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毛虫病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旋毛虫病
Bk7io.jpg


目录

  1. 疾病名称
  2. 疾病概述
  3. 疾病分类
  4. 疾病描述
  5. 症状体征
  6. 疾病病因
  7. 病理生理
  8. 诊断检查
  9. 治疗方案
  10. 疾病预防
  11. 安全提示
  12. 参考

疾病名称

旋毛虫病(trichinosis)  

疾病概述

亦作trichiniasis。

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引起的寄生虫病,因食入未煮熟的含旋毛虫囊蚴的猪肉而受染。在胃及小肠内囊壁被消化脱囊幼虫钻入小肠黏膜,一周内发育成熟,雌虫产幼虫於黏膜内或直接产入淋巴管,幼虫由此移行至身体各部,主要是肌肉,常见于膈、眼、颈、咽、喉、舌,於此形成囊包,并可生存多年,最终钙化。本病多见於欧美,据屍检材料美国人感染率达15∼20%,但仅小部分患者体内寄生虫较多,足以引起症状︰早期有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後出现肌肉疼痛、僵硬、水肿及面部浮肿。治疗包括用抗炎症药以缓解症状,噻苯达唑对杀灭消化道内的寄生虫有良效。尚无适用於大规模检查受染猪肉的方法,食猪肉前必须煮透即可预防。

旋毛虫病是由于旋毛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旋毛虫幼虫包囊的猪肉或动物肉类而感染临床表现急性期有发热、眼睑浮肿等过敏反应,继以肌肉剧烈疼痛,乏力等症状。

旋毛虫病常呈爆发流行,问病史多有生食猪肉史,根据其临床表现与血中嗜酸粒细胞明显增高,结合其辅助检查一般不难诊断。 肌肉活组织检查最准确的诊断方法。

治疗:

1、病源治疗。

2、一般治疗与对症处理。

3、中医治疗,可索取本站秘方治疗,有良效。

预防:

1、加强卫生宣教:不生食或半生食猪肉及其他动物与其制成品。

2、改善养猪方法,加强肉类管理。  

疾病分类

感染科  

疾病描述

旋毛虫病是由旋毛线虫寄生于人体骨骼肌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因食人含义有活旋毛虫包囊而感染。主要表现有发热、水肿和肌肉疼痛等症状。  

症状体征

潜伏期2-45d,多为10-15d,潜伏期长短与病情轻重呈负相关。临床症状轻重则与感染虫量呈正相关

1、早期 相当于成虫在小肠阶段。可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通常轻而暂短。

2、急性期 幼虫移行时期。病多急起。主要表现有发热、水肿、皮疹肌痛等。发热多伴畏寒、以弛张热或不规则热为常见,多在38—40之间,持续2周,重者最长可达8周。 发热同时,约80%病人出现水肿,主要发生在眼睑、颜面、眼结合膜,重者可有下肢或全身水肿。进展迅速为其特点。多持续1周左右。 皮疹多与发热同时出现,好发于背、胸、四肢等部位。疹形可为斑丘疹猩红热样疹或出血疹等。 全身肌肉疼痛甚剧。多与发热同时或继发热、水肿之后出现,病人子肌肉疼痛或压痛,以腓肠肌为甚皮肤肿胀硬结感。重症患者常感咀嚼吞咽呼吸眼球活动时疼痛。 此外,累积咽喉可有吞咽困难和喑哑;累及心肌可出现心音低钝、心律失常、奔马律和心功能不全等;侵及中枢神经系统常表现为头痛脑膜刺激征,甚而抽搐昏迷瘫痪等;肺部病变可导致咳嗽和肺部罗音;眼部症状常失明视力模糊复视等。

3、恢复期 长囊期所致症状。病程第3—4周,急性期症状渐退,而乏力、肌痛、消瘦等症状可持续较长时间。  

疾病病因

1、传染源 主要是猪、猫、狗、鼠等其他如野猪、熊、狐、狼等哺乳动物亦可作为传染源。其中以猪、鼠为重要,猪食逻辑中的肉屑或鼠尸肉,人再进食带虫的猪肉而感染。亦有报告羊等草食动物可作为传染源,并经检验证实。

2、传播途径 人类食生或不熟的猪或其他动物肉而感染。骨骼肌中的包囊在-12时可存活57d,在腐肉中可存活2-3个月。不充分的讯熏烤或涮食都不足以杀死包囊幼虫。此外,在动物间通过粪便传播受到一定的关注,人群间此种传播亦并非不可能,尤其感染后4h为内排出的粪便感染力最强。

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与年龄、性别、职业、地域、季节无关。而主要与生食的饮食习惯有关。人被感染后既可产生体液免疫又可产生细胞免疫。对再感染具一定免疫力。感染后第2周,IgM、IgG抗体滴度升高,抗成虫抗体在感染后15d出现,对长期感染有部分免疫。抗幼虫抗体出现在感染后30d五,对长期感染无保护作用。

4、流行情况 旋毛虫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欧美发病率较高。我国在云南、河南、西藏、广东、广西、湖北、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有发生或流行。  

病理生理

旋毛虫病发病机制与机械性作用、过敏反应及中毒性损伤等三方面因素有关。成虫寄生于肠道引起消化道症状,幼虫移行造成血管组织、脏器损害。幼虫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导致过敏或中毒性病变。 旋毛虫寄生部位的肠粘膜充血、水肿、出血或浅表溃疡。心肌呈充血、水肿改变,有淋巴细胞、嗜酸细胞浸润,并可见心肌纤维断裂和灶性坏死。骨骼肌以舌肌、咽肌、胸大肌腹肌、肋间肌、腓肠肌受累最明显表现为间质性肌炎纤维变形及炎性细胞浸润等。长久则可发生肌纤维萎缩。此外在肝、肾可见脂肪变形或浊肿胀改变。如侵及其他脏器则可造成相应的损害。  

诊断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血象及生化检查 白细胞总数升高,多在10-209/L之间。嗜酸性粒细胞常占20%以上,最高可达90%。血肌酸磷酸激酶(CKP)明显增高。

2、病原学检查 参与的可以热泪查包囊或以胃蛋白酶消化处理后,离心取沉渣,亚甲蓝染色镜检查找幼虫,亦可喂饲大鼠,2-3d后检查肠道内的幼虫。对病人,在发鬓10d后取肌或三角肌活检标本,压片镜检查包囊和活动的幼虫,是简便、检虫率高的方法,亦可用前述蛋白酶消化法提高检出率。患者的血液脑脊液经离心亦可查到幼虫。

3、免疫学检查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或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等方法,以已知的抗原检测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是较为敏感、特异、实用的方法。在急性期结合临床表现,诊断意义很大。但由于病愈后其抗体可存在较长时间,故单凭该检查结果,不足以区分现症患者或既往感染者。而采用单抗与多抗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病人血清循环抗原,可用于确定体内有否活虫寄生,并可考核疗效。

诊断 依进食未熟肉食的流行病学史及典型的临床表现,不难疑及本病,再结合病原学检查或免疫学检查结果,确定诊断并无困难。本病应与食物中毒肠炎伤寒钩端螺旋体病血管神经性水肿皮肌炎等鉴别。  

治疗方案

1、病原治疗 阿苯达唑亦称丙硫咪唑,为首选病原治疗药物。对各期旋毛虫均有较好的杀虫作用,且副作用少而轻。剂量400—500mg,2-3次/d,儿童按20mg/kg/d计算,疗程5d。副作用仅有头昏、食欲减退等。其他如噻苯咪唑甲苯达唑等或因毒性大或因疗效不如阿苯达唑而废用。 在病原治疗时宜注意赫氏反应发生,可以销量药物开始应用或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

2、一般及对症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应用镇静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以改善症状。  

疾病预防

进行卫生教育,提倡熟食,不生食或半生食猪肉或其他哺乳动物肉及制品;提倡生猪圈养,饲料最好经加热处理;加强肉类检疫。  

安全提示

1、加强卫生宣教,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猪肉及其他哺乳类动物肉或肉制品是最简单而有效的预防措施。

2、搞好卫生,消灭鼠类,将尸体烧毁或深埋。禁止随意抛弃动物尸体和内脏。对检出旋毛虫的尸体,应接规定处理。

3、一定要将肉烧熟后再吃,切肉、切凉拌莱的刀、砧板要生熟分开。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