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常为皮肤疾病的主要症状,有时可并有出疹、抓痕、血痂、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皮肤瘙痒是皮炎、湿疹、荨麻疹、接触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皮肤干燥症、浅部真菌感染、银屑病和特应性皮炎等皮肤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也是糖尿病、胆汁淤积症、慢性肾病、肿瘤和艾滋病(AIDS)等系统性疾病重要的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
目录 |
病因
病因非常繁多,下列列举较为常见的一些病因。
寄生虫感染
炎症
感染
肿瘤性疾病
- 皮肤T细胞淋巴瘤等
遗传性疾病
其他
病理机制
皮肤瘙痒的神经生理学机制一直未被阐明,近年研究结果证实存在与皮肤瘙痒有关的系统,包括皮肤致痒因子、瘙痒的选择性受体、传入神经纤维和中枢神经系统瘙痒反射的特定区域。
诊断
造成皮肤瘙痒的病因繁多。根据病史、病情等进行诊断思考,如:
(1)皮肤瘙痒为突出表现,全身可无明显不适者,多为皮肤科疾病。
(2)因食物、药物、虫毒或其他物质过敏、侵袭或中毒所致出疹,如漆疮、药毒、粉花疮、食鱼蟹中毒、野屎风、水毒、沙虱病、恶虫叮咬等,一般可通过病史询问而明确诊断,且多伴有瘙痒、风团、水肿等症。
皮肤专科检查,免疫生化实验检查,如过敏实验、致敏实验等,可以有助于明确诊断。血常规、尿常规可作必备检查。
鉴别诊断
巨痕症:巨痕症也叫蟹足肿或疤痕疙瘩,是纤维瘤的一种,是由纤维结缔组织过度增生的产物。
冬季皮肤瘙痒:冬季瘙痒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下肢臀部尤为严重。这些人皮脂腺功能减弱,皮肤干燥。到了冬季,洗澡所花时间长,使用的肥皂多,皮肤更加干燥。随着气温降低,瘙痒就开始了。
治疗
皮肤瘙痒的临床治疗困难,目前仍无特效方法,临床主要以组胺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及局部UV照射治疗为主,但常因出现不良反应无法长期应用,治疗间断后,瘙痒迅速复发,尤其是儿童外用糖皮质激素尚无标准方案,使儿童皮肤瘙痒治疗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组胺主要存在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在特应性皮炎和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皮肤和血液中明显增高,但是非镇静类组胺H1受体拮抗剂和组胺H2受体拮抗剂治疗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皮肤瘙痒的效果并不明显,提示组胺不是慢性皮肤瘙痒症的主要致痒因子。
由于皮肤瘙痒病因复杂,对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非常必要,首先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既往用药史、瘙痒的严重程度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最重要的是明确诊断。同时要让患者了解减轻皮肤瘙痒的基本常识,如避免搔抓,并可外用抗瘙痒的乳剂和洗剂。在持续对症治疗的同时,关键是要对引起皮肤瘙痒的原发性疾病进行系统治疗,通过避免接触变应原、停用可疑药物和有效治疗原发病,瘙痒的临床症状可以很快得到缓解,抗组胺药物和短期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以作为系统治疗的补充。
预防方法
1. 生活规律,早睡早起,适当锻炼。及时增减衣服,避免冷热刺激。
2. 全身性瘙痒患者应注意减少洗澡次数,洗澡时不要过度搓洗皮肤,不用碱性肥皂。
3. 内衣以棉织品为宜,应宽松舒适,避免摩擦。
4. 精神放松,避免恼怒忧虑,树立信心。积极寻找病因,去除诱发因素。
5. 戒烟酒、浓茶、咖啡及一切辛辣刺激食物,饮食中适度补充脂肪。
参看
- 皮肤瘙痒症
- 寄生虫妄想
- 妊娠期内胆汁淤积症
- 糖尿病足
- 瘰疬性苔藓
- 食物过敏性哮喘
- 微病毒B19感染性风湿病
- 幼年型类天疱疮
- 小儿过敏症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与肾病
-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 放射性甲状腺炎
- 甲型病毒性肝炎
- 福克斯-阜太斯病
- 小儿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 叠瓦癣
- 皮肤瘙痒症
- 钴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
- 淤胆型肝炎
- 亚急性湿疹
- 皮炎
- 红细胞增多症
- 皮肤病
- 风搔痒
- 面游风
- 脂溢性皮炎
- 扁平疣
- 皮肤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