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味的平性中药列表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平性中药列表 > 淡味的平性中药列表 > 第1页
八楞麻

别名:牛鼻子树、老母猪、五爪根、大糯叶、双合合、牙呼光[傣]

味性:淡,平。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主治肠痈,经闭腹痛,泄泻,风湿痛,荨麻疹,皮肤瘙痒,湿疹,痘疮。八楞麻

巴巴花

别名:土黄花、巴巴叶、土黄芪、磨盘草

味性:淡;平。

主治:清热解毒。主感冒发热;腮腺炎;甲状腺肿大;神经衰弱;小便不利;疮疖;脚癣和耳鸣。巴巴花

芭茅

别名:竿青、竿芒

味性:甘;淡;平。

主治:清热通淋;祛风和湿。主热淋;石淋;白浊;带下;风湿痹痛。芭茅

白饭豆

别名:云藊豆、四季豆、龙爪豆、唐豇、隐元豆、云豆、六月鲜、龙骨豆、二生豆、三生豆、唐豆、白豆、粉豆

味性:甘淡,平。

主治:滋养,解热,利尿,消肿。治水肿,脚气病。白饭豆

白鹤灵芝
白鹤灵芝

别名:癣草

味性:甘淡,平。

归经:肺经。

主治:清热润肺;杀虫止痒。主劳嗽;疥癣;湿疹。白鹤灵芝

白螺蛳壳

别名:白螺壳、鬼眼睛

味性:甘淡,平。

归经:肺;心;胃经。

主治:化痰;和胃;敛疮。主痰热咳嗽;反胃;胃痛;吐酸;瘰疬;溃疡;烫伤;疳疮。白螺蛳壳

白木耳

别名:白耳子

味性:甘淡,平。

主治:滋阴,润肺,养胃,生津。治虚劳咳嗽,痰中带血,虚热口渴。白木耳

白千层皮

别名:千层皮

味性:味淡;性平。

主治:安神;解毒。主失眠;多梦;神志不安;创伤化脓。白千层皮

白土茯苓

别名:白萆薢、白土苓、土茯苓、铁架子土茯苓、九牛力、千斤力、土萆薢

味性:甘;淡;平。

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小便淋涩;白浊;带下;痈肿疮毒。白土茯苓

白叶火草

别名:拿戛千里光、白背艾、火门艾、大叶艾、满山香、大白叶子火草

味性:味淡;性平。

主治:散风热;定喘咳;利水湿。主感冒发热;咳喘;小便淋涩;肾炎水肿。白叶火草

柏树

别名:柏、香扁柏

味性:子:甘、辛、微苦,平;叶:苦、辛,温;树脂:淡、涩,平。

主治:子:祛风清热,安神,止血。用于发热烦躁,小儿高热,吐血。;叶:止血生肌。外用治外伤出血。;树脂:解发热,燥湿,镇痛。用于发热头痛,白带;外用治外伤出血。柏树

半拉子

别名:见风干、半柱子、千金鹅耳枥

味性:甘、淡,平。

主治:健胃消食。用于胸腹胀满,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半拉子

膀胱七

别名:小花火烧兰、野竹兰

味性:甘、淡,平。

主治:理气行血。用于跌打损伤。膀胱七

苞叶木

别名:沙达木、十两叶

味性:淡,平。

主治:利胆退黄。主治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苞叶木

蓖麻
蓖麻

别名:红蓖麻

味性:叶:甘、辛,平;根:淡、微辛,平。

主治:叶:消肿拔毒,止痒。治疮疡肿毒,鲜品捣烂外敷;治湿疹搔痒,煎水外洗;并可灭蛆、杀孑孓。;根:祛风活血,止痛镇静。用于风湿关节痛,破伤风,癫痫,精神分裂症。蓖麻(图)

鞭打绣球

别名:地草果、红顶珠、顶珠草、底线果、地红参、地红豆、地胡椒、月月换叶、连线草[云南]、红豆草、头顶一颗珠、连钱草、活血丹、四季草、小铜锤、金线草、区茹程丹、连线草、头顶一颗球、滚山珠、四季青、一串钱、小红豆

味性:淡,平。

归经:归心;肝经。

主治: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主风湿痹痛;经闭腹痛;瘰疬;疮肿湿毒;咽痛;齿龈肿痛;跌打损伤。鞭打绣球

扁竹测

别名:小扁草、扇子草、滚龙细辛、草灵芝、小石菖蒲、苍草、复生草、扁竹兰、消疝草

味性:甘;淡;平。

主治:健脾利湿和胃;活血消肿。主湿盛脾虚;腹泻;水肿;小便不利;食积胃痛;头晕耳鸣;月经不调;跌打损伤;风疹;小儿肺炎。扁竹测

波罗蜜树液

味性:淡;涩;性平。

主治:消肿散结;收涩止痒。主疮疖红肿或疮疖红肿引起的淋巴结炎。波罗蜜树液

薄雪草
薄雪草

别名:小毛香、火绒草、小白头翁、小毛草

味性:味淡;微甘;性平。

主治:润肺止咳。主肺燥咳嗽。薄雪草

布荆

别名:五指疳、五指风、山紫荆、梅哈忍

味性:淡,平。

主治:止咳定喘,镇静退热。治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喘咳,气促,小儿发热烦躁不安。布荆

布渣叶
布渣叶原生态布渣叶布渣叶

别名:蓑衣子、破布叶、麻布叶、烂布渣、布包木、破布树、薢宝叶

味性:淡、微酸,平。

主治:清暑,消食,化痰。用于感冒,中暑,食滞,消化不良,腹泻。布渣叶

彩斑桑勒草

别名:花叶叶、小花草、花花草

味性:淡,平。

主治:清热解毒。治结合膜炎,肺结核,胃痛,骨折。彩斑桑勒草

蚕豆壳

别名:蚕豆皮

味性:味甘;淡;性平。

归经:肾;胃经。

主治:利尿渗湿。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天泡疮,黄水疮。蚕豆壳

藏鮡肉

味性:味甘;淡;性平。

归经:入脾、肾二经。

主治:健脾和胃;补虚调经。主脾虚食少;消化不良;月经不调。藏鮡肉

柴胡叶链荚豆
柴胡叶链荚豆

味性:淡;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接骨消肿,去腐生肌。主跌打骨折,外伤出血,疮疡溃烂久不收口。柴胡叶链荚豆

车桑仔叶

味性:淡,平。

主治:清热渗湿,消肿解毒。车桑仔叶

陈仓米

别名:老米、陈廪米、陈米、火米、红粟、陈禀米

味性:甘淡,平。

归经:胃;大肠;脾经。

主治:理脾助气,调胃止泻。主治脾虚胃弱,精神不振,烦渴久泄。陈仓米

橙耳

别名:黄木耳

味性:甘;淡;平。

归经:脾;胃经。

主治:养胃健脾止泻。主食欲不振;脾虚久泻。橙耳

齿叶泥花草

别名:锯齿草、五月莲

味性:味淡,性平。

主治:清热解毒,逐瘀破血,消肿止痛。治毒蛇咬伤,跌打肿痛,疮疖肿毒,产后腹痛。齿叶泥花草

穿耳菝葜

别名:大托叶菝葜、翅柄菝葜、九牛力、川太

味性:淡,平。

主治:健脾益胃,强筋壮骨。治风湿腰痛。穿耳菝葜

垂丝海棠
垂丝海棠

味性:味淡、苦、性平。

归经:肝经。

主治:调经和血。主血崩。垂丝海棠

茨菇草

别名:催生草、灵芝草、箭叶大油芒

味性:淡,平。

归经:肝经。

主治:调经;催产;行气。主月经过多;难产;胸闷;气胀。茨菇草

刺萼悬钩子

别名:黄琐梅、小红袍

味性:淡、苦;平。

归经:肝;肺;大肠经。

主治:清热利湿,活血调经。主痢疾,肠风下血,黄疸,肾炎水肿,筋骨疼痛,扭伤,月经不调,小儿百日咳,黄水疮。刺萼悬钩子

刺瓜

别名:乳蚕、小刺瓜、野苦瓜

味性:甘、淡,平。

主治:益气,催乳,解毒。用于乳汁不足,神经衰弱,慢性肾炎。刺瓜

刺藜
刺藜

别名:红小扫帚苗、铁扫帚苗、鸡冠冠草、刺穗藜、野鸡冠子草

味性:淡,平。

主治:活血;调经;祛风止痒。主月经过多;痛经;闭经;过敏性皮炎;等麻疹。刺藜

刺叶苏铁
刺叶苏铁

味性:甘;淡;性平。

主治:平肝祛风;消肿敛疮。主高血压病;风湿痹痛;无名肿毒;皮肤湿疹。刺叶苏铁

粗榧根

味性:淡;涩;性平。

主治:祛风除湿。主风湿痹痛。粗榧根

粗叶悬钩子
粗叶悬钩子

别名:大叶蛇泡竻、大破布刺、老虎泡、虎掌竻、九月泡、八月泡、牛尾泡、大竻坛

味性:甘淡;平。

归经:胃;肝经。

主治:清热利湿,止血,散瘀。主肝炎,痢疾,肠炎,乳腺炎,口腔炎,行军性血红蛋白尿,外伤出血,肝脾肿大,跌打损伤,风湿骨痛。粗叶悬钩子

打碗花

别名:面根藤、小旋花、盘肠参、铺地参

味性:甘、淡,平。

主治:根状茎:健脾益气,利尿,调经,止带;用于脾虚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白带,乳汁稀少。;花:止痛;外用治牙痛。打碗花

大独脚金

别名:小白花苏、干草

味性:甘、淡,平。

主治:健脾消食,清热利湿。用于小儿疳积,食欲不振,泌尿道感染,黄疸型肝炎。大独脚金

大过路黄

别名:姜花草、痰药

味性:淡,平。

归经:肺;胃经。

主治:散风;清热;解毒。主风热咳嗽;咽喉疼痛;热毒疮疥。大过路黄

大画眉草花

别名:星星草花

味性:淡;平。

主治:解毒;止痒。主黄水疮。大画眉草花

大箭

别名:水泽泻、汗枪箭

味性:淡微辛,平。

归经:肺;肾经。

主治:清热,散毒。治皮肤庖疹,小便不通,水肿,蛇咬伤。大箭

大金钱草

别名:神仙对坐草、地娱蚣、蜈蚣草、过路黄、铜钱草、野花生、仙人对坐草、四川大金钱草、小茄、对座草、一串钱、临时救、黄疸草、一面锣、金钱肺筋草、藤藤侧耳根、白侧耳根铜钱花、水侧耳根、大连钱草、遍地黄

味性:甘淡,平。

主治: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治黄疸,水肿,胆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反胃噎膈,跌打损伤,疔疮肿毒。大金钱草

大冷水麻

味性:淡;涩;性平。

主治:祛瘀止痛;清热解毒。主跌打损伤;骨折;无名肿毒;丹毒;痈疽疮疡。大冷水麻

大叶排草
大叶排草

味性:淡;性平。

主治:清热利湿;消肿解毒。主黄疸;浮肿;泄泻;跌打损伤;疾病;疖肿。大叶排草

大叶蛇泡簕

别名:狗头泡、老虎泡、八月泡

味性:甘、淡,平。

主治:清热利湿,活血祛淤。用于肝炎,肝脾肿大,口腔炎,乳腺炎,痢疾,肠炎,跌打损伤,风湿骨痛;外用治外伤出血。大叶蛇泡簕

大鱼鳅串
大鱼鳅串

别名:白鱼鳅串、调羹草、调羹菜

味性:淡,平。

主治:清湿热;利消肿。主湿热带下;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大鱼鳅串

大羽铁角蕨

别名:萃补

味性:淡;平。

归经:肾;肝经。

主治:祛风除湿。主风湿痹痛;腰腿痛。大羽铁角蕨

弹裂碎米荠

别名:水菜花、水花菜

味性:淡;平。

主治:活血调经;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主妇女月经不调;痈肿;淋证。弹裂碎米荠

倒吊蜡烛

别名:神仙蜡烛、墨柱根、章表、墨柱果、常子、九浓木、枝桐木、猪松木、刀柄、苦常、细姑木、马凌、猪菜母、苦杨

味性:甘;淡;性平。

主治:祛风通络;化痰散结;利湿。主风湿痹痛;腰膝疼痛;跌打损伤;瘰疬;慢性支气管炎;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倒吊蜡烛

灯台树
灯台树

别名:鸭脚树、肥猪叶、大树理肺散、买担别[傣语]、六角树、梾木、鸡肫皮、乌牙树、伞柄树、猫猫头

味性:淡,平。

主治:清热平肝;消肿止痛。主头痛;眩晕;咽喉肿痛;关节酸痛;跌打肿痛。灯台树

滴滴花

别名:还魂草、虎耳还魂草、九倒生

味性:淡,平。

主治:健脾,止血,化瘀。用于小儿疳积,跌打损伤及刀伤。滴滴花

地麻黄

别名:粟米草、地杉树、鸭脚瓜子草

味性:淡微涩,平。

主治:清热解毒。治腹痛泄泻,皮肤热疹,火眼。地麻黄

滇绿豆

味性:味淡;性平。

归经:肾经。

主治:利尿消肿。主小便不利;面目浮肿。滇绿豆

豆腐皮
豆腐皮

别名:豆腐衣

味性:甘淡,平。

归经:肺;脾;胃经。

主治:清热化痰;解毒止痒。主肺寒久嗽;自汗;脓疱疮。豆腐皮

独脚柑

别名:干草、细独脚马骝、马佬含菊、金锁匙、地莲芝、鹿草、黄花甘、疳积草、同肢草、犸骝草、地连枝、消米虫、五疳草、黄花积药草、串金黄

味性:甘淡,平。

归经:归肝;脾;胃经。

主治:清肝,健脾,消食,杀虫。治小儿伤食,疳积,黄肿,夜盲。独脚柑

端哼

味性:淡;微涩;平。

主治:活血散瘀;愈溃生肌;清热解毒。主妇人乳房肿痛;乳汁分泌不畅;颊颈炎症肿庸;疮疡肿疖;溃疡久不收口;跌打损伤。端哼

多花猕猴桃根

味性:淡;涩;平。

主治:清热除湿;消肿解毒。主腰痛;筋骨疼痛;乳痈;疮疥。多花猕猴桃根

多花猕猴桃茎叶

别名:红蒂砣

味性:淡;涩;平。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除湿。主咽喉肿痛;痈肿疔疮;毒蛇咬伤;烧烫伤;泄泻。多花猕猴桃茎叶

多脉鹅耳枥

味性:淡;性平。

主治:活血散瘀;利湿通淋。主跌打损伤;痈肿;淋证。多脉鹅耳枥

鹅蛋壳
鹅蛋壳

别名:鹅子壳

味性:甘;淡;平。

归经:肺经。

主治:拔毒排脓;理气止痛。主痈疽脓成难溃;疝气;难产。鹅蛋壳

耳水苋
耳水苋

别名:水旱莲、金桃仔、大仙桃草

味性:味甘;淡;性平。

归经:归脾;膀胱经。

主治:健脾利湿;行气散瘀。主脾虚厌食;胸膈满闷;急慢性膀胱炎;妇女带下;跌打瘀肿作痛。耳水苋

粉背蕨

别名:铁脚凤尾草、鸡脚草、水郎鸡、卷叶凤尾、岩飞蛾、白烤、白蓝地草、天青地白、姬里白、猪棕草、大叶猪棕

味性:温;淡;平微涩。

归经:肺;脾;肝经。

主治:祛痰止咳,利湿和瘀。治百日咳,喉风,痢疾,泄泻,淋病,白带,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粉背蕨

风藤草根

别名:木通

味性:味淡;性平。

主治:祛风湿;利小便;活血止痛。主风湿痹痛;小便不利;水肿;淋浊癃闭;闭经;跌打损伤。风藤草根

风叶藤

别名:毛叶白粉藤、左爬藤、葫芦叶、粗壳藤、左边藤

味性:淡、微涩,平。

主治:拔脓消肿,散瘀止痛。主治跌打损伤,扭伤,风湿关节疼痛,骨折,痈疮肿毒。配方用尚可治骨髓炎。亦可作滋补剂。风叶藤

佛手露

味性:微辛;淡;性平。

归经:肺;肝;胃;肾经。

主治:行气解郁。主胸膈郁闷不舒。佛手露

扶桑叶

味性:味甘;淡;性平。

归经:心;肝经。

主治:消热利湿;解毒。主白带;淋证;疔疮肿毒;腮腺炎;乳腺炎;淋巴结炎。扶桑叶

茯苓皮
茯苓皮原生态茯苓皮茯苓皮

别名:苓皮

味性:甘淡,平。

归经:肾;膀胱经。

主治:利水消肿。主水温肿满;小便不利。茯苓皮

复生草

别名:扁竹兰、扁竹参、叉柱岩菖蒲、九节莲

味性:淡,平。

主治:利尿,调经,滋阴补虚。主治水肿,头晕,耳鸣,小儿营养不良,月经不调,胃痛,小儿腹泻。复生草

高山扁枝石松

别名:高山石松

味性:淡;平。

归经:肝经。

主治:活血;止痛。主关节痹痛;跌打损伤;。高山扁枝石松

高山瓦韦

别名:石豇豆、石小豆

味性:淡、微涩,平。

主治:祛风利湿,止血。用于风湿疼痛,腰痛,小便不利,白带,崩漏,鼻衄。高山瓦韦

高原点地梅
高原点地梅

别名:朵的[藏名]

味性:淡,平。

归经:肾;肝经。

主治:渗湿利水。主湿痹关节酸重疼痛;小便不利。高原点地梅

梗通草

别名:白梗通、野通草、气通草、水通草

味性:淡、微苦;凉;平。

归经:肝;膀胱经。

主治:清热,利尿,通乳,明目。主热淋,小便不利,水肿,乳汁不通,夜盲。梗通草

狗尾草(图)

别名:莠、光明草、光明子[种子]、金毛狗尾草、谷莠子、毛毛草、毛嘟嘟、狗毛尾、阿罗汉草、狗尾半支、洗草、犬尾草、犬尾曲、莠草子、莠草、大尾草、大尾曲、毛娃娃

味性:淡,平。

归经:心;肝经。

主治:除热,去湿,消肿。治痈肿,疮癣,赤眼。狗尾草

构皮麻
构皮麻

别名:九得藤、狗额藤、谷沙藤、斑沙藤、藤葡蟠、黄皮藤、剥皮藤、杉皮藤、乳藤草、皮藤、植皮、纸皮、细叶构皮柴、谷皮藤、藤钩、野构树、野构桃、山树藤、皮树花、野桑叶、棉花藤、酱叶树、尖叶楮皮

味性:甘;淡;性平。

归经:肝;肾;膀胱经。

主治:祛风,活血,利尿。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虚肿,皮炎。构皮麻

谷皮树

别名:谷树、葡蟠、谷皮叶、女谷、纸皮、尖叶楮皮、冷丹藤、过里丹、丁字黄心羌、飞天龙、生藤腊皮树、黄疸藤、不闻症

味性:甘、淡,平。

主治:根、根皮:散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腰痛。;叶、树皮汁:解毒、杀虫。外用治神经性皮炎,顽癣。谷皮树

广东金钱草

别名:金钱草、广金钱草、假花生、马蹄草、银蹄草、落地金钱、铜钱草

味性:甘淡,平。

主治:清热去湿,利尿通淋。治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胆囊结石,肾炎浮肿,黄疸,疳积,痈肿。广东金钱草

锅粑

别名:饭焦、焦锅粑

味性:甘、淡,平。

主治:厚肠胃,助消化。;饭食成积,伤寒食复(病后消化障碍,食积腹痛)。焦锅粑炒成炭,研细末,每服1~2钱,温水送服。;胃弱,慢性胃炎,饱闷不思食者。焦锅粑2两,砂仁、小茴香、陈皮、花椒、茅术各2钱,共研细末,每服1~2钱,一日2次。此方名“五香锅粑散”,有开胃助消化之功。;老人、小儿脾虚,消化不良,久泻不愈。锅粑炒黄1斤,山楂肉炒焦2两,山药4两,砂仁1两,共研细末,每服3钱,白糖调服,一日2次。锅粑

过山蕨

别名:马蹬草、过桥草

味性:淡,平。

主治:凉血,止血。主治外伤出血,子宫出血。过山蕨

旱田草

别名:定经草、小号虎舌癀、虎舌蜈蚣草、田素馨、鸭嘴癀、调经草、双头镇、菜瓜香、地下茶、耳环草、龟药、锯镰草、田素香、白花仔、八十缺、锯齿草、鸭舌癀

味性:甘、淡,平。

主治:理气活血;解毒消肿。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胃痛;乳痈;瘰疬;跌打损伤;蛇犬咬伤。旱田草

和筋草

别名:大鸡肠草、鹅儿肠

味性:淡,平。

主治:利大小肠。治呕吐,小便闭,风寒气痛及跌打损伤。和筋草

鹤脑

味性:甘;淡;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明目。主目暗。鹤脑

黑顶卷柏

别名:红骨草、马尾草、百叶草、鸡脚草

味性:淡;涩;平。

归经:入肺、胃、大肠三经。

主治:凉血解毒;止痛。主麻疹;痢疾;咳血;吐血;外伤出血;胸痛;胃痛;跌打损伤。黑顶卷柏

黑虎七

别名:铁杆七、黑龙七、大叶狗牙七、竹节七、马力跨、过山龙

味性:甘;淡;平。

归经:膀胱;大肠经。

主治:祛风湿,强筋骨,理气,活血。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痛,白带,跌打损伤。黑虎七

黑龙丝

别名:白马分鬃、铁线蕨、猪鬃草、骨螃他、龙兰草、龙鳞草

味性:淡;平。

归经:肺;膀胱经。

主治:清肺止咳;利水通淋;消痈下乳。主肺热咳嗽;小便淋痛;乳痈肿痛;乳汁不下。黑龙丝

黑络丸菌

别名:黑根须腹菌、黑络丸

味性:淡;性平。

主治:收敛止血。主外伤出血。黑络丸菌

黑石耳

别名:白石耳、石耳子、岩菇

味性:淡;微苦;性平。

归经:胃经。

主治:消食;利水;降压。主消化不良;腹胀;痢疾;疳积;高血压病。黑石耳

红蒂蛇

别名:宽叶猕猴桃

味性:淡、涩,平。

主治:清热除湿,解毒,消肿止痛。主治咽喉肿痛,泄泻。外用治痈疮肿毒。红蒂蛇

红毛蛇

别名:平卧阴石蕨

味性:甘;淡;平。

主治:活血止血;清热利湿;续筋接骨。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牙痛;吐血;便血;尿路感染;白带;痈疮肿痛。红毛蛇

狐狸尾

别名:狸尾豆、龙狗尾、兔尾草、尾萼豆、大叶狸尾

味性:味甘;淡;性平。

归经:肝;心;脾;胃经。

主治: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利水通淋。主感冒;小儿肺炎;黄疸;腹痛泻;瘰疬;痈疮肿毒;毒蛇咬伤;砂淋尿血;妇女中劳伤。狐狸尾

胡燕卵

别名:金腰燕、胡燕、夏候、赤腰燕、巧燕、花燕儿、红腰家燕

味性:味甘;淡;性平。

归经:脾经。

主治:利水消肿。主水肿。胡燕卵

壶卢

别名:匏、匏瓜、壶、瓠瓜、甜瓠瓤、腰舟、瓠匏、藈姑、葫芦瓜、葫芦、甜瓠

味性:甘,淡,平。

归经:归肺;脾;肾经。

主治:利水,通淋。治水肿,腹胀,黄疸,淋病。壶卢(图)

葫芦藓
葫芦藓

别名:石松毛、牛毛七、火堂须、红孩儿、地七

味性:淡;平。

归经:入肺、肝、肾三经。

主治:除湿止血。主治痨伤吐血,跌打损伤,湿气脚痛。葫芦藓

虎头兰

别名:树茭瓜、树蕉瓜、折鹤兰、野芭蕉、牛屎别草、大甩头、黄壳鱼子兰

味性:甘;淡;平。

主治:止咳化痰;散瘀消肿;止血。主肺热咳嗽;肺结核;肺炎;气管炎;喘咳;骨折筋伤;风湿痹痛;疮疖肿毒。虎头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