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性中药列表/11
|
- 花松萝
- 花叶矮沱沱
- 花叶狗牙七
- 花鱼
- 华鹅耳枥
- 华风车子
- 华风车子叶
- 华凤仙
- 华南毛蕨
- 华南铁角蕨
- 华南紫萁
- 华卫矛
- 华西小石积
- 桦菌芝
- 桦树皮
- 桦叶荚蒾
- 桦叶葡萄根皮
- 淮山
- 槐白皮
- 槐耳
- 槐根
- 槐叶
- 槐枝
- 獾肉
- 獾油
- 还魂草
- 环草
- 黄背草根
- 黄背草果
- 黄背草苗
- 黄藨根
- 黄藨叶
- 黄唇鱼肝
- 黄唇鱼鳞
- 黄唇鱼鳃
- 黄唇鱼心
- 黄大豆
- 黄葛树
- 黄海葵
- 黄花菜
- 黄花参
- 黄花倒水莲
- 黄花苜蓿
- 黄花蔷薇
- 黄花岩松
- 黄花仔
- 黄脚鸡
- 黄荆
- 黄荆叶
- 黄荆枝
- 黄精
- 黄桷叶
- 黄粱米
- 黄零陵香
- 黄龙藤
- 黄龙藤叶
- 黄麻根
- 黄麻灰
- 黄麻叶
- 黄毛榕
- 黄毛山牵牛
- 黄毛岩白菜
- 黄明胶
- 黄木耳
- 黄泡果
- 黄泡子
- 黄皮叶
- 黄杞
- 黄杞皮
- 黄茄花
- 黄茄花根
- 黄秋葵根
- 黄秋葵叶
- 黄稔根
- 黄颡鱼
- 黄颡鱼颊骨
- 黄颡鱼涎
- 黄山药
- 黄鳝藤根
- 黄梢蛇
- 黄石脂
- 黄鼠肉
- 黄锁梅根
- 黄锁梅叶
- 黄土
- 黄芽白菜
- 黄杨
- 黄杨根
- 黄杨木
- 黄杨叶
- 黄药子
- 黄珠子草
- 黄竹参
- 蝗虫
- 灰包
- 灰菜
- 灰锤
- 灰藋子
- 灰钉
- 灰凤梨
- 下一页
别名:黑果、糊炒豆、棱花果树、马屎果、蒿叶叶、地石榴、小黑果、老鸦果、小石积木、沙糖果
味性:味微涩;性平。
主治:清热解毒;收敛止泻;祛风除湿。主疮疡肿毒;咽喉肿痛;痄腮;痢疾;泄泻肠风下血;阴挺;风湿痹痛。华西小石积
别名:槐皮、槐皮(肘后方)
味性:味苦;性平。
归经:肺;心;肝;大肠经。
主治: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治风邪外中,身体强直,肌肤不仁,热病口疮,牙疳,喉痹,肠风下血,疽,痔,烂疮。阴部痒痛,汤、火烫伤。槐白皮

别名:连珠炮、下奶药、条参、绿葱根、镇心丹、金针菜、野皮菜、真金花、鸡脚参、小提药、鸡药葛根、风尾一枝蒿、萱草、臭矢菜、羊角草、向天癀、黄花蝴碟草、蚝猪钻床
味性:甘,平。
归经:肝;膀胱经。
主治:养血平肝,利尿消肿。治头晕,耳鸣,心悸,腰痛,吐血,衄血,大肠下血,水肿,淋病,咽痛,乳痈。黄花菜

别名:黄花大远志、黄花远志、吊黄、倒吊黄花、黄花参、鸡仔树、吊吊黄、黄花吊水莲、观音串、黄花用水莲、倒吊黄、黄花金盔、观音坠、黄花鸡骨草、黄金印、念健、牛耳音、白马胎、一身保暖
味性:甘、微苦,平。
归经:肝;肾;脾经。
主治:补益,强壮,祛湿,散瘀。治虚弱虚肿,急慢性肝炎,腰腿酸疼,跌打损伤。黄花倒水莲
别名:黄荆条、黄荆子、布荆、荆条、五指风、五指柑
味性:根、茎:苦、微辛,平;叶:苦,凉;果实:苦、辛,温。
主治:根、茎:清热止咳,化痰截疟。用于支气管炎,疟疾,肝炎。;叶:化湿截疟。用于感冒,肠炎,痢疾,疟疾,泌尿系感染;外用治湿疹,皮炎,脚癣,煎汤外洗。;果实:止咳平喘,理气止痛。用于咳嗽哮喘,胃痛,消化不良,肠炎,痢疾。;鲜叶:捣烂敷,治虫、蛇咬伤,灭蚊。;鲜全株:灭蛆。黄荆


别名:老虎姜、龙衔、太阳草、白及、兔竹、垂珠、鸡格、鹿竹、重楼、萎蕤、苟格、马箭、笔菜、黄芝、笔管菜、生姜、野生姜、野仙姜、山生姜、玉竹黄精、白芨黄精、阳雀蕻、土灵芝、山捣臼、鸡头参、黄鸡菜、山姜、米脯、菟竹、救穷、戊已芝、仙人余粮、气精、米餔、白及黄精、阳誉蕻、赖姜
味性:甘;平。
归经:脾;肺;肾经。
主治: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精血不足,内热消渴。黄精(图)
- 《中国药典》黄精
- 《中药大辞典》黄精
- 《中华本草》黄精
- 《本草纲目》黄精
- 《本草备要》黄精
- 《本草便读》黄精
- 《本草乘雅半偈》黄精
- 《本草从新》黄精
- 《本草撮要》黄精
- 《本草分经》黄精
- 《本草分经》黄精
- 《本草分经》黄精
- 《本草分经》黄精
- 《本草分经》黄精
- 《本草害利》黄精
- 《本草经集注》黄精
- 《本草蒙筌》黄精
- 《本草求真》黄精
- 《本草图经》黄精
- 《本草易读》黄精
- 《本草择要纲目》黄精
- 《本经逢原》黄精
- 《得配本草》黄精
- 《雷公炮炙论》黄精
- 《雷公炮制药性解》黄精
- 《名医别录》黄精
- 《食疗本草》黄精
- 《中药炮制》黄精
- 《新修本草》黄精
- 《药笼小品》黄精
- 《药性切用》黄精
- 《饮食须知》黄精
- 《玉楸药解》黄精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黄精
- 《证类本草》黄精
- 《中药学》黄精
- 《千金翼方》黄精
- 《冯氏锦囊秘录》黄精
- 《医学入门》黄精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五香藤、通气香、铁骨散、小血藤、蛇毒药、拔毒散、小红袍、岩青叶、大红袍、满山香、滑藤、紫龙、血藤、五沙藤
味性:苦;辛;性平。
归经: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主流感;痈肿疮毒;毒蛇咬伤;风湿麻木;跌打损伤;月经不调。黄龙藤

别名:黄榉、土厚朴[广西]
味性:树皮:微苦、辛,平;叶:微苦,凉。
主治:树皮:行气,化湿,导滞。叶:清热止痛。;脾胃湿滞,胸腹胀闷,湿热泄泻:树皮2~3钱,水煎服。;疝气腹痛,感冒发热:叶4~5钱,水煎服。黄杞

别名:嘎牙子、黄腊丁、黄鳍鱼、鰑丝、央丝、鲿、扬令、黄颊鱼、黄鲿鱼、黄鱼、黄樱、黄骨鱼、黄刺鱼、扬、黄扬、河龙盾鮠、嘎呀子
味性:甘,平。
归经:肾经。
主治:祛风利水;解毒敛疮。主水气浮肿;小便不利;瘰疬;恶疮。黄颡鱼(图)
别名:灰鼠蛇、过树蛇、上竹龙、黄肚蛇、索蛇、过树榕、过树龙、黄肚龙、灰背蛇
味性:味甘;咸;性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祛风止痛;舒筋活络。主风湿痹证;腰腿酸痛;肢体麻木,半身炒遂;小儿麻痹症。黄梢蛇
别名:锁梅根、钻地风、锁地风、黄泡刺根、红锁梅、乌泡、黄泡、倒竹伞、三月泡、雀不站、黄茨果、雀不钻
味性:酸苦;平。
归经:肝;大肠经。
主治:通络,消肿,止泻。治筋骨疼痛,痿软麻木,扁桃体炎,肿毒,黄疸型肝炎,细菌性痢疾。黄锁梅根


别名:黄独、零余薯、金线吊虾蟆、香芋、黄狗头、黄药、黄药根、木药子、大苦、苦药子、山慈姑、红药子、黄独根、苦卡拉、蓑衣包、黄狗子、猴姜七、毛卵砣、金线吊葫芦、金线吊蛋、黄金山药、薯瓜乳藤、铁秤砣、狗嗽、土芋
味性:苦,平。
归经:肺;肝经。
主治:凉血,降火,消瘿,解毒。治吐血,衄血,喉痹,瘿气,疮痈瘰疬。黄药子(图)
别名:飞蝗、飞蛩、蝗蝻
味性:咸,平。
主治:补养强壮。主治肺结核,小儿疳积。;小儿腺病质,颈淋巴结结核:蝗虫,去翅、足,焙干研粉,温开水送下,每服1钱,一日2~3次。;神经衰弱,失眠,肺结核,咳嗽气急:蝗虫粉,每服2钱,一日2~3次,食后服。;哮喘,百日咳:蝗虫5~6只,水煎去渣,加黄酒少许,一日2次,温服。蝗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