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贝母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川贝母
Chuān Bèi Mǔ
川贝母
别名贝母、川贝、虻、黄虻、苘、空草、贝父、药实、苦花、苦菜、勤母、莔
功效作用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
英文名Unibract Fritillary Bulb, Bulb of Unibract Fritillary, Bulb of Tendrilleaf Fritillary, Bulb of Przewalsk Fritillary, Bulb of Delavay Fritillary
始载于滇南本草
毒性无毒
归经肺经
药性
药味

川贝母  

目录

  1. 简介
  2. 别名大全
  3. 生态环境
  4. 生物学特性
  5. 植物形态
  6. 药材性状
  7. 生药材鉴定
  8. 分类
  9. 川贝母—太白贝母
  10. 营养分析
  11. 适合人群
  12. 食疗作用
  13. 食物相克
  14. 做法指导

简介

[来源]

百合科(Liliaceae)川贝母 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或梭砂贝母 Fritillaria delavayi Ftanch.的干燥鳞茎。前三者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夏、秋二季或积雪融化时采挖,除去须根、粗皮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产地分布]

川贝母主产四川、西藏、云南等省区。暗紫贝母主产四川阿垻藏族自治州。甘肃贝母主产甘肃、青海、四川等

[药材特征]

松贝 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一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质硬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川贝母

青贝 呈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

炉贝 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白炉贝)或浅棕黄色(黄炉贝),有的具棕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主要化学成分]

川贝商品较复杂,从商品川贝中分出贝母丙素(Fritimine)。甘肃贝母含岷贝碱(Minpeimine)及岷贝分碱(Minpeiminine)、青贝碱(Chinpeimine)。芦贝中含芦贝碱(Fritiminine)。

[功效主治]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3~9g;研末冲服一次~2g。

【英文名】 BULBUS FRITILLARIAE CIRRHOSAE

【拉 丁 名】Bulbus Fritillariae Uninbracteatae

【别名】贝母、川贝、贝壳母

川贝母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 或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 的干燥鳞茎。前三者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夏、秋二季或积雪融化时采挖,除去须根、粗皮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

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垡?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青贝:呈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

炉贝 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鉴别】

本品粉末类白色。

松贝、青贝 淀粉粒甚多,广卵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圆形,有的边缘不平整或略作分枝状,直径 5~64μm,脐点短缝状、点状、人字状或马蹄状,层纹隐约可见。表皮细胞类长方形,垂周壁微波状弯曲,偶见不定式气孔,圆形或扁圆形。螺纹导管直径5~26μm。

炉贝 淀粉粒广卵形、贝壳形、肾形或椭圆形,直径约至60μm,脐点人字状、星状或点状,层纹明显。螺纹及网纹导管直径可达64μm。

性味归经】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能主治】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治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街、肺痿、肺痈喉痹乳痈

【用法用量】 3~9g;研粉冲服,一次~2g。

【注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中成药:秋梨膏、川贝枇杷露养阴清肺丸牛黄清肺散铁笛丸、至宝锭、蛇胆川贝胶囊贝母瓜蒌散

药膳:川贝冰糖汤、川贝酿梨

【摘录】《中国药典》

【概 述】川贝母是润肺止咳的名贵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疗效卓著,驰名中外。由于川贝母不仅具有良好的止咳化痰功效,而且能养肺阴、宣肺、润肺而清肺热,是一味治疗久咳痰喘的良药,因此,在许多治疗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病症中药方剂或中成药制剂中都有川贝,如蛇胆川贝露、川贝枇杷露等,这样会增强治疗疾病的效果。

【来 源】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或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

【药用部位】干燥鳞茎。

【历史沿革】贝母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曰:“贝母。味辛平,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喉痹乳难,金疮风痉。”陶弘景谓:“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本草纲目拾遗》将川贝与浙贝分开,谓川贝味甘而补肺,不若用象贝治风火痰嗽为佳。治虚寒咳嗽以川贝为宜。  

别名大全

别名】川贝,虻,黄虻,莔,贝母,空草,贝父,药实,苦花,苦菜,勤母,尖贝母,尖贝,卷叶贝母,棱砂贝母,雪山贝,鸟花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小贝母,商草,母龙精,阿皮卡(藏族名)。

商品名】川贝母:又名京川贝、西贝母、西贝、新疆贝、伊贝、伊贝母,松贝、青见,炉贝、岷贝、川贝、尖贝,平贝。为百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棱砂贝母,乌花贝母的地下鳞茎。主产于四川、云南、甘肃和西藏等地。以质坚、色白、粉性足者为佳。

松贝:又名松潘贝、松贝母。为产于四川松潘地区的川贝母。为植物卷叶贝母和暗紫贝母的鳞茎。品质最优。

珍珠贝:为松贝中个体较小者。

青贝:又名青贝母。为产于青海,四川、云南等地的川贝母。为卷叶贝母和暗紫贝母的鳞茎。品质亦优。

炉贝:又名知贝,知贝母、炉贝母、虎皮贝、虎皮贝母等。为产于甘肃等地的川贝母。为植物棱砂贝母的鳞茎。

岷贝:又名岷贝母。为产于甘肃地区的川贝母。为植物甘肃贝母的鳞茎。

平贝;又名平贝母。为产于东北地区的川贝母。为植物平贝母的鳞茎。

西贝:叉名新疆贝、新疆贝母、伊犁贝母,天山贝母、伊贝、伊贝母、生贝、生贝母、西贝母。为植物伊贝母或新疆贝母和滩贝母的鳞茎。

北贝:为植物一轮贝母的鳞茎。主产于华北等地。  

生态环境

川贝母生长于温带高山、高原地带的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丛中。土壤为山地棕壤、暗棕壤和高山草甸土等。

川贝母野生于海拔3500~4500米高寒地区、土壤比较湿润的向阳山坡。分布于四川西部及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西藏南部及东部。主产于四川康定、雅江、九龙、丹巴、稻城、得荣、乡城、小金、金川;西藏芒康、贡觉、江大、察雅、左克、察隅;云南德钦、贡山、中甸、宁茛、丽江、维西、福贡、碧江。

暗紫贝母野生于海拔3200~4500米、阳光充足、腐殖质丰富、土壤疏松的草原上。分布于四川西部、青海南部及甘肃南部。主产于四川红原、若尔盖、松潘、南坪、茂县、汶川、黑水、理县、平武、马尔康等;青海班玛、久治、达日、甘达、玛泌、玛多、同仁、同德等。

甘肃贝母野生于海拔2800~4400米高寒山地之灌丛或草地间。分布于四川西部、青海东部及南部、甘肃南部。主产于四川康定、雅江、九龙、丹巴、、壤塘、小金、金川、马尔康、汶川、茂文、理县、黑水、南坪;甘肃陇南、岷县、洋县、甘谷、文县、武都;青海班玛、久治、达日、甘德、玛泌、同德等。

梭砂贝母野生于海拔4400~4600米高寒地带流石滩之岩石缝隙中。分布于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青海南部、西藏东南部。主产于四川石渠、德格、甘孜、色达、白玉、新龙、阿坝等;西藏芒康、贡觉、江达、左贡、察雅等;青海玉树、称多、杂多、治多等;云南德钦、贡山、副攻、碧江、丽江等。  

生物学特性

川贝母喜冷凉的气候条件,具有耐寒、喜湿、怕高温、喜荫蔽的特性。气温达到30℃或地温超过25℃,植株就会枯萎;海拔低、气温高的地区不能生存。

川贝母种子具有后成熟特性,保持一定湿度和温度在5~25℃,胚胎继续分化。播种出苗的第一年,植株纤细,仅1匹叶;叶大如针,称针叶。第2年具单叶1-3片,叶面展开,称飘带叶。第3年抽茎不开花,称树兜子。第4年抽茎开花,花期称灯笼,果期称果实为八卦锤。

在幼苗期即开始生长鳞茎,仅米粒大,以后每年随植株发育而增大。川贝母植株年生长期约90~120天。

【栽 培】种植川贝母应选背风的阴山或半阴山为宜,并远离麦类作物,防止锈病感染,以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油沙土为好。川贝母以种子繁殖为主,播种前要进行种子的培育和处理。一般于9~10月下学前播种。播种后,春季出苗前,揭去畦面覆盖物,分畦搭棚遮荫。

用种子繁殖的,播种3或4年即可收获。鳞茎繁殖的,播种第2年~7月倒苗后收获。  

植物形态

川贝母:多年生草本。鳞茎粗1~1.5厘米,由3~4枚肥厚的鳞茎瓣组成。茎高20~45厘米,常中部以上具叶。最下部2叶对生,狭长矩圆形至宽条形,钝头,长4~6厘米,宽0.4~1.2厘米,其余的3~5枚轮生或2枚对生,稀互生。狭披针状条形,渐尖,顶端多少卷曲,长6~10厘米,宽0.3~0.6厘米,最上部具3枚轮生的叶状苞片,条形,顶端卷曲,长5~9厘米,宽2~4毫,单花顶生,俯垂,钟状;花被片6,长3.5~4.5厘米,内轮的矩圆形,宽1.1~1.5厘米,绿黄色至黄色,具脉纹和紫色方格斑纹,基部上方具内陷的蜜腺;雄蕊长约花被片1/2;花丝平滑;花柱粗壮;柱头3裂,裂片长约5毫米。

暗紫贝母:多年生草本,高15~25厘米。鳞茎球形或圆锥形,由2枚鳞片对合而成,直径6~8毫米。茎直立,单一,无毛。叶在下面的1~2对为对生,无柄,上部的1~2枚散生或对生,条形或条状披针形,长3.6~6.5厘米,宽3~7毫米,先端急尖,不卷曲。花单生于茎顶,深紫色,有黄褐色小方格,叶状苞片1枚,先端不卷曲;花被片6,2轮,长2.5~2.7厘米,内3片倒卵状长圆形,宽约l厘米,外3片近长圆形,宽约6毫米;蜜腺窝稍凸出或不很明显;雄蕊6,花药近基着生,花丝具或不具小乳突;子房上位,3室,柱头3裂,裂片短而外展。蒴果长圆形,具6棱。花期6月,果期8月。

甘肃贝母:多年生草本。鳞茎粗5~8毫米,由3~4枚肥厚的鳞茎瓣组成。茎高20~30~(45)厘米,常中部以上具叶。叶5~7枚,条形,长3.5~7.5厘米,最下部2叶对生,宽5毫米,其余的互生。向上部叶渐狭,宽约2米,上部叶的顶端略卷曲。单花顶生,稀为2花,俯垂,花被钟状;花被片6,矩圆形至倒卵状矩圆形,略钝,长2.2~3厘米,宽0.6~1厘米,外轮的略窄而短,黄色,散生紫色至黑紫色斑点,基部上方具卵形的蜜腺;雄蕊6,长约为花被片1/2;花丝除顶端外密被乳头状突起;花柱比子房长1倍;连同子房略比雄蕊长,柱头3裂,蒴果六棱柱形,长1.2~1.5厘米,宽约1厘米,具窄翅。

梭砂贝母:多年生草本。鳞茎粗1.5~2厘米,由3~4枚肥厚的鳞茎瓣组成。茎高20~30厘米,近中部以上具叶。叶3~5枚,下部的互生,最上部2枚有时对生,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顶端钝头,基部抱茎,长3~6厘米,宽1.5~2厘米,上部的比下部的短而窄,有时长2厘米,宽0.7厘米,单花顶生,略俯垂,花被宽钟状;花被片6,较厚,长倒卵形至倒卵状长矩圆形,长3~5厘米,宽1~2厘米,外轮短而窄,绿黄色,具深色的平行脉纹和紫红色斑点,基部上方具长6~10毫米,宽约2毫米的蜜腺凹穴;雄蕊6,长约花被片1/2;花柱远比子房长,连同子房略比雄蕊长;柱头3裂,裂片长约1毫米。

【采收加工】川贝母家种、野生均于6~7月采收。

贝母忌水洗,挖出后要及时摊放晒席上;以一天能晒至半干,次日能晒至全干为好;切勿在石坝、三合土或铁器上晾晒。翻动用竹、木器而不用手,贝母外皮未呈粉白色时,不宜翻动。干燥后,装入麻袋摇动,搓脱泥沙、残根即可。  

药材性状

川贝母与甘肃贝母的干燥鳞茎,是药材“青贝”的主流品种;暗紫贝母的干燥鳞茎,是药材“松贝”的主流品种;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是药材“炉贝”的主流品种。

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青贝:呈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

炉贝:呈圆锥形,高0.7~2.5厘米,直径0.5~2.5厘米。表面类白色或浅黄棕色,有的具棕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端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主要产地】四川、云南、甘肃。

【功能主治】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

【贮藏方法】川贝母易虫蛀,受潮后发霉、变色。宜低温、干燥贮存。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暗紫贝母、卷叶贝母、甘肃贝母的鳞茎,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棱砂贝母习称“炉贝” (1)松贝 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杯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厚须根。质根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2)青贝 呈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 (3)炉贝 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1)暗紫贝母 类白色。①淀粉粒极多。单粒三角状卵形、灯泡形、广卵形、贝壳形、不规则4-7边形等,边缘略凹凸不平,直径4-60μm,长约56(-64)μm,脐点点状、人字形、短缝状,层纹细密;复粒少数,2-3分粒组成;半复粒较多,脐点的单粒。②气孔类圆形,直径40-52μm,副卫细胞5-7个。表皮细胞较大,略延长,垂周壁波状弯曲;有少数草酸钙细小方晶。 (2)卷叶贝母 类白色。淀粉粒单粒多呈圆三角状卵形、类贝壳形或广卵形,直径5-56μm,长约至51μm,脐点偶见,细点状或短缝状,层纹细密;复粒稀少,2-4分粒组成;2脐点的单粒偶见。 (3)棱砂贝母 类白色。淀粉粒单粒呈广卵形、梨形、盾形,有的边缘凹凸不平,直径5-54μm,长约至66(-76)μm,脐点人字形、线形、马蹄形或三叉状,层纹明显,复粒2-5分粒组成;半复粒脐点2-5;2-5脐点单粒较多见。 (4)甘肃贝母 类白色。淀粉粒单粒圆三角形、三角状卵形、类圆形、泡形、类方形等,直径约至49μm,长约至56μm,少数边缘微凹凸,脐点人字形、马蹄形、大字形、星状、三叉状、点状、裂缝状,层纹不甚明显;复粒偶见,2(-3)分粒组成;半复粒多见,脐点2-8;2-8脐点单粒少见。 商品规格 商品川贝 松贝分两等,青贝分四等,炉贝分两等。 松贝 一等: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鳞瓣2,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顶端闭口,基部底平。味甘微苦。每50g在240粒以外,无黄贝、油贝、碎贝。二等:顶端闭口或开口,基部平底或近似平底。每50g在240粒以内。间有黄贝、油贝、碎贝、破贝,余同一等。 青贝 一等:扁球形或类圆形,两鳞片大小相似。顶端闭口或微开口,基部较平或圆形。表面白色。味淡微苦。每50g在190粒以外。对开瓣不超过20%。无黄贝、油贝、碎贝。二等:第50g在130粒以外。对开瓣不超过25%。间有花油贝、花黄贝,不超过5%。无全黄贝、油贝、碎贝。余同一等。三等:每50g在100粒以外。对开瓣不超过30%,间有油贝、碎贝、黄贝不超5%。余同二等。四等:顶端闭口或开口较多。大小粒不分。兼有油贝、碎贝、黄贝、余同一等。  

分类

来源有几种,分别为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及梭砂贝母。

川贝母:为多年生草本,鳞茎圆锥形,茎直立,高15-40cm。叶2-3对,常对生,少数在中部间有散生或轮生,披针形至线形,先端稍卷曲或不卷曲,无柄。花单生茎顶,钟状,下垂,每 花具狭长形叶状苞片3枚,先端多少弯曲成钩状。花被片6,通常紫色,较少绿黄色,具紫色斑点或小方格,蜜腺窝在北面明显凸出;蒴果具6纵翅。花5期-7月,果期8-10月。

暗紫贝母的叶仅下面的1-2对为对生外,均为互生或近于对生,先端不卷曲,叶状苞片1。花被深紫色,略有黄色小方格,蜜腺窝不明显。果棱上的翅很狭。花期6月,果期8月。

性味归经:川贝母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能主治:本品味苦,性微寒,归肺经,具有清热化痰止咳之功,可用于治疗痰热咳喘,咯痰黄稠之证;又兼甘味,故善润肺止咳,治疗肺有燥热之咳嗽痰少而粘之证,及阴虚燥咳劳嗽等虚证;还有散结开郁之功,治疗痰热互结所致的胸闷心烦之证,及瘰疬痰核等病。此外,川贝母与乌贼骨甘草散剂,即乌贝散,治疗胃溃疡有效。

使用方法:内服:3-10g;研细粉冲服,每次-1.5g反乌头。寒湿咳嗽不宜使用。

中成药:秋梨膏、川贝枇杷露、养阴清肺丸、牛黄清肺散、铁笛丸、至宝锭、蛇胆川贝胶囊、贝母瓜蒌散

药膳:川贝冰糖汤、川贝酿梨。  

川贝母—太白贝母

川贝母—太白贝母 Bulbus Fritillariae Taipaiensis

(英) Taipei Fritillary Bulb

别名 尖贝。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太白贝母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Y. Li的鳞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40cm。鳞茎直径1~1.5cm。叶对生,有的中部兼3~4枚轮生或散生,条形至条状披针形,长5~10cm,宽3~7(~12)mm,先端有的稍弯曲。花单朵,每花有3枚叶状苞片,苞片先端有时梢弯曲,但绝不卷曲;花被片6,长3~4cm,绿黄色,无方格斑,通常仅在花被片先端近两侧边缘有紫色斑带;外轮3片狭倒卵状矩圆形,宽9~12mm,先端浑圆;内轮3片近匙形,上部宽12~17mm,基部宽3~5mm,先端骤凸而钝,蜜腺窝几不凸出或稍凸出;花药近基着,花丝通常具小乳突;花柱分裂部分长3~4mm。蒴果长1.8~2.5cm,棱上的狭翅宽0.5~2mm。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于海拔2400~3150m的山坡草丛中或水边,主产陕西、甘肃、四川、湖北。

采制 同暗紫贝母。

性状 鳞茎扁卵圆形或圆锥形,直径0.6~1.2cm,高4~8mm。表面白色,较光滑。外层两枚鳞叶近等大,顶端开裂,底部平整。味苦。

化学成分 含生物碱等。

性味及功能主治 同暗紫贝母。  

营养分析

本品临床可单味研粉吞服,或与梨蒸服,并宜随症配伍。  

适合人群

脾胃虚寒及寒痰、湿痰者不宜慎服。  

食疗作用

川贝母味苦、甘,性微寒;归肺、心经;质润泄散,降而微升;

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的功效;

主治虚劳久咳,肺热燥咳,肺痈吐脓,瘰疬结核,乳痈,疮肿。  

食物相克

川贝母反乌头、矾石莽草,恶桃花。  

做法指导

1. 若久咳阴虚肺燥者,可与沙参麦冬生地等同用,以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2. 若燥热咳嗽者,可与知母相合。

3. 若痰热咳嗽者,可配黄芩枇杷叶等,以清热化痰止咳。

4. 痰火郁结之瘰疠,可与玄参牡蛎等合用,以助软坚散结之力。

5. 凡热毒蕴结之疮痈、乳前,可与蒲公英连翘金银花等相配,以增添解毒消肿之功。

6. 川贝与雪梨、冰糖同食,其化痰止咳、润肺养阴的效果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