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性中药列表/18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梦花根

味性:辛;平。

归经:肾经。

主治:治梦遗,早泄,白浊,虚淋,血崩,白带。梦花根

猕猴骨

别名:猴骨、申骨

味性:性平,味酸。

归经:入心、肝二经。

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治风寒湿痹,四肢麻木,关节疼痛。猕猴骨

猕猴梨根

别名:藤梨根

味性:淡;微涩;平。

主治:清热利湿;祛风除痹;解毒消肿;止血。主黄疸;消化不良;呕吐;风湿痹痛;消化道癌肿;痈疡疮疖;跌打损伤;外伤出血;乳汁不下。猕猴梨根

猕猴梨叶

味性:甘;平。

主治:止血。主外伤出血。猕猴梨叶

猕猴肉
猕猴肉

味性:味酸;性平。

归经:肺经。

主治:祛风除湿;补肾健脾。主风湿骨痛;神经衰弱;阳痿遗精;小儿疳积;便血。猕猴肉

米饭花

别名:董拉把[侗族语]

味性:甘,平。

主治:消肿。治全身浮肿。米饭花

米饭花果

味性:甘;性平。

主治:消肿散瘀。主全身浮肿;跌打肿痛。米饭花果

米露

味性:甘;淡;平。

主治:健脾补肺;开胃进食。主脾虚食少;大便溏薄;肺虚久咳。米露

米伞花

别名:垂花穗状报春、斜倾报春花、野洋参

味性:辛、甘,平。

主治:补虚,通乳。主治肺结核咳嗽,乳汁不下。米伞花

米碎木皮

别名:救必应

味性:辛;苦;平。

主治:驱虫;止痛。主蛔虫症;腹痛。米碎木皮

米油

别名:粥油

味性:甘;平。

主治:补肾健脾;利水通淋。主脾虚赢瘦;肾亏不育;小便淋浊。米油

米仔兰花

别名:逻罗花、米兰花、树兰花

味性:辛;甘;平。

主治:行气宽中;宣肺止咳。主胸膈满闷;噎膈初起;感冒咳嗽。米仔兰花

秘鲁香胶
秘鲁香胶

别名:拔尔撒摩、百露拔尔撒摩、秘鲁香、秘鲁香脂

味性:苦;辛;平。

归经:心;肺;肝经。

主治:目咳祛痰;解毒杀虫。主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痘疹;湿疹;皮肤伤损;疮疖疥癣。秘鲁香胶

密花角蒿

别名:密毛角蒿、红花角蒿、角蒿

味性:味苦;微甘;性平。

归经:肝、脾、肺、胃四经。

主治:清热;鲜毒;燥湿;消食。主发热;黄疸;中耳炎;消化不良;胃痛;腹胀便秘。密花角蒿

密马

别名:美花狸尾豆、猫尾风、狐狸尾、退蛆草

味性:味甘;性平。

归经:心;肝经。

主治:散寒除湿。主感冒发热;肌肉酸痛。密马

密毛桃叶珊瑚果

味性:味微苦;性平。

主治:祛湿止带。主赤白带下。密毛桃叶珊瑚果

密毛桃叶珊瑚叶

味性:味辛;微苦;性平。

主治:散瘀止血。主跌打瘀肿;外伤出血。密毛桃叶珊瑚叶

密穗砖子苗

味性:辛、苦,平。

主治:止咳化痰,宣肺解表。治风寒感冒,咳嗽痰多。密穗砖子苗

密叶绢藓

别名:石苔

味性:苦;涩;平。

归经:膀胱经。

主治:利尿消肿。主小便不得;水肿。密叶绢藓

密枝问荆

别名:小笔筒草、小木贼、笔筒草、马浮草、马尾草、眉毛草、接续草、别合草

味性:甘;微苦;平。

主治:清热利尿;明目退翳;接骨。主感冒发热;小便不利;目赤肿痛;翳膜遮睛;跌打骨折。密枝问荆

蜜蜂子

别名:蜂子

味性:甘,平。

归经:脾;胃经。

主治:祛风,解毒,杀虫。治头风,麻风,丹毒,风疹,虫积腹痛,妇女带下。蜜蜂子

蜜环菌
蜜环菌原生态蜜环菌蜜环菌

别名:糖蕈、榛蘑、蜜色环菌、蜜蘑、栎菌、根索菌、根腐菌、栎蕈、小蜜环菌

味性:甘;平。

归经:肝经。

主治:熄风平肝;祛风通络;强筋壮骨。主头晕;头痛;失眠;四肢麻木;腰腿疼痛;冠心病;高血压;血管性头痛;眩晕综合征;癫痫。蜜环菌

绵萆薢
绵萆薢原生态绵萆薢

别名:大萆薢、萆薢、畚箕斗、山畚箕、山薯、狗粪棵

味性:苦,平。

归经:归肾、胃经。

主治:祛风湿;利湿浊;消肿毒。主风湿痹痛;腰膝酸痛;小便混浊;淋沥;白带。绵萆薢

绵毛马兜铃
绵毛马兜铃

别名:寻骨风、黄木香、毛香、猴耳草

味性:辛、苦、平。

主治:祛风、活络、止痛。用于风湿痹痛,关节酸痛。绵毛马兜铃

绵三七
绵三七

别名:鸡心矮陀陀、球根毛瓣花、草仔薯、山草果、排红草、山鸡头、山土瓜、草果暗消、地草果、独苗一支立

味性:甘苦,平。

归经:脾;胃;肝经。

主治:健胃消积,理气止痛。用于小儿疳积,消化不良,胃腹疼痛,腹泻,跌打损伤。绵三七

绵藤

别名:粉背南蛇藤、博根藤、麻妹条、落霜红、来阿片[苗语]、来阿片

味性:辛;平。

归经:肝经。

主治:化瘀消肿。主跌打伤肿。绵藤

绵阳岩白菜
绵阳岩白菜

别名:岩白菜、接骨草

味性:甘、微苦,平。

主治:止血;活血止痛。主劳伤咯血;崩漏;痛经;跌打损伤。绵阳岩白菜

檰芽

别名:杜仲芽

味性:甘;性平。

主治:补虚生津;解毒;止血。主身体虚弱;口渴;脚气;痔疮肿痛;便血。檰芽

缅茄
缅茄

别名:沔茄、木茄

味性:辛;平。

归经: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赤眼,眼生云翳,疮毒,火热牙痛。缅茄

缅枣
缅枣

别名:酸枣、西西果、马典西西果

味性:涩微苦,平。

归经:脾经。

主治:消热止痛;收敛止泻。主烧烫伤;咽喉痛;腹泻;痢疾。缅枣

鮸鱼

别名:敏鱼、鳘

味性:甘、咸,平。

主治:养血止血,补肾固精。鮸鱼

面根藤
面根藤

别名:蒚子根、兔儿苗、狗儿秧、秧子根、奶浆藤、面根草、狗儿完、小旋花、南面根、常春藤叶夫剑、狗儿蔓、打破碗、常春藤叶天剑、蒲地参、盘肠参、燕覆子、米线草、兔儿草、富苗秧、扶秧、走丝牡丹、钩耳藤、喇叭花、狗耳苗、扶苗、扶子苗、旋花苦蔓、老母猪草

味性:甘微苦;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治淋病,白带,月经不调,小儿疳积。面根藤

榠樝

别名:木李、蛮樝、瘙樝、木梨、海棠、土木瓜、蛮楂、木叶

味性:酸,平。

归经:肺;胃;大肠经。

主治:消痰,祛风湿。治恶心,泛酸,吐泻转筋,痢疾,风湿筋骨酸痛。榠樝

磨盘草
磨盘草

别名:耳响草、白麻、磨丬果、土砻盾、石磨仔、磨仔草、磨档草、金花草、唐挡草、帽笼子、磨笼子、磨盆草、印度苘麻、牛响草、磨挡草、木磨子、苘麻、磨谷子、磨龙子、牛姑仔磨、复盆子、半截磨、假茶仔、挨砻地堵、磨砻草、磨盘花、累子草、米兰草、帽子盾、倒绋草、四米草、研仔盾草

味性:甘、淡,平。

归经:肺;肾经。

主治:清热,利湿,开窍,活血。治泄泻,淋病,耳鸣耳聋,疝气,痈肿,荨麻疹。磨盘草

蘑菇
蘑菇原生态蘑菇蘑菇

别名:双孢蘑菇、洋蘑菇、洋蕈、洋菌、洋茸、西洋草菇、鸡足磨菇、磨菇蕈、肉蕈、蘑菰、麻菰、鸡足蘑菇、蘑菇草

味性:甘,平。

归经:肠;胃;肺经。

主治:消食,清神,平肝阳。主治消化不良,高血压。蘑菇

墨地

别名:八月瓜

味性:性平,味酸涩。

主治:健脾,理气,安胎。治痢疾腹痛,劳伤咳喘,胎气不安,月经不调,白带。墨地

牡丹花

味性:苦;淡;平。

归经:肝经。

主治:活血调经。主妇女月经不调;经行腹痛。牡丹花

牡蒿

别名:齐头蒿、野塘蒿、土柴胡[湖南、广东]、蔚、牡荍、水辣菜、布菜、铁菜子、土柴胡、猴掌草、流尿蒿、臭艾、碗头青、油艾、油蒿、油蓬、奶疳药、花艾草、六月雪、老鸦青、马莲蒿、马根柴、鹅草药、脚板蒿、牛尾蒿、白花蒿、熊掌草、克头青、老鸦、菊叶柴胡、花等草、匙叶艾

味性:苦、甘,平。

主治:解表,清热,杀虫。治感冒身热,劳伤咳嗽,潮热,小儿疳热,疟疾,口疮,疥癣,湿疹。牡蒿(图)

牡荆
牡荆

别名:黄荆、小荆、楚

味性:实:苦、温;叶:苦、寒;根:甘、若、平;茎:甘、平。

主治:1、白带下。用牡荆子炒焦为末,饮服。;2、小肠疝气。用牡荆子半升,炒熟,加酒一碗,煎开,乘热饮服。甚效。;3、湿痰白浊。用牡荆子炒为末,每服三钱,酒送下。;4、耳聋。用牡荆子泡酒常饮。;叶:;1、九窍出血。用荆叶捣汁,酒调服二合。;2、小便尿血。治方同上。;3、腰脚风湿。用荆叶煮水,熏蒸病人,以汗出为度。;根:各各上风疾。用七叶黄荆根皮、五加根皮、接骨草,等分煎汤,每日饮服适量。;茎:灼疮发热,风牙痛。青盲内障。;荆沥:;1、中风口噤。服荆沥,每次一升。;2、头风头痛。用日取荆沥饮服。;3、喉痹疮肿。取荆沥细细咽服。或以荆一把,水煎服。;4、心虚惊悸,形容枯瘦。用荆沥二升,火上煎成一升六合,分四次服,白天服三次,晚上服一次。;5、赤白痢。久不愈。用荆沥饮服,每日五合。;6、疮癣。用荆沥涂搽。牡荆(图)

牡荆茎

别名:牡荆条

味性:味辛;微苦;性平。

归经:肺;肝;脾;胃经。

主治:治感冒,风湿,喉痹,疮肿,牙痛。牡荆茎

牡荆沥

别名:牡荆汁、荆沥、黄荆茎沥

味性:甘,平。

归经:心;肝经。

主治:除风热;化痰涎;通经洛;行气血。主中风口噤;痰热惊痫;头晕目眩;喉痹;热痢;火眼。牡荆沥

牡荆叶
牡荆叶原生态牡荆叶牡荆叶

别名:荆叶

味性:辛苦,平。

归经:归肺经。

主治:祛痰,止咳,平喘。用于咳喘;慢性支气管炎。牡荆叶

牡蛎肉
牡蛎肉

别名:蛎黄

味性:甘咸,平。

归经:心;肝经。

主治:滋阴养血。治烦热失眠,心神不安,丹毒。牡蛎肉

木半夏根

别名:牛奶子根

味性:味涩;微甘;性平。

归经:肝;脾经。

主治:行气活血;止泻;敛疮。主跌打损伤;虚弱劳损;泻痢;肝炎;恶疮疥癞。木半夏根

木菠萝

别名:将军木、蜜冬瓜、树菠萝

味性:树液:淡,涩;果仁:甘,平。

主治:树液:散结消肿,止痛。主治疮疖红肿,急性淋巴结炎,湿疹。用树液涂患处。;果仁:滋养益气,生津止渴,通乳。主治产后乳少或乳汁不通,脾胃虚弱。2~4两,炖肉服或水煎服。木菠萝

木达地黄
木达地黄

别名:马松子、野路葵、野棉花秸、假络麻

味性:淡;平。

主治:清热利湿。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木达地黄

木豆

别名:豆蓉、山豆根、扭豆、三叶豆、野黄豆、观音豆、树豆、大木豆、花螺树豆

味性:辛、涩,平。

归经:肝;脾经。

主治:利湿消肿,散瘀止痛。用于黄疸型肝炎,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便血,衄血。木豆

木豆叶

味性:平,淡。

归经:心经。

主治:解毒消肿。主小儿水痘,痈肿疮毒。木豆叶

木芙蓉花

别名:芙蓉花、地芙蓉花、拒霜花、七星花、水芙蓉、霜降花

味性:辛,平。

归经:入肺。

主治:清热,凉血,消肿,解毒,治痈肿,疔疮,烫伤,肺热咳嗽,吐血,崩漏,白带。木芙蓉花

木芙蓉叶
木芙蓉叶

别名:拒霜叶、芙蓉花叶、铁箍散

味性:辛,平。

归经:入手太阴肺、足厥阴肝经。

主治:凉血,解毒,消肿,止痛。治痈疽焮肿,缠身蛇丹,烫伤,目赤肿痛,跌打损伤。木芙蓉叶

木锦鸡儿

味性:肝,平。

主治:补血,活血。主治跌打损伤,痘疮。木锦鸡儿

木槿
木槿

别名:榇、日及、朝开暮落花、藩篱草、花奴玉蒸

味性:甘、平、滑。

主治:1、赤白逅眄。用槿皮二两,切细,用白酒一碗半,煎成一碗,空心服。;2、头面钱癣。用槿树皮研为末,醋调匀,隔水煮成膏敷涂患处。;3、牛皮癣。用川槿皮一两、大风子仁十五个、半夏五钱(锉细),放在水二碗中浸露七宿,取出加轻粉少许,共研为末涂癣。有臭流出即愈。;4、痔疮肿痛。用木槿皮或叶煎汤先熏后洗。;5、大肠脱肛。用木槿根煎汤,先熏洗后,以白矾、五倍子调敷。;6、噤口痢。用红木槿花,去蒂,阴干为末,煎面饼二个,蘸末吃下。;7、风痰逆。用木槿花晒干,焙过,研为末。每服一、二匙,空心服,开水送下。白花更好。;8、黄水脓疮。用木槿子烧存性,调猪骨髓涂搽。木槿(图)

木槿花
木槿花

别名:篱障花、清明篱、白饭花、鸡肉花、猪油花、朝开暮落花、里梅花、疟子花、喇叭花、白玉花、藩篱花、打碗花、灯盏花、白面花、朝开幕落花、白槿花、桐树花、大碗花、碗盖花、扁状花、苦松花、水槿花、槿铃花、新米花、饭汤花、旱莲花、水昌花、槿树花、三七花、扦金花、木荆花、芭壁花、木红花、肉花、白木棉花、白水绵花、白棉花

味性:甘,平。

归经:脾;肺;肝经。

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治肠风泻血,痢疾,白带。木槿花

木馒头
木馒头

别名:木莲、水馒头、鬼馒头、蔓头萝、凉粉果、木铎、桔杷、文头果、文头榔、糖馒头、馒头郎、牛奶子、牛奶柚、金柚奶、假秤锤、程邦子、水子、鬼球、木果蒲、胖朴、爬墙果、爬壁果、薜荔果、膀膀子、凉粉子、烹泡子、王不留行、馒头米壳、木锋、桔把、木莲果、凉粉树果、馒头果、薛荔果、木瓜、膨泡、乌鸦馒头

味性:甘,平。

归经:肾、胃、大肠经。

主治:通乳,利湿,活血,消肿。治乳汁不下,遗精,淋浊,乳糜尿,久痢,痔血,肠风下血,痈肿,疔疮。木馒头

木棉皮
木棉皮

味性:辛,平。

归经:胃;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血。主风湿痹痛;泄泻;痢疾;慢性胃炎;胃溃疡;崩漏下血;疮疖肿痛。木棉皮

木蹄
木蹄

别名:桦菌芝

味性:微苦;性平。

主治:消积;化瘀;抗癌。主食积;食管癌;胃癌;子宫癌。木蹄

木通根

别名:八月瓜根

味性:苦,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祛风,利尿,行气,活血。治风湿关节痛,小便不利,胃肠气胀,疝气,经闭,跌打损伤。木通根

木香花

别名:白刺花、双白刺花

味性:涩,平。

主治:收敛止痛,止血。主治肠炎,痢疾,月经过多,肠出血,小儿腹胀,消化不良,腹泻;外用治外伤出血,疮疖。木香花

苜蓿
苜蓿苜蓿

别名:紫苜蓿、紫花苜蓿、蓿草、牧蓿、木粟、怀风、光风、连枝草、光风草、南苜蓿、金花菜、草头、母齐头、黄花草子、磨盘草子、黄花菜

味性:苦,平。

归经:脾;胃;肾经。

主治:清脾胃,利大小肠,下膀胱结石。苜蓿(图)

慕荷

别名:黄药子、索骨丹、老汉求、猪屎七、秤杆七、老蛇盘、天蓬伞、红苕七、麻鹞子、红药子、金毛狗

味性:性平,味酸涩。

主治:清热化湿,止血生肌。治湿热下痢,久泻,白浊,带下,崩漏,吐血,衄血,大便出血,疮毒,金疮。慕荷

奶浆柴胡

别名:竹叶青、岔子菜、小粘连、瘦地草、细防风

味性:味苦;性平。

主治:祛风散寒;消炎解毒。主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奶浆柴胡

奶汁树

别名:牛奶子树、下乳草、山沉香

味性:平,辛微涩。

主治:祛风利湿;清热解毒。主风湿痹痛;黄疸;疟疾;背痈;乳痈;齿龄炎;毒蛇咬伤。奶汁树

南方露珠草
南方露珠草

别名:拐子菜、辣椒七、白辣蓼草、假蛇床子、白洋漆药、野牛夕、红节草

味性:味辛;苦;性平。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清热解毒。主风湿痹痛;跌打瘀肿;乳痈;瘰疬;疮肿;无名肿毒;毒蛇咬伤。南方露珠草

南瓜蒂

味性:味苦;微甘;性平。

归经:肺;肝经。

主治:解毒;利水;安胎。主痈疽肿毒;疔疮;烫伤;疮溃不敛;水肿腹水;胎动不安。南瓜蒂

南瓜根

味性:味甘;淡;性平。

归经:归肝;膀胱经。

主治:利湿热,通乳汁。治淋病,黄疸,痢疾,乳汁不通。南瓜根

南瓜须

别名:南瓜蔓

味性:微苦;平。

归经:肝经。

主治:治妇人乳缩疼痛。主。南瓜须

南鹤虱
南鹤虱

别名:虱子草、野胡萝卜子、窃衣子、鹤虱

味性:苦、辛,平。

归经:归脾、胃经。

主治:杀虫;消积;止痒。主蛔虫;晓虫;绦虫;钩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阴痒。南鹤虱

南苜蓿

别名:母齐头、金花菜、黄花草子、草头

味性:全草:苦、微涩,平;根:苦、微涩,寒。

主治:全草:清热利尿。治膀胱结石。;根:清热利尿,退黄。治黄疸,尿路结石。南苜蓿

南蛇藤根

味性:辛;苦;平。

归经:肾;膀胱;肝经。

主治:祛风胜湿,行气散血,消肿解毒。治风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痧气呕吐腹痛,痈疽肿毒。南蛇藤根

南蛇藤果

别名:合欢花、狗葛子、皮猢子、鸦雀食

味性:甘;微苦;平。

主治:养心安神;和血止痛。主心悸失眠;健忘多梦;牙痛;筋骨痛;腰腿麻木;跌打伤痛。南蛇藤果

南蛇藤叶

味性:苦;辛;平。

归经:肝经。

主治: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活血止痛。主风湿痹痛;疮疡疖肿;疱疹;湿疹;跌打损伤;蛇虫咬伤。南蛇藤叶

南天竹

别名:白天竹、天竹子、天竹、南天烛、山黄芩、钻石黄

味性:根、茎:苦,寒;果:苦,平。

主治:根、茎:清热除湿,通经活络。用于感冒发热,眼结膜炎,肺热咳嗽,湿热黄疸,急性胃肠炎,尿路感染,跌打损伤。;果:止咳平喘。用于咳嗽,哮喘,百日咳。南天竹

南天竹子

别名:红杷子、天烛子、红枸子、南竹子、钻石黄、天竺子

味性:酸甘,平。

归经:肺;肝经。

主治:敛肺止咳;平喘。主久咳;喘息;百日咳。南天竹子

南枳椇

别名:枳椇子

味性:甘,平。

主治:止渴除烦,解酒毒,利二便。主治醉酒,烦热,口渴,呕吐,二便不利。南枳椇

南烛根

别名:乌饭树根

味性:酸;微甘;性平。

主治:散瘀;止痛。主牙痛;跌伤肿痛。南烛根

南烛叶

别名:南烛枝叶

味性:酸涩,平。

归经:心;脾;肾经。

主治:益肠胃;养肝肾。主脾胃气虚;久泻;少食;肝肾不足;腰膝乏力;须发早白。南烛叶

泥胡菜
泥胡菜

别名:剪刀草、石灰菜、绒球、花苦荬菜、苦郎头、苦马菜、牛插鼻、糯米菜、猫骨头、苦蓝关菜、石灰青、田青、野苦麻、苦荬菜、猪兜菜、艾草

味性:辛,平。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祛瘀。治痔漏,痈肿疔疮,外伤出血,骨折。泥胡菜

泥鳅
泥鳅

别名:鱼鳅、鳛、鳅、鳅鱼、和鳅、鱃、泥鳅、委蛇、粉鳅

味性:甘,平。

归经:脾;肝;肾经。

主治:补中气,祛湿邪。治消渴,阳痿,传染性肝炎,痔疾,疥癣。泥鳅

拟囊果芹

味性:味辛;苦;性平。

主治:散风除湿;止痛解毒。主感冒;咳嗽;风湿骨痛;肌肉痛;偏头痛;疮肿。拟囊果芹

拟缺香茶菜

别名:野紫苏

味性:味辛;苦;性平。

主治:祛风活血;解毒消肿。主感冒头痛;风湿痹痛;跌打瘀肿;骨折;外伤出血;毒蛇咬伤。拟缺香茶菜

鸟不企
鸟不企原生态鸟不企

别名:鸟不服、红心茨亩、老鸦拍、鹰不拍、大叶鸟不企、刺老苞根、雀不站、大鹰不扑、鹊不踏、细号刺葱、刺葱树、刺葱、美冬竹、雷公木、芝练木

味性:味苦;辛;性平。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 通经;解毒消肿。主风热感冒头痛;咳嗽;风湿痹痛;腰腿酸痛;湿热黄疸;水肿;淋浊;带下;闭经;产后风痛;跌打肿痛;;胃脘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鸟不企

鸟不企叶

味性:味甘;性平。

主治:平肝;解毒。主头目眩晕;肿毒。鸟不企叶

尿泡草

别名:羊卵泡

味性:微苦,平。

主治:利尿。治肝硬化腹水,血管神经性水肿,慢性肝炎浮肿。尿泡草

柠条子

味性:苦;平。

归经:肺经。

主治:燥湿解毒,杀虫止痒。主黄水疮,神经性皮炎,牛皮癣。柠条子

牛胞衣

味性:咸;平。

归经:心;肝经。

主治:敛疮;止痢。主臁疮;冷痢。牛胞衣

牛背鹭
牛背鹭

别名:黄头鹭、尼鹭、家畜鹭鸶、红头鹭、畜鹭、红头官、放牛郎

味性:味咸;性平。

归经:肺;脾经。

主治:益气补虚;托毒消肿。主体虚赢瘦;痈肿疮毒。牛背鹭

牛鼻

别名:牛、水牛

味性:味甘;性平。

归经:肺;胃;肝经。

主治:生津;下乳;止咳。主消渴;妇人无乳;咳嗽;口眼歪斜。牛鼻

牛鼻栓
牛鼻栓

别名:千斤力

味性:苦;涩;平。

归经:肾经。

主治:益气,止血。主治气虚,刀伤出血。牛鼻栓

牛肠

别名:牛、水牛

味性:味甘;性平。

归经:大肠、小肠经。

主治:厚肠。主肠风痔漏。牛肠

牛大力
牛大力原生态牛大力牛大力

别名:猪脚笠、山莲藕、金钟根、倒吊金钟、大力薯

味性:甘,平。

主治:补虚润肺,强筋活络。用于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肝炎,遗精,白带。牛大力

牛胆参

味性:甘;淡;平。

归经:肾经。

主治:补肾;利尿。主肾炎水肿;淋证;肾虚腰膝酸软;疝气。牛胆参

牛耳草

别名:绵还阳草、猫耳朵、石花子、崖青叶、石胆草、翻魂草、蝴蝶草、铁鹞子、八宝茶、猫爪七、菜蝴蝶、猫耳草、牛舌头、小号病毒草、四瓣草、地虎皮、地膏药、还魂草

味性:味苦;性平。

归经:肺经.。

主治:散瘀,止血,解毒。用于创伤出血,跌打损伤,肠炎,中耳炎。牛耳草

牛耳枫子
牛耳枫子

别名:土鸦胆子、羊屎子、假鸦胆子、猪肚、珠碌子

味性:苦;涩;性平。

归经:大肠经。

主治:止疾。主久痢。牛耳枫子

牛耳岩白菜

别名:岩白菜[贵州]、猫耳朵[贵州安顺]、石三七[广西贵县]、石虎耳、金山岩白菜、岩青菜、呆白菜、矮白菜、石三七、猫耳朵、岩白菜

味性:甘,平。

主治:清肺止咳凉血上血;解毒消痈。主阴虚肺热;咳嗽咯咯血;崩漏带下;头号肿疮毒;外伤出血。牛耳岩白菜

牛肺

别名:牛、水牛

味性:味甘;性平。

归经:肺经。

主治:益肺;止咳喘。主肺虚咳嗽喘逆。牛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