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虫病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蠕虫病

蠕虫病(helminthiasis),蠕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疾病。可寄生于人体的蠕虫有250多种,中国已发现40种以上,蠕虫并不是分类学的名词,包括无脊椎动物若干门中的许多虫种,广义上包括线形动物、扁形动物(吸虫绦虫)及棘头动物。从对人体的寄生关系看,以线虫、吸虫和绦虫为主,其次是棘头虫。寄生蠕虫在寄主体内的寄生部位、数量、时间及对寄主的适应性不同,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蠕虫病对人类及动物危害极大。据世界卫生组织1954年统计,全世界感染蛔虫者达10亿人,钩虫9亿人,绦虫5000万人。多呈世界性分布,特别是在气候温暖、潮湿及生活和卫生条件差的地区更易流行,有时一人可罹患多种蠕虫病。

蠕虫具有体软、无骨骼系统及能蠕动的特点,虫体两侧对称,由体壁包裹,无体腔或仅有假体腔,体内已有分化的器官系统。各种吸虫均呈扁形,具口、腹吸盘;线虫呈圆线形;绦虫则为带状分节。寄生性蠕虫因对寄生生活适应,在形态和生理上与自生生活虫种有较大不同。寄生蠕虫生活在容易取得丰富食料的寄主环境中,消化器官部分或完全消失;体表有皮棘、吸盘、腺体开口及头、尾端的乳突感器等结构,这些结构与虫体的附着、侵入组织、破坏溶解组织以利穿行及消化周围物质获取营养、感觉作用等多种生理功能有关。各种蠕虫对寄主有一定的寄生特异性。有的极为专一,如只寄生人体的有人蛲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等;有的可寄生多种寄主,如马来丝虫中华分支睾吸虫日本血吸虫、姜片虫、肝片吸虫微小膜壳绦虫等等,除寄生人体外也寄生于其他动物,这类寄生虫引起的疾病,为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寄主感染蠕虫后,如果感染的数量少,或寄生于非重要脏器和组织,可以不引起明显的病变和症状,称寄生虫感染。寄生蠕虫的致病作用包括机械性和化学性:机械性如破坏组织、阻塞或压迫器官;化学性如引起组织溶解致敏寄主后产生变态反应等,并引起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蠕虫感染过程中,寄主营养状况对寄生虫和寄主均可产生影响。寄主食料的改变或某些成分的缺乏,与某些蠕虫的易感性或虫体的自动排出有关,营养缺乏影响一些抗体的产生,可以使炎症反应减退及抵抗力减弱。

本类疾病的诊断多数靠检查粪便或其他排泄物中的虫卵而确诊。治疗中根据感染的虫种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药物,更要注意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