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藤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白藤
Bái Ténɡ
白藤
别名大发汗、白花藤、大毛豆、断肠叶
功效作用发汗祛风活血止血。治风寒感冒类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闭经外伤出血
英文名all-grass of Fourfinger Rattanpalm, Bonati Millettia
始载于云南中草药选
毒性有毒
归经肺经肝经
药性
药味

白藤——陆地上最长的植物

种名】白藤

学名】Calamus tetradactylus

【科】棕榈

【属】省藤属  

目录

  1. 产地分布
  2. 形态特征
  3. 生长习性
  4. 园林用途
  5. 繁殖培育
  6. 绰号来源
  7. 药用功效

产地分布

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里,生长着参天巨树和奇花异草,也有绊你跌跤的“鬼索”,这就是在大树周围缠绕成无数圈圈的白藤。白藤也叫省藤,我国云南、广东、广西、福建也有出产。藤椅、藤床、藤蓝、藤书架等,都是以白藤为原料加工制成的。  

形态特征

白藤茎干一般很细,有小酒盅口那样粗,有的还要细些,有长的节间。它的顶部长着一束羽毛状的叶,叶面长尖刺,无纤鞭,裂片每侧7-11枚,上部4-6枚聚生,两侧的单生或2-3成束,束间距离较远。茎的上部直到茎梢又长又结实,也长满又大又尖往下弯的硬刺。它象一根带刺的长鞭,随风摇摆,一碰上大树,就紧紧的攀住树干不放,并很快长出一束又一束新叶。接着它就顺着树干继续往上爬,而下部的叶子则逐渐脱落。白藤爬上大树顶后,还是一个劲地长,可是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攀缘的了,于是它那越来越长的茎就往下堕,以大树当作支柱,在大树周围缠绕成无数怪圈圈。肉穗花序鞭状,分枝4-7,花单性雌雄异株。它的茎特别长,而且很纤细,可以说是植物王国里的‘瘦长个子“。茎直径不过4-5厘米,白藤从根部到顶部,达300米,比世界上最高的桉树还长一倍呢。资料记载,白藤长度的最高记录竟达500米。  

生长习性

喜温暖,疏松、含腐殖质多的土壤,生长期多浇水,冬季低温为18℃,需阳光充足。  

园林用途

多生长在热带林中,供编织藤椅、篮、席等,又供药用。在植物温室偶尔见栽培。  

繁殖培育

繁殖用种子播种。  

绰号来源

白藤以大树作为支柱,使长茎向下坠,沿着树干盘旋缠绕,形成许多怪圈,人们给它取了个绰号叫“鬼索”。当茎稍向下坠到比数顶低时,又会向上爬,爬爬坠坠,坠坠爬爬,使它成为了世界上最长的植物了。  

药用功效

异名

大发汗白花藤、大毛豆、断肠叶(《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

豆科植物滇桂崖豆藤的根或叶。

【植物形态】

滇桂崖豆藤攀援状落叶藤本,长达10米。

小枝密生短茸毛。

叶互生;单数羽状复叶,长约30厘米。

小叶11~13片,卵圆形,长5~8厘米,宽2~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至近心形,幼时两面密生丝状茸毛,老时近无毛。

总状花序腋生,长5~9厘米,花淡紫色或绿色,长约2.5厘米,花冠蝶形,绿色;雄蕊成二组。

荚果线形,长约10厘米,有黄色茸毛,长10~11厘米。

生于山坡灌木丛中或河边阴湿地。

【采集】

全年可采,切碎晒干。

性味

①《云南中草药选》:淡辛,温,有毒。

②《云南中草药》:苦微咸,热,有毒。

【功用主治-白藤的功效】

发汗祛风活血止血

风寒感冒类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闭经外伤出血

①《云南中草药选》:活血,止血,发散,解表。

②《云南中草药》:止血,接骨,发汗,祛风。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根:1~2分;研末或浸酒。

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宜忌】

孕妇忌服。

【选方】

①治跌打损伤,闭经,感冒风寒:大发汗根一至二分,水煎服或研末每服五匣。

②治类风湿关节炎:大发汗根二钱,配伍泡酒,每次服五毫升。

③治外伤出血:大发汗叶捣烂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