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性中药列表/3
|
- 草柏枝
- 草本水杨梅
- 草灵芝
- 草龙根
- 草牡丹
- 草木樨
- 草问荆
- 草乌叶
- 草香附
- 测试
- 茶
- 茶油粑
- 茶子心
- 钗子股
- 柴胡叶链荚豆
- 豺皮
- 鲳鱼
- 长白假水晶兰
- 长柄臭黄荆
- 长萼猪屎豆
- 长隔距兰
- 长梗排草
- 长距兰
- 长距鸟足兰
- 长青草
- 长筒马先蒿
- 长叶山竹子
- 长叶珊瑚果
- 长叶竹根七
- 朝天罐
- 朝天子
- 朝鲜梾木枝
- 朝鲜崖柏仁
- 车桑仔叶
- 车桑子叶
- 陈仓米
- 陈壶卢瓢
- 称星蛇
- 柽柳
- 赪桐叶
- 橙耳
- 橙黄玉凤花
- 橙叶
- 秤杆草
- 鸱肉
- 鸱头
- 匙羹藤
- 齿叶泥花草
- 赤雹
- 赤瓟
- 赤车使者
- 赤茯苓
- 赤腹松鼠
- 赤胫散
- 赤麻
- 赤楠
- 赤楠根
- 赤铜屑
- 赤小豆
- 赤小豆叶
- 赤阳子
- 翅子木
- 虫豆柴
- 虫蚁菜
- 椆李
- 臭柏
- 臭茉莉
- 臭茉莉叶
- 臭牡丹
- 臭苜蓿根
- 臭菘叶
- 臭菘种子
- 臭梧桐
- 臭梧桐花
- 臭梧桐子
- 樗鸡
- 樗叶花椒
- 樗叶花椒皮
- 楮皮间白汁
- 楮树白皮
- 川党参
- 川莓
- 川牛膝
- 川山橙果
- 川桐皮
- 川榛
- 穿地龙
- 穿耳菝葜
- 穿根藤
- 穿破石
- 穿山龙
- 穿心草
- 吹火筒
- 吹云草
- 垂果南芥
- 垂花胡枝子
- 垂丝海棠
- 垂丝卫矛
- 春砂花
- 椿叶
- 下一页
味性:苦;辛;平。
归经:肾;膀胱经。
主治:祛风止痛;利湿通淋。主跌打骨折;小便淋痛
别名:牛角兰、寄生兰、鹿角草、吊竹、金钗股、三十根、松寄生、虫寄生、海斑虎、檀香线、锡朋草、磹竹、龙须草、金环草、大羊角、老鼠尾、肖羊耳兰、圆柱兰、石珊瑚、石鹿角
味性:辛苦,平。
归经:肺;心;肝;肾经。
主治:催吐解毒,祛风利湿。治疟疾,痈疽,风湿痛,水肿。钗子股
别名:马尾吊兰、吊兰、龙角草、木不角、鹿角草、圆叶吊兰、光棍草
味性:微甘、酸,平。
主治:舒筋活络,祛痰止咳。;乙脑,小儿麻痹后遗症,中风瘫痪。全草3~5钱,配两面针根皮3钱,炖猪瘦肉服,或水煎服,连续服用。;肺结核,小儿疳积。全草3~5钱,水煎服。长隔距兰
别名:雪山苓、捆仙绳、富贵草、转筋草、上天梯、土桔梗、四季青[四川]
味性:苦、微辛,平。
主治:祛风止咳,舒筋活络,调经止带。用于慢性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小腿转筋,白带,闭经,精神病烦燥不安。长青草
别名:向天葫芦、瓶儿草、倒罐子、猫耳朵、张天刚、七孔莲、朝天瓮子、张天罐、紫金钟、赤红莲、痢症草、罐子草、天葡萄、公石榴、大金钟、痢疾罐、罗浮金锦香、倒罐草、天罐子、酒里坛
味性:甘、涩,平。
主治:补虚益肾,收敛止血。治痨伤咳嗽吐血,痢疾,下肢酸软,筋骨拘挛,小便失禁,白浊白带。朝天罐
别名:柽、河柳、殷柽、雨师、赤杨、人柳、赤柽、三春柳、春柳、三眠柳、檴落、长寿仙人柳、观音柳、雨丝、蜀柳、垂丝柳、赤柳、西河柳、赤柽柳、西湖柳、红筋条、山川柳、红柳、赤柽木、赤树柳、山柽柳
味性:甘咸,平。
归经:归肺;胃;心经。
主治:疏风,解表,利尿,解毒。治麻疹难透,风疹身痒,感冒,咳喘,风湿骨痛。柽柳(图)
别名:赤包、气包、王瓜[辽宁.宁夏]、山屎瓜、屎包子、山土豆
味性:果:酸、苦,平;块根:苦,寒。
主治:果:理气,活血,祛痰,利湿。用于跌打损伤,嗳气吐酸,黄疸,肠炎,痢疾,肺结核咯血。;块根:治乳汁不下,乳房胀痛。赤雹
别名:鹿角七、细水麻叶、石边采、小白沙、小锦枝、半边山、半边伞、到老嫩、毛骨草、天门草、猴接骨、岩下青、拔血红、坑兰、风湿草、见血青
味性:微苦,平。
主治:治痢疾,风湿痛,黄疸,水肿,无名肿毒,骨折。赤车使者
别名:蛇头蓼、血当归、缺腰叶蓼、红泽兰、花蝴蝶、红皂药、散血丹、土竭力、花脸荞、荞子连、九龙盘、花扁担、土三七、散血连、小晕药、花脸晕药、苦茶头草、荞黄连、广川草、甜荞莲、脚肿草、田枯七、蛇头草、南蛇头、蝴蝶草、草见血、黄泽兰、花脸荞麦、亚腰山蓼、斗花痒、化血丹、飞蛾七、花月天、盘脚莲、金不换
味性:微苦、涩,平。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治痢疾,白带,血热头痛,崩漏,经闭,乳痈疮疖,跌打损伤。赤胫散
别名:牛金子、鱼鳞木、赤兰、石柃、山石榴、瓜子柴、山乌珠、细叶紫陵树、细子莲、赤楠蒲桃、瓜子木、假黄杨
味性:味甘;微苦;辛;性平。
归经:归肾;脾;肝经。
主治:健脾利湿,乎喘,散瘀。治浮肿,小儿盐哮,跌打损伤,烫伤。赤楠
别名:叫耳蒙根
味性:味甘;微苦;辛;性平。
归经:归肾;脾;肝经。
主治:益肾定喘;健脾利湿;祛风活血;解毒消肿。主喘咳;浮肿;淋浊;尿路结石;痢疾;肝炎;子宫脱垂;风湿痛;疝气;睾丸炎;痔疮;痈肿;水火烫伤;跌打肿痛。赤楠根
别名:赤豆、红小豆、亦豆、红豆、小红绿豆、虱拇豆、朱赤豆、金红小豆、朱小豆、小豆、猪肝赤、杜赤豆、虱牳豆、茅柴赤、米赤豆
味性:甘酸,平。
归经:归心、小肠经。
主治: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治水肿,脚气,黄疸,泻痢,便血,痈肿。赤小豆(图)
- 《中国药典》赤小豆
- 《中药大辞典》赤小豆
- 《中华本草》赤小豆
- 《外治方》赤小豆
- 《本草纲目》赤小豆
- 《本草备要》赤小豆
- 《本草便读》赤小豆
- 《本草乘雅半偈》赤小豆
- 《本草崇原》赤小豆
- 《本草从新》赤小豆
- 《本草撮要》赤小豆
- 《本草分经》赤小豆
- 《本草分经》赤小豆
- 《本草害利》赤小豆
- 《本草蒙筌》赤小豆
- 《本草求真》赤小豆
- 《本草新编》赤小豆
- 《本草衍义》赤小豆
- 《本草易读》赤小豆
- 《本草择要纲目》赤小豆
- 《长沙药解》赤小豆
- 《得配本草》赤小豆
- 《雷公炮制药性解》赤小豆
- 《名医别录》赤小豆
- 《神农本草经》赤小豆
- 《食疗本草》赤小豆
- 《食物疗法》赤小豆
- 《汤液本草》赤小豆
- 《吴普本草》赤小豆
- 《新修本草》赤小豆
- 《药笼小品》赤小豆
- 《药性切用》赤小豆
- 《药征续编》赤小豆
- 《饮食须知》赤小豆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赤小豆
- 《证类本草》赤小豆
- 《中药学》赤小豆
- 《千金翼方》赤小豆
- 《冯氏锦囊秘录》赤小豆
- 《饮膳正要》赤小豆
- 《医学入门》赤小豆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救军粮、赤果、纯阳子、火把果、红子、救兵粮)、水沙子、救兵粮、豆金娘、小红子、火棘
味性:甘;酸;涩;平。
归经:肝;脾;胃经。
主治:健脾消积,活血止血。治痞块,食积,泄泻,痢疾,崩漏,产后血瘀。赤阳子
别名:臭屎茉莉、山茉莉、大髻婆、过墙风、臭朱桐、臭牡丹[广西]、臭矢茉莉、蜻蜓叶、老虎草、小将军、冬地梅
味性:苦,平。
归经:心;脾;肾经。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治风湿骨痛,脚气水肿,痔疮脱肛,痒疹疥疮,慢性骨髓炎。臭茉莉
别名:矮桐子、大红花、臭枫根、臭八宝、臭芙蓉、矮脚桐、大红袍、矮童子、野朱桐、臭枫草、臭珠桐、矮桐、逢仙草、臭灯桐、假真珠梧桐、臭树、臭草、鸡虱草、臭黄根、臭茉莉、臭梧桐
味性:辛苦;平。
归经:心;肝;脾经。
主治:活血散瘀,消肿解毒。治痈疽,疔疮,乳腺炎,关节炎,湿疹,牙痛,痔疮,脱肛。臭牡丹
别名:八角梧桐、山梧桐、臭桐柴、楸茶叶、后庭花、海州常山、海桐、臭桐、臭芙蓉、地梧桐、秋叶、凤眼子、泡花桐、楸叶常山、矮桐子、岩桐子、百日红、臭牡丹
味性:苦、甘,平。
归经:肝;胆;脾经。
主治:祛风湿,降血压。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高血压病,偏头痛,疟疾,痢疾,痔疮,痈疽疮疥。臭梧桐
别名:食茱萸、木满天星、海桐皮[浙江误称]
味性:根:苦,平;树皮:苦,平;果实:辛,温。
主治:根:祛风通络,活血散瘀,解蛇毒。外用治跌打肿痛,风湿关节痛。;树皮:祛风湿,通经络。用于腰膝疼痛,顽痹,疥癣等症。;果实:温中,除湿,止痛,杀虫。可代花椒用。为芳香健胃,驱风药。治中暑腹脘冷痛吐泻,并能驱蛔虫。;叶:外用治毒蛇咬伤肿痛及外伤出血。樗叶花椒
别名:甜川牛膝、甜牛膝、天全牛膝、大牛膝、白牛膝、拐牛膝、龙牛膝、牛膝、都牛膝、米心牛膝、家牛膝、肉牛膝
味性:甘、微苦,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活血祛瘀;祛风利湿。主血瘀经闭;难产;胞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热淋;石淋;痛经;风湿腰膝疼痛。川牛膝(图)
别名:春根藤、木头疳、崧根藤、伸筋藤、石邦子、上木蛇、、白花风不动、山芡实、潭薏米、多泥红、风不动藤、松筋藤
味性:苦辛;平。
归经:肝;心经。
主治:祛风湿,壮筋骨,止痛,消肿。治风湿关节痛,咽喉肿痛,痈肿,疥疮。穿根藤
别名:葨芝、金蝉退壳、黄龙退壳、牵牛入石、金腰带、黄蛇根、山荔枝、千重皮、柘根、川破石、地棉根、拉牛入石、黄蛇、柘藤根、山黄箕、铁篱根、黄龙脱皮、刺楮、山黄芪、野黄芪、九层皮、千层皮
味性:微苦,平。
主治:祛风利湿,活血通经。治风湿关节疼痛,黄疸,淋浊,蛊胀,闭经,劳伤咳血,跌打损伤,疔疮痈肿。穿破石
别名:穿地龙、地龙骨、金刚骨、鸡骨头、野山药、穿龙骨、狗山药、山常山、穿山骨、火藤根、粉萆薢、黄姜、土山薯、竹根薯、铁根薯、雄姜、黄鞭、山花啦、串山龙、过山龙
味性:平;苦。
归经:肝;肺经。
主治: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用于风湿痛,风湿关节痛,筋骨麻木,大骨节病,跌打损伤,支气管炎。穿山龙
别名:球果卫矛、五棱子、青皮树、小米饭、暖木
味性:苦;辛;平。
归经:心;大肠;肝经。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经;利水解毒。主风湿痹痛;痢疾;泄泻;痛经;闭经;跌打骨折;脚气;水肿;阴囊湿痒;疮疡肿毒。垂丝卫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