橹罟子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橹罟子
Lǔ Gǔ Zǐ
别名露兜子、竻波罗、假菠萝、山波罗、野菠萝、勒角子、婆锯勒子
功效作用补脾益血行气止痛化痰利湿;明目。主痢疾胃痛咳嗽疝气睾丸炎痔疮小便不利;目生翳障
英文名fruit of Thatch screwpine
始载于本草纲目
毒性 
归经胃经脾经肝经肾经
药性
药味

目录

  1. 简介
    1. 拉丁名
    2. 别名
    3. 名称考证
  2. 成分
    1. 科目来源
    2. 药用部位
    3. 性味归经
    4. 资源分布
    5. 药材鉴定
    6. 古籍考证
    7. 原生形态
    8. 植物形态
  3. 应用
    1. 功效主治
    2. 用法用量
    3. 相关选方
    4. 采集

简介

拉丁名

Pandanus tectorius Soland  

别名

露兜子,竻波罗,假菠萝,山波罗,野菠萝,路兜勒,龙般竻,朗古,竻角,芦剑,荣兰,林投,林茶,绿股,LI鲁,山朗古  

名称考证

露兜子(《岭外代答》)、竻波罗(《岭南采药录》)、假菠萝(《生草药手册》)、山波罗(《岭南草药志》)、野菠萝(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又名:路兜勒(《生草药性备要》、龙般竻、朗古(《本草求原》)、竻角、芦剑、荣兰(《岭南采药录》)、林投、林茶、绿股、LI鲁、山朗古。  

成分

科目来源

露兜树科植物  

药用部位

露兜树的核果。本植物的根及根头(露兜竻蔃)、叶芽(露兜竻心)、花(露兜竻花)亦供药用。  

性味归经

甘、平。《纲目拾遗》:“味甘。”肾、脾、肝、胃四经  

资源分布

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地。药材产广东、广西。  

药材鉴定

果实呈椭圆形或球状椭圆形,长达20厘米,外表黄红色,由50~70多个纤维状肉质核果组成。核果倒圆锥形,稍有棱角,长4~6厘米;顶端钝圆,有花柱残迹;外果皮灰棕以,光滑,但多破碎或不存在;中果皮几乎全由木质纤维构成,质坚韧,黄白色或灰棕色;内果皮坚硬,木质,有4~10室,果室狭长,内面棕色,有扁而狭长之种子1粒。气微,味淡。  

古籍考证

出自《本草纲目》; 《桂海虞衡志》:“橹罟子,大如半升碗,谛视之,数十房攒聚成球,每房有缝,冬生青,至夏红,破其瓣食之微甘。”  

原生形态

露兜树,又名:路兜勒(《生草药性备要》),龙般竻、朗古(《本草求原》),竻角、芦剑、荣兰(《岭南采药录》),林投、林茶、绿股、竻鲁、山蓈古。灌木或小乔木,直立,分枝多,具气生支柱根。叶聚集于枝顶,革质,线状披针形,长可达1.5米,宽3~5厘米,先端长尾状渐尖,叶缘和叶背中肋有锐刺,刺端向前。雌雄异株;花白色,密集呈肉穗状花序,顶生;花无花被;雄花序稍侧垂,具浓郁香味,长约50厘米,佛焰苞片披针形,雄蕊多数,成点状簇生,花丝部分合生,很长,花药线形,顶端有芒;雌花心皮集生成群,子房2室,有胚珠1,近基生。聚合果椭圆形或球状椭圆形,长可达20厘米,由50~70或更多的核果组合而成。核果长4~6厘米,成熟时黄红色,倒圆锥形稍有棱角。种子小,有肉质胚乳和微小的胚。花期8月,果期9~10月。生于海边地区。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植物形态

露兜树,又名:路兜勒(《生草药性备要》),龙般竻、朗古(《本草求原》),竻角、芦剑、荣兰(《岭南采药录》),林投、林茶、绿股、竻鲁、山蓈古。

灌木或小乔木,直立,分枝多,具气生支柱根。

叶聚集于枝顶,革质,线状披针形,长可达1.5米,宽3~5厘米,先端长尾状渐尖,叶缘和叶背中肋有锐刺,刺端向前。

雌雄异株;花白色,密集呈肉穗状花序,顶生;花无花被;雄花序稍侧垂,具浓郁香味,长约50厘米,佛焰苞片披针形,雄蕊多数,成点状簇生,花丝部分合生,很长,花药线形,顶端有芒;雌花心皮集生成群,子房2室,有胚珠1,近基生。

聚合果椭圆形或球状椭圆形,长可达20厘米,由50~70或更多的核果组合而成。

核果长4~6厘米,成熟时黄红色,倒圆锥形稍有棱角。

种子小,有肉质胚乳和微小的胚。

花期8月,果期9~10月。

生于海边地区。

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本植物的根及根头(露兜竻蔃)、叶芽(露兜竻心)、花(露兜竻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应用

功效主治

滋补脾胃、滋阴补肾清肝明目。脾胃虚弱、宽痞、饮酒过量、酒后发渴、疝气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浸酒或蜜浸。  

相关选方

①治痢疾:霹兜竻果实二至四两。水煎服。(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目生翳障,渐渐昏暗,视物不明:橹罟子浸白蜜内,每日连蜜啖一枚,一月可退。(《纲目拾遗》) ③解暑:竻波罗(路兜竻中心与波萝相似者),煎服。(《岭南采药录》)  

采集

秋季采摘成熟果实,将小核呆分开,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