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缠腰蛇丹。民间俗称蜘蛛疮,亦名蛇串疮火带疮蛇缠疮蛇丹等。发病前局部皮肤往往先有感觉过敏或神经痛,伴有轻度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亦可无前驱症状而突然发病。患部先发生潮红斑,继而其上出现多数成群簇集的粟粒至绿豆大的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水疱透明澄清,疱壁紧张发亮,疱周有红晕。数群水疱常沿皮神经排列呈带状,各群水疱间皮肤正常。10余日后水疱吸收干涸、结痂。愈后留有暂时性淡红色斑或色素沉着,不留疤痕。亦可因疱膜破溃形成糜烂,甚至坏死或继发化脓感染。全病程约2~3周。西医学对带状疱疹的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消炎止痛和防止继发感染

目录

  1. 病因
  2. 发病机制
  3. 临床表现
    1. 主要特点
    2. 典型表现
    3. 特殊表现
  4. 并发症
  5. 诊断及鉴别诊断
  6. 治疗
    1. 带状疱疹经济治疗方法
    2. 带状疱疹家庭治疗方法
    3. 带状疱疹的中成药疗法
  7. 带状疱疹的中医治疗
    1. 中医治疗
    2. 体针
    3. 穴位激光照射
    4. 耳针
    5. 皮肤针
    6. 艾灸
    7. 火针
    8. 拔罐
    9. 刺血
    10. 灯火灸
    11. 忌吃
  8. 中药方
  9. 中药配方
  10. 食物疗法
  11. 预防
  12. 注意事项
  13. 参看

病因

系由水疱-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virus,VZV)所致。VZV现已命名为人疱疹病毒3型(HHV-3),此病毒呈砖形,有立体对称的衣壳,内含双链DNA分子。VZV对体外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在干燥的内很快失去活性。对此病毒免疫力低的儿童被感染后,发生水痘。部分患者被感染后成为带病毒者而不发生症状。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发烧,生气上火等,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激烈的炎症。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有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此病现代医学称为带状疱疹,民间称为蛇胆疮,缠腰龙,飞蛇等称。  

发病机制

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常伴有明显神经痛。人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唯一宿主病毒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发生水痘或呈隐性感染,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者颅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如创伤疲劳恶性肿瘤或病后虚弱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本病愈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故一般不会再发。  

临床表现

带状疱疹好发于春秋季节,成人多见。

主要特点

  • 年幼年长都会发病,以成人多见且症状较重;
  • 四季皆能发病,以春秋季和潮湿天居多;
  • 人体任何部位都可能出现疱疹,以躯干及面部最常见;
  • 发病就伴有疼痛,疱疹结痂后部分患者还会延续疼痛;
  • 水疱和皮损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发生于身体一侧,不超过躯体中线。

典型表现

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病程一般2~3周,老年人为3~4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需要强调的是 引起带状疱疹的起因是由于长期缺乏运动和锻炼 不是说老年人容易生这个病 是老年人更会坐着不锻炼 所以以老者居多  

特殊表现

眼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ophthalmicus):系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眼支,多见于老年人,疼痛剧烈,可累及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

耳带状疱疹(herpez zoster oticus):系病毒侵犯面神经听神经所致,表现为外耳道鼓膜疱疹。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

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带状疱疹常伴有神经痛,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均可伴有,但多在皮损完全消退后或者1个月内消失,少数患者神经痛可持续超过1个月以上,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⑷其他不典型带状疱疹:与患者机体抵抗力差异有关,可表现为顿挫型(不出现皮损仅有神经痛)、不全型(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发生水疱即消退)、大疱型、出血性、坏疽型和泛发型(同时累及2个以上神经节产生对侧或同侧多个区域皮损);病毒偶可经血液播散产生广泛性水痘样疹并侵犯肺和脑等器官,称为播散型带状疱疹。    

并发症

  • 疱疹局部破损后可能并发细菌感染。若带状疱疹病损发生于特殊部位,例如眼部,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倘若继发细菌性感染后,可引起全眼球炎,甚至脑膜炎;病后出现视力下降、失明、面瘫等后遗症
  • 头部带状疱疹多在头前部即三叉神经第一支分布区,可造成脱发及永久性瘢痕。 
  • 带状疱疹皮肤损害愈合后,疼痛仍可持续一段时间。部分老年患者神经痛可持续数月或年余。可严重影响睡眠和情绪;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者可导致精神焦虑抑郁等表现。 
  • 带状疱疹可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节段,三叉神经中有一条神经纤维,即眼神经纤维,部分神经纤维分布在人体眼球的角膜、结膜以至于整个眼球,该部位的神经纤维如果受到疱疹病毒感染,可发生角膜炎、角膜溃疡结膜炎,患者可发生怕光、流泪、眼睛疼痛,以致视力减退,重者发生全眼球炎而导致失明。 
  • 疱疹病毒感染到面神经中的运动神经纤维时,就会产生面瘫,出现患侧眼睛不能闭合,患侧面部表情呆板,口角向健侧歪斜,不能做吹气动作等。 发生在耳廓、耳道的带状疱疹,会出现内耳功能障碍症状,患者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听力障碍、眼球震颤等。 
  • 当疱疹病毒由脊髓处的神经根向上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即人体的大脑实质和脑膜时,就会发生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表现为严重的头痛、喷射样呕吐、惊厥、四肢抽搐,以及意识模糊昏迷而有生命危险。 
  • 当疱疹病毒由脊髓处的神经根向体内侵犯内脏神经纤维时,可引起急性胃肠炎膀胱炎前列腺炎,表现为腹部绞痛排尿困难尿潴留等。 

因此,需要及时对带状疱疹患者做有关方面的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带状疱疹的并发症。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一般可作出诊断,但部分患者尚未出现皮疹时容易误诊。

本病有时需与单纯疱疹鉴别,后者好发于皮肤与黏膜交接处,分布无一定规律,水疱较小易破,疼痛不著,多见于发热(尤其高热)病的过程中,常易复发。偶尔也有与接触性皮炎混淆的,但后者有接触史,皮疹与神经分布无关,自觉烧灼、剧痒,无神经痛。

在带状疱疹的前驱期及无疹型带状疱疹中,神经痛显著者易误诊为肋间神经痛、胸膜炎及急性阑尾炎等急腹症,需加注意。单纯疱疹通常有在同一部位,有多次复发的病史,而无明显免疫缺陷的带状疱疹病人不出现这种现象。从水疱液中分离病毒或检测VZV、HSV抗原或DNA是鉴别诊断唯一可靠的方法。  

治疗

带状疱疹经济治疗方法

带状疱疹家庭治疗方法

保持感染区域干净,干燥并且尽量暴露于空气(不用衣物覆盖)。不要搔痒或弄破水疱。如果你因疼痛而无法入睡,试着用一条整洁干净的弹力绷带捆绑该区域。在开头的3或4天每隔几小时试用冰块冷敷10分钟左右。接着在醋酸铝里面浸泡冷湿敷药,醋酸铝是一种非处方类药物,有收敛剂溶液,也有粉末或者片剂。为了减轻神经方面的影响,粉碎两片阿司匹林,把它混合于两大汤匙的消毒酒精里面,接着把这种糊状物每天三次涂抹于水疱表面。为了缓解瘙痒,要你的药师把78%的炉甘石洗剂,20%的消毒酒精,1%的苯酚和1%的薄荷醇混合。你可以连续地涂抹这种混合物直到水疱结痂。其他治疗瘙痒的方法包括经常服用维生素E,或者应用胶态燕麦片洗热水浴来减轻疼痛。  

带状疱疹的中成药疗法

带状疱疹系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非传染性急性皮肤病,该病毒通常潜伏于脊神经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在某些诱因作用下,可导致病毒活动,引起皮肤及神经症状。中医称为“缠腰火丹”,“丹毒”,“串腰龙”,俗称“蛇丹”,“蜘蛛疮”。常突然发生,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成群聚集性小水疱,常伴神经痛;以皮肤红斑,灼热刺痛,簇集水疱为主要特征。近年来临床报道应用中成药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1 云南白药

郭华 [1] 用云南白药加食醋治疗带状疱疹30例,疗效显著。方法:先用3%过氧化氢灭菌生理盐水冲洗带状疱疹区域,再用无菌针头刺破水疱使疱内液体流出,并用棉签将破溃的坏死组织轻轻擦去,直至露出新鲜组织且有少量渗血为止,然后用消毒的压舌板将云南白药与食醋调成均匀的糊状物涂于创面(厚约1mm),直至创面愈合。结果:治疗30例,8~10d内创面均愈合。

2 甘草甜素

王日云报道 [2] ,治疗组38例,予甘草甜素80mg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滴,1次/d;对照组30例,肌注维生素B 1 100mg及维生素B 12 250μg,1次/d,口服病毒灵0.3g,3次/d,两组均同时给予对症治疗。结果:两组均100%治愈,但止疱、结痂、治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

3 板蓝根注射液

王岩红等报道 [3] ,用板蓝根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取得良好疗效。方法:在疱疹局部进行常规消毒,用5ml注射器抽取板蓝根液4~6ml,维生素B 12 500μg,混合注射液。由疱疹周围向内进行皮下注射,边进针边推药,如果病灶较大,可在内部适量增加注射点,使药液均匀地散布于病灶皮下,1次/d,3d为一疗程。结果:20例患者治愈18例,显效1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100%。

4 龙胆泻肝丸,防风通圣丸

王晓丽 [4] 采用口服龙胆泻肝丸9g,2次/d;防风通圣丸6g,2次/d。同时应用综合皮肤治疗仪(上海医大皮肤病研究所与常州武进医疗用品厂联合研制的SG901型皮肤治疗仪)中紫外负氧离子,配合局部外用中药酊剂黄芩栀子川芎蒲公英野菊花、大黄、天花粉甘草),照射治疗0min,1次/d,10次为一疗程。结果:治疗28例,痊愈21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9%。

5 六神丸

含中药牛黄麝香、珍珠、蟾酥雄黄、冰片、百草霜,具有消炎止痛,清热解毒,敛疮生肌之功。何爱凤等 [5] 对治疗组内服六神丸30粒/d,分3次口服;同时取60粒研末用温水调成糊状涂擦皮损,4~6次/d;肌注聚肌胞2ml,1次/d。对照组内服病毒灵0.2g,3次/d;肌注维生素B 1 100mg,1次/d。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疼痛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且无后遗神经痛。

6 西瓜霜喷剂

李义 [6] 依据皮损面积大小,取适量西瓜霜喷剂, 如患处疱疹未破溃,可用适量香油将药粉调和成稀糊状,涂敷3次/d;若疱疹已破溃,可将药粉直接喷敷于皮损处,3次/d。1周为一疗程。结果:30例全部治愈,有效率100%,用药20min即可止痛,3~7天痊愈。

7 清开灵注射液

陈红等 [7] 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6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治疗组采用清开灵注射液,年龄≤14岁者用20ml,>14岁者30ml;对照组采用病毒唑,按15mg・kg -1 ・d -1 ,均加入NS250ml静滴,1次/d,共5天。并同时肌注维生素B 1 100mg,维生素B 12 0.25mg,1次/d,共5天。结果:两组结痂、疼痛减轻及痊愈时间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8 独一味

藏药独一味具有良好的镇痛、消炎、抗菌止血及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龚磊 [8] 用独一味治疗30例带状疱疹病人,3粒/次,3次/d,疗程为2周。治疗期间未用其它药物,结果:痊愈12例,显效14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

9 双黄连粉针剂

广林 [9] 用哈尔滨中药二厂生产的双黄连粉针剂3g加入NS500ml中静脉滴注,1次/d,同时用双黄连粉针剂1.2g加95%酒精100ml配成酊剂,用于外擦皮损及疼痛区域,4~5次/d,直至痊愈。结果:在止痛时间、皮疹干涸时间、痊愈时间等方面均短于只使用西药的对照组,是一种疗效可靠、预后理想、无毒副作用的治疗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0 季德胜蛇药片

孙代红 [10] 用季德胜蛇药片糊剂外用治疗眼部带状疱疹23例,并与外用炉甘石洗剂治疗21例作对照,方法:无环鸟苷0.5g静脉滴注,青霉素800万U+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维生素B 1 100mg、维生素B 12 500μg肌注。外用季德胜蛇药片粉糊剂涂患处,4~5次/d,次日早晨清洗干净再重复上述方法。结果:在显效时间、痊愈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证明蛇药具有很好的消炎、消水肿及止痛作用,是治疗带状疱疹的一味很好的中成药。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多因肝气郁结化火,脾经湿热内蕴,外溢肌肤而成;或外感毒邪,湿热火毒蕴积肌肤而致。如能及时诊治可大大缩短疗程,若病情延误,治疗时间延长,愈后可留下后遗神经痛。上述中成药取其清热泻火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敛疮生肌等功效,采用外敷、内服、内外兼用,或中西药合用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快、治愈率高,既缩短了病程,又减少疱疹后神经痛,值得临床推广。  

带状疱疹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

中医学认为本病因情志内伤,肝经气郁生火以致肝胆火盛;或因脾湿郁久,湿热内蕴,外感毒邪而发病。

(1)热盛证证见皮肤潮红,疱壁紧张,疼痛剧烈,伴有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治宜清泻肝胆实火法,方选龙胆泻肝汤化裁。亦可服用成药龙胆泻肝丸

(2)湿盛证证见皮肤淡红,疱壁松弛,疼痛较轻,纳差或腹胀,大便溏,舌质淡,苔白厚或白腻,脉沉缓。治宜健脾除湿法。方选除湿胃苓汤化裁。

若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者,属气滞血瘀,治宜疏肝理气活血止痛法,方选柴胡疏肝饮化裁。

外用中药可根据病情选用清热解毒消肿祛湿收干之药水煎外敷,另外水疱未破者可用金黄散,水疱已破者可用四黄膏外涂。

此外,中医针刺疗法有明显的消炎止痛作用,对后遗神经痛亦有疗效。

不论何种方法,带状疱疹的治疗应掌握时机,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经常有些中老年患者,在带状疱疹完全清退后仍疼痛不止,局部皮肤完好无损却不敢触及。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带状疱疹的发生是由潜伏在体内的病毒被激活而引起,其疼痛的体质是受累神经节的炎症甚至坏死,疼痛的程度轻重及时间长短与皮疹不一定保持一致。尤其是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各种机能都在减退,受损的神经组织修复也较困难,故很容易发生后遗神经痛。特别是平素体质较差,或治疗不及时者,此种疼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更久。

体针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夹脊穴支沟阳陵泉

配穴:腰以上病灶:曲池合谷外关;腰以下病灶:三阴交太冲血海

阿是穴位置:系指皮损周围(约离疱疹0.5~1寸处)。

夹脊穴位置:取与皮损相应之夹脊穴。

(二)治法

一般仅需取主穴,疗效不明显时酌加1~2个配穴。阿是穴针法:以1.5~2寸针,呈25度角朝疱疹方向斜刺,按皮损范围,在周围进4~8针,略加捻转提插,有轻度得气感即可。相应夹脊穴,斜向脊柱深刺,使针感循神经分布线路传导。余穴均施提插捻转泻法,留针20~30分钟,5~10分钟运针1次。每日~2次。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基本痊愈:疱疹结痂,症状消失;显效:疱疹结痂,症状明显消失;有效:部份结痂,症状减轻;无效:治疗前后改善。

共治疗431例,有效率在96%左右。其中100例按上述标准评判,基本痊愈67例,显效11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97%。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分组。1、阿是穴;2、腰以上病灶:合谷、曲池;腰以下病灶:阳陵泉、侠溪

配穴:支沟、太冲。

阿是穴位置:皮损区。

(二)治法

应用波长6328埃,输出功率25毫瓦,激光针功率为2~3毫瓦的氦-氖激光针灸仪进行治疗。依据症情选穴:凡皮损面积大,水疱多,感染为主而疼痛轻者,仅用主穴第一组。采用激光散焦照射,照射距离为40~60毫米,照射密度为0.5~1毫瓦/平方厘米,每处照射5~10分钟。以疼痛为主,皮损面积较局限,仅有红色丘疹或皮疹已结痂者,则取主穴之第二组,以激光针灸仪照射,剧痛者加配穴,每穴分别照射5分钟。如果上皮损面积大而疼痛又剧烈者,则二组宜结合应用。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311例,以治5次为限,按上述疗效判断标准,其总有效率为94.2%(痊愈率为69.8%)。  

耳针

(一)取穴

主穴:肺、敏感点。

配穴:皮质下、内分泌、交感、肾上腺

敏感点位置:指耳廓上,与病灶相应位压痛明显处。

(二)治法

主穴必用,配穴据症情酌取1~2穴,每次侧。采用捻转手法,刺激宜强,持续运针2~3分钟,留针1小时。每日~2次。另可把100克干净的墨汁和5克雄黄粉调匀,搽在患处周围的边缘上。每日一次。

(三)疗效评价

共治172例,平均疗效在95%以上。

(一)取穴

主穴:曲池。

(二)治法

药液:维生素B12注射液(含量100微克/毫升)。

每次取双侧,以5号齿科针头,深刺得气后,每侧穴注入1 毫升。每日1次。皮损有渗出者,可外敷呋喃西林氧化锌软膏

(三)疗效评价

200例本病患者,经穴注射2~8次,全部痊愈。  

皮肤针

(一)取穴

主穴:分组。1、脊柱两侧旁开2厘米行线;2、距病灶边缘1厘米环状区。

(二)治法

取第一组作整体治疗,第二组作局部治疗,一般宜同时取。先依皮损所在部位和范围,定平行线长度和环状区大小。如在胸胁部,取相当于胸段长度;皮损在下肢,取腰骶段长度。然后,以较强手法叩刺平行线和环周线,皮肤针针尖方向与皮肤表面垂直,针尖接触皮面应短暂(约每秒2次),针间距离0.5~1.0厘米左右。每条刺激线连叩三遍,每日~2次。注意不可叩刺病灶,以防感染。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痊愈:皮损炎症全退,水疱干涸,无新疹,自觉症状全部消失。

共治110例,按此标准,痊愈107例,治愈率为98.2%。  

艾灸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一为艾炷灸。于阿是穴之二处(一处为先发之疱疹,一处为疱疹密集处)各置一麦粒大之艾炷,点燃后,觉灸痛即吹去未燃尽之艾炷。再以同样的方法,延伸至 远端疱疹密集处各灸一壮。1次即可,如不愈,隔5天再灸1次。

一为艾卷灸,取纯艾卷或药艾卷,点燃一端后熏灸阿是穴。其熏灸方法有三种:一为用2支艾卷同时作广泛性回旋灸,以病人感觉灼烫但能耐受为度,灸治时间据皮损面积大小酌情掌握,一般约30分钟。二为用1支艾卷在阿是穴均匀缓慢地向左右上下回旋移动。应注意艾火宏壮,集中于疱疹顶部,以有灼热麻苏苏的特殊感觉沿肋间隙经脉循行路线感传为佳。三为“围灸法”,用艾卷在病损处由中心向周围围灸,直灸至局部潮红,患者自觉舒适,不知痛为度,通常需时30~40分钟。上述三法,可任选用,每日1次,4~7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艾炷灸100余例,均在5~7天获愈[14]。用艾卷灸共治166例,其中用围灸法及单支艾卷薰灸法治疗136例,均在5次内获得痊愈。另30例,用双支艾卷同灸法,经治7次,结果痊愈17例,显效4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  

火针

(一)取穴

主穴:肺俞胆俞脾俞、阿是穴。

配穴:病变在腰以上加支沟,在腰以下加阳陵泉。

阿是穴:皮损区周围。

(二)治法

主穴均取,据病变部位加配穴。将针在酒精灯上烧灼,至针尖红而发亮,迅速刺入穴位,直刺3毫米,快刺疾出。阿是穴则采用疱疹周围围刺之法。每3日1次。一般1~3次。注意针孔清洁,勿用手抓挠。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105例,均于1~3次间获愈。火针后疼痛消失一般为12小时,疱疹干枯结痂平均3天。  

拔罐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令病人选好体位,一般取坐位。然后充分暴露病灶区。用闪火法,先在皮损两端吸拔,接着沿带状分布,将罐依次拔在疱疹密集簇拥之处。罐具大小,依部位而选,但必须拔紧。如松弛不紧者,一定要重新吸拔。罐数,按病灶范围而定,以排满为度,留罐约15分钟。留罐期间,如罐内出现水泡,不必介意。拔罐后如有破溃者,外涂龙胆紫药水,局部感染重者,可撒氯霉素粉。一般每日一次,不计疗程,直至痊愈。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111例,全部治愈,最短2天,最长10天。平均治愈时间为4.2天,无一例后遗症。  

刺血

1、(1)取穴

主穴:阿是穴。

(2)治法

常规消毒皮损部位,用三棱针沿疱疹周围转划一圈,以皮肤轻微出血为度。然后用毛笔或棉签蘸雄黄酒少许,外涂于疱疹之上,每日~5次,不计疗程。雄黄酒泡制:雄黄少许研成细末,装入瓶内,罐入酒水各半调和而成。老年或体虚病久者,同时服人参败毒散,加黄芪30克,丹皮赤芍各10克,日1剂,早晚分服。

(3)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44例,结果全部获愈。

2、(1)取穴

通常以指尖为准

(2)刺血部位:十个手指的指尖任取一指,每周一次。早上八点左右最为合适。第一周从左手开始,第二周换右手,这样轮换治疗。一般该指令进行6次即可停止,严重者可以加强3-—6次(具体可参照HV疗法)。

(3)临床资料

门诊患者3021例,年龄18--60岁,平均34岁,病程在1年以内的463例,1--3年的1403例,3--9年的952例,10年以上的203例。  

灯火灸

(一)取穴

主穴:分组。1.内关委中;2.列缺、合谷。

配穴:四肢取阳陵泉,腹部取足三里、三阴交,臀部取环跳

(二)治法

穴位均根据皮损部位选取,主穴第一组用于胸胁腰背部皮损,第二组用于头面部。每次取一穴,以灯心草一根,约3寸长,一端蘸植物油,点燃后迅速将燃着端接触穴位的皮肤,一点即起。施灸处可出现绿豆大的水泡,不必处理,会自行消退。每日1次(注意,第二天灸灼时,宜在原灸点旁边),4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以灯火灸法治疗52例,结果全部治愈。一般1~4天疼痛及炎症基本消失,2~5天水疱开始干涸结痂。  

忌吃

忌吃些辛辣及发物的菜式,

如,牛肉羊肉、鱼肉……

葱、姜、蒜、辣椒、醋(炒菜中也不能含有)、大酱类……

蒜薹,圆葱……  

中药方

带状疱疹中药方1-热盛者 

【带状疱疹症状】患者皮肤潮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形成红粟,口苦咽干,口渴,烦躁易怒,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

带状疱疹治法】疏肝泻火清热利湿

带状疱疹方药】胆草9克,黄苓8克,赤芍9克,茜草9克,川柬9克,柴胡9克,当归9克,木通6克,车前子9克,大黄9克

【用法】一日剂,水煎,分两次服。忌辛辣炙博之品

带状疱疹按语】本方为龙胆泻肝汤加减而成。方中用胆草、黄苓清肝胆之火热;配合茜草、赤芍凉血活血;佐以大黄清热通下,以釜底抽薪;柴胡、川柬清热疏肝、理气止痛;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

带状疱疹中药方2-湿盛证 

【症状】患者皮肤淡红起水泡,泡壁松弛,破后糜烂渗出,疼痛较轻,口渴而不欲饮,纳差或食后腹胀,大便溏,舌质淡白体胖,脉沉缓而滑。

【治法】清热燥湿,理气和中

【方药】苍术6克,厚朴6克,陈皮9克,炒白术12克,猪苓12克,黄柏12克,枳壳9克,泽泻9克,赤苓12克,滑石12克,炙甘草9克

【用法】一日剂,水煎,分两次服。忌滋腻之品

【按语】方中苍术、白术、猪苓、赤苓健脾燥湿;陈皮、厚朴、枳壳理气和中以助水湿之运化;黄柏、滑石、甘草清热利湿。水泡消退后遗留局部神经痛者,是因为余毒未清,经络阻遏,气血郁滞所致,可在方中加大黄、鬼箭羽延胡索,没药,乳香以活血化瘀止痛。

带状疱疹中药方3-疱疹膏 

【方药】雄黄10克,白矾10克,乳香5克,没药5克,冰片少许,生石灰水50毫升,香油50毫升

【用法】将雄黄、白矾、乳香、没药共研极细末,加入冰片末混匀。加生石灰水和香油,搅拌均匀成膏状。外涂患处,不用包扎,每日~3次,一般一次止痛,2~3次可以自愈。

【适应病症】带状疱疹,湿热毒邪蕴结肌肤者

【按语】针对带状疱疹湿热毒邪蕴阻肌肤的病机,采取清热解毒利湿止痛之法。方中雄黄燥湿解毒;白矾、生石灰水清热燥湿收敛;冰片芳香走窜,能清热解毒,通络止痛;乳香、没药活血止痛;香油润肤生肌,诸药共达解毒止痛、清热燥湿之功。

带状疱疹中药方4-雄黄洗剂 

【方药】雄黄20克,明矾20克,大黄30克,黄柏30克,侧柏叶30克,冰片5克

【用法】除雄黄、冰片外,余药放入清水中浸泡20分钟,文火煎30分钟。取汁300毫升左右,滤出药液。加入雄黄、冰片粉末,混匀。稍温后用纱布蘸药液洗患处。每日~3次,每次30分钟。药液保留,下次加温再用,5天为一个疗程。

【适应病症】带状疱疹,湿热毒邪蕴结肌肤者

【按语】针对带状疱疹湿热毒邪蕴阻肌肤的病机,方中雄黄解毒杀虫燥湿有良效;明矾味酸能收湿止痛,气寒性燥急能解毒除热浊;大黄 、黄柏、侧柏叶能清热解毒、祛湿活血、散结止痛。冰片性寒,清热解毒,气味芳香走窜能通经络,开窍利气机。诸药共奏清热解毒,祛湿止痛之功效。

带状疱疹中药方5-大黄虎杖冰片酊 

【方药】大黄15克,虎杖15克,冰片15克

【用法】上药浸入300毫升,浓度95%的乙醇液中,24小时后取澄清液备用。用时用棉签蘸取药液涂于患处,每日数次。溃烂处禁用。

【适应病症】带状疱疹,湿热毒瘀互结之证

【按语】本方具有清热解毒、祛湿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效。方中大黄清热泻火解毒、化瘀止痛;虎杖清热解毒,祛湿通络止痛;冰片清热解毒,通络止痛。诸药合用,切中带状疱疹湿热毒瘀互结之病机。

带状疱疹

  

中药配方

(一)

  • 辨证】湿热。
  • 【治法】凉血清热,解毒利湿,活血止痛。
  • 【方名】三紫汤。
  • 【组成】紫草10克,紫参15克,紫花地丁30克,车前子10克,茯苓皮15克,甘草10克,细木通6克,元胡9克,大青叶15克。
  • 【用法】水煎服,每日剂,日服3次。
  • 【出处】秦发中方。

(二)

  • 【辨证】肝气郁结,郁久化火,兼挟湿热。
  •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解毒止痛。
  • 【方名】四味胶囊
  • 【组成】龙胆草50克,板蓝根50克,当归100克,元胡50克。
  • 【用法】以上各药共研细末装入胶囊,每个胶囊含生药0.5克。每次服2-6程,每日3次。
  • 【出处】许耀芳方。

(三)

  • 【辨证】湿热郁蒸,气滞血瘀。
  •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行气止痛
  • 【方名】解毒止痛灵
  • 【组成】黄芩10克,连翘20克,板蓝根25克,元胡25克,僵蚕20克,柴胡15克,香附15克,川楝子15克,薄荷15克,陈皮15克,甘草15克。
  • 【用法】水煎服,每日剂,日服3次,另外可外涂2%龙胆紫,6天为1疗程。
  • 【出处】姜耀武方。

(四)

  • 【辨证】火毒内蕴血分
  •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散血,透疹。
  • 【方名】虎杖解毒汤。
  • 【组成】虎杖15克,板蓝根20克,丹皮13克,赤芍13克,蝉蜕10克,甘草5克。
  • 【用法】水煎服,每日剂,日服2次。
  • 【出处】蒋森方。

(五)

  • 【辨证】湿热内蕴,感受毒邪,湿热毒邪搏结,壅滞肌肤所致。
  • 【治法】清热解毒祛湿。
  • 【方名】马齿苋解毒汤。
  • 【组成】马齿苋15克,大青叶15克,紫草15克,败酱草15克,黄连10克,酸枣仁10克,煅龙牡30克(先煎)。
  • 【用法】水煎服,每日剂,早晚各服1次。
  • 【出处】李林方。

(六)

  • 【辨证】肝火妄动,湿热蕴结,风热外感引发。
  • 【治法】平泄肝火,清化湿热,佐散风热。
  • 【方名】龙胆泻肝汤加减。
  • 【组成】柴胡6克,龙胆草9克,板蓝根30克,生甘草3克,荆芥6克,赤白芍各9克,车前子9克,炒牛子9克,青黛3克。
  • 【用法】水煎服,每日剂,日服2次。
  • 【出处】孙冀真方。

(七)

  • 【辨证】邪毒蕴结肌肤。
  • 【治法】清解邪毒。
  • 【方名】三粉擦剂。
  • 【组成】雄黄10克,明矾10克,琥珀末3克。
  • 【用法】三种药物共研成细粉,用凉开水调如稀糊浆,以新羊毛刷蘸之擦患处,随干随擦。
  • 【出处】王渭川方。

(八)

  • 【辨证】肝火内郁,湿热外侵,结于肌肤。
  • 【治法】清火解毒
  • 【方名】雄蚣膏。
  • 【组成】雄黄9克,蜈蚣3条(瓦焙)。
  • 【用法】分别研为细末,混合均匀,香油调涂患处,每日3次。
  • 【出处】王法昌方。  

食物疗法

【1、归佛手柑

  • 配方: 佛手柑鲜果30克,当归6克,米酒30克。
  • 制法: 以上三物一同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
  • 功效: 舒肝理气养血活血。
  • 用法: 每日剂,可连用数日。

【2、莉花糖水】

  • 配方: 茉莉花5克,红糖适量。
  • 制法: 茉莉花与红糖放锅内,加清水适量,煮至水沸,去渣。
  • 功效: 理气活血,解郁止痛。
  • 用法: 代茶频饮。

【3、归陈皮蛋】

  • 配方: 柴胡15克,当归9克,陈皮9克,鸡蛋1个。
  • 制法: 以上四味加水适量,一同煮至蛋熟。
  • 功效: 行气活血,健脾和胃。
  • 用法: 吃蛋饮汤,每日剂,连用7日。

【4、茹桑叶茶】

  • 配方: 竹茹5克,桑叶6克,炒谷芽9克。
  • 制法: 以上三者加水适量,共煎取汁。
  • 功效: 清热除烦,健胃消食。
  • 用法: 代茶频饮,每日剂。

【5、齿薏米粥】

  • 配方: 薏米30克,马齿苋30克。
  • 制法: 先将薏米和马齿苋加水煮熟,再加红糖调味。
  • 功效: 清热解毒,健脾化湿
  • 用法: 每日剂,连用7日。

【6、杞叶粥】

  • 配方: 枸杞叶30克,粳米50克。
  • 制法: 先把枸杞叶摘洗干净,再与粳米一起加水熬粥。
  • 功效: 清热泻肝。
  • 用法: 随量作早晚餐食用。

【7、胡青叶粥】

  • 配方: 大青叶15克,柴胡15克,粳米30克。
  • 制法: 先把大青叶、柴胡加水1500毫升,煎至约1000毫升时,去渣取汁,入粳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入白糖调味。
  • 功效: 清泻肝火。 用法: 早晚分食,每日剂,可连服数日。

预防

①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老年人应坚持适当的户外活动或参加体育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历御疾病的能力。

②预防感染。感染是诱发本病的原因之一。老年患者应预防各种疾病的感染,尤其是在看秋季节,寒暖交替,要适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寒引起上呼吸眉感染。此外,口腔、鼻腔的炎症应积极给予治疗。

③防止外伤。外伤易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容易导致本病的发生。因此老年患者应注意避免发生外伤。

④避免接触毒性物质。尽呈避免接触化学品及毒性药物,以防伤害皮肤,影响身体健康,降低机体抵抗力。

⑤增进营养。老年人应注意饮食的营养,多食豆制品,鱼、蛋、瘦肉等富自蛋白质的宝物及新鲜的瓜果蔬菜,使体格健壮,预防发生与本病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疾病。  

注意事项

1.不要过分紧张。有的患者皮肤上可能会出现大疱、血疱,甚至糜烂,但是请不要紧张,如果治疗得当10天左右即可痊愈,治愈后一般不会复发。

2.多休息,给以易消化的饮食和充足的水分。

3.在饮食方面禁忌吃油腻的食物、海鲜及蛋类,家禽也尽量不吃,吃些清淡的食物。

4.预防继发细菌感染。不要摩擦患处,避免水疱破裂。可外用中草药或雷夫奴尔湿敷,促使水疱干燥、结痂。

5.老年重症患者,尤其发生在头面部的带状疱疹,最好住院治疗,以防并发症的发生。

6.患“带状疱疹"提示患者身体免疫力处于低状态,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7.某些患者在皮损完全消失后,仍遗留有神经痛,这时可采取针灸、理疗等缓解疼痛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