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虚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血虚

血虚,病证名。指体内血液亏虚不足。《素问.举痛论》:“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多因失血过多,思虑过度,或脏腑虚损,不能化生水谷精微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面白无华,唇舌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脉细无力等症。治宜补血为主,或补血益气。方用四物汤归脾汤

目录

  1. 基本概述
  2. 病因
  3. 临床表现
  4. 治疗原则
  5. 血虚与其它虚症
  6. 治疗方法
  7. 养血中药方
  8. 中成药
  9. 血虚体质如何养护
  10. 预防

基本概述

中医名词。指体内阴血亏损的病理现象。可由失血过多,或久病阴血虚耗,或脾胃功能失常,水谷精微不能化生血液等所致。由于气与血有密切关系,故血虚每易引起气虚,而气虚不能化生血液,又为形成血虚的一个因素。血虚主症为面色萎黄眩晕心悸失眠脉虚细等。 《素问.举痛论》曰:“脉涩则血虚,血虚则痛”。《经历杂论》曰:“风痛者,善走窜,痛无定处,血虚人多患此。其脉浮大而缓……当填补血液”。血虚至痛,多见于妇女。

血虚:是血液失常的一种表现,是指血液生成不足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的一种病理状态。引起血虚的原因很多,现分述如下:  

病因

失血过多:因外伤失血过多、月经过多,或其它慢性失血皆可造成血虚证。由于出血过多,日久则导致瘀血内阻,脉络不通,一方面造成再出血,另一方面也影响新血的生成,继而加重血虚。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饥饱不调,嗜食偏食,营养不良等原因,均可导致脾胃损伤,不能化生水谷精微,气血来源不足,而导致血虚。

慢性消耗:劳作过度、大病、久病消耗精气,或大汗、呕吐下利等耗伤阳阴液;劳力过度易耗伤气血,久之则气虚血亏;劳心太过,易使阴血暗耗,心血亏虚等,均可导致血虚。  

临床表现

血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对全身各脏腑组织起着营养作用。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气血亏虚则可出现一系列的病证。主要可归纳为脏腑失于濡养、血不载气两方面引起的病证。

脏腑失于濡养:一般表现为面色苍白、唇色爪甲淡白无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皮肤干燥头发枯焦,以及大便燥结小便不利等。

血不载气:中医认为,血为气之母,气赖血以附,血载气以行。血虚,气无以附,遂因之而虚,故血虚常伴随气虚,病人不仅有血虚的症状,而且还有少气懒言、语言低微、疲倦乏力气短自汗等气虚症状。 

血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在心肺之气共同作用之下,内至脏腑,外达筋骨,对全身各脏腑组织起着营养作用。但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气血亏虚则可出现一系列的病证。主要可归纳为脏腑失于濡养、血不载气两方面引起的病证。

(1)脏腑失于濡养

脏腑失于濡养一般表现为面色苍白,唇色爪甲淡白无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皮肤干燥,头发枯焦,以及大便燥结,小便不利等。

由于心主血,肝藏血,所以临床上血虚主要表现在心肝二脏。心血不足表现为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神志不安等。肝血不足,不能上荣则面色无华,眩晕耳鸣,两目干涩,视物不清或雀目;不能濡养筋脉,则肢体麻木,筋脉拘急肌肉动;由于中医认为肝主筋,爪为筋之余,肝血不足,爪甲失养,枯薄脆裂。中医五行学说认为,心为肝之子,肝为肾之子。根据虚则补其母和阳生阴长的道理,在治疗时补心常兼补肝,补肝常兼滋肾。在血虚较为严重的情况下,补血方内还常加入补脾肺之气的药物。

(2)血不载气

中医认为,血为气之母,气赖血以附,血载气以行。血虚,气无以附,遂因之而虚,故血虚常伴随气虚,病人不仅有血虚的症状,而且还有少气懒言、语言低微、疲倦乏力、气短自汗等气虚症状。临床常见血虚而致气虚的慢性失血证。特别是在大失血情况下,气随血亡而脱,此时气脱反而成为主要矛盾。大气下陷则出现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气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  

治疗原则

首先,“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饮食有节,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则血液生成自然源源不断。所以,补血必须先健运脾胃,脾胃强健则生化之源不绝。

其次,气可以推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如气的功能减退,化生血液的功能也就减退,又因“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血虚均伴不同程度的气虚症状,故在补血时不宜单用血药,而应适当配伍补气药,以达到益气生血之效。

再者,血为阴液,易生滋腻,淤阻血脉,而致新血不生,故在补血同时应配伍活血生血之品。

南方李锦记新上市的润红胭口服液正是完美体现这一原则的补血佳品。润红胭口服液配方源自“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胶艾汤”和妇科第一方“四物汤”,其中阿胶桑椹滋阴养血黄芪莲子茯苓、红枣健脾益气生血;益母草当归活血生血,整个配方共凑健脾益气生血,补而不腻之效。

血虚最简单有方便的中药是四物汤.另可一星期煮3次的中药材当归15克,杞子15克,首乌10克,红枣8粒来当开水喝,能达到补血的作用.  

血虚与其它虚症

什么是阳虚?什么是血虚?什么是气虚?这对中医专业人士来说不是很那辨别的问题。但对多数患者来说却很茫然。著名学者聂文涛先生总结四句科普:“阴虚发热;阳虚怕冷;血虚发燥;气虚无力。”这四句话虽然不能涵盖辩证的全部,确实很多人理解了不同的虚症。  

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血虚的原则及方法主要有健脾和胃、益气生血、补肾生血、祛瘀生血、解毒生血。

(1)健脾和胃

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饮食有节,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则血液生成自然源源不断。所以,补血必须先健脾胃,脾胃强健则生化之源不绝。常用的方药有四君子汤、四物汤、当归补血汤等。

(2)益气生血

血液的物质基础是精,而促进精化为血,则以气为动力。清代李中梓《医宗必读》说:“血气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阳在滋阴之上。”《温病条辨》说:“善治血者,不求之有形之血,而求之无形之气。”《景岳全书》则说:“有形之血难以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在临床用药时,依据“气能生血”,常在补血药中,配以益气之品。常用的方剂归脾汤、当归补血汤等;常用的补气药有黄芪、人参党参白术黄精、山药、大枣等;配以养血之药,如当归、白芍、阿胶、熟地等。

(3)补肾生血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既包括先天之精,又包括五脏六腑后天之精。精能生髓,髓能化血。同时,肾中之命门原气之所系,十二经之根,生化之源,也是温熙、促进血液生化的原动力之所在。所以,中医有“生血根本在于肾”。临床上,治血虚,必当补肾以填精,精髓足,血自旺。常用方剂有菟丝子饮、二仙丹等。常用补肾药有鹿茸鹿角胶、阿胶、龟板胶巴戟天锁阳淫羊藿补骨脂、菟丝子、附子肉桂、首乌、熟地、枸杞子紫河车等。

(4)祛瘀生血

无论脾胃所化之营血,或精髓所化之血,都必须通过经脉和髓道进行释放和传输,并循环全身。精髓化血,禀于先天,而养于后天,后天水谷之精微,五脏六腑之精,亦赖经脉输送,汇于冲脉——血海,与肾之大络相会以滋肾,以营骨髓。如气血瘀阻,脉道不通,就会造成骨髓乏养而枯竭,致使血液生化无由。常用方剂有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等。常用活血化瘀药,如当归、川芎丹参三七丹皮香附等。

(5)解毒生血

中医认为,不管内伤七情外感六淫,郁久均可化火,火热之气最易耗血伤阴。再者,象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邪毒内陷,下及肝肾,可直接造成精髓亏乏,以致生血无源。内陷邪毒或七情郁火,又可阻络成瘀,而致新血不生,因此需要清热解毒。常用方剂有犀角地黄汤三黄石膏汤茵陈蒿汤五味消毒饮清营汤清瘟败毒饮等。常用清热解毒药有蒲公英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板蓝根大青叶黄连黄芩黄柏紫花地丁、大黄、紫草茵陈半枝莲等。临床多用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溶血性贫血等。

血虚大致相当于西医贫血一词,贫血患者可选做哪些气功锻炼?

气功是一种独特的自我锻炼方法,是医疗与体育相结合的健身活动。它能发挥人体潜能,通过调身、调心、调息,锻炼人的精、气、神,培植和增强真气,调整身体内部的功能,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目前中西药物治疗均为被动治疗,是靠药物而发挥治疗作用,而气功是一种主动疗法,它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调节和增强自身的生理功能。练功无副作用,而且节约,随时可以锻炼。

缺铁性贫血和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可选用刘贵珍编创的内养功、强壮功、保健功和行步功,以及简化太极拳

(1)缺铁性贫血和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主要功法:内养功,第一种呼吸法,坐卧兼用,意守丹田

配合功法:强壮功,自然盘膝式。自然呼吸,意守丹田。简化太极拳或行步功。

(2)再生障碍性贫血

主要功法:强壮功,坐站兼用,意守丹田。按病情选择或加减功法。

配合功法:保健功,简化太极拳。

其他贫血原则上亦可选练具有保健养生作用的功法,可参考有关气功书,或请教气功师。  

养血中药方

①桑椹50g,枸杞子20g。水煎服。

②黄芪50g,大枣10枚,当归9g,枸杞子9g。水煎服。

③人参6g,大枣10枚,水煎服。治失血性贫血,大出血后引起的虚脱和身体虚弱。

④熟地12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6g 。水煎服。

生地30g,麦冬12g,枸杞子12g,先煎汤,再煮鸡、鸭血汤,放调料。用于缺铁性贫血阴虚型患者。

⑥熟地12g,首乌12g,黄精12g,灵磁石30g,代赭石30g,麦饭石30g,大枣5枚,水煎服。适用于缺铁性贫血。

⑦黄芪30g,当归12g,水煎服。用于气血两亏型的贫血。  

中成药

八珍丸: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地黄、当归、白芍、川芎组成,具有气血双补的作用,对外伤出血、消化道出血、妇女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失血性贫血引起的形体瘦弱、面色苍白、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动辄气促等气血不足的症状尤为适宜,久服无妨,并常能取得良好效果。

人参养荣丸:由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熟地黄、当归、白芍、肉桂、陈皮五味子远志生姜、大枣组成,具有补益气血,安神定志的作用,适用于贫血兼有失眠症者。

③归脾汤:由人参、黄芪、白术、茯神、甘草、当归、龙眼肉桂圆肉)、酸枣仁、远志、木香、生姜、大枣组成,具有补脾养心,益气生血的作用,适用于贫血兼食少心悸的患者。

七宝美髯丹:由何首乌、茯苓、牛膝、枸杞子、当归、菟丝子、补骨脂组成,具有滋补肝肾,补血乌发的作用。适用于贫血属肝肾阴虚者。

龟鹿二仙胶:由龟板鹿角、人参、枸杞子组成,具有补阴填精,益肾壮阳的作用,适用于贫血属肾虚精亏者。

河车大造丸:由紫河车、熟地、杜仲天冬、麦冬、龟板、黄柏、牛膝组成,具有补肾填精滋阴泻火的作用,适用于贫血属阴虚内热者。  

血虚体质如何养护

饮食调养 平时常吃补血养血的食物,如菠菜、花生、莲藕、黑木耳、鸡肉猪肉羊肉、海参等。水果可选用桑椹、葡萄、红枣、桂圆等。

精神调养 血虚体质的人,容易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能集中,因此,在精神调养方面要努力做到注意力集中。

药补调养 常用的补血中药有当归、熟地、川芎、白芍、阿胶等。用这些中药和补血的食物一起做成可口的药膳,如当归羊肉汤、四物鸡汤(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炖鸡汤)等,均有很好的养血效果。

眼睛调养 传统中医学认为“久视伤血”,所以血虚体质的人要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养,防止因为过度用眼而耗伤身体的气血。  

预防

(1)健脾和胃

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饮食有节,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则血液生成自然源源不断。所以,补血必须先健脾胃,脾胃强健则生化之源不绝。常用的方药有四君子汤、四物汤、当归补血汤等。

(2)益气生血

血液的物质基础是精,而促进精化为血,则以气为动力。清代李中梓《医宗必读》说:“血气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阳在滋阴之上。”《温病条辨》说:“善治血者,不求之有形之血,而求之无形之气。”《景岳全书》则说:“有形之血难以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在临床用药时,依据“气能生血”,常在补血药中,配以益气之品。常用的方剂有归脾汤、当归补血汤等;常用的补气药有黄芪、人参、党参、白术、黄精、山药、大枣等;配以养血之药,如当归、白芍、阿胶、熟地等。

(3)补肾生血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既包括先天之精,又包括五脏六腑后天之精。精能生髓,髓能化血。同时,肾中之命门为原气之所系,十二经之根,生化之源,也是温熙、促进血液生化的原动力之所在。所以,中医有“生血根本在于肾”。临床上,治血虚,必当补肾以填精,精髓足,血自旺。常用方剂有菟丝子饮、二仙丹等。常用补肾药有鹿茸、鹿角胶、阿胶、龟板胶、巴戟天、锁阳、淫羊藿、补骨脂、菟丝子、附子、肉桂、首乌、熟地、枸杞子、紫河车等。

(4)祛瘀生血

无论脾胃所化之营血,或精髓所化之血,都必须通过经脉和髓道进行释放和传输,并循环全身。精髓化血,禀于先天,而养于后天,后天水谷之精微,五脏六腑之精,亦赖经脉输送,汇于冲脉——血海,与肾之大络相会以滋肾,以营骨髓。如气血瘀阻,脉道不通,就会造成骨髓乏养而枯竭,致使血液生化无由。常用方剂有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等。常用活血化瘀药,如当归、川芎、丹参、三七、丹皮、香附等。

(5)解毒生血

中医认为,不管内伤七情或外感六淫,郁久均可化火,火热之气最易耗血伤阴。再者,象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邪毒内陷,下及肝肾,可直接造成精髓亏乏,以致生血无源。内陷邪毒或七情郁火,又可阻络成瘀,而致新血不生,因此需要清热解毒。常用方剂有犀角地黄汤、三黄石膏汤、茵陈蒿汤、五味消毒饮、清营汤、清瘟败毒饮等。常用清热解毒药有蒲公英、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板蓝根、大青叶、黄连、黄芩、黄柏、紫花地丁、大黄、紫草、茵陈、半枝莲等。临床多用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溶血性贫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