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复花
旋复花 Xuán Fù Huā | |
---|---|
别名 | 蕧、盗庚、戴椹、飞天蕊、金钱花、野油花、滴滴金、夏菊、金钱菊、艾菊、迭罗黄、满天星、六月菊、黄熟花、水葵花、金盏花、复花、小黄花、猫耳朵花、驴耳朵花、金沸花、伏花、全福花 |
功效作用 | 消痰,下气,软坚,行水。治胸中痰结,胁下胀满,咳喘,呃逆,唾如胶漆,心下痞鞕,噫气不除,大腹水肿。 |
英文名 | |
始载于 | 《神农本草经》 |
毒性 | 无毒 |
归经 | 胃经、肺经、肝经 |
药性 | 温 |
药味 | 咸 |
目录 |
释名
:金沸草、金钱花、滴滴金、盗瘐、夏菊、戴椹
气味
:(花)咸、温、有小毒。
主治
1、中风壅滞。用旋复花洗净,焙过,研细,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夜卧时以茶汤送下五至十丸。
2、小儿眉癣(小儿眉毛眼睫,因生过癣后不能复生)。用旋复花、赤箭(即天麻苗)、防风,等分为末,洗净患处,以油调涂。
3、耳后生疮(月食疮)。用旋复花烧过研细。以羊油调涂患。
旋复花 (《本经》)
异名
蕧、盗庚(《尔雅》),戴椹(《本经》),飞天蕊(侯宁极《药谱》),金钱花(《本草图经》),野油花(《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滴滴金、夏菊(《纲目》),金钱菊(《花史》),艾菊、迭罗黄(《群芳谱》),满天星(《岭南采药录》),六月菊(《铁岭县志》),黄熟花(《南京民间药草》),水葵花、金盏花(《贵州民间方药集》),复花(《新疆药材》),小黄花(《河北药材》),猫耳朵花、驴耳朵花(《山东中药》),金沸花、伏花、全福花(《上海常用中草药》)。
来源
为菊科植物旋复花(Inula britannica L.var. chinensis (Rupr.) Reg.)、线叶旋复花(Inula linariaefolia Turcz.)或大花旋或大花旋复花(Inula britannica L.)等的头状花序。
植物形态
①旋复花,又名:驴儿草、百叶草。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茎具纵棱,绿色或微带紫红色。
叶互生,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或窄长椭圆形,长6~10厘米,宽1~2.5厘米,先端尖,基部稍狭,有时呈小耳、半抱茎,全缘或具细锯齿,上面绿色,疏被糙毛,下面淡绿色,密被糙伏毛。
头状花序少数或多数,顶生,呈伞房状排列,直径3~4厘米;花序梗被白毛:近花序处通常有1披针形的苞片,被柔毛;总苞半圆形,长8~10毫米,直径1~1.8厘米,总苞片数层,外层披针形,内层线状披针形或线形,干膜质,外面被毛或仅具缘毛;花托微凸;舌状花1层,黄色,雌性,花冠先端3浅裂,基部两侧稍连合呈管状,雌蕊1,子房下位,具棱,被白色短硬毛,花柱线形,柱头2裂;管状花两性,位于花序的中央。
花冠先端5齿裂,裂片卵状三角形,雄蕊5,聚药,花丝分离而短,雌蕊1,花柱线形,柱头2裂。瘦果长椭圆形,被白色硬毛,冠毛白色。花期7~10月。果期8~11月。生于山坡、路旁、田边或水旁湿地。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及华东等地。
②线叶旋复花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全体近无毛或被疏柔毛。
叶互生,线状披针形残线形,长6~12厘米,宽6~12毫米,先端尖,基部稍抱茎,边缘反卷,下面淡绿色,被疏柔毛。
头状花序顶生,分枝多,呈伞房状排列,花序直径1.5~2厘米;苞片披针形;总苞半圆形,总苞片3层,外层披针形,内面2层线状披针形或线形,光滑或微被缘毛;舌状花1层,黄色,花冠先端3裂,下部连合成管状,雌蕊1;管状花先端5齿裂,雄蕊5,雌蕊1。
瘦果椭圆形,顶端践形,具棱,被白色疏硬毛,冠毛白色。花期6~9月。果期7~10月。生长于山坡、路旁或田边。分布东北、华北、华东等地。
③大花旋复花,又名:毛旋复花。
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全体密被细毛及白色绵毛。叶互生,叶片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0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抱茎,全缘或具微锯齿,下面密被糙伏毛。头状花序少数,顶生,呈伞房状排列,花序直径3~5厘米:花序梗密被白色绵毛或细毛;苞片披针形,被毛:总苞半圆形,直径13~22毫米,总苞片4层,外层线状披针形,内层线形,外面密被白色细毛或绵毛;舌状花1层,花冠先端3齿裂,基部连合成管状,雌蕊1:管状花先端5裂,裂片三角状卵形,雄蕊5,雌蕊1。
瘦果长方椭圆形,有棱,被白色硬毛,冠毛白色。花期7~10月。果期8~11月。生长于溪沟旁或山野间。分布东北、华北及新疆、青海等地。以上三种植物的根(旋复花根),全草(金沸草)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夏、秋采摘即将开放的花序,晒干。
【药材】干燥头状花序呈扁球形,有时散落,直径8~15毫米(线叶旋复花较小,4~10毫米)。
底部有4层(线叶旋复花3层)浅灰绿色、膜质的总苞片,有时残留花梗。
外缘1层舌状花,黄色,长约1厘米,先端3齿裂,多卷曲;中央管状花密集,花冠5齿裂,子房顶端有多数白色冠毛,长约5毫米(线叶旋复花长约3毫米),质柔软,手捻易散。
气微弱,味微苦咸。以朵大、金黄色、有白绒毛,无枝梗者为佳。
主产河南、江苏、河北,浙江、安徽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除上述品种外,在部分地区尚有将旋复花属其它种植物的头状花序作旋复花用,如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地用的是齿叶旋复花,其干燥花序略呈球形,直径7~12毫米。
总苞灰绿色,被白色茸毛。
舌状花1层,黄色或淡棕色,有时脱落;管状花密集中央,子房上的冠毛多数退化,留下鳞片状残迹,质硬。
云南、贵州有些地区用的是水朝阳花(参见水朝阳条),其干燥花序的直径8~14毫米。
子房上的冠毛15~20条,长约3毫米。
湖北、贵州有些地区用的是湖北朝阳花,其干燥花序略呈半球形,不易散落,直径1~2厘米。
总苞黄绿色或绿色,被白色短毛。
舌状花1层,细长,长可达2厘米,黄色或淡棕色;中央为管状花,冠毛5~10条,长约2毫米。
化学成分
大花旋复花开花时期的地上部分含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大花旋复花素和旋复花素。
花含槲皮素、异槲皮素、咖啡酸、绿原酸、菊糖及蒲公英甾醇等多种甾醇。
药理作用
大花旋复花的根和地上部分之脂溶性及醚溶性部分有抗菌作用,无显著利尿作用。
绿原酸为咖啡酸与奎宁酸的缩合物,遇铁呈蓝色,与鞣质相似,以前曾名咖啡鞣酸,但与鞣质不同,不沉淀蛋白质,故无收敛作用。
咖啡酸与绿原酸有较广泛的抑菌作用,但在体内能被蛋白质灭活。
绿原酸与咖啡因相似,口服或腹腔注射,可提高大鼠的中枢兴奋性。
绿原酸与咖啡酸口服,可增加人胃中盐酸的分泌量,并能使脉搏变慢,而奎宁酸则不能。
绿原酸能显著增加大鼠、小鼠小肠的蠕动,绿原酸、咖啡酸、奎宁酸皆可增强大鼠子宫的张力,此作用可被罂粟碱所取消,而阿托品则不能影响之。
咖啡酸、绿原酸还可增进大鼠的胆汁分泌。
在离体兔回肠标本上,绿原酸能增强肾上腺素的作用;但对肾上腺素的升高血糖作用、预防大鼠蛋清性足踝浮肿等皆无影响。
中医认为:“众花皆升,旋复独降。”很多花都能够往面上走,起到美容的功效,唯独旋复花除外。
绿原酸对人有致敏作用,吸入含有绿原酸的植物的尘埃后(如在咖啡厂中),可发生气喘、皮炎等,但食入后可经小肠分泌物的作用,变为无致敏性物质,故试验致敏原时,宜用皮内法而不用口服法。
绿原酸毒性很小,幼大鼠口服半效致死量大于1克/公斤,腹腔注射大于0.25克/公斤。
同属植物Inula royleana含生物碱,能抑制呼吸、降低血压、松弛平滑肌,并有箭毒样作用,但无抗菌作用
【炮制】旋复花:拣净杂质,除去梗叶,筛去泥土。
蜜炙旋复花:取净旋复花,加炼熟蜂蜜与开水少许,拌匀,稍焖,用文火炒至黄色、不粘手为度,取出凉透。(每旋复花100斤,用炼熟蜂蜜25斤)
【性味】咸,温。
①《本经》:味咸,温。
②《药性论》:味甘,无毒。
③《本草衍义》:味甘苦辛。
【归经】入肺、肝、胃经。
①《纲目》:手太阴、阳明。
③《本草新编》:入心、肝,大、小肠。
治胸中痰结,胁下胀满,咳喘,呃逆,唾如胶漆,心下痞鞕,噫气不除,大腹水肿。
①《本经》: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
②《别录》:消胸上痰结,唾如胶漆,心胁痰水,膀胱留饮,风气湿痹,皮间死肉,目中眵蔑,利大肠,通血脉,益色泽。
③《药性论》:主肋胁气,下寒热水肿,主治膀胱宿水,去逐大腹,开胃,止呕逆不下食。
④《日华子本草》,:明目,治头风,通血脉。
⑥《滇南本草》:祛头目诸风寒邪,止太阳、阳明头疼,行阳明乳汁不通。(治)乳岩、乳痈、红肿疼痛、暴赤火眼、目疾疼痛、祛风明目、隐涩羞明怕日,伤风寒热咳嗽、老痰如胶,走经络,止面寒腹疼,利小便,治单腹胀,风火牙根肿痛。
⑦《医学入门》:逐水,消痰,止呕噎。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包煎或滤去毛),1.5~3钱;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研末干撒或调敷。
【宜忌】
①《本草衍义补遗》:病人涉虚者不宜多服,利大肠,戒之。
【选方】
①治伤寒中脘有痰,令人壮热,项筋紧急,时发寒热,皆类伤风,但不头痛为异:前胡三两,荆芥四两,半夏一两(洗,姜汁浸),赤芍药二两,细辛一两,甘草一两(炙),旋复花三两。
上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五片,枣子一枚,同煎至六分,去滓,热服,未知再服。
(《类证活人书》金沸草散)
②治积年上气:旋复花(去梗,焙)一两,皂荚(炙,去皮、子)一两一分,大黄(锉、炒)一两半。
每服十丸至十五丸,温汤下,日三服。
(《圣济总录》旋复花丸)
③治肝着,亦治妇人半产漏下:旋复花三两,葱十四茎。
新绛少许。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金匮要略》旋复花汤)
④治痰饮在胸膈呕不止,心下痞粳者:旋复花、半夏、茯苓、青皮。
水煎服。
(《产科发蒙》旋复半夏汤)
⑤治风痰呕逆,饮食不下,头目昏闷:旋复花、枇杷叶、川芎、细辛、赤茯苓各一钱,前胡一钱五分。
姜、枣水煎服。
(《妇人良方》旋复花汤)
⑥治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鞕,噫气不除者:旋复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石一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⑦治风湿痰饮上攻,头目眩胀眵蔑:旋复花、天麻、甘菊花各等分。
为末,每晚服二钱,白汤下。
(《本草汇言》)
⑧治小便不行,因痰饮留闭者:旋复花一握,捣汁,和生白酒服。
(《本草汇言》)
⑨治单腹胀:旋复、鲤鱼。
将鱼肠去净,药入鱼肚内,煎服。
小便利,肿胀即消。
⑩治风火牙痛:旋复花为末,搽牙根上,良久,去其痰涎,疼止。
⑾治乳岩、乳痈:旋复花二钱,蒲公英一钱,甘草节八分,白芷一钱,青皮一钱。
水酒为引,水煎服。
(⑨方以下出《滇南本草》) ⑿治月食耳疮:旋复花烧研。
羊脂和涂之。
(《濒湖集简方》)
【名家论述】
①《本草衍义》:旋复花,行痰水,去头目风,亦走散之药也。
②《纲目》:旋复所治诸病,其功只在行水、下气、通血脉尔。
③《本草发明》:旋复花,消痰导饮、散结利气之味。
其云除惊悸者,以去心下水饮,心神自定也。
又治目中翳蔑头风,毕竟痰饮结滞而生风热,此能散之,头目自清也。
④《本草经疏》:旋复花,其味首系之以咸,润下作咸,咸能软坚;《别录》加甘,甘能缓中;微温,温能通行,故主结气,胁下满;心脾伏饮则病惊悸,饮消则复常矣。
除水,去五脏间寒热,及消胸上痰结,唾如胶漆,心胁痰水,膀胱留饮,风气湿痹,皮间死肌,目中眵蔑,利大肠者,皆软坚、冷利、润下、消痰饮除水之功也。
其曰补中下气者,以甘能缓中,咸能润下故也。
通血脉、益色泽者,盖指饮消则脾健,健则能运行,脾裹血又统血故也。
⑤《本草汇言》:旋复花,消痰逐水,利气下行之药也。
主心肺结气,胁下虚满,胸中结痰,痞坚噫气,或心脾伏饮,膀胱留饮,宿水等症。
大抵此剂微咸以软坚散痞鞕。
性利以下气行痰水,实消伐之药也。
《本草》有定惊悸、补中气之说,窃思痰闭心包脾络之间,往往令人病惊,旋复破痰逐饮,痰饮去则胞络清净而无碍,五志自宁,惊悸安矣。
又饮消则脾健,脾健则能运行饮食,中气自受其益而补养矣。
又:童玉峰云,若热痰,则多烦热;湿痰,则多倦怠软弱;风痰,则多瘫痪奇症;惊痰,则多心痛癫疾;冷痰,则多骨痹痿疾;饮痰,则多胁痛臂痛;食积痰,则多癖块痞满。
其为病状,种种变见,用旋复花,虚实寒热,随证加入,无不应手获效。
⑥《本草正》:旋复花,开结气,降痰涎,通水道,消肿满,凡气壅湿热者宜之。
但其性在走散,故凡见大肠不实及气虚阳衰之人,皆所忌用。
⑦《本草正义》:旋复花,其主治当以泄散风寒,疏通脉络为专主。
《别录》治风气湿痹,皮间死肉,通血脉,宗]去头目风,皆其轻疏泄散之功也。
以治风寒喘嗽,寒饮渍肺,最是正法。
或谓旋复花降气,寒邪在肺者,不宜早用,则止知疏泄之力足以下降,而不知其飞扬之性本能上升。
且《本经》明谓其温,寇宗]又以为辛,则疏散寒邪,正其专职。
若其开结泄水,下气降逆等治,则类皆沉重下达之义,颇嫌其与轻扬之本性,不甚符合。
按《本经》,旋复花一名金沸草,疑古人本有用其茎叶,而未必皆用其花者。
考草木花叶之功用,不同者甚多,或升或降,各有取义,亦其禀赋使然,不容混合。
且茎则质重,花则质轻,亦物理自然之性,况旋复花之尤为轻而上扬者乎。
乃今人恒用其花,而并不用茎叶,竟以重坠之功,责之轻扬之质,恐亦非古人辨别物性之真旨也。
且其花专主温散,疏泄之力亦猛,宜于寒饮,而不宜于热痰,石顽已谓阴虚劳嗽,风热燥咳,误用之,嗽必愈甚,是亦以其轻杨,升泄太过.正与降气之理相反。
惟其轻灵之性,流动不滞,自能流通气化而宣窒塞,固非专以升散见长。
若但以逐水导湿为治,似不如兼用其茎叶较为近理,《别录》称其根专主风湿,其意可晓然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