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涩剂
中医宝典 > 固涩剂
固涩剂(prescriptions for arresting discharges),以固涩药为主组成的方剂的统称。有收敛固涩的作用。用治气血精液滑脱耗散,疮疡久溃不敛之证。
|
- 玉屏风散
- 牡蛎散
- 黄芪汤
- 当归六黄汤
- 九仙散
- 诃黎丸
- 小百劳散
- 一服散
- 桃花汤
- 赤石脂禹余粮汤
- 四神丸
- 真人养脏汤
- 诃子丸
- 固肠散
- 固肠丸
- 黄连汤
- 金锁固精丸
- 水陆二仙丹
- 桑螵蛸散
- 白薇散
- 黄芪当归散
- 苍术难名丹
- 缩泉丸
- 巩堤丸
- 温下清上汤
- 膏淋汤
- 螵蛸丸
- 完带汤
- 桂附止带汤
- 渗湿消痰饮
- 清带汤
- 愈带丸
- 生肌玉红膏
- 紫草油
- 八宝丹
- 如圣金刀散
- 金枪铁扇散
- 马勃膏
- 黑布膏
- 三石散
- 生肌散
- 白玉膏
- 生肌象皮膏
- 炉甘石洗剂
- 止痒扑粉
- 下疳散
- 五倍子散
- 五倍子汤
- 消痔灵注射液
- 龙骨散
- 渗脐散
- 碧玉散
- 柏石散
- 铜绿膏
- 鸡蛋黄油膏
目录 |
分类和适应证
因功效及主治病证的不同,固涩剂可分为固表止汗剂、敛肺止咳剂、涩肠止泻剂、涩精缩尿剂、收涩止带剂、敛疮生肌剂6类。广泛用治先天不足,久病失养,正气虚极不能固密所致的自汗盗汗,肺虚久咳,久泻久痢,遗精滑泄,遗尿尿频,小便失禁,赤白带下等滑脱不禁的证候,以及疮疡久溃不敛的病证。
使用注意事项
固涩剂常与补益剂同用,以收标本兼顾之效。有实邪者,如热病多汗,痰浊壅肺实证喘咳,实热积滞泄泻痢疾,湿热下注或虚火扰动遗精滑泄,湿热溺涩,湿热带下及火毒疮溃初起者,均不宜用。若外邪未尽,过早使用此类药剂,有闭门留寇之弊。
常用固涩剂
常用固涩剂
敛肺止咳剂
涩肠止泻剂
涩精缩尿剂
温下清上汤
来源:《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
功效:温补肾阳,固涩小便
主治:肾气虚亏,遗尿肢冷
收涩止带剂
敛疮生肌剂
白玉膏
来源:《中医外科学讲义》(上海中医学院)
组成:煅石膏 制炉甘石 麻油 凡士林
功效:润肤,生肌,收敛
主治:溃疡腐肉已尽,疮口不敛者
鸡蛋黄油膏
来源:(验方)
组成:鸡蛋 黄油 制炉甘石 冰片
功效:敛湿收疮
主治:睑弦赤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