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入肺经的温性中药列表/4
|
- 消石
- 小草乌
- 小过江龙
- 小黑药
- 小青藤香
- 小叶杜鹃
- 小叶双眼龙
- 小芸木
- 薤白
- 辛夷
- 杏仁
- 杏叶防风
- 杏子
- 续随子茎中白汁
- 旋复花
- 旋覆花
- 旋花
- 旋花根
- 血风藤
- 血人参
- 鸦片
- 崖棕根
- 亚香棒虫草
- 芫花
- 芫花根
- 芫荽
- 芫荽茎
- 秧青
- 羊皮
- 羊山刺
- 羊靥
- 杨梅
- 洋虫
- 洋金花
- 椰子油
- 野核桃仁
- 野黄皮
- 一枝蒿
- 饴糖
- 银线草
- 银朱
- 樱桃核
- 樱桃叶
- 鹦鹉
- 萤火
- 柚根
- 鼬鼠肉
- 玉柏
- 圆叶锦葵根
- 月桂子
- 云防风
- 云母
- 云朴
- 云实
- 云实根
- 枣树皮
- 皂荚
- 皂荚叶
- 皂荚子
- 皂角刺
- 粘人花根
- 樟树皮
- 樟树叶
- 照山白
- 珍珠风子
- 珍珠伞
- 枝儿条
- 蜘蛛香
- 炙红芪
- 炙黄芪
- 雉脑
- 雉子筵
- 钟乳石
- 猪牙皂
- 猪靥
- 竹节参
- 竹叶椒
- 竹叶椒根
- 竹叶椒叶
- 紫杜鹃
- 紫河车
- 紫花络石
- 紫硇砂
- 紫苏梗
- 紫苏叶
- 紫苏子
- 紫菀
- 祖师麻
- 钻石风
- 醉鱼草花
别名:芒消、苦消、化金石、水石、焰消、火消、硝石、北帝元珠、地霜、生消、银消
味性:苦咸,温。
归经:心;脾;肺经。
主治:破坚散积,利尿泻下,解毒消肿。治痧胀,心腹疼痛,吐泻。黄疸,淋病,便秘,目亦,喉痹,疔毒,痈肿。消石
别名:鸡足草乌、细草乌、云南飞燕草、倒捉壶、鸡脚草乌、鸡爪连、猫眼花、飞燕草、鹦哥草、翠雀花、鸽子花、玉珠色洼
味性:辛苦,温。
归经:肺;胃经。
主治:祛风湿,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疼痛,胃痛,外伤疼痛。小草乌
别名:毛果巴豆、桃叶双眼龙、细叶双眼龙、巡山虎、山辣蓼、土巴豆、鸡骨香、白养木、串珠林、山猪橇
味性:辛苦,温。
归经:心;肺经。
主治:祛风除湿、散瘀消肿。风湿关节痛,跌打肿痛,毒蛇咬伤。小叶双眼龙
别名:癞蛤蟆跌打[云南]、鸡屎木、山黄皮[广西]、山黄皮、癞蛤蟆跌打、野黄皮、山萸皮、野茶辣、小黄皮、半边风
味性:苦、辛,温。
归经:胃;膀胱;肺经。
主治:疏风,祛湿,温中,散瘀。治感冒,疟疾,风涅痹痛,胃痛,跌打损伤。小芸木
别名:野薤、野葱、薤白头、野白头、薤根、藠头、大头菜子、野蒜、小独蒜、小蒜、宅蒜、藠子
味性:辛苦,温。
归经:归肺、胃、大肠经。
主治:通阳散结,行气导滞。用于胸痹疼痛,痰饮咳喘,泄痢后重。薤白(图)
别名:木笔花、望春花、春花、木兰、紫玉兰、白玉兰、二月花、广玉兰、辛矧、侯桃、房木、新雉、迎春、毛辛夷、辛夷桃、姜朴花、辛雉
味性:辛,温。
归经:肺;胃经。
主治:祛风,通窍。治头痛,鼻渊,鼻塞不通,齿痛。辛夷(图)
- 《中国药典》辛夷
- 《中药大辞典》辛夷
- 《中华本草》辛夷
- 《本草纲目》辛夷
- 《本草备要》辛夷
- 《本草便读》辛夷
- 《本草乘雅半偈》辛夷
- 《本草崇原》辛夷
- 《本草从新》辛夷
- 《本草撮要》辛夷
- 《本草分经》辛夷
- 《本草分经》辛夷
- 《本草害利》辛夷
- 《本草经集注》辛夷
- 《本草求真》辛夷
- 《本草图经》辛夷
- 《本草新编》辛夷
- 《本草衍义》辛夷
- 《本经逢原》辛夷
- 《得配本草》辛夷
- 《雷公炮炙论》辛夷
- 《雷公炮制药性解》辛夷
- 《名医别录》辛夷
- 《神农本草经》辛夷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辛夷
- 《药性切用》辛夷
- 《玉楸药解》辛夷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辛夷
- 《证类本草》辛夷
- 《中药学》辛夷
- 《千金翼方》辛夷
- 《冯氏锦囊秘录》辛夷
- 《顾松园医镜》辛夷
- 《医学入门》辛夷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杏核仁、杏子、木落子、苦杏仁、杏梅仁、杏、甜梅
味性:苦,温。
归经:入肺、大肠经。
主治:祛痰止咳,平喘,润肠。治外感咳嗽,喘满,喉痹,肠燥便秘。杏仁(图)
- 《中药大辞典》杏仁
- 《中华本草》杏仁
- 《本草备要》杏仁
- 《本草便读》杏仁
- 《本草崇原》杏仁
- 《本草撮要》杏仁
- 《本草分经》杏仁
- 《本草分经》杏仁
- 《本草分经》杏仁
- 《本草害利》杏仁
- 《本草害利》杏仁
- 《本草经解》杏仁
- 《本草经解》杏仁
- 《本草思辨录》杏仁
- 《本草新编》杏仁
- 《本草易读》杏仁
- 《本草择要纲目》杏仁
- 《本经逢原》杏仁
- 《长沙药解》杏仁
- 《得配本草》杏仁
- 《滇南本草》杏仁
- 《雷公炮炙论》杏仁
- 《雷公炮制药性解》杏仁
- 《中药炮制》杏仁
- 《汤液本草》杏仁
- 《药鉴》杏仁
- 《药笼小品》杏仁
- 《药征》杏仁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杏仁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杏仁
- 《中药学》杏仁
- 《医方考》杏仁
- 《外科全生集》杏仁
- 《冯氏锦囊秘录》杏仁
- 《顾松园医镜》杏仁
- 《医学入门》杏仁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骚羊古、瘙疡股、蜘蛛香、山当归、小菊花、山茴香、大寒药、九月白花草、天蓬草、土当归、满身串、三足蝉、白花箭、蛇倒退、白花草、马蹄防风、阳山臭、犁头尖、清当归、羊膻臭、马蹄叶、地胡椒、小羊膻、九牛燥、羊山臭、消气草、兔耳防风、小英雄
味性:辛,温。
归经:归肺;脾;胃;肝经。
主治:行气温中,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治胃痛,胸腹冷痛,风湿麻木,筋骨疼痛,跌打损伤,肿毒,瘰疬。杏叶防风
别名:蕧、盗庚、戴椹、飞天蕊、金钱花、野油花、滴滴金、夏菊、金钱菊、艾菊、迭罗黄、满天星、六月菊、黄熟花、水葵花、金盏花、复花、小黄花、猫耳朵花、驴耳朵花、金沸花、伏花、全福花
味性:咸,温。
归经:入肺、肝、胃经。
主治:消痰,下气,软坚,行水。治胸中痰结,胁下胀满,咳喘,呃逆,唾如胶漆,心下痞鞕,噫气不除,大腹水肿。旋复花(图)
- 《中药大辞典》旋复花
- 《本草备要》旋复花
- 《本草乘雅半偈》旋复花
- 《本草崇原》旋复花
- 《本草从新》旋复花
- 《本草撮要》旋复花
- 《本草分经》旋复花
- 《本草分经》旋复花
- 《本草害利》旋复花
- 《本草经集注》旋复花
- 《本草求真》旋复花
- 《本草求真》旋复花
- 《本草图经》旋复花
- 《本草新编》旋复花
- 《本草择要纲目》旋复花
- 《本经逢原》旋复花
- 《雷公炮炙论》旋复花
- 《雷公炮制药性解》旋复花
- 《名医别录》旋复花
- 《神农本草经》旋复花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旋复花
- 《汤液本草》旋复花
- 《新修本草》旋复花
- 《药性切用》旋复花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旋复花
- 《证类本草》旋复花
- 《千金翼方》旋复花
- 《冯氏锦囊秘录》旋复花
- 《顾松园医镜》旋复花
- 《医学入门》旋复花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金沸草[全草]、六月菊、鼓子花、滴滴金、小黄花子、金钱花、驴儿菜、金福花、金佛花、蕧、盗庚、盛椹、戴椹、飞天蕊、野油花、夏菊、金钱菊、艾菊、迭罗黄、满天星、黄熟花、水葵花、金盏花、复花、小黄花、猫耳朵花、驴耳朵花、金沸花、伏花、全福花
味性:苦,辛、咸,微温。
归经:肺;胃;大肠经。
主治:消痰行水;降气止呕。主咳喘痰粘;哆嗦噫气;胸痞胁痛。旋覆花(图)
别名:南芫花、芫花条、药鱼草、莞花、头痛花、闷头花、老鼠花、癞头花、金腰带、浮胀草[根皮]、芫、去水、败花、赤芫、儿草、毒鱼、杜芫、闹鱼花、棉花条、大米花、芫条花、野丁香花、九龙花、浮胀草、地棉花、银腰带、小叶金腰带、毒老鼠花、紫金花
味性:辛苦,温。
归经:入肺、脾经。
主治:泻水逐饮;祛痰止咳;解毒杀虫。主水肿;膨胀;痰饮胸水;喘咳;痈疖疮癣。芫花(图)
别名:树梅、珠红、朹子、圣生梅、白蒂梅、朱红、机子、椴梅、山杨梅
味性:甘酸,温。
归经:入肺、胃经。
主治:根、树皮:散瘀止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痢疾,胃、十二指肠溃疡,牙痛;外用治创伤出血,烧烫伤。;果:生津止渴。用于口干,食欲不振。杨梅(图)
别名:曼陀罗、羊惊花、山茄花、风茄花、枫茄花、醉仙桃、大麻子花、广东闹羊花、大喇叭花、金盘托荔枝、假荔枝、曼陀罗花、押不芦、胡茄花、大闹杨花、马兰花、洋大麻子花、关东大麻子花、虎茄花、风麻花、酒醉花、曼罗花、蔓陀罗花、千叶蔓陀罗花、层台蔓陀罗花、佛花、天茄弥陀花、大嗽叭花
味性:辛,温。
归经:归肺;肝经。
主治:平喘止咳,镇痛,解痉。用于哮喘咳嗽,脘腹冷痛,风湿痹痛,小儿慢惊;外科麻醉。洋金花(图)
别名:蜈蚣草、乱头发、一支蒿、飞天蜈蚣、羽衣草、千条蜈蚣、锯草、新疆一枝蒿、鹿角蒿
味性:辛苦,微温。
归经:入心、肝,肺三经。
主治:活血,祛风,止痛,解毒。治跌打损伤,风湿疼痛,痞块,痈肿。一枝蒿
别名:鬼督邮、独摇草、鬼独摇草、鬼都邮、四大天王、四叶金、四叶对、四叶草、四块瓦、灯笼花、分叶芹、苏叶蒿、山油菜、杨梅草、胡艽眼、四大金刚、四季香、四匹瓦、四代草、天王七、拐拐细辛、四叶七、白毛七
味性:辛苦,温。
归经:肺;心;肝经。
主治:散寒,祛风,行瘀,解毒。治风寒咳嗽,妇女经闭,风痒,跌打,痈肿疮疖。银线草
别名:宵行、磷、丹鸟、丹良、即照、夜光、夜照、景天、救火、据火、挟火、耀夜、宵烛、放光、磷然、照磷、夜明虫
味性:味辛;性微温。
归经:肺;肝经。
主治:明目;乌发;解毒。主青盲目暗;头发早白;水火烫伤。萤火(图)
别名:苏黄耆、油油饼、土黄芪、献干粮、狗干粮、白黄芪、白马棵、土芳苗、金钱根
味性:甘;温。
归经:脾;肺经。
主治:益气止汗;利水通乳;托疮排脓。主倦怠乏力;内脏下垂;肺虚咳嗽;自汗盗汗;水肿;乳汁不足;崩漏;痈疽难溃;溃后脓稀;疮口难合。圆叶锦葵根
别名:竹叶防风、鸡脚暗哨、鸡足防风、西防风
味性:味辛;微甘;性微温。
归经:归肺;肝;脾经。
主治:祛风胜湿;止痛止痉。主感冒;头痛;牙痛;胃脘胀痛;泄泻;风湿痹痛;瘫痪;破伤风;惊风;风疹;湿疹;疮肿。云防风
别名:云珠、云华、云英、云液、云砂、璘石、云粉石、千层玻、银精石、云母石、千层纸、金星石、老鸦金
味性:甘;温。
归经:入肺,脾、膀胱经。
主治:安神镇惊;止血敛疮。主心悸;失眠;眩晕;癫痫;久泻;带下;外伤出血;湿疹。云母(图)
别名:百鸟不停、老虎刺尖、到钩刺、黄牛刺、马豆、牛王刺、药王子、员实、天豆、朝天子、云实子、云实籽、铁场豆
味性:辛;苦;温。
归经:肺;大肠经。
主治:清热除湿,杀虫。治痢疾,疟疾,消渴,小儿疳积。云实
别名:鸡栖子、皂角、大皂荚、长皂荚、悬刀、长皂角、大皂角、乌犀
味性:辛,温。
归经:肺;大肠经。
主治:祛风痰,除湿毒,杀虫。治中风口眼歪斜,头风头痛,咳嗽痰喘,肠风便血,下痢噤口,痈肿便毒,疮癣疥癞。皂荚(图)
别名:马蹄香、土细辛、心叶缬草、养心莲、养血莲、臭药、乌参、猫儿屎、老虎七、香草、豆鼓菜根、九转香、雷公七、鬼见愁、臭狗药、磨脚花、连香草、香草子、小马蹄香、大救驾
味性:辛、微苦,温。
归经:入肺、胃二经。
主治:行气,散寒,活血,调经。治发痧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肺气水肿,风寒感冒,月经不调,痨伤咳嗽。蜘蛛香
别名:石钟乳、滴乳石、虚中、钟乳、公乳、留公乳、芦石、夏石、黄石砂、卢布、夏乳根
味性:甘;温。
归经:入肺,肾经。
主治:温肺气,壮元阳,下乳汁。治虚劳喘咳,寒嗽,阳痿,腰脚冷痹,乳汁不通。钟乳石(图)
别名:牙皂、小牙皂、眉皂、皂荚、鸡栖子、皂角、猪牙皂角、乌犀、小皂、小皂荚
味性:辛咸,温。
归经:归肺、大肠经。
主治:通窍,涤痰,搜风,杀虫。治中风口噤,头风,风痼,喉痹,痰喘,痞满积滞,关格不通,痈肿,疥癞,癣疾,头疮。猪牙皂
别名:白三七、明七、竹根七、萝卜七、蜈蚣七、峨三七、野三七、竹节人参、七叶子、土参、土精、血参、竹节三七、甜七、、竹鞭三七、罗汉三七、竹节七、竹七、水三七、鸡头七、野田七、大竹根七
味性:甘、微苦,温。
归经:归肺;脾;肝经。
主治:滋补强壮,散瘀止痛,止血祛痰。用于病后虚弱,劳嗽咯血,咳嗽痰多,跌扑损伤。竹节参(图)
别名:土花椒[湖南、上海]、山花椒[广东]、野花椒[四川]、狗花椒、花胡椒、搜山虎、野花椒、臭花椒、三叶花椒、山胡椒、玉椒、山花椒、鸡椒、白总管、万花针、岩椒
味性:辛,温。
归经:肺;大肠经。
主治:散寒,止痛,祛蛔。治胃寒及蛔虫腹痛,牙痛,湿疮。竹叶椒
别名:胎盘、衣胞、胎衣、胞衣、混沌皮、混元丹、混沌衣、人胞、仙人衣、佛袈裟
味性:甘咸,温。
归经:肺;肝;肾经。
主治:益气养血;补肾益精。主虚劳赢瘦;虚喘劳嗽;气虚无力;血虚面黄;阳痿遗精;不孕少乳。紫河车(图)
别名:掰掰果、牛角藤、车藤、藤杜仲[湖南]、藤序络石、掰果、银丝藤、牛藤、藤杜仲、白九牛藤
味性:辛、微苦,温。
归经:肺;肝经。
主治:祛风解表;活络止痛。主感冒头痛;咳嗽;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紫花络石
别名:碱硇砂、藏脑、脑砂、红盐、红硇砂、藏硇砂、咸硇砂、藏红盐
味性:咸;苦;辛;温。
归经:肺;胃经。
主治:破瘀消积;软坚蚀腐。主症瘕积聚;噎膈反胃;鼻生息肉;喉痹目翳;痈肿瘰疬;恶疮赘疣。紫硇砂
别名:紫苑、小辫儿、夹板菜、驴耳朵菜、软紫菀、青菀、紫蒨、返魂草根、夜牵牛、紫菀茸、紫葥、关公须
味性:苦,温。
归经:归肺经。
主治:润肺下气,消痰止咳。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紫菀
- 《中国药典》紫菀
- 《中药大辞典》紫菀
- 《中华本草》紫菀
- 《本草纲目》紫菀
- 《本草备要》紫菀
- 《本草便读》紫菀
- 《本草乘雅半偈》紫菀
- 《本草崇原》紫菀
- 《本草从新》紫菀
- 《本草撮要》紫菀
- 《本草分经》紫菀
- 《本草分经》紫菀
- 《本草经解》紫菀
- 《本草经集注》紫菀
- 《本草蒙筌》紫菀
- 《本草求真》紫菀
- 《本草图经》紫菀
- 《本草新编》紫菀
- 《本草衍义》紫菀
- 《本草择要纲目》紫菀
- 《本经逢原》紫菀
- 《长沙药解》紫菀
- 《得配本草》紫菀
- 《滇南本草》紫菀
- 《雷公炮炙论》紫菀
- 《雷公炮制药性解》紫菀
- 《名医别录》紫菀
- 《神农本草经》紫菀
- 《中药炮制》紫菀
- 《吴普本草》紫菀
- 《新修本草》紫菀
- 《药笼小品》紫菀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紫菀
- 《证类本草》紫菀
- 《中药学》紫菀
- 《千金翼方》紫菀
- 《顾松园医镜》紫菀
- 《医学入门》紫菀
- 资助【中医宝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