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红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橘红
Jú Hónɡ
橘红
别名化州桔红、芸皮、芸红
功效作用消痰,利气,宽中,散结。治风寒痰嗽恶心,吐水,胸痛胀闷。
英文名EXOCARPIUM CITRI RUBRUM
始载于本草纲目
毒性 
归经肺经脾经
药性
药味

指去橘络后的橘皮。

  

化州古时荒凉的地方,瘴气多,民众多患痰饮。相传有罗仙翁,怜悯民众苦困,种橘于“石龙”城内,所产橘红,消痰化饮有神效。明、清间,州人在州城建“华严庵”纪念罗仙翁,庵门楹联云:“韵事忆当年,橘树千株经手植;仙踪留此地,茅庵一所寄身栖”。明万历年间(约于1600)编纂的《高州府志》“药物”目中已有化州橘红的记载。清乾隆、道光版《化州志》对化州橘红的记述,除有传说、药效、价值、辨伪、土壤、气候、种护、采集、加工、上贡、产地及标图外,还有大量歌颂化州橘红的诗文。

清代中叶,全县种植橘红300多亩(约1万棵)。清末民初,因战火频仍,加之当局只顾索取,不问生产,橘红受损更大,至1949年,全县仅存30多亩(约2000余棵)。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于50年代拨出专款,以复苏旧橘园,开辟新产区。1962年成立县橘红生产办公室,并委托药材公司主管橘经生产、加工和收购销售,橘红面积逐年扩大,70年代初,全县橘红发展至3000多亩,1985年增至8500亩(约17万棵)。县人民政府又组织了中药学行家对化州橘红进行系列的研究。为挖掘地方生产优势,1987年李家橘红园扩建为中药厂,职工由原20多人增至100多人,生产橘红系统药品,进一步发挥橘红在医药上的作用。1988年该厂批量生产橘红系列药品。

【英文名】 EXOCARPIUM CITRI RUBRUM

【别名】化州桔红

【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桔Citrus grandis Osbeck var. tomentosa Hort.或橘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外层果皮。秋末冬初果实成熟后采收,用刀削下外果皮,晒干或阴干。

【制法】除去杂质,切碎。

【性状】本品呈长条形或不规则薄片状,边缘皱缩向内卷曲。外表面黄棕色或橙红色,存放后呈棕褐色,密布黄白色突起或凹下的油室。内表面黄白色,密布凹下透光小圆点。质脆易碎。气芳香,味微苦、麻。

【鉴别】

(1) 本品粉末淡黄棕色。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类方形或长方形,垂周壁增厚,气孔类圆形,直径18~26μm,副卫细胞不清晰;侧面观外被角质层,径向壁的外侧增厚。油室碎片的外围薄壁细胞壁微增厚。

(2) 取本品粉末0.3g,加甲醇10ml,加热回流20分钟,滤过,取滤液5ml,浓缩至 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橙皮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饱和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用0.5%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水(100:17:13) 为展开剂,展开约3cm,取出,晾干,再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水(20:10:1:1) 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至约8cm,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4nm。理论板数按橙皮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橙皮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6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0.2g[同时另取本品粉末测定水分(附录Ⅸ H 第二法)],精密称定,加甲醇2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转移至50ml量瓶中,用少量甲醇分次洗涤容器和残渣,洗液并入同一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橙皮苷(C28H34O15)不得少于1.7%。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散寒,燥湿,利气,消痰。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

【用法用量】 3~9g 。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各家论述】

1.《药品化义》:橘红,辛能横行散结,苦能直行下降,为利气要药。盖治痰须理气,气利痰自愈,故用入肺脾,主一切痰病,功居诸痰药之上。佐竹茹以疗热呃,助青皮以导滞气,同苍术厚朴平胃中之实,合葱白麻黄表寒湿之邪,消谷气,解酒毒,止呕吐,开胸膈痞塞,能推陈致新,皆辛散苦降之力也。

2.《本经逢原》:橘红专主肺寒咳嗽多痰,虚损方多用之,然久嗽气泄,又非所宜。

3.《医林纂要》:橘红专入于肺,兼以发表。去皮内之白,更轻虚上浮,亦去肺邪耳。

4.《医学启源》:理胸中、肺气

5.《纲目》:下气消痰。

6.《本草汇》:能除寒发表。  

中药桔红版本2

类别:理气药

拼音:JU HONG

拉丁:Exocarpium Citri Rubrum

别名:芸皮、芸红

药用部位:外果皮

药材性状:本品呈长条形或不规则薄片状,边缘皱缩向内卷曲。外表面黄棕色或橙红色,存放后呈棕褐色,密布黄白色突起或凹下的油室。内表面黄白色,密布凹下透光小圆点。质脆易碎。气芳香,味微苦、麻。

栽培要点:

产地:四川、浙江、福建、广东。

采收加工:11~12月间采挖。用刀削下外果皮,晒干或阴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温;辛、苦;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散寒,燥湿,利气,消痰。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9g;或入丸、散。

禁忌:阴虚燥咳、久嗽气虚者慎服。

橘红,就是我们平常生活中所说的桔子皮。芸香料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拉丁学名略)的成熟果皮的外层红色部分。产于广东茂名化州市。它吸收了这地土壤的礞石矿物质与镁元素,据现存的史料推测,化桔红原为野生树,由于吸收了当地土质中所含的礞石(礞石为治顽痰、癖洁之奇药,痰去咳自除),又经历了漫长岁月,逐渐进化而成的。由于化州桔红的药效奇特,为人们所推崇。花果绒毛柔浓可爱,气味芳香沁人,药用功效神奇,人们取之随身携带和珍藏,是防、治疾病健身延年之佳品,自明朝被朝廷列为御药后,桔红成为宫廷贡品,并漂洋过海,被世人充分取为药用。而且深受国内外医学家的确认。自古以来就有“南方人参”之称和“一片值一金”的说法。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桔红佳品,其瓤内有红白之分,利气、化痰止咳功倍于它药。。。其功愈陈愈良。”清朝《本草纲目拾遗》载:“桔红治痰症,消油腻、消食、醒酒、宽中、解蟹毒。”《中药大辞典》曰:“化州桔红,性味辛、苦、温,功用为化痰、理气、健脾、消食,治胸中痰滞、咳嗽气喘、呕吐呃逆、饮食积滞。”《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载:“化桔红辛、苦、温,归肺脾经,具散寒、燥湿、利气、消痰功能,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食积伤酒、呕恶心痞闷。”临床实际证明,对肺痨支气管炎、长期胃痛止咳化痰等有独特疗效。

桔红成分:枸橼(Citral)、香叶醇(Geraniol)、芳香醇(Linalool)、柚皮苷(Naringin)、新橙皮(Neohesperidin)、枸橼苷(Poncirin)等。

桔红功效:化普、理气、健脾、消食、燥湿、醒酒、消油腻、宽中、解蟹毒。

桔红主治:化痰止咳、风寒咳嗽、慢性气管炎哮喘、喉痒痰多、胸中痰滞、呕吐呃逆、饮食积滞、食积伤酒、呕恶痞闷、长期胃痛、气痛等有独特疗效。

橘红、陈皮化橘红的区别

陈皮、橘红、化橘红是200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三种不同中药。

橘皮与橘红同来源于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因二者加工不同分为陈皮与橘红。橘成熟时采摘,剥取果皮,阴干称为陈皮或橘皮。橘成熟时采摘,剥取果皮,去掉橘皮内部白色部分后,晒干称为橘红。橘皮去白留红者为橘红。

化橘红来源于芸香科植物化州柚Citru grandis Osbeck var.tomento a Hort或柚Citrus grandis Osbeck的干燥未成熟外果皮。前者习称“毛橘红”,后者习称“光七爪”。

陈皮入药历史悠久,橘皮疗气大胜,以东橘为好,西江者不如,须陈久才为良,故习称陈皮。

橘皮以色红日久者为佳,故曰红皮、陈皮,去白者曰橘红。

化橘红,外皮淡红色,内腹皮白色,周身亦有猪鬃皮,此种皆柚皮,亦能消痰。又一种为世所重,每个片如爪,中用化州印,名五爪橘红,亦柚皮所制,较掌片为佳。”现商品化橘红以毛橘红(原植物为化州柚)为正品,光橘红(原植物为柚)也作化橘红入药。李时珍曰:“橘皮纹细色红而薄,内多筋脉,其味苦辛,……柚皮最厚而虚,纹更粗,色黄,内多膜无筋,其味甘多辛少,但以此别之,即不差矣。” 可见古代本草就指出橘有多种不同品种。

三者在功效上也不尽相同。《本草纲目》:橘皮“和中理胃药则留白,下气消痰药则去白” ;“橘红温燥之性胜于橘皮,并兼发表散寒,外感风寒咳嗽痰多者用之为宜”。化橘红无发散之性,兼能消食,咳嗽痰多又兼食积或消化不良者用之较宜。:“柚子皮厚,味甘不如橘皮,味 辛而苦,其肉亦如橘,有甘有酸”。李时珍曰:“橘皮性温,柑、柚皮性冷,不可不知”。寇宗爽曰:“本草橘柚一条,盖误传也,后世不知,以柚皮作橘红,是贻无穷之患也。此乃六陈之一,天下日用所须”。《中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收载橘红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或柚的干燥未成熟外果皮。1985年版及1990年版一部收载橘红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外层果皮。未单独收载化橘红。至1995年版,才将化橘红与橘红分别收载。另外,1995年版以后的《中国药典》化橘红和橘红性味与功效主治完全一致,这也是造成化橘红与橘红临床使用混乱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见,历代本草在陈皮(橘皮)、橘红、化橘红的性状及使用上均有区别,将此三者混用是为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