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性中药列表/30
|
- 罂粟壳
- 罂粟嫩苗
- 樱草根
- 樱桃根
- 樱桃水
- 鹰不扑
- 鹰眼睛
- 鹰嘴爪
- 蘡薁
- 蘡薁根
- 迎春花
- 迎春花根
- 迎红杜鹃
- 迎山红
- 楹树
- 瘿花香茶菜
- 硬九子连环草
- 硬皮褐层孔菌
- 硬皮马勃
- 硬叶吊兰
- 硬枝黑锁梅
- 硬质早熟禾
- 油草
- 油茶
- 油茶根
- 油茶根皮
- 油茶叶
- 油茶子
- 油散木
- 油杉
- 柚核
- 莸叶醉鱼草
- 游草
- 友水龙骨
- 鱼鳔
- 鱼鳖金星
- 鱼草
- 鱼狗
- 鱼尾葵
- 鱼尾葵根
- 鱼尾葵叶
- 榆白皮
- 榆花
- 榆荚仁
- 榆树
- 榆叶
- 榆枝
- 羽萼
- 羽裂星蕨
- 禹余粮
- 玉
- 玉帘
- 玉米
- 玉米黑霉
- 玉米须
- 玉米轴
- 玉蜀黍
- 玉蜀黍苞片
- 玉蜀黍根
- 玉屑
- 玉竹
- 芋
- 芋梗
- 芋头
- 芋头花
- 郁金香
- 郁李仁
- 鸢翅骨
- 鸳鸯
- 原蚕子
- 原羚角
- 圆叶茅膏菜
- 圆叶母草
- 圆叶南蛇藤根
- 缘毛鸟足兰
- 鼋膏
- 鼋甲
- 鼋肉
- 远志木蓝
- 月光花种子
- 月季花叶
- 月见草油
- 越橘
- 越橘果
- 越王余筭
- 越王余算
- 云母石
- 云南双盾木
- 云南希草
- 云南小膜盖蕨
- 云南紫珠
- 云牛膝
- 云苔草
- 云支花
- 芸薹
- 芸薹子
- 芸薹子油
- 晕药
- 錾菜
- 枣核
- 下一页
别名:小郎伞、鸟不宿、楤木、打散根、百鸟不落、雷公木、刺老包、土花椒、小鸟不企、症状登追、不安丹、鸟不站、雷公刺
味性:味苦;辛;性平。
主治:散瘀消肿,祛风利湿。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胃痛,腹泻,痢疾,白带,痈疽,疔肿。鹰不扑
别名:野葡萄、山葡萄、薁、燕薁、蘡舌、山蒲桃、野葡萄藤、木龙、烟黑、接骨藤、甘古藤、酸古藤、禾黄藤、猫眼睛、禾花子藤、猫耳藤、山红羊、山苦瓜、蘡薁子
味性:甘;酸;平。
归经:肝;胃经。
主治:生津止渴。主暑月伤津口干。蘡薁
别名:牛尾木
味性:淡、涩,平。
主治:固涩止泻,收敛生肌。;主治肠炎,腹泻,痢疾:树皮0.5~1两,加白米2钱,炒至米焦黄,加水一碗半,煎取一碗服。;外伤出血:树皮研粉撒患处。;疮疡溃烂久不收口:用树皮适量,水煎外洗,并有树皮研粉撒患处。楹树
别名:抱石莲、鱼鳖草、金丝鱼鳖草、山豆丬草、石瓜子、金龟藤、螺厣草、瓜子金、瓜子菜、瓜米菜、金丝鱼鳖、石瓜米、金星草、肉石斛、岩瓜子草、擦不烂、瓜子莲、风不动、镜面草、瓜米还阳、瓜子草、小肺筋、瓜米石豇豆、石钱草、龙肝子、石豆
味性:苦;平。
归经:肝;胃;膀胱经。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化痰,凉血祛瘀。用于小儿高热,肺结核,内、外伤出血,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外用治疔疮肿毒。鱼鳖金星
别名:白榆、家榆、榆钱、春榆、粘榔树
味性:榆钱:微辛,平;皮、叶:甘,平。
主治:榆钱:安神健脾。用于神经衰弱,失眠,食欲不振,白带。;皮、叶:安神,利小便。用于神经衰弱,失眠,体虚浮肿。内皮:外用治骨折,外伤出血。榆树
别名:太一余粮、石脑、禹哀、太一禹余粮、白余粮、禹粮石、石中黄子、天师食、山中盈脂、石饴饼、石中黄、白禹粮、余粮石、禹粮土
味性:甘涩,平。
归经:归胃、大肠经。
主治:涩肠止血。治久泻久痢,妇人崩漏带下,痔漏。禹余粮(图)
- 《中国药典》禹余粮
- 《中药大辞典》禹余粮
-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禹余粮
- 《本草纲目》禹余粮
- 《本草备要》禹余粮
- 《本草便读》禹余粮
- 《本草乘雅半偈》禹余粮
- 《本草崇原》禹余粮
- 《本草从新》禹余粮
- 《本草撮要》禹余粮
- 《本草分经》禹余粮
- 《本草分经》禹余粮
- 《本草经集注》禹余粮
- 《本草蒙筌》禹余粮
- 《本草求真》禹余粮
- 《本草图经》禹余粮
- 《本草新编》禹余粮
- 《本草易读》禹余粮
- 《本草择要纲目》禹余粮
- 《本经逢原》禹余粮
- 《长沙药解》禹余粮
- 《得配本草》禹余粮
- 《雷公炮制药性解》禹余粮
- 《名医别录》禹余粮
- 《神农本草经》禹余粮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禹余粮
- 《汤液本草》禹余粮
- 《新修本草》禹余粮
- 《药笼小品》禹余粮
- 《药性切用》禹余粮
- 《药征续编》禹余粮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禹余粮
- 《证类本草》禹余粮
- 《千金翼方》禹余粮
- 《冯氏锦囊秘录》禹余粮
- 《医学入门》禹余粮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玉高梁、番麦、御麦、西番麦、玉麦、玉蜀秫、玉蜀黍、戎菽、红须麦、薏米包、珍珠芦粟、苞芦、鹿角黍、御米、包谷、陆谷、玉黍、西天麦、玉露秫秫、纤粟、珍珠米、粟米、包粟、包麦米、苞米
味性:甘,平。
归经:入手、足阳明经。
主治:调中开胃。玉米
别名:玉高梁、番麦、御麦、西番麦、玉米、玉麦、王蜀秫、戎菽、红须麦、薏米包、珍珠芦粟、苞芦、鹿角黍、御米、包谷、陆谷、玉黍、西天麦、玉露秫秫、纤粟、珍珠米、粟米、包粟、苞麦米、苞米
味性:味甘;性平。
归经:胃;大肠经。
主治:调中开胃;利尿消肿。主食欲不振;小便不利;水肿;尿路结石。玉蜀黍
别名:萎蕤、玉参、尾参、铃当菜、小笔管菜、甜草根、靠山竹、荧、委萎、女萎、萎莎、葳蕤、王马、节地、虫蝉、乌萎、青粘、黄芝、地节、马熏、女草、娃草、丽草、葳参、玉术、萎香、山玉竹、十样错、竹七根、竹节黄、黄脚鸡、百解药、山铃子草、铃铛菜、灯笼菜、山包米、山姜、黄蔓菁、芦莉花、连竹、西竹、萎yi、笔管子
味性:甘;平。
归经:肺;胃经。
主治: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玉竹(图)
别名:芋头
味性:块茎:辛,平;茎、叶:辛,平。
主治:块茎:宽胃肠,破宿血,去死肌,调中补虚,行气消胀,壮筋骨,益气力。并能祛暑热,止痛消炎。主治血热烦渴,头上软疖。;茎、叶:除烦止泻。主治胎动不安,蛇虫咬伤,痈肿毒痛,蜂螫,黄水疮等。;花:治子宫脱垂,小儿脱肛,痔疮核脱出及吐血等。芋(图)
别名:小李仁、大李仁、郁子、郁里仁、李仁肉、郁李、英梅、爵李、白棣、雀李、车下李、山李、爵梅、样藜、千金藤、秧李、穿心梅、侧李、欧李、酸丁、乌拉柰、欧梨
味性:辛苦甘,平。
归经:入脾、大小肠经。
主治:润燥滑肠;下气利水。主大肠气滞;燥涩不通;小便不利;大腹水肿;四肢浮肿;脚气。郁李仁(图)
- 《中国药典》郁李仁
- 《中药大辞典》郁李仁
- 《中华本草》郁李仁
- 《本草备要》郁李仁
- 《本草便读》郁李仁
- 《本草乘雅半偈》郁李仁
- 《本草崇原》郁李仁
- 《本草从新》郁李仁
- 《本草撮要》郁李仁
- 《本草分经》郁李仁
- 《本草害利》郁李仁
- 《本草蒙筌》郁李仁
- 《本草图经》郁李仁
- 《本草新编》郁李仁
- 《本草衍义》郁李仁
- 《本草易读》郁李仁
- 《本草择要纲目》郁李仁
- 《本经逢原》郁李仁
- 《得配本草》郁李仁
- 《滇南本草》郁李仁
- 《雷公炮炙论》郁李仁
- 《雷公炮制药性解》郁李仁
- 《神农本草经》郁李仁
- 《食疗本草》郁李仁
- 《汤液本草》郁李仁
- 《药笼小品》郁李仁
- 《药性切用》郁李仁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郁李仁
- 《证类本草》郁李仁
- 《中药学》郁李仁
- 《千金翼方》郁李仁
- 《冯氏锦囊秘录》郁李仁
- 《医学入门》郁李仁
- 资助【中医宝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