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羚角
| 原羚角 Yuán Línɡ Jiǎo | |
|---|---|
| 别名 | 小羚羊、西藏黄羊、西藏原羚、普氏原羚、滩黄羊 |
| 功效作用 | 涩肠止泻。主久泻 |
| 英文名 | Chamois angle |
| 始载于 | 《中国药用动物志》 |
| 毒性 | |
| 归经 | 心经、肝经 |
| 药性 | 平 |
| 药味 | 苦、咸 |
【药 名】:原羚角
【来 源】:为牛科动物原羚或普氏原羚的角。
【性味归经】:咸,寒。心、肝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5一15克,煎汤另冲服。
【别 名】:原羚(又名:小羚羊、西藏黄羊、西藏原羚)、普氏原羚(滩黄羊)
【动植物资源分布】:①原羚,分布于西藏、青海、甘肃等地。②普氏原羚,分布于内蒙、甘肃、青海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四季猎捕,取角,镑丝即成。
【拉丁名】: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Hodgson或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 Buchner
【考 证】: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生药材鉴定】:原羚角细长,略呈侧扁形。角上除尖端部分外,均长有环棱,棱多而窄,横棱且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