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疾病百科 > 炎症 > 流行性腮腺炎

Bk9rs.jpg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亦称痄腮,俗称猪头疯,是春季常见,也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亦可见于成人。它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痛为临床特征。腮腺炎病毒除侵犯腮腺外,尚能侵犯神经系统及各种腺体组织,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目录

  1. 病原学
  2. 流行病学
  3. 发病机制
  4. 临床表现
    1. 腮腺炎
    2. 无菌性脑膜炎、脑炎
    3. 睾丸炎
    4. 其他症状
  5. 病情检查
  6. 诊断标准
  7. 鉴别诊断
  8. 治疗方案
  9. 预防提示
    1. 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注意事项
  10. 中医
  11. 参看
  12. 参考文献

病原学

1.病毒的基因组:腮腺炎病毒属副粘液病毒科,呈园形,仅1个血清型,直径为90nm~600nm,平均为140nm,含不分节的单股负链核糖核酸(RNA)基因,基因组的顺序为:3N-NS1/P—M-F—sH—HN—L5。 2.病毒的特性腮腺炎病毒对热极不稳定,56℃30min即被灭活,具有不耐酸,易被脂溶剂灭活的特点。 3.病毒的基因分型:近年来,发现功能尚不清楚的SH蛋白基因在与F基因接近片段存在高度变异区域,根据对各地流行的腮腺炎病毒进行SH基凶序列测定,借助计算机生物基因信息分类系统,将腮腺炎病毒分为A、B、C、D、E、F、G、H等8个基因型。并指出欧洲各同流行的病毒以A、C、D基因型为主,但英国近年分离到的病毒却为G型及H型。1995~1996年,在中国新疆、兰州、上海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分离到的病毒为F型,日本流行的病毒一直稳定为B基因型。而韩国近年分离的病毒却不同于上述型别,应属新的基因型(可能定为I型)。在同一地域的不同时期有不同基因型腮腺炎病毒在流行,以人工诱变病毒研究也证明腮腺炎病毒的遗传不稳定性。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中的时间较长,腮肿前6天至腮肿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因此在这两周内有高度传染性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无腮腺炎表现,而有其它器官如脑或睾丸症状者,则唾液及尿亦可检出病毒。在大流行时约30~40%患者仅有上呼吸道感染亚临床感染,是重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本病毒在唾液中通过飞沫传播(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传染)其传染力较麻疹水痘为弱。孕妇感染本病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而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产的发生率也增加。

(三)易感性:普遍易感,其易感性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青春期后发病男多于女。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  

发病机制

腮腺炎病毒从呼吸道侵入人体后,在局部黏膜上皮细胞核局部淋巴结中复制,然后进入血流,播散到腮腺和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腮腺炎和脑膜炎。病毒在进一步繁殖复制后,再次侵入血流,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并侵犯第一次病毒血症时未受累的器官,比如颌下腺、舌下腺、睾丸、胰腺等,引起相应的表现。因此流行性腮腺炎实际上是一种系统性、多器官受累的疾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

腮腺炎的病理特征为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腺体呈肿胀发红,可见渗出物,出血性病灶和白细胞浸润。腮腺导管有卡他性炎症,其壁细胞肿胀,导管周围及腺体壁有淋巴细胞浸润。周围间质组织水肿等病变可导致腮腺导管的阻塞、扩张和淀粉酶潴留。淀粉酶排出受阻,则经淋巴管进入血循环,使血和尿中淀粉酶增高。睾丸、胰腺等受累时也可出现淋巴浸润和睾丸炎、胰腺炎等病变。但本病毒容易累及成熟睾丸,幼年患者很少出现睾丸炎。

临床表现

腮腺炎

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

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言语、咀嚼(尤其进酸性饮食)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双侧肿胀者约占75%。颌下腺舌下腺也可同时被累及。重症者腮腺周围组织高度水肿,使容貌变形,并可出现吞咽困难腮腺管开口处早期可有红肿,挤压腮腺始终无脓性分泌物自开口处溢出。腮腺肿胀大多于1~3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全程约10~14天。颌下腺和舌下腺也可同时受累,或单独出现。颌下腺肿大,表现为颈前下颌肿胀并可触及肿大的腺体。舌下腺肿大可见舌及口腔底肿胀,并出现吞咽困难。 

无菌性脑膜炎脑炎

有症状的脑膜炎发生在15%的病例,患者出现头痛嗜睡脑膜刺激征。一般发生在腮腺炎发病后4-5天,有的患者脑膜炎先于腮腺炎。一般症状在1周内消失。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在25x106/L左右,主要是淋巴细胞增高。少数患者脑脊液中糖降低。预后一般良好。脑膜脑炎或脑炎患者,常有高热谵妄抽搐昏迷,重症者可致死亡。可遗留耳聋视力障碍等后遗症。 

睾丸炎

附睾睾丸炎在流行性腮腺炎男孩中罕见,但青春期后男子患流腮,15%-35%发生此症。睾丸炎以一侧居多(双侧受累者17%-38%),系流腮病毒在精小管中复制,导致淋巴细胞浸润和水肿所致睾丸炎通常在腮腺炎起病后1周内出现,但是像流腮脑膜炎一样,也可在腮腺炎之前甚至没有腮腺炎时发生。流腮睾丸炎的特征是睾丸高度肿胀,疼痛剧烈,并有发热恶心头痛。肿痛可在5-7日内消失,残余的睾丸触痛则持续数周。35%-50%病例睾丸炎后可能有睾丸萎缩,但即使是双侧睾丸炎,也很少以此导致不育。

其他症状

流行性腮腺炎可引起其他腺体发炎,包括胰腺炎甲状腺炎。绝境后期妇女患流腮,可导致卵巢炎乳腺炎。流腮时肾功能常有改变,可由患者尿中检出病毒,但严重肾损害很罕见。流腮的其他不常见症状还有感觉神经性耳聋关节炎心肌炎血小板减少等。妊娠初期感染流腮,可导致自发流产增多,但母亲流腮与胎儿先天性畸形未见有何明显联系。

病情检查

流行性腮腺炎需要做哪些检查

(一)血象: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后期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有并发症时白细胞计数可增高。

(二)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90%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有轻度和中度增高,有助诊断。淀粉酶增高程度往往与腮腺肿胀程度成正比。

(三)血清学检查

1.中和抗体试验:低滴度如1:2提示特异免疫反应。中和抗体特异性强,但不作常规应用。

2.补体结合血凝抑制试验:早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测定补体结合及血凝抑制抗体,有显著增长者可确诊(效价4倍以上)。国外采用酶联免疫吸咐法及间接荧光免疫检测IgM抗体,可作早期诊断。

3.病毒分离:早期患者可在唾液、尿、血、脑脊液中分离到病毒。

4.尿 肾脏受累时可出现尿蛋白、红白细胞等,甚至类似肾炎尿的改变。  

诊断标准

1.疑似病例 发热,畏寒,疲倦,食欲不振,1~2 日后单侧或双侧非化脓性腮腺肿痛或其他唾液腺肿痛。

2.确诊病例

①腮腺肿痛或其他唾液腺肿痛与压痛,吃酸性食物时胀痛更为明显。腮腺管口可见红肿。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后期淋巴细胞增加。

②发病前1~4 周与腮腺炎病人有密切接触史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①参考②项。  

鉴别诊断

1.化脓性腮腺炎:主要是一侧性腮腺肿大,不伴有睾丸炎卵巢炎。挤压腮腺时有脓液字腮腺管口流出。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2.其他病毒性腮腺炎甲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肠道病毒中的柯萨奇病毒及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等均可以引起腮腺炎,需根据血清学检查和病毒分离进行鉴别。 3.其他原因的腮腺肿大:许多慢性病如糖尿病慢性肝病结节病营养不良和腮腺导管阻塞等均可引起腮腺肿大,一般不伴有急性感染症状,局部也无明显疼痛和压痛。

治疗方案

(一)一般护理:隔离患者使之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注意口腔清洁,饮食以流质或软食为宜,避免酸性食物,保证液体摄入量。

(二)对症治疗:宜散风解表,清热解毒。必要时内服去痛片阿斯匹林解热镇痛药

重症并发脑膜脑炎、严重睾丸炎心肌炎时,可短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睾丸炎治疗:成人患者在本病早期应用乙烯雌酚,每次数1mg,一日三次,有减轻肿痛之效。

脑膜脑炎治疗:可按乙型脑炎疗法处理。高热、头痛、呕吐时给予适量利尿剂脱水

胰腺炎治疗:禁饮食、输液、反复注射阿托品山莨菪碱,早期应用皮质激素。  

预防提示

1.本病可预防,近年国内外应用减毒活疫苗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效果较好,人血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预防均无效。 2.本病目前虽尚无特效疗法,但通过积极的对症支援和中医中药治疗,除个别有严重并发症者外,大多预后良好。 3.本病对机体的严重危害并不只是腮腺本身,而是它的并发症,应高度警惕和防治并发症。对高热头痛明显的患者,不应迷信土医生的局部治疗,应及早到医院诊治。

[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接触者一般不一定检疫,但在集体儿童机构、部队等应留验3周,对可疑者应立即暂时隔离。

(二)被动免疫 一般免疫球蛋白、成人血液或胎盘球蛋白均无预防本病的作用。恢复期病人的血液及免疫球蛋白或特异性高价免疫球蛋白可有一定作用,但来源困难,不易推广。

(三)自动免疫 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好,免疫途径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还可采用喷鼻或气雾吸入法,该疫苗不能用于孕妇、先天或获得性免疫低下者以及对鸡蛋白过敏者。近年国外报道使用腮腺炎疫苗(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后,虽然明显降低了腮腺炎的发病率,但疫苗所致腮腺炎病毒的感染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四)药物预防 采用板兰根30克或金银花9克煎服,每日剂,连续6天。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学称“痄腮”,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以5-15岁发病最多,冬春季节发病较多。接触腮腺炎病人或病毒携带者后2日内可以发病,在学校或托儿所等儿童集中的场所易造成流行,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大多预后良好。

流行性腮腺炎的并发症

腮腺炎脑炎:是流行性腮腺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由腮腺炎病毒直接侵犯脑组织而引起的。病人会出现脑炎的表现,如剧烈头痛、呕吐,甚至昏迷抽搐等。按一般病毒性脑炎的治疗原则给以治疗,大多数病人预后是好的,少数病人可遗留耳聋视力下降等后遗症

睾丸炎:腮腺炎病毒对人体的腺体组织有亲和力,因此也可损伤睾丸。睾丸炎多发生在成人,12岁以下的小孩较少见。这种并发症多发生在腮腺肿大后1个星期左右,病人可出现睾丸肿胀。轻度肿大如核桃,明显肿大如鸡蛋大小,疼痛剧烈,阴囊也可有红肿。睾丸炎多为单侧性,大约要10天左右消肿,由于是单侧性,所以较少影响生育。

胰腺炎:腮腺炎病毒也常侵犯胰腺,引起胰腺炎。胰腺炎多发生在腮腺肿胀后3~7天,表现为突然出现体温升高、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腹痛常很剧烈,腹壁比较紧张,病人不让摸或压。经过1个星期,症状往往可以消失。部分病人病情很轻,不易发现,尿淀粉酶或血脂肪酶升高可确诊。

此外,对于女性患者,腮腺炎还可以引起卵巢炎乳腺炎,但较少见。  

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注意事项

1.患者要与健康人分开隔离,居室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2.患者要注意休息,调节饮食。由于腮腺肿大可引起进食困难,因此要吃一些富有营养、易于消化的半流食或软食,如稀饭、面片汤、鸡蛋羹等。不要吃酸辣、甜味及干硬的食物,以免刺激唾液腺分泌,使腮腺的肿痛加重。

3.患者要注意口腔卫生,经常用温盐水或复方硼砂液漱口,以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防止出现继发性细菌感染

4.患者如果发热超过39℃,可采用头部冷敷、温水擦浴等方法,或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退热止痛药,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以缓解患者的症状。

5.患者如果出现睾丸肿大,伴有压痛感时,可用冷水浸过的毛巾对局部进行冷敷,并用丁字形布带将睾丸托起来,以改善患者的局部症状。

中医

参看:痄腮
痄腮,病证名。见《幼科金针》。又名炸腮、腮肿、含腮疮蛤蟆瘟。即流行性腮腺炎。冬、春季两季常见流行,以学龄儿童发病较多。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先后在两侧腮腺部位肿胀,边缘不清,按之有柔韧感,并且疼痛和压痛,或伴恶寒发热,轻度全身不适咀嚼不便等症。因感受温毒病邪后,肠胃积热肝胆郁火壅遏少阳经脉所致。治宜清热解毒,用普济消毒饮加减。外敷金黄散,或生大黄研末,米醋调敷。如感邪较重及较大患儿,可并发睾丸红肿疼痛。治加金铃子橘核荔枝核。如温毒内窜心肝,症见壮热头痛嗜睡呕吐惊厥昏迷等(并发脑膜炎)。治用羚角钩藤汤

参看

参考文献

  • 《希氏内科学》第22版
  • 《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医学教材.杨绍基、任红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