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是指每天或几乎每天均有发生的风团和瘙痒,病程大于6周。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以年轻人、青春期后最多见。病因复杂,有免疫和非免疫两大类因素,多数病因不清,可能与食物、药物、感染、物理化学、系统疾病和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目前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去除诱发因素、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和控制炎症反应等,对所有患者应拟定治疗计划。一般认为本病不能被根治,但可以控制。
目录 |
病因及发病机制
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复杂,有免疫和非免疫两大类因素,多数病因不清,可能与食物、药物、感染、物理化学、系统疾病和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
风团和血管性水肿是慢性荨麻疹主要的临床表现,是由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产生了风团,血管扩张引起红斑,炎症介质刺[[激感受器引起瘙痒。然而,皮肤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经典学说是抗原与皮肤肥大细胞表面受体上的特异性抗体IgE结合,多见于急性荨麻疹,但也可见于慢性荨麻疹,大多数药物和食物引起的荨麻疹属于这种机制。近年来对P物质、内啡肽、脑啡肽、内生肽的研究发现,当它们在微高于生理浓度条件下,能够使皮肤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当肥大细胞活性极限下调时,这些内源性物质对肥大细胞的活化作用更加明显。补体活性产物C3a和C5a,也可使肥大细胞活化。目前,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研究最多的是自身免疫学说,已有足够的依据证明:在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体内存在能够使皮肤肥大细胞或嗜碱细胞脱颗粒的功能性抗IgE受体的抗体和(或)抗IgE抗体;Phanuphak等通过对皮肤组织提取液的检查,发现皮疹和非皮疹区的组胺水平均增高;组胺释放因子能使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活化释放组胺,这些因子有些是IgE依赖性,也有些是非依赖性。组胺释放活性与淋巴细胞释放的化学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有关,当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极限下调时,免疫作用可能释放组胺释放因子,这将使它们对内源性物质更敏感而释放组胺;当免疫过程被免除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极限恢复正常,结果风团可能消失。
临床表现
迅速出现风疹块(风团),在风疹块出现前几分钟,局部常发痒或有麻刺感。有的病人在风疹块出现数小时或一两天内有些全身症状如食欲不好,全身不适,头痛或发热。
风疹块扁平发红或是淡黄或苍白的水肿性斑,而边缘有红晕。有时,风疹块呈环形可称环状荨麻疹,几个相邻的环形损害可以相接或融合而成地图状,可称为图形荨麻疹。有时,损害中央有淤点,可称为出血性荨麻疹,肾脏及胃肠可以同时出血。风疹块中有水疱时称为水疱性荨麻疹。有大疱时称为大疱性荨麻疹。有时,水疱或大疱发生于似乎正常的皮肤上,但常有红晕,这类风疹块较易发生于儿童。
风疹块往往在一两小时或几小时内最多1~2天内自然消失,但别处常有新损害陆续出现,风疹块已消失处在24小时内一般不再发生新损害。风疹块消失后,皮肤恢复正常,有时有暂时的色素斑而称为有色素沉着荨麻疹。风疹块的大小及数目不定,可出现于任何部位的皮肤,粘膜。风疹块引起剧痒,针刺或灼热感,但各人的程度不同,严重的病人有头痛、发热等全身症状,尤其急性荨麻疹病人可发热达40℃左右,血压可降低甚至发生昏厥和休克,须及时处理,大多数病人只有发痒的风疹块而无其他症状。
风疹块的病程不定,有的病人在一日内可发生数次皮疹,经过几天或一两周至数周后停止发作,可称为急性荨麻疹。但不少病人天天发生皮疹,或是断断续续地屡次出现或加重、缓解或消失,可达数月或若干年之久,可称为慢性荨麻疹及特殊类型荨麻疹。
诊断
依据病程的长短和发生频度诊断慢性荨麻疹及其类型并不困难。对除外已知物理、药物、感染、食物因素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病例要做一些免疫方面的测试,以确定是否是自身免疫性荨麻疹。对怀疑伴有结缔组织病者要进行相关的自身免疫抗体检测和必要的普通病理检查以除外荨麻疹性血管炎。
治疗
目前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去除诱发因素、抑制肥大细胞释放介质和控制炎症反应等,对所有患者应拟定治疗计划,及时告知并得到患者的同意。
避免诱发因素对一部分患者有利,如提高室温、限制过多酒精食入,避免使用非类固醇相关的抗炎药如阿司匹林;良好的睡眠、宽松的衣服、避免压迫皮肤,保持平衡膳食;局部止痒剂和经常沐浴可暂时缓解症状;慢性荨麻疹也是一种心因性疾病,适当的心理疏导有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抗组胺药物是荨麻疹早期最有效的治疗药物之一。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包括氯苯那敏、异丙嗪等,效果很好,遗憾的是有嗜睡作用,宜睡前服用。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比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几乎没有中枢抑制作用,白天可用服用,不过价格较为昂贵。联合应用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如酮替芬。
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荨麻疹尚有争议,多数主张用短疗程中、小剂量醋酸泼尼松(20~30 mg/d)治疗对抗组胺药有抵抗的慢性荨麻疹患者;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扎鲁司特20 mg每日2次,孟鲁司特10 mg每日1次已经证明有效,特别是对非甾体类抗炎药和食品添加剂引起的慢性荨麻疹;弃白通是5-脂氧合酶抑制剂,能够抑制白三烯的产生,对改善慢性荨麻疹有效;罗非昔布是选择性环氧化酶-2制剂,是治疗CIU有希望的药物。
免疫疗法对严重性自身免疫性荨麻疹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所用药物包括环孢素A、环磷酰胺、他克莫司、免疫球蛋白、雷公藤等。
总之,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顽固性、难治性疾病,病因难以找到,迄今为止,治疗本病仍以抗组胺药为主,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复发的问题,对顽固性难治性患者,可联合如激素、免疫调节剂或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抗凝剂等一起治疗。
中医辨证
荨麻疹中医称为“瘾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以突然发作、皮肤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痒而不痛、时隐时现、消退后不留痕迹为特征。本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病史长短不一易反复发作,一般病程在3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
本病病因复杂,现代医学认为,与机体对某些物质过敏、产生变态反应有关。中医则认为是由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造成。由于人体正气相对虚弱,且患者体质各异,或内有食滞、邪热,复感风寒、风热之邪;或平素体弱,阴血不足,皮疹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气血被耗;或患有慢性疾病(如肠寄生虫、肝炎、肾炎、月经不调等)致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肤腠理之间,邪正交争而发病。临床上多发于女性,尤以中青年为多见。
本病西医除给以抗过敏、封闭、自血疗法外,尚无确切疗效。中医在治疗本病时,各家辨治不一,笔者在临床上多应用治疗皮肤病“扶正祛邪”的基本治法,采用明代陈实功所创“消风散”为主方加减,以脏腑辨证统之,取得较好疗效。
简介如下:
1、凡本病患者证见脘腹胀满或恶心呕吐,或泄泻,或便秘者,均可从脾胃辨证。其湿热者用霍香正气散去燥热之品。加入茵陈、苦参、白鲜皮等;其虚寒者宜用建中,理中之辈;中虚渲滞,阳气不伸者宜用升阳益胃肠;寒热错杂者宜辛开苦降用半夏泻心汤;大便秘结者宜表里双解用防风通圣丸。
2、凡本病患者证见咽喉干疼,或咳嗽,或有过敏性鼻炎史,易感冒等,均可从肺系辨证。其气虚表不固者宜用玉屏风散;肺热者,可选用麻杏石甘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3、凡本病患者性情急躁、烦躁易怒或情志抑郁者,或女性伴有月经不调、痛经者,均可从肝经辨证。遵“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治法,其血热者宜用犀角地黄汤加荆芥、防风、白蒺藜等,或用羚角钩藤汤加减;肝郁者宜用逍遥散;血虚者宜用当归饮子,血瘀者宜用通经逐瘀汤。
4、凡本病患者伴有心悸、怔忡或失眠多梦者,均可从心系辨症。其心阴虚者宜用天王补心丹,心阳虚者宜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5、凡本病患者证见腰膝酸软者,均可从肾辨证。肾阴虚者宜用六味地黄丸,肾阳虚者宜用二仙汤。
慢性荨麻疹除内服药外,使用中药外洗亦有一定疗效。外洗方:白矾、蚕砂、芒硝、荆芥、苦参各二十克水煎外洗,一日数次。
荨麻疹的中药方
血热症
【荨麻疹症状】皮疹红色,遇热则加剧,得冷则减轻,多夏季发病,苔薄黄,脉浮数。
【荨麻疹治法】疏风解表,清热止痒
【荨麻疹方药】荆芥穗6克,防风6克,僵蚕6克,金银花6克,牛蒡子9克,丹皮9克,紫背浮萍6克,干生地9克,薄荷5克,黄苓9克,蝉衣5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时间不宜过长,每日剂,分两次凉服。忌辛辣、发物。
【荨麻疹按语】此方以荆芥、防风、薄荷、蝉衣为主要药。荆芥辛苦而温,芳香而散,气味轻扬入气分,驱散风邪;防风其气不轻扬,能散入于骨肉之风,故宣散在表之风邪,用防风必用荆芥;薄荷清轻凉散,善解风热之邪,又能疏表透疹解毒;蝉衣凉散风热,开宣肺窍,其气清虚,善于诱发。以上四味药,表散作用较强。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透疹;浮萍轻浮升散,善开主窍;僵蚕祛风散结,协助上述四味主要药以透达表热之邪。金银花、黄苓解毒清肺热以泄皮毛之邪;丹皮、干生地理血和血;生甘草解毒调和诸药。
气虚血热
【荨麻疹症状】皮肤瘙痒起疹,时隐时发,小如麻点,大如豆粒,为扁平硬节,高出皮肤,一旦搔破,则连结成片,舌暗苔白,脉弦。
【荨麻疹方药】生黄芪15克,当归10克,生地10克,炒枳壳15克,白藓皮10克,地肤子10克,防风10克,连翘10克,桑叶10克,炒白芍10克,牛蒡子10克,玉竹10克,荆芥3克
【用法】水煎,分三次温服,以五剂为一个疗程。初愈后复发,可照原方再服,忌辛辣刺激之品。
【荨麻疹按语】以黄芪益气固表,表固则邪不易入。《本草正义》:“故护卫阳,充实表分,是其专长。所以表虚诸病,最为神剂。”当归、生地、白芍、玉竹滋阴养血,使营阴内守;防风、桑叶、牛蒡子、荆芥疏散风邪,透热于外;以白藓皮、地肤子清热除湿;配枳壳理气除湿止痒;更以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慢性荨麻疹中医称为瘾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以突然发作、皮肤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痒而不痛、时隐时现、消退后不留痕迹为特征。慢性荨麻疹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1、多休息,勿疲累,适度地运动。
2、多吃含有丰富维生素的新鲜蔬果或是服用维生素C与B群,或是B群中的B6。
3、多吃碱性食物如:葡萄、绿茶、海带、西红柿、芝麻、黄瓜、胡萝卜、香蕉、苹果、橘子、绿豆、薏仁等。
4、避免吃含有人工添加物的食品,多吃新鲜蔬果。油煎、油炸或是辛辣类的食物较易造成荨麻疹复发。
5、尽有可能少去抓:一般人对皮肤痒的直觉反应都是赶忙用手去抓,可是你有可能不了解,这个动作不但不能止痒,还有可能越抓越痒,主要是因为当你对局部抓痒时,反而让局部的温度提高,使血液释放出更多的组织胺(过敏原),反而会更恶化。
6、尽有可能少热敷:有些人会用热敷止痒,虽然热可以使局部暂时获得舒缓,但其实反而是另一种刺激,因为热能够导致血管紧张,释放出更多的过敏原,例如有些人在冬天浸泡在热的温泉或是澡盆中,或是保暖过度包在厚重的棉被里都很有有可能造成荨麻疹。
相关资料
1.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找不到病因的疾病。
患者常不定时地在身上、脸上或四肢发出一块块红肿且很痒的皮疹块,常常越抓越痒,越抓越肿。发作次数从每天数次到数天一次不等。
2. 慢性荨麻疹是可以断根的疾病。
事实上,这种皮肤病是需要长时间吃药,来改变体质,才有办法断根;通常发病时间越久,吃药的时间就越长。如果能与医生配合,有耐心的持续吃药并规则的递减药量,通常在几个月内(顽固的可能要1至2年)即可痊愈。
3. 是否与饮食有关?
确实有些荨麻疹是因吃了某些食物或喝酒所造成,但是慢性荨麻疹却和食物没有绝对关系,只是有些人在吃了某些食物(如:海鲜、香菇、竹笋、酒、芒果、草莓...)之后,确实会使皮疹变得更加严重,因此在药物控制荨麻疹期间,若发现那些食物会加重荨麻疹发作,应尽量避免这些食物。
4. 是否「做过敏原试验」能找得到原因?或对疾病控制有帮助?
目前过敏原试验主要是用于异位性体质(异位性皮肤炎)的病患,在医学上多年来的研究,确实在异位性皮肤炎患者身上可检验出比正常人更高比例的过敏原;但是在慢性荨麻疹的患者,却只有相当少数的患者在抽血检验时可找到少数过敏的食物;更可笑的是,即使病患避免了这些食物,荨麻疹还是照发不误,因此荨麻疹病患做过敏原测验,不但是医疗资源的浪费,更因多次抽血使病患白挨了好几针。耐心地配合医生,接受正规口服抗组织胺减敏疗法,才是安全有效又不浪费时间及金钱的方法。
5. 长时间吃药,是否造成身体负担,甚至影响肝、肾功能?
目前皮肤科医生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第一线用药是 "抗组织胺",其安全性相当高,不造成身体负担,也不影响肝、肾功能;只有一些患者,在服药初期会出现 "嗜睡、口干舌燥" 等副作用,但多在3~7天即能适应,您可以安心使用。极少数难以控制的患病,须配合第二线用药,此时医生会与您讨论用药之利弊。
参看
参考文献
- 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93例临床疗效观察.《临床皮肤科杂志》 ISTIC PKU -2004年1期
- 慢性荨麻疹部分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临床皮肤科杂志》 ISTIC PKU -2008年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