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入肺经的温性中药列表
|
- 八仙过海
- 白豆蔻
- 白垩
- 白桂
- 白芥
- 白芥子
- 白牛胆
- 白前
- 白石英
- 白苏梗
- 白苏叶
- 白苏子
- 白芷
- 百部
- 百草霜
- 百味参
- 菠菜子
- 驳骨丹
- 菜子七
- 蚕豆叶
- 穇子
- 苍耳子
- 草绣球
- 陈皮
- 橙皮
- 橙子皮
- 臭辣树
- 臭牡丹根
- 臭樟
- 川防风
- 吹风散
- 春尖油
- 椿树花
- 刺蒺藜
- 葱白
- 打米花
- 大地棕根
- 大萼鹿角藤
- 大火草根
- 大块瓦
- 大狼毒
- 大麻药
- 大麦秸
- 大蒜
- 大细辛
- 大叶楠根
- 大夜关门根
- 倒插花
- 稻草
- 灯蛾
- 灯台莲
- 灯盏细辛
- 地蜂子
- 滇白芷
- 滇常山
- 滇五味
- 跌打老
- 丁公藤
- 东莨菪
- 都拉
- 豆瓣绿
- 豆蔻
- 豆蔻花
- 豆蔻壳
- 杜衡
- 肚拉
- 峨参
- 鹅不食草
- 鹅管石
- 鹅脚板
- 法半夏
- 法罗海
- 梵天花根
- 飞龙掌血叶
- 飞燕草
- 肥皂核
- 肥皂荚
- 粉背蕨
- 粉霜
- 枫香寄生
- 凤凰衣
- 佛手
- 甘肃棘豆
- 茖葱
- 狗心
- 狗血
- 枸橘叶
- 关白附子
- 广藿香
- 广玉兰
- 桂丁
- 桂枝
- 海参
- 海松子
- 海虾
- 诃子
- 核桃仁
- 红参
- 红豆蔻
- 红花岩黄芪
- 下一页
别名:多骨、壳蔻、白蔻、圆豆蔻、扣米、豆蔻
味性:辛,温。
归经:入肺、脾经。
主治:行气,暖胃,消食,宽中。治气滞,食滞,胸闷,腹胀,噫气,噎膈,吐逆,反胃,疟疾。白豆蔻(图)
- 《中药大辞典》白豆蔻
- 《中华本草》白豆蔻
- 《本草纲目》白豆蔻
- 《本草备要》白豆蔻
- 《本草便读》白豆蔻
- 《本草乘雅半偈》白豆蔻
- 《本草从新》白豆蔻
- 《本草撮要》白豆蔻
- 《本草分经》白豆蔻
- 《本草分经》白豆蔻
- 《本草分经》白豆蔻
- 《本草分经》白豆蔻
- 《本草经解》白豆蔻
- 《本草蒙筌》白豆蔻
- 《本草求真》白豆蔻
- 《本草图经》白豆蔻
- 《本草新编》白豆蔻
- 《本草易读》白豆蔻
- 《本草择要纲目》白豆蔻
- 《本经逢原》白豆蔻
- 《得配本草》白豆蔻
- 《雷公炮制药性解》白豆蔻
- 《汤液本草》白豆蔻
- 《药笼小品》白豆蔻
- 《药性切用》白豆蔻
- 《玉楸药解》白豆蔻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白豆蔻
- 《证类本草》白豆蔻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白豆蔻
- 《中药学》白豆蔻
- 《冯氏锦囊秘录》白豆蔻
- 《顾松园医镜》白豆蔻
- 《医学入门》白豆蔻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毛老虎、猪耳风、大力黄、白叶菊、大麻香、毛柴胡、白面风、土蒙花、大刀药、白背风、白羊耳、华耳木、金边草、上大黄、过山香、羊耳茶、毛茶、山白芷、大力王、白羊风、白头翁、飞扬药、观音茶、羊仔耳、白面猫子骨、壮牛浪、八面风、蜡毛香、羊耳风
味性:味辛;甘;微苦;性温。
归经:入肝、肺、脾、胃诸经。
主治:祛风散寒;行气利湿;解毒消肿。主风寒感冒;咳嗽;风湿痹痛;泄痢;肝炎;乳腺炎;痔疮;湿疹;疥癣。白牛胆
别名:鹅管白前、竹叶白前、石蓝、嗽药、柳叶白前、水杨柳、大鹤瓢、水柳、芫花叶白前、溪瓢羹、消结草、乌梗仔、蜜白前、炒白前
味性:辛甘,微温。
归经:肺经。
主治:降气,消痰,止咳。用于肺气壅实,咳嗽痰多,胸满喘急。白前(图)
- 《中国药典》白前
- 《中药大辞典》白前
- 《中华本草》白前
- 《本草纲目》白前
- 《本草备要》白前
- 《本草便读》白前
- 《本草乘雅半偈》白前
- 《本草从新》白前
- 《本草撮要》白前
- 《本草分经》白前
- 《本草经集注》白前
- 《本草蒙筌》白前
- 《本草求真》白前
- 《本草图经》白前
- 《本草衍义》白前
- 《本草易读》白前
- 《本草择要纲目》白前
- 《本经逢原》白前
- 《长沙药解》白前
- 《得配本草》白前
- 《雷公炮炙论》白前
- 《雷公炮制药性解》白前
- 《名医别录》白前
- 《中药炮制》白前
- 《汤液本草》白前
- 《新修本草》白前
- 《药笼小品》白前
- 《药性切用》白前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白前
- 《证类本草》白前
- 《中药学》白前
- 《千金翼方》白前
- 《冯氏锦囊秘录》白前
- 《顾松园医镜》白前
- 《医学入门》白前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薛、芷、芳香、苻蓠、泽芬、白茝、香白芷、虈、晼、白茞
味性:辛,温。
归经:归肺;脾;胃经。
主治: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白芷(图)
- 《中国药典》白芷
- 《中药大辞典》白芷
- 《中华本草》白芷
- 《本草纲目》白芷
- 《本草备要》白芷
- 《本草便读》白芷
- 《本草乘雅半偈》白芷
- 《本草崇原》白芷
- 《本草从新》白芷
- 《本草撮要》白芷
- 《本草分经》白芷
- 《本草分经》白芷
- 《本草分经》白芷
- 《本草害利》白芷
- 《本草害利》白芷
- 《本草经解》白芷
- 《本草经集注》白芷
- 《本草蒙筌》白芷
- 《本草求真》白芷
- 《本草图经》白芷
- 《本草新编》白芷
- 《本草衍义》白芷
- 《本草易读》白芷
- 《本草择要纲目》白芷
- 《本经逢原》白芷
- 《得配本草》白芷
- 《滇南本草》白芷
- 《雷公炮炙论》白芷
- 《雷公炮制药性解》白芷
- 《名医别录》白芷
- 《神农本草经》白芷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白芷
- 《中药炮制》白芷
- 《汤液本草》白芷
- 《吴普本草》白芷
- 《新修本草》白芷
- 《药鉴》白芷
- 《药笼小品》白芷
- 《药性切用》白芷
- 《玉楸药解》白芷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白芷
- 《证类本草》白芷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白芷
- 《中药学》白芷
- 《千金翼方》白芷
- 《外科全生集》白芷
- 《冯氏锦囊秘录》白芷
- 《顾松园医镜》白芷
- 《医学入门》白芷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百条根、百部草、闹虱药、药虱药、嗽药、野天门冬、百奶、九丛根、九虫根、一窝虎、九十九条根、山百根、牛虱鬼、百部根、白并、玉箫、箭杆
味性:甘苦,微温。
归经:肺经。
主治:润肺止咳;杀虫灭虱。主新久咳嗽;肺痨;百日咳;蛲虫病;体虱;癣疥。百部(图)
别名:锅底灰、锅烟子、灶突墨、灶突中尘、灶额上墨、灶烟煤、灶煤、月下灰、釜下墨、釜脐墨、釜月中墨、铛墨、釜底墨、锅底黑、铛底煤、灶额墨、釜煤、釜炲
味性:辛,温。
归经:肝;肺;胃经。
主治:止血,消积。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带下,泻痢,食积,咽喉口舌诸疮。百草霜
别名:小棕皮、虎须草、绵毛肺筋草、白花痢疾草、麂子草、盗汗草、鹿吃草、夏生草、母复生、偏竹参、一柱香
味性:辛微苦,温。
归经:肺;肝经。
主治:补虚敛汗;止血。主体虚多汗;盗汗;神经衰弱;吐血;便血。百味参
别名:小驳骨、细叶驳骨兰、臭黄藤、接骨草、四季花、小还魂、百节芒、小叶金不换、小接骨草、驳骨消、驳骨草、骨碎草、大力王、长生木、细骨风、尖尾峰、接骨筒、白及草
味性:辛,温。
归经:归肝;肾;肺经。
主治: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骨痛。驳骨丹
别名:苍耳、老苍子、苍子、葈耳、苍刺头、毛苍子、痴头猛、羊带归、枱耳实、牛虱子、胡寝子、苍郎种、棉螳螂、胡苍子、饿虱子、苍棵子、苍耳蒺藜、葈耳实、苍浪子
味性:甘,温。
归经:归肺经。
主治: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痒。主鼻渊;风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湿疹;疥癣。苍耳子(图)
别名:竹节防风、毛前胡、西风、西风土藁本、防风
味性:性温,味甘辛。
归经:归肺;膀胱肝;脾经。
主治:发表镇痛,祛风胜湿。治外感表症,头痛昏眩,关节疼痛,四肢拘挛,目赤疮疡及破伤风。(性味以下出《四川中药志》)。川防风
别名:茨、蒺藜、蒺藜子、旁通、屉人、止行、豺羽、升推、即藜、白蒺藜、杜蒺藜、休羽、旱草、三角蒺藜、三角刺、八角刺、蒺骨子、野菱角、地菱、硬蒺藜、蒺藜蓇葖、屈人、白蒺藜子、社蒺藜土蒺藜、硬蒺黎、蒺黎蓇葖、蒺藜狗子、七里丹、陀罗刺、菱角刺
味性:苦辛,温。
归经:入肝、肺经。
主治:散风,明目,下气,行血。治头痛,身痒,目赤肿翳,胸满,咳逆,症瘕,乳难,痈疽,瘰疬。刺蒺藜
别名:蒜、蒜头、胡蒜、葫、独蒜、独头蒜
味性:辛,温。
归经:入脾、胃、肺经。
主治:温中行滞;解毒;杀虫。主脘腹冷痛;痢疾;泄泻;肺痨;百日咳;感冒;痈疖肿毒;肠痈;癣疮;蛇虫咬伤;钩虫病;蛲虫病;带下阴痒;疟疾;喉痹;水肿。大蒜(图)
别名:马蹄细辛、苕叶细辛
味性:辛;温。
归经:肺;脾;肝经。
主治:祛风散寒;止咳祛痰;活血解毒;止痛。主风寒感冒;咳喘;牙痛;中暑腹痛;肠炎;痢疾;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痈疮肿毒;蛇咬伤。大细辛
别名:灯盏花、短茎飞蓬、灯盏草、地顶草、地朝阳、双葵花、东菊、灯盏花地朝阳、牙陷药、罐儿草
味性:辛、微苦,温。
归经:归肺;胃;肚经。
主治:散寒解表,活血舒筋,止痛,消积。治感冒头痛鼻塞,风湿痹痛,瘫痪,急性胃炎,小儿疳积,跌打损伤。灯盏细辛
别名:蜂子芪、山蜂子、软梗蛇扭、毛猴子、独脚伞、独脚委陵菜、三爪金、地蜘蛛、铁枕头、三叶翻白草、狼牙委陵菜、铁秤砣、铁钮子、播丝草、白里金梅、三片风、地风子、三叶蛇子草、三叶翻白菜、三叶薄扇、三叶蛇莓、大花假蛇莓、三张叶、蜂子七、土蜂子、大救驾、地骨造、独立金蛋
味性:甘;温。
归经:肺;大肠;胃;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止痛止血。用于肠炎,痢疾,牙痛,胃痛,腰痛,胃肠出血,月经过多,产后或流产后出血过多,骨髓炎,跌打损伤;外用治创伤出血,骨结核,烧烫伤,毒蛇咬伤。地蜂子
别名:白芷、香白芷、水白芷、山白芷、野当归、云南牛防风
味性:味辛;苦;性温。
归经:归肺;胃经。
主治:祛风发表;散寒燥湿。主风寒感冒;头痛;咳顺;鼻渊;脘腹冷痛;风寒湿痹;寒湿带下;痛经;疮疡肿痛;风疹湿痒。滇白芷
别名:都拉参、肚拉、土败酱、对对参、萝卜参、白都拉、鸡大腿、一支蒿、萝卜肚拉、土洋参、双香
味性:味甘;微苦;性微温。
归经:肺;脾;肾经。
主治:温肾益气;活血止血。主体虚头昏;虚劳久咳;脾虚食积;肾虚腰痛;带下;阳痿;不孕;风湿性心脏病;外伤出血。都拉
别名:一柱香、岩豆瓣、豆瓣草、豆瓣如意、四瓣金钗、指甲草、豆瓣打不死、豆瓣鹿衔草、岩筋草、豆瓣如意草、瓜子鹿衔、瓜子细辛、石上开花、四块瓦、客阶、岩花、石上瓦浆、三年草、圆叶瓜子菜、石还魂
味性:微苦,温。
归经:肺;肝;脾经。
主治:治劳伤咳嗽,哮喘,风湿痹痛,痢疾,中暑,腹泻,疳积,跌打损伤。豆瓣绿
别名:怀、蘅薇香、牡、土卤、楚蘅、杜蘅、土杏、马蹄香、榷香、杜衡葵、土细辛、钹儿草、杜葵、南细辛、马辛、马蹄细辛、泥里花、土里开花、杜、蘹香
味性:辛;温。
归经:肺;肝;肾;膀胱经。
主治:散风逐寒,消痰行水,活血,平喘,定痛,治风寒感冒,痰饮喘咳,水肿,风湿,跌打损伤,头疼,龋齿痛,痧气腹痛。杜衡(图)
别名:土田七[四川]、田七、金山田七、土白芷、广三七、胡萝卜七、南田七、水田七、土当归、土田七
味性:甘、辛、微苦,微温。
归经:入脾、胃、肺三经。
主治:补中益气,祛瘀生新。根:用于跌打损伤,腰痛,肺虚咳嗽,咳嗽咯血,脾虚腹胀,四肢无力,老人尿频,水肿;叶:外用治创伤。峨参
别名:球子草、石胡蒌、地胡椒、三牙戟、食胡荽、野园荽、鸡肠草、鹅不食、地芫荽、满天星、沙飞草、大救驾、三节剑、山胡椒、连地稗、二郎戟、小救驾、杜网草、猪屎草、砂药草、白地茜、猪屎潺、通天窍、雾水沙、猫沙、小拳头、铁拳头、散星草、地杨梅、三牙钻、蚊子草、白珠子草、二郎剑
味性:辛,温。
归经:归肺;肝经。
主治:通鼻窍,止咳,用于风寒头痛,咳嗽痰多,鼻塞不通,鼻渊流涕。鹅不食草
别名:苦爹菜、六月寒、茴芹、八月白、冬青草、羊膳七、白花菜根、白花雷公根、铁铲头、大叶半边莲、三脚蛤蟆、犁头草、香草、金锁匙、白花仔、蛇咬革、羊膻草、骚羊古、瘙疡股、蛇倒退、羊膻七、小六月寒、野当归、虎羊丁、山当归、白花草、老蛇草、犁头尖、蛇咬草、毛升苋、百路通三十六好、土人参、苦爸菜、野芎、土细辛、白花香、肝寒药
味性:辛、微苦,温。
归经:归肺;胃;肝经。
主治:散寒,化积,祛瘀,消肿。治感冒风寒,痢疾,小儿疳积,皮肤瘙痒。鹅脚板
别名:发罗海、法罗梅、土川芎、法落海、法落梅、骚独活、红独活、白独活、小独活、红法罗海、臭法罗海
味性:味辛;苦;性温。
归经:归脾;肝;肺经。
主治:理气止痛;止咳平喘。主胸胁脘腹疼痛;头痛;咳喘。法罗海
别名:铁脚凤尾草、鸡脚草、水郎鸡、卷叶凤尾、岩飞蛾、白烤、白蓝地草、天青地白、姬里白、猪棕草、大叶猪棕
味性:温;淡;平微涩。
归经:肺;脾;肝经。
主治:祛痰止咳,利湿和瘀。治百日咳,喉风,痢疾,泄泻,淋病,白带,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粉背蕨
别名:虾蚶草、百子痰梗、螃蟹夹、栗寄生、寄生包、路路通寄生、风饭寄生、柿寄生、扁枝寄生、吊杀猢狲、上树猢狲、铁角狲儿、枫上寄生、大叶枫寄生、枫香懈寄生
味性:辛苦,温。
归经:肺;脾;肾经。
主治:法风除湿;舒筋活血;止咳化痰;止血。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跌打疼痛;劳伤咳嗽;崩漏带下;产后血气虚。枫香寄生
别名:藿香、排香草、刺蕊草、海藿香
味性:辛,微温。
归经:归脾;胃;肺经。
主治: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广藿香(图)
别名:红黄芪、黄芪
味性:甘;温。
归经:心;肺;脾;肾经。
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敛疮。主治气短心悸;倦怠;乏力;自汗;盗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体虚浮肿;慢性肾炎;痈疽难溃;或溃久不敛。红花岩黄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