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樨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草木樨
Cǎo Mù Xī
草木樨
别名铁扫把、省头草、辟汗草、野苜蓿
功效作用芳香化浊截疟。用于暑湿胸闷口臭头胀头痛疟疾痢疾
英文名 
始载于 
毒性 
归经 
药性
药味

  

目录

  1. 植物名称
  2. 植物学名
  3. 来源与分布
  4. 植物形态
  5. 植物特性
  6. 饲用价值及利用技术
  7. 栽培技术
  8. 药用

植物名称

草木樨  

植物学名

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  

来源与分布

草木樨(别名黄花草,黄花草木樨,香马料木樨,野木樨)分布较广。在温带、亚热带,除高寒草甸和荒漠区外,均有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青海、西藏、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川和云南等省区。在西藏海拔3700米的地区,或海滩海拔仅数米的地段,亦有分布的记录,在国外,前苏联(中亚,西伯利亚,远东),蒙古、朝鲜、日本及东南亚、欧洲、北美也有。  

植物形态

草木樨为二年生或一年生草本。主根深达2米以下。茎直立,多分枝,高50~120厘米,最高可达2米以上;羽状三出复叶,小叶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1~1.5厘米,宽3~6毫米,先端钝,基部楔形,叶缘有疏齿,托叶条形;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长而纤细,花小,长3~4毫米,花萼钟状,具5齿,花冠蝶形,黄色,旗瓣长于翼瓣。荚果卵形或近球形,长约3.5毫米,成熟时近黑色,具网纹,含种子1粒。  

植物特性

草木樨喜欢生长于温暖而湿润的沙地、山坡、草原、滩涂及农区的田埂、路旁和弃耕地上。一年生的草木樨,当年即可开花结实,完成其生命周期,但二年生的,当年仅能处于营养期,翌年才能开花结实,完成其生命周期。就二年生来说,其返青期在温带地区,一般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在亚热带地区,一般为3月底至4月初返青。返青时的日均温一般为5~10℃。开花期,在温带地区,一般为6月初至7月初,亚热带地区,一般为5月中旬至7月底;结实期,在温带,一般是7月中旬至8月底,生育期为98~118天;亚热带,一般为8月初至9月中旬,生育期长达183~230天。草木樨为直根系草本植物,其颈部芽点不多,分枝能力有限,而大量的芽点分布于茎枝叶腋;所以,放牧或刈割,留茬不宜太低,如果要增加利用次数,只有适当增加留茬高度,一般留茬以15厘米左右为好,每年可刈割2~3次。草木樨主要靠种子繁殖。在野生条件下,其产种量较高,自然繁殖能力是比较强的,其细小的种子(或荚果),主要靠自播和风力传播,其50%左右的硬实,主要通过将种子寄存于土壤中越冬,腐烂种皮后,翌年萌芽出土。如果进行人工播种,播种前必须采取措施擦破种皮,以提高其发芽率和出苗效果,或模拟其天然情况下克服硬实的方式,采取冬季播种,以使翌年春季出苗整齐一致。草木樨的生态幅度很广,从寒温带到南亚热带,从海滨贫瘠的沙滩,到海拔3700米的高寒草原,都有分布。它适应的降水范围为300~1700毫米;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从沙土到粘性土,从碱性土到酸性土,都能很好地适应,所适应的pH值为4.5~9;在冬季绝对最低温-40℃和夏季最高温41℃的情况下,都能顺利地通过,因此,它的耐寒、耐旱、耐高温、耐酸碱和耐土壤贫瘠的性能都是很强的,从野生情况来看,它比白花草木樨,黄香草木樨,细齿草木樨和印度草木樨的适应性都强。  

饲用价值及利用技术

草木樨开花前,茎叶幼嫩柔软,马、牛、羊、兔均喜食。切碎打浆喂猪效果也很好。它既可青饲,青贮,又可晒制干草,制成草粉。只是开花后,植株渐变粗老,且含有0.5~1.5%的“香豆素(C9H6O2)”,带苦味,适口性降低,但经过加工,调制成干草或青贮,可使香豆素气味减少,各种家畜一经习惯还是喜食的。从草木樨所含的营养成分看,它含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等均比白花草木樨、黄香草木樨和印度草木樨的营养成分含量都高。尤其籽实的粗蛋白质含量竟高达31.2%。可见草木樨不仅是一种良好的饲草,而且也是一种良好的蛋白质饲料。从草木樨的营养成分看,无论在饲料中,或是干物质中,含的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和可消化蛋白,在豆科牧草中也都是比较高的。可看出,草木樨的营养价值是相当高的。草木樨含有多种矿质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对于增加牲畜的营养和土壤肥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草木樨还含有挥发油。它含的香豆素(0.5~1.5%)比白花草木樨和黄香草木樨含量低,比细齿草木樨含量高。这说明,它的适口性优于前2种,而较后者为差。草木樨在天然草地,一般以伴生种的地位出现于多类草本群落,一般株高为50~120厘米,在黑龙江发现有高达250厘米的。这说明,它在优越的水热条件下,如果人工予以栽培驯化,是能够生产出较高产量的鲜草和籽实的。尤其是它分布广,适应性强,营养价值较高,而含的香豆素又比较低,因此,它是一种很好的种质资源,将它驯化、培育成抗性强、饲用价值高的高蛋白质饲料作物,是完全可能的。草木樨除具有很高的饲用价值外,还是一种蜜源植物,流蜜期约20天,泌蜜温度25~30℃,在新疆则需要更高气温。其泌蜜量大,产量稳定,一般0.3公顷可放蜂一群,群产蜜20~40kg;人工种植并有灌溉条件的草木樨,一个花期可取蜜7次。草木樨的蜜、粉丰富,蜂群采完草木樨后,群势能增长30%~50%。作为水土保持植物也很好;尤其它的根系发达,根瘤多,且根、茎、叶等富含氮、磷、钾、钙和多种微量元素,作为草粮轮作、间种品种或压制绿肥以培肥土壤,是非常有前途的。在中草药中,草木樨为正宗“辟汗草”,其功能是:清热解毒,杀虫化湿,主治暑热胸闷胃病疟疾痢疾淋病皮肤疮疡口臭头痛等多种病证。它的根叫“臭苜蓿根”。能清热解毒,主治淋巴结核。  

栽培技术

草木樨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它性喜阳光,最适于在湿润肥沃的沙壤地上生长。草木樨种子小,顶土力弱,整地要求精细,地面要平整,土块要细碎,才能保证出苗快,出苗齐,若适当施些有机肥,则可提高产量,如每亩施20千克的磷肥,效果会更好。草木樨种子含硬实较多,播种前应进行种子处理,一是用机械脱去或擦破种皮,另一是采取冬播,种子经过冬季,使种皮腐烂。春播宜在3月中旬到4月初进行,无论春播或夏播,都会受到荒草的危害,秋播时墒情好,杂草少,有利出苗和实生苗的生长。冬季寄籽播种较好,它即可省去硬实处理,有不争劳力,翌年春季出土后,苗全苗齐,且与杂草的竞争力强,可保证当年的稳产高产。草木樨种子细小,应浅播,以1.5~2厘米为宜。播种方法可条播、穴播和撒播。条播行距:20~30厘米为宜,穴播以株行距26厘米为宜好,条播每亩播种量为0.75千克,穴播为0.5千克,撒播为1千克。为了播种均匀,可用4~5倍于种子的沙土与种子拌匀后播种。在苗高13~17厘米时,结合中耕除草和追肥进行匀苗。当70%左右的种荚由绿变为黄褐色,即可及时收获种子。  

药用

【药品名称】 草木樨

【藏药名】 甲贝

【拼音名】 Caomuxi

【英文名】 HERBA MELICTI

【标准编号】 WS3-BC-006

【来源/处方】 为豆科植物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的干燥全草,夏季采全草,洗净,凉干。

【性状】 全草干缩,长40~80cm,多分枝,无毛,表面淡绿色。叶具3小叶,小叶长椭圆形披针形,长1~1.5cm,宽3~5mm。先端圆形或钝,基部宽楔形,边缘具细锯齿;托叶线形。总状花序,密生多数花;花黄色;萼片钟形,萼齿5,披针形;旗瓣倒卵形,翼瓣、龙骨瓣皆短于旗瓣,均长爪与耳。荚果卵球形,无毛,有网脉,种子1枚。卵球形,褐色。气芳香、味苦。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切节,晾干。

性味】 苦,凉。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消炎,干四肢浓水。用于脾脏病,绞肠痧,白喉,乳蛾等。

【用法与用量】 5~15g。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