不宜用。若外邪未尽,过早使用此类药剂,有闭门留寇之弊。

常用固涩剂

常用固涩剂

玉屏风散

来源:丹溪心法

组成:防风 黄芪 白术

功效: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卫阳不固,恶风自汗,面色白,易感风邪

牡蛎散

来源:和剂局方

组成:煅灶蛎 黄芪 麻黄根 浮小麦

功效:补气固表敛汗

主治:诸虚不足,身常出汗,夜卧尤甚,久而不止,心悸惊惕,短气烦倦

黄芪汤

来源:济阴纲目

组成:黄芪 白术 防风 熟地 煅牡蛎 茯苓 麦冬 大枣 甘草

功效:补气固表,和营止汗

主治:产后气虚,自汗不止,动则加剧,时或恶风

当归六黄汤

来源:兰室秘藏

组成:当归 生地黄 熟地黄 黄芩 黄柏 黄连 黄芪

功效:滋阴泻火固表止汗

主治:阴虚有火发热盗汗面赤心烦口干唇燥,便干溲黄

敛肺止咳

九仙散

来源:医学正传

组成:人参 款冬花 桔梗 桑白皮 五味子 阿胶 贝母 乌梅 罂粟壳

功效:敛肺止咳,益气养阴

主治:久咳不已,肺虚气弱,日久咳甚则气喘自汗

诃黎丸

来源:医学入门

组成:诃子海浮石 瓜蒌仁 青黛 杏仁 贝母 香附 姜汁 蜂蜜

功效:肃肺化痰,敛肺止咳

主治:虚劳喘咳自汗

百劳散

来源:《宣明论方》

组成:罂粟壳 乌梅 小麦

功效:敛肺止咳,固表止汗

主治:虚劳喘咳自汗

一服散

来源:杂病源流犀烛

组成:半夏 杏仁 罂粟壳 乌梅 阿胶 甘草 生姜 苏叶

功效:宣肺化痰,敛肺止咳,开合并用

主治:天行咳嗽寒热痰喘,暴咳不止者

涩肠止泻

桃花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赤石脂 干姜 梗米

功效:温中涩肠

主治:久痢不愈,大便脓血,色暗不鲜,小便不利腹痛喜按喜温

赤石脂禹余粮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赤石脂 禹余粮

功效:收敛涩肠止泻

主治:久泻久痢,滑泄不禁

四神丸

来源:校注妇人良方

组成:肉豆蔻 补骨脂 五味子 吴茱萸 生姜 大枣

功效:温补脾肾,涩肠止泻

主治:肾虚寒,五更泄泻,不思饮食,或久泻不愈,腹痛腰酸肢冷神疲乏力

真人养脏汤

来源:《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 当归 白术 肉豆蔻 肉桂 甘草 白芍 木香 诃子 罂粟壳

功效:涩肠固脱,温补脾肾

主治:脾肾虚寒,久泻久痢,大便滑脱不禁,腹痛喜温喜按,或下痢赤白,或便脓血,日夜无度,里急后重,倦怠食少

诃子丸

来源:普济本事方

组成:诃子 炮姜 肉豆蔻 龙骨 木香 赤石脂 附子

功效:补肾温脾和胃,涩肠止泻

主治:脾胃不和泄泻不止

固肠散

来源:仁斋直指方论

组成:罂粟壳 炒陈皮 炮姜 炙甘草 肉豆蔻 木香 生姜 大枣

功效:温补脾肾,固肠止泻

主治:冷泻肠滑,下痢不止

固肠丸

来源:世医得效方

组成:吴茱萸 黄连 罂粟壳

功效:清热燥湿,涩肠止泻

主治:滑泄,昼夜无度,寒热错杂

黄连汤

来源:千金要方

组成:石榴皮 黄连 黄柏 阿胶 甘草 干姜 当归

功效:清热燥湿,养阴和血,涩肠止痢

主治:赤白久痢

涩精缩尿剂

金锁固精丸

来源:医方集解

组成:沙苑蒺藜 芡实 莲须 龙骨(煅) 牡蛎(煅) 莲子肉

功效:补肾涩精

主治:肾虚不固遗精滑泄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四肢酸软,腰痛耳鸣舌淡苔白,脉细弱

水陆二仙丹

来源:洪氏集验方

组成:金樱子 芡实

功效:补肾涩精

主治:肾虚不摄,男子遗精白浊,女子带下

桑螵蛸散

来源:《本草衍义》

组成:桑螵蛸 远志 菖蒲 龙骨 人参 茯神  当归 龟甲

功效:调补心肾,涩精止遗

主治:心肾两虚,小便频数,或如米泔色,心神恍惚,健忘食少,以及遗尿滑精

白薇散

来源:《陈素庵妇科补解》

组成:白薇 白芍 牡蛎 当归 益智 陈皮 熟地 甘草 香附 黄芪 人参 川芎 白矾 桑螵蛸

功效:益气固肾,涩精缩尿

主治:肾虚气弱,遗尿滑精,带多色清

黄芪当归散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黄芪 当归 人参 白术 白芍 生姜 大枣 猪尿脬 甘草

功效:补气

主治:膀胱损伤,产后小便不约,或排尿淋漓,挟有血丝

苍术难名丹

来源:《世医得效方》

组成:苍术 茴香 川楝子 川乌 破故纸 白茯苓 龙骨

功效:益气升清固涩

主治:脾虚气陷尿浊

缩泉丸

来源:《魏氏家藏》

组成:山药 乌药 益智仁

功效:温补肾阳,固涩小便

主治:下元虚寒,遗尿、尿频

巩堤丸

来源:景岳全书

组成:熟地黄 菟丝子 白术 五味子 益智仁 茯苓 补骨脂 制附子 韭子

功效:温补命门,缩尿止遗

主治:肾火虚衰,肾气失固,小儿遗尿,尿频

温下清上汤

来源: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

组成:菟丝子 鸡内金 牡蛎 肉苁蓉 附子 五味子

功效:温补肾阳,固涩小便

主治:肾气虚亏,遗尿肢冷

膏淋汤

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山药 芡实 龙骨 牡蛎 生地 党参 白芍

功效:补虚固涩

主治:膏淋不已,反复发作,凝如脂膏

螵蛸丸

来源:类证治裁

组成:桑螵蛸 鹿茸 炙黄芪 煅牡蛎 赤石脂 人参 山药

功效:温补肾阳,固涩膀胱

主治:老人小便失禁

收涩止带剂

完带汤

来源:傅青主女科

组成:白术 山药 人参 白芍 车前子 苍术 陈皮 黑芥穗 柴胡 甘草

功效:补气健脾,化湿止带

主治:脾虚肝郁湿浊下注,带下色白或淡黄清稀无臭,倦怠便溏,面色白

桂附止带汤

来源:中医妇科治疗学》

组成:附子 肉桂 续断 艾叶 茯苓 芡实 盐茴香 乌贼骨 金樱子

功效:补肾固涩止带

主治:肾虚带下,清稀量多,终日淋漓不断,腰酸如折,小腹冷感,小便频数清长

渗湿消痰

来源:《济阴纲目》

组成:陈皮 茯苓 半夏 苍术 白术 香附 白芷 甘草

功效:健脾燥湿止带

主治:脾虚带下,色白或淡黄,质稠无臭,绵绵不断,肢冷神疲,纳少便溏

清带汤

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生山药 生龙骨 生牡蛎  海螵蛸 茜草

功效:收敛止带

主治:脾肾不足,赤白带下

愈带丸

来源:《饲鹤亭集》

组成:熟地 白芍 当归 川黄良姜 川芎 椿根皮

功效:清热燥湿,养血调经,收涩止带

主治:妇人赤白带下,经浊淋漓

敛疮生肌剂

生肌玉红膏

来源:外科正宗

组成:白芷 甘草 当归 紫草 血竭 轻粉 白蜡 麻油

功效:活血祛腐,解毒镇痛,润肤生肌

主治:痈疽疮疡溃烂,腐肉不脱,新肌难生

紫草油

来源:(验方)

组成:白芷 紫草 忍冬藤 冰片 白蜡 香油

功效:凉血解毒收湿敛疮

主治:一、二度烧伤

八宝丹

来源:疡医大全

组成:珍珠 牛黄 象皮 琥珀 龙骨 轻粉 冰片 炉甘石

功效:生肌长肉,敛疮收口

主治:疮疡溃破,脓腐将尽,疮口不敛者

如圣金刀散

来源:《外科正宗》

组成:松香 生白枯矾

功效:敛疮生肌,收涩止血

主治:金创出血不止

金枪铁扇散

来源:中医伤科学讲义》

组成:乳香 没药 象皮 松香 明矾 炉甘石 降香 黄柏 血竭

功效:化瘀拔毒,生肌敛疮

主治:各种创伤溃疡

马勃

来源:(验方)

组成:马勃 凡士林

功效:生肌收口

主治:各种疮疡,敷贴患部

黑布膏

来源:中医外科学

组成:黑醋 五倍子蜈蚣 蜂蜜

功效:收敛止痒止痛

主治:疮疡,创伤形成瘢痕疙瘩

三石散

来源:(验方)

组成:制炉甘石 熟石膏 赤石脂

功效:收涩生肌

主治:皮肤病湿疮浸淫疮,滋水浸淫烫伤腐肉已化,新肌不生,旋耳疮后期

生肌散

来源:《疡医大全》

组成:人参 牛黄 珍珠 琥珀 熊胆 乳香 没药 龙骨 煅炉甘石 乌贼骨 煅石膏 轻粉 铅粉

功效:生肌收口

主治:痈疽疮疡,久不收口

白玉膏

来源:《中医外科学讲义》(上海中医学院)

组成:煅石膏 制炉甘石 麻油 凡士林

功效:润肤,生肌,收敛

主治:溃疡腐肉已尽,疮口不敛者

生肌象皮膏

来源:《临床骨科学创伤》

组成:象皮(炒黄、碾粉) 当归 血余炭龟版 生地 麻油 生炉甘石粉 黄蜡 生石膏粉 白蜡

功效:收敛止血

主治:外伤出血

炉甘石洗剂

来源:(验方)

组成:炉甘石 氧化锌 石炭酸 甘油

功效:收涩止痒

主治:渗出的急性瘙痒性皮肤病(外用)

止痒扑粉

来源:(验方)

组成:绿豆 氧化锌 樟脑 滑石粉

功效:清热,收涩止痒

主治:夏季皮炎痱子

下疳

来源:《实用性病学》

组成:凤凰衣 橄榄核仁 人参 儿茶 珍珠 金箔

功效:扶正解毒生肌

主治:下疳,梅疮性溃疡

五倍子散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五倍子 车前草 轻粉 冰片

功效:收敛固涩

主治:内痔坚硬,疼痛难忍者

五倍子汤

来源:疡科选粹

组成:五倍子 朴硝 桑寄生 莲房 荆芥

功效:消肿止痛,收敛止血

主治:痔疮脱肛

消痔灵注射液

来源:《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方》

组成:五倍子 明矾 枸椽酸钠 低分子右旋糖酐 甘油 三氯叔丁醇蒸馏水

功效:收敛固涩,止血消炎

主治:各期内痔,直肠黏膜脱垂,血管瘤

龙骨散

来源:《杂病源流犀烛》

组成:龙骨 枯矾

功效:收敛固涩

主治:新生儿脐湿脐疮

渗脐散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枯矾 龙骨 麝香

功效:收敛固梁

主治:脐湿

碧玉散

来源:(验方)

组成:硼砂 冰片 胆矾

功效:收敛生肌

主治:旋耳疮后期

柏石散

来源:(验方)

组成:黄柏 石膏 枯矾

功效:清热除湿收敛

主治:旋耳疮,黄水淋漓

铜绿

来源:眼科纂要》

组成:铜绿

功效:退翳去腐,杀虫止痒

主治:睑弦赤烂

鸡蛋黄油膏

来源:(验方)

组成:鸡蛋 黄油 制炉甘石 冰片

功效:敛湿收疮

主治:睑弦赤烂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