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入肾经的淡味中药列表
|
- 蚕豆壳
- 藏鮡肉
- 柴胡叶链荚豆
- 长叶实蕨
- 大箭
- 大羽铁角蕨
- 滇绿豆
- 断线蕨
- 佛手露
- 茯苓皮
- 高原点地梅
- 构皮麻
- 广金钱草
- 果上叶
- 鹤脑
- 壶卢
- 葫芦藓
- 鸡肉参
- 鸡子壳
- 九爪龙
- 捆仙丝
- 老龙皮
- 橹罟子
- 卵叶贝母兰
- 麦角
- 毛叶白粉藤
- 密花树
- 磨盘草
- 磨盘根
- 牛白藤
- 牛胆参
- 牛奶柴
- 飘拂草
- 婆婆纳
- 蒲草根
- 雀梅藤
- 沙糖根
- 山杜仲
- 石链子
- 双肾草
- 水葫芦苗
- 水苋菜
- 胎生铁角蕨
- 头发七
- 蕹菜根
- 五色梅花
- 小叶爱楠
- 绣线菊叶
- 鸭头
- 薏苡仁
- 银兰
- 云南小膜盖蕨
- 猪苓
- 猪鬃草
- 紫杉
- 柞蚕蛹
别名:九得藤、狗额藤、谷沙藤、斑沙藤、藤葡蟠、黄皮藤、剥皮藤、杉皮藤、乳藤草、皮藤、植皮、纸皮、细叶构皮柴、谷皮藤、藤钩、野构树、野构桃、山树藤、皮树花、野桑叶、棉花藤、酱叶树、尖叶楮皮
味性:甘;淡;性平。
归经:肝;肾;膀胱经。
主治:祛风,活血,利尿。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虚肿,皮炎。构皮麻
别名:接骨草、千台楼、心不死、万带兰、吊兰[云南玉溪]、石吊兰、卡鲁脚、吊兰
味性:甘;淡;性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清热解毒;祛讽除湿;活血祛瘀。主疟疾;咽喉肿痛;湿热淋证;风湿痹痛;劳伤腰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骨折。九爪龙
别名:露兜子、竻波罗、假菠萝、山波罗、野菠萝、勒角子、婆锯勒子
味性:味辛;淡;性凉。
归经:肾;脾;肝;胃经。
主治:补脾益血;行气止痛;化痰利湿;明目。主痢疾;胃痛;咳嗽;疝气;睾丸炎;痔疮小便不利;目生翳障。橹罟子
别名:耳响草、白麻、磨丬果、土砻盾、石磨仔、磨仔草、磨档草、金花草、唐挡草、帽笼子、磨笼子、磨盆草、印度苘麻、牛响草、磨挡草、木磨子、苘麻、磨谷子、磨龙子、牛姑仔磨、复盆子、半截磨、假茶仔、挨砻地堵、磨砻草、磨盘花、累子草、米兰草、帽子盾、倒绋草、四米草、研仔盾草
味性:甘、淡,平。
归经:肺;肾经。
主治:清热,利湿,开窍,活血。治泄泻,淋病,耳鸣耳聋,疝气,痈肿,荨麻疹。磨盘草
别名:广花耳草、土五加皮、涂藤头、土加藤、大叶亚婆巢、接骨丹、有毛鸡屎藤、脓见消、癍痧藤、大叶龙胆草、甜茶、排骨连、土加藤甜茶、凉茶藤、山甘草、脚白藤、半路哮、白束、大号山甘草、白藤草
味性:甘淡;凉。
归经:肺;肝;肾经。
主治:清热解毒。主中暑;高热;肠炎;皮肤湿疹;带状疱疹;痈疮肿毒。牛白藤
别名:刺杨梅、对节巴、酸梅簕、札梅、刺晚、对接木、瘤毒藤、摘木、雀梅酸、五金龙、岩溪蓄、对节刺
味性:甘;淡;平。
归经:肺;肾经。
主治:降气;化痰;祛风利湿。主咳嗽;哮喘;胃痛;鹤膝风;水肿。雀梅藤
别名:荞花黄连、小兰花、小红参、节节乌、黑节草、中参、小伸筋草、接骨丹、梵兰花、土红参、小头凉喉草、头花耳草、聚花藤
味性:淡;温。
归经:肝;脾;肾经。
主治:散寒通络;养血;截疟。主疟疾;外感风寒;妇女月经不调;产后乳汁不通;干咳;漆疮;骨折伤损。沙糖根
别名:水马桑、水豆瓣、肉矮陀陀、水泉、水瓜子菜、红眼猫、水指甲、水串、红格草、仙桃草、结筋草、细叶水苋、水灵丹、节节花
味性:甘淡,凉。
归经:肝;肾经。
主治:清热利湿,解毒。用于肺热咳嗽,痢疾,黄疸型肝炎,尿路感染;外用治痈疖肿毒。水苋菜
别名:薏苡、苡米、薏仁米、沟子米、解蠡、起实、赣米、感米、薏珠子、回回米、草珠儿、菩提子、赣珠、必提珠、芑实、薏米、米仁、薏仁、苡仁、草珠子、六谷米、珠珠米、胶念珠、尿塘珠、老鸦珠、菩提珠、药玉米、水玉米、起英、玉秣、裕米、益米
味性:甘淡,凉。
归经:脾;肺;肾经。
主治: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肺痈,肠痈;扁平疣。薏苡仁
- 《中国药典》薏苡仁
- 《中药大辞典》薏苡仁
- 《中华本草》薏苡仁
- 《本草纲目》薏苡仁
- 《本草备要》薏苡仁
- 《本草便读》薏苡仁
- 《本草乘雅半偈》薏苡仁
- 《本草崇原》薏苡仁
- 《本草从新》薏苡仁
- 《本草撮要》薏苡仁
- 《本草害利》薏苡仁
- 《本草害利》薏苡仁
- 《本草经解》薏苡仁
- 《本草经集注》薏苡仁
- 《本草蒙筌》薏苡仁
- 《本草求真》薏苡仁
- 《本草思辨录》薏苡仁
- 《本草图经》薏苡仁
- 《本草新编》薏苡仁
- 《本草衍义》薏苡仁
- 《本草易读》薏苡仁
- 《本草择要纲目》薏苡仁
- 《本经逢原》薏苡仁
- 《得配本草》薏苡仁
- 《雷公炮炙论》薏苡仁
- 《雷公炮制药性解》薏苡仁
- 《名医别录》薏苡仁
- 《神农本草经》薏苡仁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薏苡仁
- 《食疗本草》薏苡仁
- 《中药炮制》薏苡仁
- 《汤液本草》薏苡仁
- 《新修本草》薏苡仁
- 《药鉴》薏苡仁
- 《药征》薏苡仁
- 《饮食须知》薏苡仁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薏苡仁
- 《证类本草》薏苡仁
- 《中药学》薏苡仁
- 《千金翼方》薏苡仁
- 《老年食养食疗》薏苡仁
- 《中医饮食营养学》薏苡仁
- 《顾松园医镜》薏苡仁
- 《医学入门》薏苡仁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野猪粪、豕零、猳猪屎、豕橐、豨苓、地乌桃、野猪食、猪屎苓、司马彪、猪茯苓
味性:甘淡;平。
归经:归肾、膀胱经。
主治:利水渗湿。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猪苓(图)
- 《中国药典》猪苓
- 《中药大辞典》猪苓
- 《中华本草》猪苓
- 《本草纲目》猪苓
- 《本草备要》猪苓
- 《本草便读》猪苓
- 《本草乘雅半偈》猪苓
- 《本草崇原》猪苓
- 《本草从新》猪苓
- 《本草撮要》猪苓
- 《本草分经》猪苓
- 《本草分经》猪苓
- 《本草害利》猪苓
- 《本草害利》猪苓
- 《本草经解》猪苓
- 《本草经集注》猪苓
- 《本草蒙筌》猪苓
- 《本草求真》猪苓
- 《本草思辨录》猪苓
- 《本草图经》猪苓
- 《本草新编》猪苓
- 《本草衍义》猪苓
- 《本草易读》猪苓
- 《本草择要纲目》猪苓
- 《本经逢原》猪苓
- 《长沙药解》猪苓
- 《得配本草》猪苓
- 《雷公炮炙论》猪苓
- 《雷公炮制药性解》猪苓
- 《名医别录》猪苓
- 《神农本草经》猪苓
- 《中药炮制》猪苓
- 《汤液本草》猪苓
- 《吴普本草》猪苓
- 《新修本草》猪苓
- 《药鉴》猪苓
- 《药笼小品》猪苓
- 《药征》猪苓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猪苓
- 《证类本草》猪苓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猪苓
- 《中药学》猪苓
- 《千金翼方》猪苓
- 《冯氏锦囊秘录》猪苓
- 《顾松园医镜》猪苓
- 《医学入门》猪苓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铁线蕨、铁线草、水猪毛七、猪毛七、石中珠、乌脚芒、铁丝草、猪毛漆、猪鬃漆、降龙草、小猪毛七、岩浮萍、猪毛肺筋草、鱼鳞草、岩棕、猪综草、铁丝钮、石长生、青丝还阳、碰碰草、铁光棍、铁丝分金、猪棕七、猪鬃七、黑草、扇叶铁线蕨、肺心草、岩甲、扫把萁、铁骨狼萁
味性:淡,凉。
归经:肝;肾经。
主治:清热,祛风,利尿,消肿。治咳嗽吐血,风湿痹痛,淋浊,带下,痢疾,乳肿,风痒湿疹。猪鬃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