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性中药列表/22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山枇杷叶

味性:涩;平。

归经:胃;肺经。

主治:降气化痰;敛肺止咳。主风热鼻塞;咳喘久患。山枇杷叶

山牵牛
山牵牛

味性:味辛;甘;性平。

主治:活血止痛;解毒消肿。主胃痛;跌打损伤;疮疖;蛇咬伤。山牵牛

山芹

味性:味辛;苦;性平。

主治:解毒消肿。主乳痈;疮肿。山芹

山萩

别名:珠光香青、大火草、毛女儿草、牛舌草、九头艾、大叶白头翁、避风草

味性:微苦、甘,平。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通络,驱虫。用于感冒,牙痛,痢疾,风湿关节痛,蛔虫病;外用治刀伤,跌打损伤,颈淋巴结结核。山萩

山棯叶

味性:甘,平。

主治:治头痛,泻痢,疳积,外伤出血,疮疥。山棯叶

山棯子

别名:豆棯干

味性:甘涩,平。

主治:养血,止血,涩肠,固精。治血虚,吐血,鼻衄,便血,痢疾,脱肛,耳鸣,遗精,血崩,带下。山棯子

山稔根

别名:岗稔根、当梨根、刀莲头、多年片、哆呢根、多年头、哆啤子根、哆唉头

味性:味辛;甘;性平。

主治:理气止痛;利湿止泻;被动瘀止血;益肾养血。主脘腹疼痛;消化不良;哎吐泻痢;胁痛划时代疸;癓瘕;痞块;崩漏;劳伤出血;跌打伤痛;风湿痹痛;血虚体弱;肾虚腰痛;膝软;尿频;白浊;浮肿;疝气;痈肿瘰疬;痔疮;汤火伤。山稔根

山稔叶

味性:味甘;性平。

主治:利湿止泻;生肌止血。主泄泻;痢疾;黄疸;关痛;胃痛;疳积;崩漏;乳痈;疮肿;痔疮‘疥癣;烫伤;外伤出血;毒蛇咬伤。山稔叶

山苏木

别名:干檀香、小青皮、小青香、小仙人掌、香疙瘩、土檀香

味性:苦辛,平。

主治:调经止痛,疏风解表。治月经不调,痛经,感冒,心腹痛。山苏木

山桃树皮

味性:甘;辛;平。

主治:活血祛风。主筋骨疼痛。山桃树皮

山铁树

别名:剑叶木、鸟猿蔗

味性:微甘、淡,平。

主治:散瘀止血,止咳平喘。主治咳血,吐血,衄血,便血,血尿,哮喘,痢疾,小儿疳积,跌打损伤。山铁树

山桐子

别名:毛桐、臭樟木、大马桑叶

味性:辛,平。

主治:生新解毒。主治骨折,狂犬咬伤,骨结核。山桐子

山土瓜

别名:山红苕、野红苕[四川]、土瓜、红土瓜

味性:甘、淡,平。

主治:健脾消积,利湿。用于小儿疳积,乳汁缺乏,肝炎,白带;外用治烧烫伤。山土瓜

山陀螺

别名:黄金梢、山暗赤

味性:味微苦;辛;性平。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主风湿骨痛;阴挺;跌打伤肿;脚气湿烂。山陀螺

山乌珠叶
山乌珠叶

味性:味苦;微涩;性平。

主治:解毒敛疮;止汗。主烫伤;盗汗。山乌珠叶

山五味子

别名:老米酒、冷饭子、糯米果、冷饭团

味性:味酸;涩;微甘;性平。

主治:解表;清热;解毒;止咳。主感冒;咳嗽;头痛;口疮;血热吐衄。山五味子

山五味子根

味性:味甘;微苦;微涩;性平。

主治:解毒;止血;止泻。主肠炎;痢疾;崩漏;先兆流产;荨麻疹。山五味子根

山五味子叶

味性:味甘;微苦;微涩;性平。

主治:消肿止痛;敛疮生肌。主骨折;疖肿;跌打损伤。山五味子叶

山香
山香

别名:毛老虎、山薄荷、假藿香

味性:辛、苦,平。

主治:疏风利湿,行气散瘀。用于感冒头痛,胃肠炎,痢疾,腹胀;外用治跌打肿痛,创伤出血,痈肿疮毒,虫蛇咬伤,湿疹,皮炎。山香

山小橘

别名:山柑橘、野沙柑、酒饼木[广东]、饭汤木、酒饼木、山油甘、山橘

味性:苦;平。

归经:肺;胃;肝经。

主治:祛风解表,化痰,消积,散瘀。治感冒咳嗽,食积腹痛,疝气痛。跌打瘀肿,冻疮。山小橘

山蟹

别名:地蜘蛛、米屎菰、石蟹

味性:辛,平。

主治:煅存性,治蟹壳疔。孢子治冻疮。山蟹

山羊耳

别名:劳伤药、接骨草、大疙瘩、汝无糯鸡、山牛耳青、驳节莲树、九节风

味性:苦;辛;平。

主治:活血散瘀;祛风止痛。主跌打损伤;骨折;瘀阻肿痛;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等症。山羊耳

山杨树皮

别名:响杨、白杨

味性:苦、辛,平。

主治:凉血解毒,清热止咳,驱虫。主治高血压,肺热咳嗽,蛔虫病,小便淋漓。外用治秃疮疥癣。山杨树皮

山药(图)

别名:薯蓣、土薯、山薯蓣、怀山药、淮山、白山药、藷藇、署预、山芋、诸署、署豫、玉延、修脆、几草、藷、山藷、延草、王芋、薯药、淮山药、蛇芋、野山豆、山板术、白苕、九黄姜、野白薯、扇子薯、佛掌薯、白药子、薯藇、薯、山薯、王薯、山板薯、土蓣

味性:甘;平。

归经:肺;脾;肾经。

主治:补脾;养肺;固肾;益精。主脾虚泄泻;食少浮肿;肺虚咳喘;消渴;遗精;带下;肾虚尿频;外用治痈肿;瘰疬。山药

山药藤

味性:甘,平。

主治:清利湿热;凉血解毒。主湿疹;丹毒。山药藤

山野扁豆

别名:江芒决明、关门草、山梅豆、山扁豆

味性:甘、微苦,平。

主治:健脾利湿,止咳化痰。用于慢性肾炎,咳嗽痰多,慢性便秘。山野扁豆

山樱桃
山樱桃

别名:朱桃、麦樱、牛桃、英桃、婴桃、英豆、李桃、奈桃、梅槐、山婴桃、毛樱桃、野樱桃、山豆子、梅桃、野樱挑

味性:辛;甘;平。

归经:脾;肾经。

主治:健脾,益气,固精。主食积泻痢,便秘,脚气,遗精滑泄。山樱桃

山油柑果实

味性:甘;平。

归经:脾经。

主治:健脾消食。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多汗。山油柑果实

山油柑叶

味性:味辛;苦;性平。

归经:肺;肝经。

主治:祛风止咳;理气止痛;活血消肿。主支气管炎;感冒咳嗽;风湿性腰腿痛;胃痛;疝气痛;跌打损伤;疔疮痈肿。山油柑叶

山玉兰

别名:土厚朴、野厚朴、野玉兰、优昙花

味性:树皮:苦、辛,温;花(或花蕾):苦、辛,平。

主治:树皮:温中理气,健脾利湿。用于消化不良,慢性胃炎,呕吐,腹痛,腹胀,腹泻。;花(或花蕾):宣肺止咳。用于鼻炎,鼻窦炎,支气管炎,咳嗽。山玉兰

山楂根

味性:甘;平。

归经:胃;肝经。

主治:消积,祛风,止血。治食积,痢疾,关节痛,咯血。山楂根

山楂核

味性:苦;平。

归经:胃;肝经。

主治:消食,散结,催生。。主食积不化,疝气,睾丸偏坠,难产。山楂核

山楂叶
山楂叶原生态山楂叶

味性:酸;平。

归经:肺经。

主治:止痒,敛疮,降血压。主漆疮,溃疡不敛,高血压病。山楂叶

山枝仁

别名:芭豆、崖花子、榨木仁、土连翘、广枝仁

味性:性平,味苦涩。

归经:入肺,脾。

主治:大肠三经。清热,生津止渴。治虚热心烦,口渴咽痛,泻痢后重,倦怠乏力。山枝仁

杉寄生

别名:枫木寄生、龙眼寄生、发冷果寄生、沙梨寄生、柿树寄生、菠萝树寄生、白蜡树寄生、八角鞘花寄生、寄生包

味性:甘;苦;性平。

主治:祛风湿;补肝肾;活血止痛;止咳;止痢。主风湿痹痛;腰膝酸痛;头晕目眩;脱发;跌打损伤;痔疮肿痛;咳嗽;咳血;痢疾。杉寄生

杉蔓石松

别名:伸筋草

味性:苦;辛;平。

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血。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月经不调;跌打损伤。杉蔓石松

扇叶人字果

别名:野黄瓜

味性:微甘,平。

主治:健脾利湿。用于消化不良。扇叶人字果

扇子七
扇子七

别名:扇子还阳、阴阳扇、双扇兰、大对月草、菊花双叶草、一把伞、连子七、老虎七、半边莲、肾叶兰、老虎兰、半边扇、对叶扇、铁骨伞、荷叶七、扇子草、半边伞、二郎伞

味性:辛,平。

归经:肺;肝;肾经。

主治:活血调经,祛风镇痛,截疟。用于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疼痛,间日疟;外用治皮肤搔痒。扇子七

鳝鱼皮

味性:咸;甘;平。

归经:肝经。

主治:散结止痛。主乳房肿块;乳腺炎。鳝鱼皮

鳝鱼头

味性:味甘;性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健脾益胃;解毒杀虫。主消化不良;痢疾;消渴;痞积;脱肛;小肠痈;百虫入耳。鳝鱼头

商陆花

别名:荡花

味性:微苦;甘;平。

归经:心;肾经。

主治:化痰开窍。主痰湿上蒙;健忘;嗜睡;耳目不聪。商陆花

上山龙

别名:大接骨丹、兰果野葡萄、过山龙、蓝果野葡萄、扁担藤

味性:酸、辛、涩,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祛风除湿;散瘀止血。主风湿痹痛;血瘀崩漏;跌打损伤。上山龙

上树咳

别名:瓜核草、桂寄生、骨牌草、金锁匙

味性:微苦;甘;平。

归经:肺;小肠经。

主治:清热利水,除烦清肺气。治淋沥癃闭,热咳,心烦。上树咳

少花柏拉木

味性:味涩;微苦;性平。

主治:拔毒生肌;杀虫。主疮疖肿毒;疥疮。少花柏拉木

少年红

味性:苦;辛;性平。

主治:止咳平喘;活血散瘀。主咳喘痰多;跌打损伤。少年红

畲山羊奶子

别名:牛奶子、斑楂、天青下白、梅梅树

味性:味淡;微苦;性平。

主治:祛痰止咳;利湿退黄;解毒。主咳喘;黄疸型肝炎;风湿痹痛;痈疖。畲山羊奶子

蛇疙瘩

别名:红姜、野黄姜、岩陀、毛头寒、半边伞、紫姜、大红袍、岩七、红升麻[云南]

味性:苦、微甘、涩,平。

主治:消炎止痢,调经止痛,止血。用于肠炎,菌痢,月经不调,痛经,风湿疼痛,骨折,跌打瘀血肿痛。蛇疙瘩

蛇根草
蛇根草

别名:血和散、雪里梅、四季花、雪里开花、岩泽兰、天青地红、自来血、血经草、活血丹、阴蛇风、血贯肠、小枇杷、死后红、红灵仙、地红草、佩玉英、白丁香、蛇足草、荷包草、向日红、散血草、钻地风

味性:平;淡。

归经:肝经。

主治:活血散瘀。治咳嗽,劳伤吐血,跌打,月经不调。蛇根草

蛇见怕

别名:细样倒扣草、镜面草、拔子弹草、小马鞭草[广西]

味性:苦、甘,平。

主治:根:清热解毒。用于细菌性痢疾。;全草:消积除痰,消肿止痛。用于小儿疳积,肝脾肿大,肺结核,蛇咬伤,跌打损伤,疮疡肿毒。蛇见怕

蛇目菊
蛇目菊

别名:孔雀草、波斯菊、痢疾草

味性:味甘;性平。

主治:清湿热;解毒消痈。主湿热痢疾;目赤肿痛;痈肿疮毒。蛇目菊

蛇婆

味性:味咸;性平。

归经:肾经。

主治:祛风湿,通络止痛;解毒。主风湿痹痛;肌肤麻木;疥癣;皮肤湿痒;疮疖。蛇婆

蛇婆子
蛇婆子

别名:仙人撒网、和他草、满地毯、仙人撤网、草梧桐、太古粥

味性:辛、微甘,平。

主治:祛湿驱风,消炎,解毒。主治下消,白带,痈疖,乳腺炎。蛇婆子

蛇退

别名:俞莲

味性:辛微苦,平。

主治:祛风解毒,祛瘀止痛。蛇退

蛇退步

别名:三枝标、蛇鳞草、蛇鳞草、三叉蕨、入地蜈蚣、小一包针

味性:苦辛,平。

归经:心;脾经。

主治:解毒,消肿,止痒。治疮痈肿毒,跌打损伤,水肿,湿疹,皮肤瘙痒。蛇退步

蛇尾草

别名:蛇含草、鸡心贝母

味性:甘、平。

主治:润肺抗痨,补肾强筋。外用止血。主治肺结核,跌打筋骨损伤;外治刀伤出血。蛇尾草

蛇鲻

别名:狗棍、丁鱼、狗母鱼

味性:味甘;性平。

主治:健脾补肾;缩尿。主小儿麻痹后遗症;遗尿;夜尿多。蛇鲻

射鸡尾
射鸡尾

别名:人头发、飞惊草、铁包针、青根、大石韦、剑刀草、大金刀、青叶红、叶上子、双蒜子、大骨牌草、七星剑、骨牌草、岩红豆

味性:苦,平。

主治:祛风,利屎,止咳,活血。治风湿疼痛,小便不利,咳嗽,月经不调,跌打损伤。射鸡尾

深山酢浆草

别名:山酢浆草、大酸溜溜、三块瓦

味性:酸、微辛,平。

主治: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用于劳伤疼痛,麻风,无名肿毒,癞子,疥,癣,小儿鹅口疮,烫火伤,蛇咬伤,脱肛,跌打扭伤。深山酢浆草

肾果小扁豆

别名:黄花香

味性:微苦;平。

主治:祛痰止咳;解毒;散瘀;止血。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牙痛;疔疮;失眠多梦;跌打损伤;外伤出血。肾果小扁豆

肾经草

别名:玉峰花、睫毛兰、土天麻、银兰、鸡肾草、鸡儿草、双肾草、地夫子、野阳合、玉峰兰

味性:味甘;微苦;性平。

主治:壮腰补肾;清热利水;解毒。主肾虚腰痛;遗精;阳痿;白带;热淋;毒蛇咬伤;疮疖肿毒。肾经草

肾蕨
肾蕨

别名:圆羊齿、蜈蚣草、篦子草、石黄皮、天鹅抱蛋、石蛋果、蛇蛋参、凤凰蛋、犸骝卵、凤凰草、圆蕨、蜈蚣蕨、水槟榔、冰果草、梳篦草、飞天蜈蚣、金鸡孵蛋、神仙对坐草、石上丸、凤凰蕨、何汗蕨、金鸡尾、夭鹅抱蛋、蕨薯、落地珍珠、马骝卵、凉水时、麻雀蛋、凤凰卵、石窝蛋、猫蛋果、雉鸡蛋、圆牙齿、芒蛋、狗睾丸、雉鸡尾、乌脚蕨、狗核莲

味性:苦辛,平。

归经:肝;肾;胃;小肠经。

主治: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治黄疸,淋浊,小便涩痛,痢疾,疝气,乳痈,瘰疬,烫伤,刀伤。肾蕨

肾子草
肾子草

别名:灯笼草、灯笼婆婆纳

味性:味辛;苦;咸;性平。

主治:祛风除湿;壮腰;截疟。主风湿痹痛;肾虚腰痛;外疟。肾子草

升药底

别名:红粉底、灵药渣

味性:苦;平。

归经:肺经。

主治:杀虫止痒;收湿生肌。主疥癣;湿疹;黄水疮。升药底

胜红蓟
胜红蓟

别名:咸虾花、白花草、白花香草、白花臭草、柠檬菊、七星菊、白毛苦、猫屎草、脓泡草、胜红药、消炎草、臭垆草、咸虾草、路遇香、毛射香、绿升麻、广马草、水丁药、鱼眼草、油贴贴果、臭草、紫花毛草、鱼腥眼、紫红毛草

味性:辛苦,平。

归经:入肺、心包二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痈疽疮疖,外伤出血。胜红蓟

省沽油根

味性:辛;平。

主治:活血化瘀。主妇女产后恶露不净。省沽油根

省藤
省藤

别名:红藤、赤藤、黄藤

味性:苦,平。

主治:驱虫;通淋;驱风止痛。主蛔虫;蛲虫;绦虫病;小便淋痛;齿痛。省藤

师实

别名:自然谷、禹余粮、师草实、海米、砂贡子

味性:味甘;性平。

归经:脾;胃经。

主治:健脾益气;降逆止呕。主脾胃虚弱;呕吐呃逆。师实

狮子尾

别名:麒麟尾、龟背竹、麒麟叶

味性:淡、涩,平。

主治:清热润肺,消炎解毒,舒筋活络,散瘀止痛。;发热,咳嗽,胃痛,肠伤寒。用根或叶0.5~1两(小儿酌减),水煎服。;毒蛇咬伤。用叶揉烂敷患处。;跌打瘀肿,风湿痹痛。茎叶适量,捣烂,加酒适量,蒸熟,内服药液20~30毫升,余药外敷或外擦患处。狮子尾

湿鼠曲草

别名:臁疮草、无心草、鼠曲草

味性:甘,平。

归经:入肺、大小肠经。

主治:止咳平喘,理气止痛,降血压。用于咳嗽气喘,支气管炎,风湿疼痛,胃溃疡,高血压。湿鼠曲草

蒒实

别名:自然谷、禹余粮、师草实、砂贡子

味性:味甘,平。

归经: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主治:主补虚羸乏损,温肠胃,止呕逆,久食健人。蒒实

蓍草
蓍草原生态蓍草蓍草

别名:一支蒿、蜈蚣草、蜈蚣蒿、飞天蜈蚣、锯草、蓍、乱头发、土一支蒿、羽衣草、千条蜈蚣、一枝蒿蒿

味性:辛、苦,平。

主治:祛风止痛;活血;解毒。主感冒发热;头风痛;牙痛;风湿痹痛;血瘀经闭;腹部痞块;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痈肿疮毒。蓍草

十二槐花

别名:金槐、壶瓶花、荏子香

味性:甘、平。

主治:滋阴润燥,止咳,调经。主治虚劳咳嗽,月经不调。十二槐花

十两叶

别名:沙达木

味性:淡;平。

主治:利胆退黄;祛风止痛。主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十两叶

十三年花

别名:铜色毛紫云菜、铜色紫云菜

味性:淡、微苦,平。

归经:心;肺;肝经。

主治:清肝利湿;活血散瘀。主湿热黄疸;目赤肿痛;月经不调;产后腹痛。十三年花

十姊妹
十姊妹

别名:七姊妹、姊妹花

味性:苦平;微涩。

归经:肝;胆经。

主治:清热化湿,疏肝利胆。主黄疸;痞积;妇女白带。十姊妹

十字苔草
十字苔草

味性:味辛;甘;性平。

主治:解表透疹;理气健脾。主风热感冒;麻疹透发不畅;消化不良。十字苔草

石斑鱼
石斑鱼

味性:味甘;性平。

主治:健脾益胃;解毒杀虫。主消化不良;痢疾;消渴;痞积;脱肛;小肠痈;百虫入耳。石斑鱼

石笔海胆
石笔海胆

别名:烟嘴海胆、海胆、粗棒海胆

味性:味咸;性平。

归经:肝;胆经。

主治:清热解毒。主中耳炎。石笔海胆

石鮅鱼

别名:桃花鱼、宽鳍鱲鱼、双尾鱼、红翅子、七色鱼、鱲鱼

味性:味甘,平。

归经:脾经。

主治:解毒;杀虫。主疮疖;疥癣。石鮅鱼

石参
石参

别名:石豇豆、岩参

味性:味苦;性平。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湿热泻痢;肺热咳喘;跌打肿痛;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石参

石串莲

别名:小绿芨、美网石豆兰、小果上叶、石链子、石寸连、小石斛

味性:甘;平。

归经:肺;肝;肾经。

主治:润肺止咳;解毒消肿。主肺痨咳嗽;气管炎;咽喉肿痛;乳痈;疮肿;跌打损伤。石串莲

石莼
石莼

别名:石被、纸菜、海莴苣、海白菜、绿菜、猪母菜、青菜婆

味性:甘;咸;寒;平。

归经:入肾经。

主治:利水消肿;软坚化痰;清热解毒。主水肿;颈淋巴结肿大;瘿瘤;高血压;喉炎;疮疖;急、慢性肠胃炎;疳疾。石莼(图)

石刁柏
石刁柏

别名:小百部、山文竹、芦笋、露笋、龙须菜

味性:味微甘;性平。

主治:润肺镇咳,祛痰杀虫。用于肺热咳嗽、杀疳虫;外治皮肤疥癣及寄生虫。石刁柏

石耳
石耳

别名:石壁花、地耳、石木耳、灵芝、岩菇、脐衣

味性:甘,平。

归经:肺;心;胃经。

主治:养阴,止血。治劳咳吐血,肠风下血,痔漏,脱肛。石耳(图)

石帆
石帆

别名:海团扇

味性:味甘;咸;性平。

归经:肾;脾经。

主治:活血;通淋。主主治闭经;石淋。石帆

石风车子叶

味性:味甘;微苦;性平。

主治:祛风除湿;解毒;驱虫。主风湿痹痛;疮疖;蛔虫病。石风车子叶

石枫药

别名:虾于草、红虾于草、箭头草、铁青草、札郎草、黄瓜米草、杉刺疙、硬杆白花、蛇舌草、鸡口舌、石耳风、石耳草

味性:微苦;平;寒。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主肺热咳嗽;慢性肝炎;膨胀;阑尾炎;痢疾;风火牙痛;小儿疝气;跌打损伤;蛇咬伤。石枫药

石柑子
石柑子

别名:石气柑、柑子菌芋、石蒲藤、巴岩香、青蒲芦茶、石葫芦、岩香、藤桔、石戎芦茶、爬山蜈蚣、伸筋草、青笔标、铁斑鸠、小毛铜钱菜、风瘫药、六扑风、石上蟾蜍草、猛药、铁板草

味性:淡,平。

归经:肝;胃经。

主治:理气止痛,祛风湿。治心胃气痛,疝气脚气,风湿骨痛。石柑子

石花

别名:石衣、梅藓、石苔花、乳花、地衣、道立克

味性:甘,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补肾益肾;明目;止血,利湿解毒。。主视物模糊;腰膝疼痛;吐血;崩漏黄疸,疮癣。石花

石黄连

别名:草苓子、牛毛七

味性:苦,平。

主治:散瘀消肿;止血。主外伤肿痛;出血。石黄连

石鲫

别名:华鲸、老母猪鱼、山鲫鱼、花石鲫、花鱼、山鲣子

味性:味甘;性平。

归经:脾;胃经。

主治:健脾胃;利小便;解热毒。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后饱胀;水肿胀满;黄疸;痈疮肿毒。石鲫

石见穿
石见穿石见穿

别名:石打穿、月下红、小红参、紫丹花、华鼠尾草、乌沙草、黑面风、大发汗、石大川、紫参、五凤花、小丹参、墨面风、山缝拿、红根参、半枝莲、田芹菜、活血草

味性:微苦,平。

归经:归肝;脾经。

主治:治噎膈,痰喘,肝炎,赤白带,痈肿,瘰疬。石见穿

石豇豆

别名:石小豆、点子草

味性:淡涩,平。

归经:脾;肝经。

主治:祛风除湿;健脾消疳;利尿通淋;止血。主风湿疼痛;劳伤腰痛;小儿疳积;淋浊;白带;崩漏;鼻衄。石豇豆

石蜐

别名:紫蜐、龟脚、龟脚蛏、观音掌、紫砝、佛手蚶、龟足

味性:味甘;咸;性平。

归经:入脾、肾二经。

主治:利小便;消痞积。主小便不利;癖积;水肿;胀满。石蜐

石芥菜

别名:龙骨七、石格菜

味性:苦;平。

主治:散瘀通络;祛湿;止血。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黄水疮;外伤出血。石芥菜

石蕨

别名:石豇豆、石豆角、石针、石小豆、鸭舌韦、鸭舌鱼鳖

味性:苦,平。

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用于目赤,咽喉肿痛,小便不利,白带,风湿腰腿痛,咯血,吐血,衄血,崩漏。石蕨

石老虎

别名:石参、岩五加、石丁香

味性:微苦、涩,平。

主治:壮筋骨,除湿止痛,利水解毒。主治营养不良性水肿,跌打损伤,湿疹,肾虚,腰痛。石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