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入肺经的淡味中药列表
|
- 白鹤灵芝
- 白接骨
- 白螺蛳壳
- 抱树莲
- 槟榔花
- 草石蚕
- 长叶实蕨
- 刺萼悬钩子
- 粗叶卷柏
- 大过路黄
- 大红袍
- 大箭
- 灯心草
- 地毡草
- 冬瓜
- 豆腐皮
- 鹅蛋壳
- 粉背蕨
- 蜂药
- 佛手露
- 茯苓
- 果上叶
- 海金沙根
- 合萌
- 黑顶卷柏
- 黑龙丝
- 红毛草
- 壶卢
- 葫芦藓
- 滑石粉
- 黄槿
- 黄茄花
- 灰包
- 鸡肫草
- 老白花
- 梨树根
- 篱栏子
- 鳞始蕨
- 灵香草
- 琉璃草根
- 龙利叶花
- 露兜竻蔃
- 卵叶贝母兰
- 落地金钱
- 马蹄蕨
- 磨盘草
- 磨盘根
- 木虾公
- 牛白藤
- 牛白藤根
- 牛毛七
- 牛奶柴
- 排钱草
- 枇杷花
- 枇杷叶露
- 雀梅藤
- 十三年花
- 石链子
- 石油菜
- 刷把草
- 水禾麻
- 水湿柳叶菜
- 台湾磨盘草
- 通草
- 土瓜
- 土马鬃
- 蕹菜根
- 乌榄根
- 乌榄仁
- 五色梅花
- 西洋菜干
- 细叶卷柏
- 香构
- 香胶木
- 象肉
- 小朝天罐
- 小通草
- 秧青
- 羊齿天冬
- 羊靥
- 野马蹄草
- 薏苡仁
- 有瓜石斛
- 云芝
- 泽藓
- 珍珠草
- 猪鬃凤尾蕨
- 竹(鼠留)子油
- 竹黄
- 竹节蓼
- 竹叶
- 竹叶蕉
- 竹芋
- 自消容
- 柞蚕蛹
![白接骨](/images/d/850.jpg)
别名:接骨草、玉接骨、接骨丹、金不换、橡皮草、白龙骨、六厘草、猢狲节根、血见愁[浙江]、玉龙盘、无骨苎麻、玉梗半枝莲、玉按骨、血见愁、玉钱草、麒麟草、玉连环、华阿西达、小阿西达、蛀木虫
味性:淡,凉。
归经:归肺经。
主治:止血,去瘀,清热解毒。治吐血,便血,外伤出血,扭伤,疖肿,咽喉肿痛。白接骨
![抱树莲](/images/7/208.jpg)
别名:抱石莲、瓜子菜、飞莲草、巧根藤、飞连草、星毛抱树莲、猫龙草、飞蓬草
味性:甘;淡;微凉。
归经:肝;肺经。
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杀虫。治黄疸,风湿疼痛,腮腺炎,淋巴结结核,疥癞,跌打损伤。抱树莲
![草石蚕](/images/d/1783.jpg)
别名:石蚕、石奇蛇、石祁蛇、白伸筋、石伸筋、白毛岩蚕、岩蚕、老鼠尾、土知母、墙蛇、石蚯蚓、飞线蜈蚣、上核树、骨蛇药、马骝尾、筋碎补、白毛蛇、白毛骨碎补、石岩蚕、白花石蚕、毛石蚕、地蚕、甘露子、滴露、甘露儿、土蛹、宝塔菜、蜗儿菜、土虫草、地牯牛草、地纽、土蚰、土人参、土蕊子、毛菜、风子草、螺丝菜
味性:甘淡,凉。
归经:归肺;肝;脾经。
主治:治风热感冒,虚劳咳嗽,小儿疳积。草石蚕
![大红袍](/images/2/3200.jpg)
别名:大和红、锈钉子、油根、扁皂角、矮零子、豆瓣柴、铁打杵、碎米果、簸赭子、牙痛草、碎米颗、碎米柴
味性:甘淡,凉。
归经:脾;肺;大肠经。
主治:活血,祛风,理湿。治风湿痹痛,泄泻,痢疾,血淋,劳伤咳血。大红袍(图)
![灯心草](/images/zy-697/dengxincao-371.jpeg)
![灯心草](/images/1/1776.jpg)
别名:秧草、水灯心、野席草、龙须草、灯草、水葱、虎须草、赤须、灯心、碧玉草、铁灯心、猪矢草、洋牌洞、灯芯草、虎酒草、曲屎草、老虎须
味性:甘淡,寒。
归经:归心、肺、小肠经。
主治:清心火,利小便。用于心烦失眠,尿少涩痛,口舌生疮。灯心草(图)
![冬瓜](/images/8/2287.jpg)
别名:白瓜、水芝)、蔬秬、白冬瓜、地芝、濮瓜、蔬苽、东瓜、枕瓜、水芝
味性:甘淡,凉。
归经:归肺;大小肠;膀胱经。
主治:利尿;清热;化痰;生津;解毒。主水肿胀满;淋病;脚气;痰喘;暑热烦闷;消渴;痈肿;痔漏;并解丹石毒;鱼毒;酒毒。冬瓜(图)
别名:铁脚凤尾草、鸡脚草、水郎鸡、卷叶凤尾、岩飞蛾、白烤、白蓝地草、天青地白、姬里白、猪棕草、大叶猪棕
味性:温;淡;平微涩。
归经:肺;脾;肝经。
主治:祛痰止咳,利湿和瘀。治百日咳,喉风,痢疾,泄泻,淋病,白带,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粉背蕨
![茯苓原生态](/images/zy-297/fuling-153-yst.jpg)
![茯苓](/images/zy-297/fuling-153-cp.jpg)
![茯苓](/images/zy-697/fuling-40.jpeg)
![茯苓](/images/e/407.jpg)
别名:茯苓个、茯苓皮、茯苓块、赤茯苓、白茯苓、茯菟、茯灵、茯蕶、伏苓、伏菟、松腴、绛晨伏胎、云苓、茯兔、松薯、松木薯、松苓、不死面
味性:甘淡,平。
归经:入心、脾、肺经。
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茯苓(图)
- 《中国药典》茯苓
- 《中药大辞典》茯苓
- 《中华本草》茯苓
- 《本草纲目》茯苓
- 《本草备要》茯苓
- 《本草便读》茯苓
- 《本草乘雅半偈》茯苓
- 《本草崇原》茯苓
- 《本草从新》茯苓
- 《本草撮要》茯苓
- 《本草分经》茯苓
- 《本草分经》茯苓
- 《本草分经》茯苓
- 《本草分经》茯苓
- 《本草害利》茯苓
- 《本草经解》茯苓
- 《本草经集注》茯苓
- 《本草蒙筌》茯苓
- 《本草求真》茯苓
- 《本草思辨录》茯苓
- 《本草图经》茯苓
- 《本草新编》茯苓
- 《本草衍义》茯苓
- 《本草易读》茯苓
- 《本草择要纲目》茯苓
- 《本经逢原》茯苓
- 《长沙药解》茯苓
- 《雷公炮炙论》茯苓
- 《名医别录》茯苓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茯苓
- 《汤液本草》茯苓
- 《吴普本草》茯苓
- 《新修本草》茯苓
- 《药鉴》茯苓
- 《药笼小品》茯苓
- 《药征》茯苓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茯苓
- 《证类本草》茯苓
- 《中药学》茯苓
- 《千金翼方》茯苓
- 《医学衷中参西录》茯苓
- 《顾松园医镜》茯苓
- 资助【中医宝典】>>>
![合萌](/images/1/637.jpg)
别名:水茸角、合明草、水皂角、木排豆、木稗、独木根、野皂角、大样夜合草、禾镰树子、梳子树、野含羞草、蜈蚣杨柳、野槐树、夜关门、禾镰草、野兰、野鸭树草、野寒豆、野豆萁、海柳、拉田草
味性:甘淡,寒。
归经:肺;胃经。
主治:清热,去风,利湿,消肿,解毒。治风热感冒,黄疸,痢疾,胃炎,腹胀,淋病,痈肿,皮炎,湿疹。合萌
![红毛草](/images/a/756.jpg)
别名:竹叶草、百日晒、肉草、七日一枝花、鸭舌头、小号鸡舌癀、细竹壳菜、血见愁[广西]、地韭菜、天芒针、地蓝花、地潭花、山海带、红茅草、七月一枝花、血见愁、红竹壳菜、细竹田、鸡舌草
味性:淡,凉。
归经:肺;胃经。
主治:清肺热,消肿毒。治肺热咳嗽吐血,乳痈,肿毒。红毛草
![鸡肫草](/images/d/2409.jpg)
别名:白侧耳根、水侧耳根、金钱七、铜钱草、白侧耳、水侧耳、鸡眼草、黄梅花草、韦氏苍耳七、肥猪草、白侧耳草、荞麦草、疔疮草
味性:淡、平。
归经:肺;脾经。
主治:治咳嗽吐血,跌打损伤,白带,湿疮。鸡肫草
别名:零陵草、广零陵香、驱蛔虫草、满山香、熏衣草、蒙州零陵香、排草、香草、零陵香、熏草、驱虫草、闹虫草、尖叶子
味性:甘、淡,平。
归经:肺;胃经。
主治:解表;止痛;行气;驱蛔。主感冒头痛;咽喉肿痛;牙痛;胸腹胀满;蛔虫病。灵香草
![落地金钱](/images/b/3253.jpg)
别名:丝线串铜钱、一朵芙蓉花、锦地罗、怎地罗、一朵芙蓉、夜落金钱、金线吊芙蓉、乌蝇草、钉地金钱、金雀梅
味性:苦;淡;凉。
归经:肺;大肠经。
主治:清热祛湿;凉血解毒。主痢疾;肠炎;肺热咳嗽;咯血;小儿疳积;肝炎;咽喉肿痛;疮疡癣疹。落地金钱
![马蹄蕨](/images/d/714.jpg)
别名:马蹄树、观音座莲、地莲花、牛蹄劳、马蹄香、马蹄附子、观音莲、马蹄莲、马蹄风、山羊蹄、福建莲座蕨、山猪肝、大凤尾、牛脚迹、羊蹄甲、渡饥草
味性:淡,凉。
归经:心;肺经。
主治:祛风,清热,解毒。治风热咳嗽,痄腮,痈肿疮毒,蛇咬伤,功能性子宫出血。马蹄蕨
![磨盘草](/images/4/725.jpg)
别名:耳响草、白麻、磨丬果、土砻盾、石磨仔、磨仔草、磨档草、金花草、唐挡草、帽笼子、磨笼子、磨盆草、印度苘麻、牛响草、磨挡草、木磨子、苘麻、磨谷子、磨龙子、牛姑仔磨、复盆子、半截磨、假茶仔、挨砻地堵、磨砻草、磨盘花、累子草、米兰草、帽子盾、倒绋草、四米草、研仔盾草
味性:甘、淡,平。
归经:肺;肾经。
主治:清热,利湿,开窍,活血。治泄泻,淋病,耳鸣耳聋,疝气,痈肿,荨麻疹。磨盘草
别名:广花耳草、土五加皮、涂藤头、土加藤、大叶亚婆巢、接骨丹、有毛鸡屎藤、脓见消、癍痧藤、大叶龙胆草、甜茶、排骨连、土加藤甜茶、凉茶藤、山甘草、脚白藤、半路哮、白束、大号山甘草、白藤草
味性:甘淡;凉。
归经:肺;肝;肾经。
主治:清热解毒。主中暑;高热;肠炎;皮肤湿疹;带状疱疹;痈疮肿毒。牛白藤
![排钱草](/images/6/2412.jpg)
别名:龙鳞草、午时合、金钱草、午时灵、叠钱草、钱排草、双排钱、金钱豹、四季春、钱串草、双金钱、纸钱剑、猎狸尾草、双排钱金钱豹、四季青
味性:味淡;苦;性平。
归经:肺;脾;肝经。
主治:祛风利水,散瘀消肿。治感冒,风湿痹痛,水肿臌胀,喉风,牙痛,跌打肿痛。排钱草
![雀梅藤](/images/1/1088.jpg)
别名:刺杨梅、对节巴、酸梅簕、札梅、刺晚、对接木、瘤毒藤、摘木、雀梅酸、五金龙、岩溪蓄、对节刺
味性:甘;淡;平。
归经:肺;肾经。
主治:降气;化痰;祛风利湿。主咳嗽;哮喘;胃痛;鹤膝风;水肿。雀梅藤
![石油菜](/images/a/305.jpg)
别名:石苋菜、肥奴奴草、石花菜、小石芥、冷冻草、疳积草、肥猪菜、打不死、石西洋菜、石苋莱、石凉草、厚脸皮
味性:甘、淡,凉。
归经:肺;脾经。
主治:清肺止咳;利水消肿;解毒止痛。主肺热咳嗽;肺结核;肾炎水肿;烧烫伤;跌打损伤;疮疖肿毒。石油菜
别名:山麻、大水麻、水苏麻、山苎、野苎麻、水升麻、野线麻、大蛮婆草、火麻风
味性:性温,味淡。
归经:肺;肝经。
主治:清热祛风;解毒杀虫;化瘀消肿。主风热感冒;麻疹;痈肿;毒蛇咬伤;皮肤瘙痒;疥疮;风湿痹痛;跌打伤肿;骨折。水禾麻
别名:通花根、大通草、白通草、方通、泡通、寇脱、离南、活菟、倚商、葱草、通花、花草、通大海、五加风、宽肠、大通塔、大木通、五角加皮、通花五加、大叶五加皮、活莌、通脱木
味性:甘淡,凉。
归经:归肺;胃经。
主治:清热利尿,通气下乳。用于湿温尿赤,淋病涩痛,水肿尿少,乳汁不下。通草
- 《中国药典》通草
- 《中药大辞典》通草
- 《中华本草》通草
- 《本草纲目》通草
- 《本草备要》通草
- 《本草便读》通草
- 《本草乘雅半偈》通草
- 《本草从新》通草
- 《本草撮要》通草
- 《本草分经》通草
- 《本草分经》通草
- 《本草害利》通草
- 《本草经集注》通草
- 《本草蒙筌》通草
- 《本草求真》通草
- 《本草图经》通草
- 《本草择要纲目》通草
- 《本经逢原》通草
- 《长沙药解》通草
- 《得配本草》通草
- 《海药本草》通草
- 《雷公炮制药性解》通草
- 《名医别录》通草
- 《神农本草经》通草
- 《食疗本草》通草
- 《汤液本草》通草
- 《吴普本草》通草
- 《新修本草》通草
- 《药鉴》通草
- 《药笼小品》通草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通草
- 《证类本草》通草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通草
- 《中药学》通草
- 《千金翼方》通草
- 《顾松园医镜》通草
- 《医学入门》通草
- 资助【中医宝典】>>>
![土马鬃](/images/f/603.jpg)
别名:大金发藓、独根草、眼丹药、小松柏、一口血、矮松树、万年杉、拳头草、千年松、一寸松、千年枞
味性:甘;寒;酸;咸;苦;凉;淡;平。
归经:肺;肝;大肠经。
主治:滋阴清热;凉血止血。主阴虚骨蒸;潮热盗汗;肺痨咳嗽;血热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二便不通。土马鬃
别名:柏地丁、地柏枝[云南玉溪]、心基卷柏、地柏枝、毛利利、金花草、鸡脚草、鸡腱草、四叶草
味性:淡,平。
归经:肺;肝;脾;大肠经。
主治:清热利湿;平喘;止血。主小儿高热惊风;肝炎;胆囊炎;泄泻;疳积;哮喘;肺痨咳血;月经过多;外伤出血。细叶卷柏
别名:小红参
味性:味淡;涩;性凉。
归经:归肺;肝;脾经。
主治:清热利湿;调经止血。主咳嗽;湿热黄疸;泻痢;淋证;小儿夏季热;咯血;咳血;吐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痛经;胎动不安;白带;风湿骨痛;跌打肿痛。小朝天罐
别名:月牙一支蒿、千锤打、广麦冬、小天冬、土百部、九重根、峡州百部、百部、千打锤、七姐妹、天门冬、假天冬、飞天蜈蚣、铁松、岩鸡、九斤子、山天冬、土寸冬、干朵莲、滇百部、小百部、滇天冬、月牙一枝蒿、儿多线苦、一窝鸡、一窝羊
味性:甘、淡、平。
归经:肺经。
主治:润肺止咳。用于肺结核久咳,肺脓疡,百日咳,咯痰带血,支气管哮喘。羊齿天冬
别名:薏苡、苡米、薏仁米、沟子米、解蠡、起实、赣米、感米、薏珠子、回回米、草珠儿、菩提子、赣珠、必提珠、芑实、薏米、米仁、薏仁、苡仁、草珠子、六谷米、珠珠米、胶念珠、尿塘珠、老鸦珠、菩提珠、药玉米、水玉米、起英、玉秣、裕米、益米
味性:甘淡,凉。
归经:脾;肺;肾经。
主治: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肺痈,肠痈;扁平疣。薏苡仁
- 《中国药典》薏苡仁
- 《中药大辞典》薏苡仁
- 《中华本草》薏苡仁
- 《本草纲目》薏苡仁
- 《本草备要》薏苡仁
- 《本草便读》薏苡仁
- 《本草乘雅半偈》薏苡仁
- 《本草崇原》薏苡仁
- 《本草从新》薏苡仁
- 《本草撮要》薏苡仁
- 《本草害利》薏苡仁
- 《本草害利》薏苡仁
- 《本草经解》薏苡仁
- 《本草经集注》薏苡仁
- 《本草蒙筌》薏苡仁
- 《本草求真》薏苡仁
- 《本草思辨录》薏苡仁
- 《本草图经》薏苡仁
- 《本草新编》薏苡仁
- 《本草衍义》薏苡仁
- 《本草易读》薏苡仁
- 《本草择要纲目》薏苡仁
- 《本经逢原》薏苡仁
- 《得配本草》薏苡仁
- 《雷公炮炙论》薏苡仁
- 《雷公炮制药性解》薏苡仁
- 《名医别录》薏苡仁
- 《神农本草经》薏苡仁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薏苡仁
- 《食疗本草》薏苡仁
- 《中药炮制》薏苡仁
- 《汤液本草》薏苡仁
- 《新修本草》薏苡仁
- 《药鉴》薏苡仁
- 《药征》薏苡仁
- 《饮食须知》薏苡仁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薏苡仁
- 《证类本草》薏苡仁
- 《中药学》薏苡仁
- 《千金翼方》薏苡仁
- 《老年食养食疗》薏苡仁
- 《中医饮食营养学》薏苡仁
- 《顾松园医镜》薏苡仁
- 《医学入门》薏苡仁
- 资助【中医宝典】>>>
![云芝原生态](/images/zy-297/yunzhi-157-yst.jpg)
![云芝](/images/zy-297/yunzhi-157-cp.jpg)
![云芝](/images/zy-697/yunzhi-404.jpeg)
![云芝](/images/f/3478.jpg)
别名:杂色云芝、黄云芝、灰芝、瓦菌、彩云革盖菌、多色牛肝菌、红见手、千层蘑、彩纹云芝
味性:甘;淡;微寒。
归经:肝;脾;肺经。
主治:健脾利湿;止咳平喘;清热解毒;抗肿瘤。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慢性支气管炎;小儿痉挛性支气管炎;咽喉肿痛;多种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白血病。云芝
别名:日开夜闭、十字珍珠草、阴阳草、假油柑、真珠苹、鲫鱼草、胡羞羞、老鸦珠、夜合珍珠、落地油柑、小利柑、蓇草、夜合草、山皂角、叶后珠、油柑草、鱼鳞草、星秀草、羊毛草
味性:淡;性平。
归经:入肝、肺二经。
主治:息风止痉;清热利湿。主破伤风;黄疸。珍珠草
![竹黄原生态](/images/zy-297/zhuhuang-166-yst.jpg)
![竹黄](/images/zy-297/zhuhuang-166-cp.jpg)
![竹黄](/images/b/3099.jpg)
别名:淡竹黄、竹三七、血三七、竹参、天竺黄、竹膏、天竹黄、竹糖、赤团子、竹赤团子、竹赤斑菌、淡菊花、天竹花、淡竹花、竹花、竹茧
味性:淡,平。
归经:肺;肝经。
主治:镇咳化痰。治中风,小儿惊风,胃气痛。竹黄(图)
别名:扁竹蓼、飞天蜈蚣、百足草、蜈蚣竹、鸡爪蜈蚣、观音竹、铁扭边、上石百足、扁竹花、斩蛇剑、上石百竹、蜈蚣草、扁竹、对节草、竹节山草、百脚山草、大本飞天蜈蚣、斑竹相似、寒忌竹、鹅江草
味性:甘、淡,平。
归经:肝;肺经。
主治:清热解毒;去瘀消肿。主痈疽肿毒;跌打损伤;蛇;虫咬伤。竹节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