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味中药列表/5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假耧斗菜

别名:小叶假耧斗菜、叶矛对钩

味性:味苦;涩;性寒。

归经:肝;肾;脾经。

主治:活血祛瘀;敛疮止血。主跌打损伤;经闭;痛经;外伤出血;金疮;伤口久不愈合;崩漏下血。假耧斗菜

假山皮条

别名:千斤拔、马尾叶、豹子眼睛花

味性:辛、涩,微温。

主治:调经活血,舒筋活络,强筋壮骨。主治痨伤久咳,咽喉肿痛,腰痛,腰肌劳损,风湿瘫痪,坐骨神经痛,月经不调,宫塞不孕症。假山皮条

尖萼厚皮香

味性:苦;涩;凉。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止泻。主疮毒肿痛;跌打伤肿;泄泻。尖萼厚皮香

尖叶铁扫帚

别名:夜关门、扁座、野鸡花、化食草、鱼吊草、关门草

味性:苦、涩,微寒。

主治:止泻利尿,止血。主治痢疾,遗精,吐血,子宫下垂。尖叶铁扫帚

尖子木

别名:小煨罐、暴牙郎、秤杆菜

味性:甘、微涩,平。

主治:清热解毒,利湿。主治痢疾,疔疮,腹泻。尖子木

见血住

别名:黄开口、老虎脚迹草[湖北]

味性:微酸,涩,凉。

主治:降血压,止血,解蛇毒。用于高血压病,肺结核咯血;外用治毒蛇咬伤,外伤出血。见血住

箭叶蓼

别名:倒刺林、荞麦刺、长野荞麦草、雀翘

味性:酸、涩,平。

主治:祛风除湿,清热解毒。用于风湿关节痛,毒蛇咬伤。箭叶蓼

江珧壳

味性:味咸;涩;性凉。

主治:清热解毒;熄风镇静。主湿高分子;高血压。江珧壳

姜炭
姜炭

味性:味苦;辛;涩;性温。

归经:脾;肝;肾经。

主治:温经止血;温脾止泻。主虚寒性吐血;便血;崩漏;阳虚泄泻。姜炭

绛梨木叶

别名:鹿解刺叶

味性:涩;微苦;平。

归经:脾;胃经。

主治:消食通便;清热解毒。主食积腹胀;小儿疳积;便秘;疮毒;跌打损伤。绛梨木叶

绛梨木子
绛梨木子

别名:打枪子、叫梨子、叫耳母子、叫铃子、金钱子、震天雷、雷震子、黑枣子、鹿角刺果

味性:苦;涩;平。

归经:心;脾;肾经。

主治:消食化滞;行水能便。主食积腹胀;水肿;腹水;便秘。绛梨木子

酱头

别名:绛头、赤地胆、血地胆、大红药、朱砂莲、九节节

味性:涩,凉。

归经:心;脾;胃经。

主治:收敛,止痢,消炎。治痢疾,消化不良,内出血,疔疮初起。酱头

交翅木

味性:味微苦;涩;性平。

主治:祛风除湿;解毒消肿。主风湿痹痛;热毒痈疮。交翅木

胶质鼠尾草

味性:味甘;涩;性微温。

主治:收敛止血。主吐血;咯血;便血。胶质鼠尾草

蛟龙木

别名:婆劈树、三不正、落地金钱、猴耳环、鸡三树、尿桶公

味性:微苦、微涩,凉。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外用治烧烫伤,疮痈疖肿。蛟龙木

角花胡颓子

别名:羊母奶子、吊中子藤

味性:微苦、涩,温。

主治:叶:平喘止咳。主治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根:祛风通络,行气止痛,消肿解毒。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河豚中毒,狂犬咬伤,跌打肿痛。;果:收敛止泻。主治泄泻。角花胡颓子

接骨风

别名:冷水花、红草

味性:微辛、涩,凉。

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疮疖;跌打肿痛;骨折;烧烫伤。接骨风

金刀菜

别名:珍珠风、臭常山、万年青、老鸦饭、金刀柴

味性:酸涩。

归经:肝;脾;胃经。

主治:止痛;止血。主吐血;偏头痛;跌打肿痛;外伤出血。金刀菜

金合欢

别名:消息花、金钱梅、绒祖刺、鸭皂树、牛角花、洋梅花、刺根、刺球花

味性:微酸、涩,平。

主治:消痈排脓,收敛止血。;主治肺结核,冷性脓肿,风湿性关节炎。5~8钱。体弱者可酌加豆腐或鸡、鸭肉炖服。;此外可治疟疾。3~5钱,水煎服,每日1剂。金合欢

金花菜

味性:甘微涩,平。

主治:清热,止血。金花菜

金花茶花

味性:涩;平。

主治:收敛止血。主便血;月经过多。金花茶花

金花茶叶

味性:微苦;涩;平。

主治:清热解毒;止痢。主痢疾;疮疡。金花茶叶

金鸡尾

别名:凤尾草、五叶灵芝、掌叶凤尾

味性:苦;微涩;凉。

归经:肝;大肠;膀胱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水化湿;定惊。主痢疾;腹泻;痄腮;淋巴结炎;白带;水肿;小儿惊风;狂犬咬伤。金鸡尾

金老梅枝

味性:味微甘;涩;性平。

主治:涩肠止泻。主腹泻;痢疾。金老梅枝

金缕半枫荷叶
金缕半枫荷叶

味性:味涩;微苦;性温。

主治:祛风止痛;通络止痛;止血。主风湿痹痛;外伤出血。金缕半枫荷叶

金毛七

别名:红升麻、铁杆升麻、多花落新妇、小牛胃花

味性:味辛微涩,性平。

归经:肺;肝经。

主治:祛风解表;镇痛。主伤风感冒;头痛;偏头痛。金毛七

金荞麦
金荞麦金荞麦

别名:野荞麦、荞麦三七、金锁银开、赤地利、赤薛荔、天荞麦根、开金锁、贼骨头、透骨消、苦荞头、铁石子、野荞子、蓝养头、野荞麦根、苦养麦根、荞当归、铁拳头

味性:微辛、涩,凉。

归经:归肺经。

主治:清热解毒,排脓祛瘀。用于肺脓疡,麻疹肺炎,扁桃体周围脓肿。金荞麦

金雀花

别名:生血草[云南]、一颗血、坝齿花、金鹊花、黄雀花、阳雀花、猪蹄花、斧头花、甲鱼嘴花、阳鹊花

味性:酸、涩,温。

归经:入肝、脾二经。

主治:补肾壮阳,接骨止血。用于肾虚阳痿;外用治创伤出血,跌打骨折。金雀花

金丝李
金丝李

别名:碎棉

味性:甘;微涩;平。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主痈肿疮毒;烫伤。金丝李

金乌贼(海螵蛸)

味性:咸、涩,温。

归经:归脾、肾经。

主治: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敛疮。用于溃疡病,胃酸过多,吐血衄血,崩漏便血,遗精滑精,赤白带下,胃痛吞酸;外治损伤出血,疮多脓汁。;(1)收敛止血:用于吐血、便血、崩漏。配茜草、棕榈炭、五倍子治子宫出血。;(2)制酸止带:用于胃酸过多、赤白带下。金乌贼(海螵蛸)

金线包

别名:小白薇、老妈妈针线包、野辣椒、白龙须、水辣子根、蛇辣子、白藤

味性:苦、涩,温。

主治:舒筋活络,调经止痛,截疟。用于肝炎,胃溃疡,疟疾,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外用治虫蛇咬伤。金线包

金线草根

别名:海根、铁棱角三七、铁箍散、蓼子七、土三七、铁拳头、毛药、水线花根

味性:苦涩,温。

主治:散瘀,消肿,止痛。治跌打骨折,痨伤吐血,痢疾,腹痛,月经不调;痛经。金线草根

金叶柃

味性:涩;平。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无名肿毒;脓疱疮。金叶柃

金叶子
金叶子

别名:狗脚草、疯姑娘、补骨灵、麻虱子、马虱子、劳伤叶、云南假木荷、云南克檑木、马虱子草、云南克擂木

味性:辛、涩,温。

主治:祛风活血;通络止痛。主风湿痹痛;半身下遂;跌打损伤。金叶子

金银花子

别名:银花子

味性:味苦;涩;微甘;性凉。

主治:清肠化湿。主肠风泄泻;赤痢。金银花子

金樱根
金樱根

别名:金樱蔃、脱骨丹

味性:酸涩,平。

归经:肾;大肠经。

主治:固精涩肠。治滑精,遗尿,痢疾泄泻,崩漏带下,子宫脱垂,痔疾,烫伤。金樱根

九倒生

别名:变异铁角蕨、铁狼萁、铁郎鸡、铁扫把、金鸡尾、线鸡尾、地柏枝

味性:凉;微涩。

归经:肾经。

主治:活血消肿;止血生肌。主刀伤;骨折;疮疡溃烂;烧烫伤。九倒生

九节风
九节风

别名:水麻

味性:微苦、涩,温。

主治:活血祛瘀。主跌打损伤;骨折。九节风

酒瓶花

别名:小杜鹃

味性:涩,凉。

归经:心;膀胱经。

主治:清热,利尿。治小儿惊风,肾炎。酒瓶花

锯齿王

别名:锯叶竹节树、百六齿、叶上花、鱼骨木、铁巴掌、大痧木、飞天锯、大苦灯茶、天云锯、铁锯齿、鼻子王、蛇通关、假山桃、百二齿

味性:微甘、涩,凉。

主治:清热解暑;活血消肿;止血。主感冒发热;暑热口渴;跌打肿痛;骨折;刀伤出血。锯齿王

蕨萁

别名:春不见、一朵云

味性:苦、涩,凉。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肺脓疡,眼结膜炎;外用治跌打损伤,蛇咬伤,颈淋巴结结核。蕨萁

君迁子
君迁子

别名:软枣、红蓝枣、黑枣、梬枣、小柿、模枣、牛奶柿、丁香柿、枣

味性:甘涩,凉。

主治:清热;止渴。主烦热;消渴。君迁子

咖啡
咖啡

别名:咖啡豆

味性:微苦;涩;平。

主治:醒神;利尿;健胃。主精神倦怠;食欲不振。咖啡

栲栗果壳

别名:锥栗壳

味性:味苦;涩;性平。

主治:除湿热。主湿热腹泻。栲栗果壳

栲栗叶

味性:苦;涩;性平。

主治:清热燥湿;涩肠止泻。主湿热泄泻。栲栗叶

棵麻

别名:嘉榄

味性:涩,凉。

主治:清热解毒,去腐生肌。用于烧伤,疮疡溃烂。棵麻

榼藤

别名:过山枫、大血藤、过山龙、过江龙、扭骨风、榼子藤、左右扭、扁龙、过岗扁龙、脊龙、扭龙

味性:苦;涩;平。

归经:肾经。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腰肌劳损;四肢麻木。榼藤

榼藤子

别名:象豆、合子、榼子、眼镜豆、眼睛豆、牛眼睛、老鸦肾

味性:涩甘;平。

归经:胃;肝;大肠经。

主治:治便血,血痢,黄疸,脱肛,痔疮,喉痹。榼藤子

刻裂紫堇

别名:黄花地锦苗、断肠草、裂苞紫堇

味性:苦、涩,寒。

主治:解毒杀虫。主治疮毒,癞痢头,顽癣,毒蛇咬伤。刻裂紫堇

空心泡

别名:蔷薇莓、七叶饭消扭、三月泡、白花三月泡、划船泡、龙船泡、倒触伞

味性:苦、甘、涩,凉。

主治:清热、止咳,止血,祛风湿。用于肺热咳嗽、百日咳咯血,盗汗、牙痛,筋骨痹痛,跌打损伤;外用治烧烫伤。空心泡

苦绳

别名:奶浆藤、小木通、白浆藤、白浆草、通关散、中华假夜来香、中华南山藤、野泡通

味性:微苦、涩,平。

主治:消炎,通乳,利尿,除湿,止痛。主治乳汁不通,小便不利,虚咳,胃痛,风湿疼痛,痈疮疖肿。苦绳

库页悬钩子

别名:野悬钩子

味性:苦涩;平。

归经:心;肺;大肠经。

主治:解毒,止血,祛痰,消炎,治吐血,鼻血,痢疾。库页悬钩子

库页悬钩子根

味性:苦涩;平。

归经:脾;肝经。

主治:收涩止血,祛风清热。主久痢,久泄,吐血,衄血,带下,支气管喘息,荨麻疹。库页悬钩子根

宽瓣红景天

味性:甘;涩;寒。

主治:清肺;益气。主肺结核咳嗽;咯血;肺炎;支气管炎。宽瓣红景天

宽穗兔耳风

别名:刀口药、白胡子狼毒、大叶一支箭、青皮草

味性:辛、涩,平。

主治:止血,生肌,收口。主治刀伤。宽穗兔耳风

宽叶独行菜

别名:大辣辣、止痢草

味性:微苦涩,凉。

主治:清热燥湿。治菌痢,肠炎。宽叶独行菜

宽羽线蕨

别名:九龙盘、一包金、骨碎补

味性:淡;涩;温。

归经:脾;肝经。

主治:祛风通络;散瘀止痛。主风湿腰痛;跌打损伤。宽羽线蕨

昆明鸡血藤

别名:网络鸡血藤、黄藤、蓝藤、硬壳藤、石柱藤、大肠藤、芦藤、老鼠豆、土鸡血、青皮活血、血防藤、血灌皮、光叶朱藤、血藤、白血藤、红藤、黄昭藤、松藤、马尿血豆、崖儿藤、白骨藤、山鸡血藤、鸡血藤、岩豆藤、五叶鸡血藤、血见愁、火麻藤、大血藤、崖豆藤

味性:苦;涩;微甘;性温。

归经:肝;肾经。

主治:养血祛风,通经活络。治腰膝酸痛麻木,遗精,盗汗,月经不调,跌打损伤。昆明鸡血藤

蝲蛄石

别名:东北蝲蛄[东北螯虾]、蝲蛄、东北蝲蛄、东北螯虾、朝鲜螯虾

味性:味甘;涩;性平。

归经:入肝、肾、大肠三经。

主治:强壮筋骨;止泻;止血。主小儿佝偻病;久泻久痢;创伤出血。蝲蛄石

蓝树
蓝树

别名:米木、大蓝靛、木蓝、木靛、板蓝根[广西、博白、南宁]、大青叶[广西、邕宁]、大青叶、板蓝根、山蓝树、滞良、蓝木、岭刀把、七星树、大蓝木、野蓝靛树、羊角汁

味性:微苦;微涩;性凉。

主治:清热解毒;止血敛疮。主痒腮;毒蛇咬伤;刀伤出血;湿疹;疮疡溃烂。蓝树

澜沧扁担杆

别名:子金根、小白药、小火绳

味性:涩微苦,凉。

主治:收敛止血,生肌,接骨。治外伤出血,骨折,刀枪伤,疮疖红肿。澜沧扁担杆

榄仁树子

味性:味苦;涩;性凉。

主治:清热解毒。主咽喉肿痛;痢疾;肿毒。榄仁树子

狼牙委陵菜
狼牙委陵菜

别名:地蜂子

味性:味涩;性平。

主治:活血止血;解毒敛疮。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肺虚咳嗽;泄泻;痢疾;胃痛;狂犬咬伤;疮疡。狼牙委陵菜

老白花树皮

味性:苦涩,平。

主治:收敛健胃,消炎解毒。治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老白花树皮

老米酒树

别名:糯米果、碎米果、冷饭果、老米酒、老米醋

味性:果:酸、涩,平;根、叶:甘、微苦,微涩,平。

主治:果:清热解毒,止咳,止血。用于咳嗽,肺炎,百日咳。;根、叶:消肿止痛,敛疮生肌,止血止泻。根:用于肠炎,痢疾,血崩,先兆流产,荨麻疹。叶:外用治骨折,疖肿,跌打损伤,刀伤。老米酒树

老蜗生

别名:天蓝、黑荚苜蓿、杂花苜蓿、清酒缸、野花生、地梭罗、丫雀扭、三三光、接筋草、黄花马豆草、金花菜、小黄花草、雀扭

味性:甘;苦;微涩;性凉。

归经:肺;肝;胆;肾经。

主治:清热利湿,舒筋活络,止咳。治黄疸型肝炎,坐骨神经痛,风湿筋骨疼痛,喘咳,痔血。老蜗生

雷公橘

味性:酸;涩;温。

主治:通经活络;消肿止痛。主风湿关节痛;跌打扭伤肿痛及胃痛;腹痛。雷公橘

棱萼母草

别名:公母草、四方草

味性:苦、涩,平。

主治:清热解毒,收敛止泻。主治痢疾腹泻,肠炎,疖肿。棱萼母草

冷饭果

别名:糯米果、碎米团果、山五味子、老米酒

味性:涩,平。

主治:清热解毒;止咳。主头痛;咳嗽;肺炎;跌打损伤;甘肃麻疹;牙疳。冷饭果

冷饭果叶

味性:味涩;性平。

主治:解毒;续骨。主脓肿;骨折。冷饭果叶

梨果榕
梨果榕

别名:舶梨榕、水石榴、梨状牛奶子、辣柳树、黎柳树、母猪精

味性:涩,凉。

主治:清热利水;止痛。主小便淋沥;尿路感染;水肿;胃脘痛;腹痛。梨果榕

梨木皮

味性:苦;涩;凉。

归经:肺;肝;胆经。

主治:清热解毒。主热病发热,疮癣。梨木皮

梨皮
梨皮梨皮

味性:甘;涩;凉。

归经:肺;心;肾;大肠经。

主治:清心润肺,降火生津。治暑热烦渴,咳嗽,吐血,发背,疔疮。梨皮

梨叶

味性:苦、涩、辛凉。

归经:肺;脾;膀胱经。

主治:舒肝和胃,利水解毒。主霍乱吐泻腹痛,水肿,小便不利,小儿疝气,菌菇中毒。梨叶

梨枝

味性:辛、涩;凉。

归经:大肠;肺经。

主治:行气和中,止痛。主霍乱吐泻,腹痛。梨枝

里白
里白

味性:苦;涩;凉。

归经:肝经。

主治:行气止血;化瘀接骨。主胃脘痛;鼻衄;跌打损伤;骨折。里白

鳢鱼肠

味性:甘;微涩;平。

归经:大肠经。

主治:解毒;驱虫。主痔瘘;下肢溃疡。鳢鱼肠

丽春花

别名:虞美人、赛牡丹、锦被花、百般娇、蝴蝶满园春

味性:苦;涩;微寒。

归经:大肠经。

主治:镇咳,镇痛,止泻。主治咳嗽,腹痛,痢疾。丽春花

荔枝根

味性:微苦;涩;温。

归经:胃;脾;肾经。

主治:治胃寒胀痛,疝气,遗精,喉痹。荔枝根

荔枝藤

别名:红叶藤、红叶秋树、牛见愁、牛栓藤、霸王藤、伍藤、铁藤

味性:苦涩;凉。

归经:心经。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止血。主疮疖,跌打肿痛,外伤出血。荔枝藤

栗

别名:板栗、毛栗壳、栗子树、大栗

味性:果实:甘,温;花序:涩;根皮:甘、淡,平。

主治:果实:滋阴补肾。主治肾虚腰痛。每服2~4两。;花序:止泻。主治腹泻,红白痢疾,久泻不止,小儿消化不良。瘰疬瘿瘤。;壳斗:治丹毒、红肿。;树皮:主治疮毒漆疮。;根皮:主治疝气。;叶:主治百日咳。用量3~5钱,水煎冲糖服。栗(图)

栗荴

别名:栗子内薄皮、栗蓬内膈断薄衣

味性:甘;涩;性平。

主治:散结下气;养颜。主骨鲠;瘰疬;反胃;面有皱纹。栗荴

栗花
栗花

别名:板栗花

味性:微苦;涩;性平。

主治:清热燥湿;止血;散结。主泄泻;痢疾;带下;便血;瘰疬;瘿瘤。栗花

栗壳

味性:甘;涩;性平。

主治:降逆生津;化痰止咳;清热散结;止血。主反胃;呕哕;消渴;咳嗽痰多;百日咳;腮腺炎;瘰疬;衄血;便血。栗壳

栗毛球

别名:栗毛壳、栗刺壳、风栗壳、板栗壳斗

味性:甘;涩;性平。

主治:清热散结;化痰;止血。主丹毒;瘰疬痰核;百日咳;中风不语;便血;鼻衄。栗毛球

栗树皮

别名:栗树白皮

味性:微苦;涩;性平。

主治:治丹毒,癞疮,口疮,漆疮,打伤。栗树皮

莲房
莲房

别名:莲蓬、莲蓬壳、莲壳

味性:苦涩,温。

归经:归肝经。

主治:消瘀止血。主崩漏;月经过多;便血;尿血。莲房

莲衣

别名:莲皮

味性:涩;平;微苦。

归经:心;脾经。

主治:收涩止血。主吐血;衄血;下血。莲衣

莲座叶通泉草

别名:小仙桃草

味性:苦、微涩,凉。

主治:消炎,清热,润肺止咳。主治感冒头痛,鼻塞,黄疸型肝炎,肺热咳嗽。莲座叶通泉草

凉三七

别名:路党参

味性:甘;微苦;涩;性凉。

主治:清热;镇痛。主感冒发热;咳嗽;跌打损伤。凉三七

亮叶茉莉

别名:四季素馨花

味性:涩;性凉。

归经:心;肝;肾经。

主治:散瘀;止痛;止血。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疮疖。亮叶茉莉

辽东栎

别名:青冈、杠木、小叶青冈、青冈柳、柴树

味性:果:苦,微温;壳斗:涩,温;树皮及根皮:苦,平。

主治:果:健脾止泻,收敛止血。;壳斗:收敛,止血,止泻。;树皮及根皮:收敛,止泻。;主治脾虚腹泻,久痢,痔疮出血,脱肛便血,子宫出血,白带,恶疮,痈肿。辽东栎

辽东栎壳斗

味性:涩,温。

主治:收敛,止血,止泻。治便血,子宫出血,白带,泻痢,疮肿。辽东栎壳斗

鳞瓦韦

别名:剑刀草、镰刀草、两面刀、龙骨牌、七枝剑、大叶骨牌草、毛镰

味性:苦;涩;平。

主治:清肺止咳;健脾消疳;止痛;止血。主肺热咳嗽;头痛;腹痛;风湿痛;小儿疳积;外伤出血。鳞瓦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