熄风剂(prescriptions for subduing endogenous Wind[anticonvul sive]),以熄风药为主组成的方剂的统称。有熄风止痉的作用。主要用治痉厥抽搐肝风内动诸证。
分类和适应证
熄风剂因作用和主治病证的不同,可分为祛风熄风剂、平肝熄风剂、化痰熄风剂、清热熄风剂和滋养熄风剂5类。广泛用治外风引动内风的肢体震颤、痉挛抽搐的破伤风症;风中经络,口眼斜,半身不遂;温邪深入厥阴经,热极生风,高热神昏,躁扰痉厥;肝肾不足,阴虚阳亢,肝阳化风,头痛眩晕,肢麻震颤,甚则昏仆,口肢痿;或痰热壅盛,风阳夹痰,上蒙清窍,中风口,癫痫惊狂,痰热急惊;或温病后期,温邪伤阴,阴血虚少,筋脉失养,虚风内动,筋脉拘挛,手足蠕动,神识昏蒙等证。
使用注意事项
治疗风病当首先辨明外风、内风,外风宜疏散,内风宜平熄。外风、内风病机不同,治疗多异,然而两者之间又常可互相影响,外风可以引动内风,内风也可兼杂外风,故熄风剂中专设祛风熄风剂一类,以适应此类复杂病情。治疗内风须区分虚实寒热,或投以凉肝熄风,或治以平肝熄风,或施以化痰熄风,或给予滋阴养血熄风之品,辨证用药,方能获效。肝风内动常合并窍闭神昏,证情危急者当熄风、开窍两剂合用,以共收熄风止痉回苏醒神之效,以资急救。饮食宜清淡素食,忌食酸辣肥甘厚腻之品,以免助火生痰,加重病情。
常用熄风剂
常用熄风剂
五虎追风散来源:《晋南史全恩家传方》
组成:蝉衣 南星 天麻 全蝎 僵蚕
功效:祛风解痉止痛
主治:破伤风症,牙关紧闭,手足抽搐,角弓反张
散风活络丸来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组成:乌梢蛇 蜈蚣 地龙 胆南星 牛黄 冰片 防风 威灵仙 骨碎补 海风藤 细辛 麻黄 桂枝 白附子 草乌 附子 红花 当归 川芎 乳香 桃仁 赤芍 熟地黄 熟大黄 黄芩 木香 党参 白术 草豆蔻 菖蒲 香附 牛膝 茯苓 代赭石
功效:温通经络,搜风除湿,养血益气,祛痰逐瘀
主治:素体虚弱,感受外邪,阻塞经络。口眼喎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筋脉拘挛,步履艰难
镇肝熄风汤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龙骨 淮牛膝 天冬 麦芽 牡蛎 代赭石 白芍 玄参 龟版 茵陈蒿 川楝子 甘草
功效: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主治: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气血逆乱,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或渐觉肢体不利,口角渐歪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
撮风散来源:《证治准绳》
组成:蜈蚣 全蝎尾 朱砂 钩藤 麝香 僵蚕
功效:平肝熄风,除痰止痉
主治:小儿撮口风,口撮如囊,吮乳不得;破伤风症,痉厥抽搐
化痰熄风剂
琥珀抱龙丸来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组成:牛黄 琥珀 雄黄 胆星 赤茯苓 全蝎 朱砂 天竺黄 麝香 僵蚕
功效:化痰清热熄风
主治:风痰挟热,惊风抽搐,咳嗽气粗,神昏不醒
解语丹来源:《校注妇人良方》
组成:白附子 石菖蒲 远志 天麻 全蝎 羌活 南星 木香
功效:祛风除痰,宣窍通络
主治:风痰阻络,舌强语蹇,肢体麻木
六神汤来源:《沈氏女科辑要》
组成:半夏 橘红 胆星 石菖蒲 茯神 旋覆花
功效:豁痰开窍
主治:痰迷心窍,产后妄言,狂叫不休
定痫丸来源:《医学心悟》
组成:明天麻 川贝母 半夏 茯苓 胆南星 石菖蒲 茯神 全蝎 真琥珀 僵蚕 灯草 陈皮 远志 丹参 麦冬 辰砂 甘草 竹沥 姜汁
功效:涤痰熄风
主治:痰热内扰。男女小儿痫证,突然发作,昏仆倒地,甚则瘛疭抽搐,目斜,痰涎直流,叫喊作声;癫狂证
五生丸来源:(验方)
组成:生南星 生半夏 生川乌 白附子 黑豆 姜汁
功效:祛风解痉,涤痰定痫
主治:阴痫抽搐时,作口吐涎沫
清热和胃丸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黄连 山栀 竹茹 麦冬 连翘 山楂 神曲 麦芽 陈皮 枳实 大黄 甘草
功效:清积痰,定惊痫
主治:痰痫后期调理
益脾镇惊散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人参 白术 茯苓 朱砂 钩藤 甘草 灯芯
功效:健脾化痰,熄风镇惊
主治:小儿惊泻,夜卧不安,昼则惊惕,粪稠若胶,色青如苔
镇惊丸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茯神 麦冬 朱砂 远志 石菖蒲 枣仁 牛黄 钩藤 珍珠 犀角 胆南星 天竺黄 甘草 黄连
功效:镇惊安神,涤痰熄风
主治:小儿惊痫,惊叫急啼,面色时白时红,惊惕不安,吐舌抽搐
安神镇惊丸来源:《证治准绳》
组成:天竺黄 人参 茯神 天南星 炒酸枣仁 麦冬 当归 炒赤芍 生地 薄荷 木通 黄连 朱砂 炒栀子 牛黄 煅龙骨 青黛
功效:补气血,安心神,涤痰熄风
主治:小儿急惊风,惊退后的调理
清心涤痰汤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竹茹 橘红 半夏 茯苓 枳实 麦冬 枣仁 人参 菖蒲 南星 川黄连 甘草
功效:扶正祛邪,清心涤痰
主治:小儿慢惊,脾虚多痰
钩藤散来源:《婴童百问》
组成:钩藤 蝉蜕 天麻 防风 蝎尾 人参 麻黄 僵蚕 川芎 麝香 甘草
功效:熄风镇惊
主治:吐泻日久,脾胃气虚,小儿慢惊风
清热熄风剂
小儿回春丹来源:《山东省药品标准》(1981)
组成:防风 羌活 雄黄 牛黄 川贝母 天竺黄 冰片 胆南星 麝香 朱砂 蛇含石 天麻 钩藤 全蝎 僵蚕 白附子 甘草
功效:解表散风,清热化痰,开窍熄风
主治:小儿风热感冒,时疫瘟毒,壮热烦渴;痰热急惊,痰鸣痉厥,神昏抽搐
牛黄抱龙丸来源:《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组成:牛黄 天竺黄 胆南星 全蝎 僵蚕 朱砂 琥珀 雄黄 麝香 茯苓
功效:清热熄风,涤痰镇惊
主治:小儿热急惊风,风痰壅盛,痰涎壅盛,呼吸气促,高热神昏,抽搐痉厥,牙关紧闭,目直上吊,两手紧握,指纹青紫
清热镇惊汤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柴胡 薄荷 黄连 灯心 麦冬 龙胆草 栀子 茯神 钩藤 竹叶 木通 朱砂 甘草
功效:清热平肝,镇惊熄风
主治:小儿惊痫,壮热烦躁,痰壅气促,牙关紧闭,二便秘涩
滋养熄风剂
二甲复脉汤
来源:《温病条辨》
组成:甘草 生地黄 白芍药 麦冬 火麻仁 阿胶 生牡蛎 生鳖甲
功效:滋阴复脉
主治:下焦温病,热邪伤阴,四肢蠕动,舌干齿黑
地黄饮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生地黄 熟地黄 首乌 当归 丹皮 玄参 白蒺藜 僵蚕 红花 甘草
功效:养血熄风,润燥
主治:血虚生风化燥型旋耳疮,反复发作,耳道、耳壳及周围皮肤增厚、粗糙、皲裂、上覆痂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