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关穴
内关,经穴名。出《灵枢.经脉》。属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在前臂掌侧,当曲池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布有前臂内、外侧皮神经,正中神经掌皮支,前臂掌侧骨间神经,以及前臂正中动、静脉和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主治心痛,惊悸,胃痛,呕吐,呃逆,健忘,失眠,胸胁痛,癫狂,痫症,疟疾,肘臂疼痛,以及休克,心绞痛,心律不齐,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癔病,无脉症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目录 |
视频:内关穴和外关穴自助按摩方法
内关穴
一、定义
内关,内在之关要,在《灵枢•经脉》中又称为“两筋间”。因位于腕臂内侧,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腕横纹上2寸处取穴,手厥阴之络由此别出沿本经通过肘关,肩关上行系于心包络。穴归手厥阴心包经,为本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主治本经经病和胃、心、心包络疾患以及与情志失和、气机阻滞有关的脏腑器官、肢体病变广泛应用于临床。
内关。内,内部也。关,关卡也。内关名意指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注入体内。本穴物质为间使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流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表部注入心包经的体内经脉,心包经体内经脉经水的气化之气无法从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体表,如被关卡阻挡一般,故而得名。
二、在人体的位置
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挠则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灵枢经脉篇>阴溢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阴气盈盛于内与阳气相背,失于协调,心暴痛,胸部烦闷、隔中满、本穴用之效也,故以内关名之一说,本穴是心包经之络穴,与三焦经相通,三焦经的络穴名外关、内关者乃相对而言,备考<玉龙赋>"取内关于照海,医腹疾之块“,<百证赋>"建里内关扫尽胸中之苦闷。”
将右手三个手指头并拢,把三个手指头中的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这时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点的中点,就是内关穴。为说明确切位置,可以攥一下拳头,攥完拳头之后,在内关穴上,有两根筋,实际上,内关穴就在两根筋的位置。
三、主治症状
内关穴的主治症状为: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呃逆、腹泻、精神异常等。该穴为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多种疾病按摩治疗时的首选穴。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穴道指压法治疗风湿疼痛、治疗月经痛等。
治疗机理
内关穴可以疏通经络治疗心包经及前臂诸疾,心主血脉,又主神明,心包与心本同一体其气相通、心包为心之外膜、络为膜外气血通行的道路,心包络是心脏所主的经脉、心不受邪,由心包代心受邪而为病,凡邪犯心包影响心脏的神志病和气滞脉中心络瘀阻所致病征皆取本穴。情志失和、气机阻滞而致肺气上逆,胃气上逆以及气滞经络,气滞血瘀等病征亦属本穴主治范围,内关通于阴维脉,阴维脉联系足太阴、少阴、厥阴经并会于任脉还与阳明经相合,以上经脉都循行于胸脘胁腹,故内关又善治胸痛、胁痛、胃痛、心痛、结胸、反胃、胸脘满闷、胁下支满、腹中结块以及疟疾等
四、.临床应用举例
心率突然增至每分钟120次以上,患者自觉心悸、眩晕、头昏眼花等。针刺两侧内关穴,取中等刺激,平补平泻。使针感在经络末端应答,以治原发心疾,使心率得平。
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每分钟心率在40~60次以内,患者自觉头晕、胸闷、心 悸、气短,针刺内关穴可使心率增快,针用平补平泻,刺激不能过强以免反而抑制心率。
心绞痛:
当心绞痛发作时,若身边无药可针刺内关穴。取双侧穴位,用较强刺激同时行针,可使心绞痛很快缓解。
高血压病:
舒张期血压升高的患者,伴有头昏、胀痛、颈强、胸闷痛等症状,而动脉硬化尚不太严重者。针刺内关穴治疗效果很好。用较强刺激可使舒张压下降。
胃痉挛:
发作时胃痛剧烈,针利内关穴同时配用足三里,双侧同时进针,取强刺激.具 有明显的解痉止痛作用。
针刺双侧公孙、内关,行捻转泻法,强刺激,并保持针感。以行气降逆,温胃散寒 2.7梅核气:与合谷、少商组合,能明显地开郁化痰,消除梅核气。
癔病:
本病多由情志所伤或精神过度紧张所致,其症状悲伤欲哭、心中烦乱、睡眠不安,重者不言、不食。针刺内关穴强刺激,重者配人中针刺。
阴虚火热:
与合谷、少商、三阴交、太溪组合,可使津液上输咽喉,达到润燥作用 。
胸胁痛:
与太渊、合谷相合,同时配合局部推法,能消除疼痛
眩晕: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眩晕症多因肝旺脾虚,痰湿中阻,气逆犯窍。用内关与天枢、太冲组合,内关理气和胃,降逆化浊为主,天枢醒脾化湿,太冲平肝降逆为辅,三穴相合,一补一收,一化一运,一降一和,配伍精当,故能全收。
针双侧公孙、内关,快刺入,强刺激,以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咽喉痛:
与合谷、少商组合有良好效果,尤其对急性患者甚佳。
胸胁痛:
与太渊、合谷相合,同时配合局部推法,能消除疼痛。
落枕:
以内关透外关,两穴相透,交通气血,调补阴阳,故病可愈。
取 双侧内关用捻转补法.三阴交、素髎均用平补平泻法.三 穴共用可理气养血,活血止痛,升阳固脱。
治疗上半身疼痛:
以指压“外关”和“内关”最有效。
发生晕车时:
可用大拇指掐在内关穴,可缓解症状。
五、治疗心脑血管及消化系统疾病
内关为常用特定穴,亦是全身强壮要穴之一,其穴络属于厥阴心包经,对心、胸、胃、神经性疾病均有效。能宁心安神、宣痹解郁、宽胸理气、宣肺平喘、缓急止痛、降逆止呕、调补阴阳气血、疏通经脉等。在平日的养生保健中,可以经常按压,舒缓疼痛症状,解除疲劳。
按摩方法:
用左手的拇指尖按压右内关穴上,左手食指压在同侧外关上,按捏10~15分钟,每日~3次;再用右手按压左侧的穴位,反复操作即可。
按摩治疗的种类
内关防治疾病甚广,是多功能、高效用、适应范围广的重要腧穴。
对循环系疾病的效果:治冠心病及心绞痛:当心绞痛发作时,用双内关,较强刺激可使心绞痛很快缓解。治心律失常:内关对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及心律不整均有良效。治高血压病及对高血脂病人均有一定效果。
对消化系疾病的效果:
治呕吐有良效,尤以神经性呕吐有效率为97.5%。治胃肠疾病,对急慢性胃炎、肠炎、胃溃疡、急性肠梗阻均有效。
对神经及精神系疾病的效果:
对其他疾病的治疗:治疟疾,急性咽炎,落枕,手指麻木,昏厥抽搐,青霉素过敏休克,肋间神经痛,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等均有效果。
六 、按揉内关穴巧治胃病
一旦感觉胃不舒服,就轮流用左右手的拇指按揉另一只胳膊的内关穴,经常是在胃疼得要命的时候,通过按揉内关穴,便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其实,保养胃其实特别简单,就是经常按揉内关穴。可以利用坐车或者看电视的时间按揉内关穴。内关穴在腕的横隔纹上中间2寸凹陷处。一定要以自己手的中指第2个关节为“1寸”,千万别拿尺子量,穴位找不准,是不会起作用的。
北京天坛医院中医科樊永平点评: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之一,位于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屈肌腱之间,是手厥阴经的络穴。文中作者用的是中指同身寸取穴法,即以患者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此法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准确定位是取得疗效的关键。
内关穴是治疗胃肠疾病的主要穴位之一,对胃痛、恶心、呕吐等胃肠症状有确切的疗效,针刺可以直刺0.5~1寸,用手按压同样有效。按时要用力,否则就难以达到治疗作用,同时,还要揉,揉按如同针刺的行针,以加强刺激,增强效果。每次按压的时间在15~30分钟左右。按压时间太短也会影响疗效。通过按揉内关穴治疗急性胃疼,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平时经常按揉内关穴,对胃起到保养作用,完全符合针灸学的原理,简便易学,值得推广。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配合揉按足三里穴防治胃病,因足三里穴也是胃
七、相关穴位:合谷穴、足三里穴
312经络锻炼法的创始人祝总骧教授推荐的简单易行有效的按摩方法。主要是按摩合谷穴,内关穴,足三里穴。
左图:合谷穴 右下:足三里穴
所谓“312”,“3”指合谷、内关、足三里3个穴位的按摩;“1”是意守丹田、腹式呼吸;“2”是两下肢下蹲为主、适当的体育活动。
合谷穴取穴:左手四指并拢,虎口撑开,然后右手握拳竖起大拇指,在拇指中间有一条指横纹,把指横纹放在左手的虎口处,这时大拇指往前弯曲,指尖所指的穴位就是合谷穴。
内关穴取穴:略。
足三里穴取穴:把一只手的四指放在膝盖骨的下面,另一只手的大拇指去按压与小指的交界点,这里就是我们所要找的足三里穴。这个穴位自古以来就是长寿保健穴。
3个穴位按压每两秒一次,早晚各一次,每次做5分钟。(应该不成问题,坐公交或者排队无聊的时候可以按摩一下手上的穴位)。
腹式呼吸的特点是大脑和全身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下,使全身尤其腹部9条经脉血气运行得到改善,是一种比较缓慢的经络锻炼,对于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失眠症都有特效。这3种病和腹式呼吸的关系也各有不同,高血压病的原因是肝阳上亢,肾气阴虚,做好腹式呼吸,可以使肝阳下降,肾阴上升,一般需要延长时间到10分钟,并放慢呼吸频率到每分钟4次甚至更慢可更为奏效。而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脾、胃经功能失控,腹式呼吸有利于这两条经脉的血气活跃,达到控制血糖的效果。腹式呼吸能够控制失眠,也在于安静状态下思想集中于丹田,使9条经脉包括肝、肾经的阴阳达到平衡而入睡。
2条腿为主的体育锻炼
体育运动也是经络锻炼,这是因为经脉是以一种立体结构和肌肉联系在一起,当运动时,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必然带动有关经脉的组织结构活动起来,从而形成一种天然的激活经络的方式。有助于全身各器官功能的增强和疾病的控制。
健康身体,从年轻开始。
按摩内关穴防治疾病甚广,按摩方法是用左手的拇指尖按压右内关穴上,左手食指压在同侧外关穴上,按捏10~15分钟,每日~3次;再用右手按压左侧的穴位,反复操作即可。
治冠心病及心绞痛:当心绞痛发作时,按摩双手的内关穴,较强刺激可使心绞痛很快缓解。
治心律失常:对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及心律不齐均有良效。
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效果:治呕吐有良效,尤以神经性呕吐有效率为97.5%;对急慢性胃炎、肠炎、胃溃疡、急性肠梗阻均有效。
对神经系统及精神类疾病的效果:治神经衰弱、失眠、癔病、癫狂、痫症,治中风及后遗症。
对其他疾病的治疗:治疟疾、急性咽炎、落枕、手指麻木、昏厥抽搐、青霉素过敏休克、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等均有效果。
八、相关的激光治疗仪
中医经络学说认为,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为本经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位于腕横纹上两寸,掌长伸肌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刺激内关穴可以主治的病症是:心悸、心痛、眩晕、头痛、失眠、胃痛、呕吐、呃逆等。大量的实验和临床实践证明,内关穴对心脏具有以下的调整作用:
(1)对异常窦性心律的双向调整作用。过速的心率可使之减慢,过缓的心率可使之加快。
(2)增加急性心肌缺血时冠状动脉血流量。
(3)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
2.内关穴在腕部,与桡动、静脉紧邻,而且也是百姓大众熟悉的穴位之一。根据病情,需机器增强照射效果时,取穴非常方便。
九、按摩内关穴治疗婴儿呃逆
婴儿吃奶后呃逆的发生率高达40%左右,严重者伴有吐奶;若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婴儿可因呛奶阻塞上呼吸道而窒息,故不能忽视。常规用喝糖水或温开水以刺激胃肠协调蠕动达到止呃的目的,其特点会降低婴儿对母乳的需求量。因此,我院在1993年创建爱婴医院期间,为有效地实施母乳喂养,在有关中医针灸学理论指导下,采用按摩婴儿内关穴治疗呃逆,取得良好效果。
治疗方法
采用我国传统的中医推拿手法中的揉法对患婴进行穴位按摩[1]。取婴儿内关穴(掌后距腕2厘米的两筋间)[2],用大拇指放在穴位部位,呈螺旋形顺时针方向重复按摩,用力均匀。按摩次数和力度应根据呃逆轻重而定,轻者按摩婴儿单手内关穴10~15次即愈,未愈者换另一只手继续按摩10~15次即愈;轮换按摩双手不愈为重症,须加大力度按摩,让婴儿啼哭并哺乳少许。
成年人呃逆西医认为系胃肠功能紊乱而致膈肌痉挛引起。中医认为系气机逆乱所致,胃气冲逆而上,呃呃连声而不能自止的结果。而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健全,吸吮和吞咽动作不协调,致胃囊中吸入空气存留而刺激膈肌痉挛、胃气冲逆而上引起呃逆。因此婴儿打呃发生率远比成人高。
按中医针灸理论,穴位经络联系各脏腑,脏腑病症可在体表相应的穴位上进行治疗[3]。内关穴属于手厥心包经,始于胸中,出属心包经,下行至横膈膜,有宽胸利气、利膈、止痛、止吐的作用。因此,揉法按摩穴位,气随经络至膈肌,可解除膈肌痉挛、宽胸顺气以达治疗呃逆的目的。
揉法按摩是推拿疗法中推、拿、揉、掐、按、运等手法之一,由于此法接触面较大,易选准穴位,故治疗效果好。操作时注意避免损伤婴儿皮肤,必要时可用婴儿粉、润肤油等涂于按摩部位。
十、应大力推广按摩内关穴治病
按摩内关穴,其部位暴露易于取穴,不受时间、季节等条件限制,且操作简单,便于普及,疗效好;在医护人员指导下,人人均能掌握使用,故值得大力推广。
十一、在体育方面的应用
毫针刺激对运动后的恢复有很好的效果﹐而且不受环境场地的限制﹐可以做为辅助恢复疲劳的方法之一。因此毫针刺激内关穴可视为一个安全﹑简单﹑经济的恢复疲劳的方法﹐可提供各种运动项目的教练﹐帮助选手做为保健与辅助恢复疲劳的方法。
人体穴位专题
|
腧穴相关电子书
人体穴位图
互动版人体穴位图 | 穴位功能说明图 | 十四经脉穴位图 | 人体穴位图黑白大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