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味中药列表/2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刺梨叶

别名:茨藜叶

味性:酸、涩;寒。

归经:肺经。

主治:清热解暑,解毒疗疮,止血。主痔疮,痈肿,暑热倦怠,外伤出血。刺梨叶

刺梨子

别名:文光果、刺槟榔果、木梨子、缫丝花

味性:酸、涩,平。

主治:根:消食健脾,收敛止泻。用于食积腹胀,痢疾,肠炎,自汗盗汗,遗精,白带,月经过多,痔疮出血。;果:解暑,消食。治维生素C缺乏症。刺梨子

刺栗子

别名:细梗蔷薇、野人头

味性:甘酸微涩,平。

主治:收涩,消肿。治痢疾及痔疮。刺栗子

刺玫

别名:刺玫果、红根

味性:花:甘、微苦,温;果:酸,温;根:苦、涩,平。

主治:花:止血,和血,解郁调经。用于吐血,血崩,肋间神经痛,痛经,月经不调。;果:健脾胃,助消化。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腹胀满,小儿食积。;根:止咳祛痰,止痢,止血。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肠炎,细菌性痢疾,功能性子宫出血,跌打损伤。刺玫

刺山茶果

味性:涩;酸;温。

主治:和脾止痢。主痢疾。刺山茶果

莿(木冬)

味性:味苦;涩;性凉。

主治: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主跌打损伤;骨折;痈肿;乳汗不通;风湿骨痛。莿(木冬)

楤木花

味性:味苦;涩;性平。

主治:止血。主吐血。楤木花

粗榧根

味性:淡;涩;性平。

主治:祛风除湿。主风湿痹痛。粗榧根

粗榧枝叶

味性:苦;涩;性寒。

主治:抗癌。主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粗榧枝叶

粗榧子

别名:榧子、山榧子、血榧

味性:甘、涩,平。

主治:驱虫,消积。用于蛔虫病,钩虫病,食积。粗榧子

粗茎罗锅底

别名:锣锅底、蛇莲、曲莲

味性:味苦;涩;性微寒。

主治:健胃行气,解毒。主消化不良;脘腹胀痛;咽喉肿痛;咳嗽;泄痢。粗茎罗锅底

粗糠柴

别名:香桂树、香檀、痢灵树、吕宋楸荚粉[腺体粉末]

味性:微苦、微涩,凉。

主治:根:清热利湿。用于急、慢性痢疾,咽喉肿痛。;果上腺体粉末:驱虫。驱绦虫兼能驱蛲虫、线虫。粗糠柴

粗叶木

别名:白果鸡屎树

味性:甘涩;平。

归经:肝经。

主治:祛风胜湿;活血止痛。主风寒湿痹;筋骨疼痛。粗叶木

醋柳果

别名:沙枣、大尔卜兴

味性:性温,味酸涩。

归经:入肝、胃、大小肠经。

主治:活血散瘀,化痰宽胸,补脾健胃。治跌打损伤,瘀肿,咳嗽痰多,呼吸困难,消化不良。醋柳果

脆骨风
脆骨风

别名:碎骨风、吊钟花、鸡白柴、茶条树、羊脆骨、青皮木、万把刀

味性:甘;微涩;性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散瘀,消肿止痛。主治急性风湿性关节炎,跌打肿痛。脆骨风

大白药

别名:小白药、蛆藤、大对节生、大掰角牛、小白前

味性:苦、涩,凉。

归经:心;肾经。

主治:止血接骨。外用治外伤出血,骨折。大白药

大草蔻
大草蔻

别名:土砂仁、假砂仁、草蔻、草豆蔻

味性:性温,味辛,涩。

主治:燥温祛寒,除痰截疟,健脾暖胃。用于心腹冷痛、胸腹胀满、痰间断积滞、消化不良、呕吐腹泻。大草蔻

大串连果

味性:涩、微苦,凉。

主治:果:催吐,解毒。可解草乌、五楞金刚、曼陀罗、雪上一支蒿中毒,鲜果3~7粒,捣烂白开水送服。;根:消炎,止泻。主治腹泻,脱肛。用量1~2两。大串连果

大发表

别名:野蚕豆、见水消、三愣金刚、三角西花、爬山豆、山落花生、三愣草、三棱枝爬山豆

味性:辛、微甘、涩,平。

主治:发汗解表,清热利湿。用于感冒发热,鼻炎、肠炎,痢疾,膀胱炎,肾炎,风湿性关节炎;外用治跌打损伤。大发表

大飞扬

别名:马鞍叶羊蹄甲、蝴蝶风、羊蹄藤、夜合叶

味性:苦涩,平。

主治:清热润肺,敛阴安神,除湿,杀虫。治百日咳,心悸失眠,盗汗遗精,瘰窃,湿疹,疥癣。大飞扬

大风药

别名:叶青、纤序鼠李、皂布叶、染布叶

味性:涩;微甘;平。

主治:祛风除湿;利水消胀。主风湿关节痛;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大风药

大果臭椿皮

味性:苦;涩;凉。

主治:清热燥湿;解毒杀虫。主痢疾;便血;崩漏;带下;疮痈。大果臭椿皮

大横纹

别名:横纹独须、金叶树

味性:甘、涩,温。

主治: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主治跌打瘀肿,风湿关节痛,骨折脱臼。大横纹

大花列当

味性:味涩;微甘;性温。

主治:止血。主妇女崩漏;鼻衄。大花列当

大花卫矛

别名:野杜仲、金丝杜仲、四棱子

味性:微苦、涩,平。

主治:祛风湿,舒筋络,补肾。治痢疾初起,腹痛,肾虚腰痛,风湿疼痛,瘀血闭经。大花卫矛

大还魂草

味性:甘、涩;微寒。

主治:宁心;健脾;散瘀;止血。主心悸失眠;肝脾肿大;子宫下垂;胎动不安;脱肛;咯血;跌打肿痛;外伤出血;带状疱疹。大还魂草

大蕉皮

味性:味甘;涩;性寒。

主治:清热解毒;降血压。主痢疾;霍乱;皮肤瘙痒;高血压病。大蕉皮

大金香炉
大金香炉

别名:假豆稔、豹牙郎、石老虎、白爆牙郎、天红地白、开口枣、马缨花、茶罐叶、打破碗花树、羊开口、满拉、老虎杆、黑口莲、猪如稔

味性:味苦;涩;性凉。

主治:收敛,止血,解毒。治泄痢,崩漏带下,内外伤出血。大金香炉

大九节铃

别名:艾叶酸蔹藤、牛角天麻、铜皮铁箍、牛解天麻

味性:辛涩微麻,微寒。

归经:心经。

主治:活血止痛;解毒敛疮。主骨折;刀枪伤;烧伤;痈肿。大九节铃

大冷水麻

味性:淡;涩;性平。

主治:祛瘀止痛;清热解毒。主跌打损伤;骨折;无名肿毒;丹毒;痈疽疮疡。大冷水麻

大马蹄蕨

别名:马蹄蕨、马蹄根、观音座莲

味性:苦、涩,寒。

主治:清热利湿,止血,止痛。用于肠炎,痢疾,胃、十二指肠溃疡,肾炎水肿,肺结核咯血,崩漏,跌打肿痛。大马蹄蕨

大麦泡

别名:对嘴泡、猫爪刺、牛奶泡、栽秧泡、泡儿刺、三月泡

味性:涩,温。

主治:消食积,止泻痢,解毒,活血,调经,止血。主治食积饱胀,肚痛腹泻,红白痢疾,红崩带下。外用治跌打损伤,黄水疮。大麦泡

大泡通

别名:泡通、大木通、隔子通、饭包叶、三叉木、豆豉叶、大豆豉叶、牛嗓管、伞把木、大通塔、柴厚朴、野巴戟、万贯钱、豆豉杆、大加皮、绒毛鸭脚木、泡桐树、假通脱木

味性:苦、涩,微寒。

主治:祛风活络;强筋健骨;行气活血。主风湿痹痛;腰膝酸痛;跌打肿痛;胸胁脘腹胀痛。大泡通

大泡通皮

别名:枝子皮

味性:味苦;涩;性微寒。

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大泡通皮

大泡通叶

别名:牛嗓管叶、豆鼓叶、大豆豉叶

味性:味苦;涩;性微寒。

主治:祛风燥湿;解毒敛疮。主风疹;湿疹;皮炎;皮肤皲裂。大泡通叶

大人血七

别名:人血七、大金盆、野人血草

味性:苦、涩,平。

主治:活血调经,散淤止痛。用于月经不调,跌打损伤。大人血七

大伸筋

味性:温,涩。

主治:温经活络,健胃利湿。治风湿,跌打,胃痛,月经不调,肾炎。大伸筋

大树皮

别名:梅榆、榆树

味性:涩,平。

主治:收敛止血。治胃肠出血,尿血,各种外伤出血。大树皮

大酸浆草

别名:大酸酸、草麻黄、土麻黄、土大黄、川滇酸模

味性:酸;涩;微辛;性温。

主治:发汗解表;祛风除湿;止咳;止血。主感冒;头痛;风湿关节痛;咳喘;跌打损伤;崩漏。大酸浆草

大桫椤

别名:黑狗脊

味性:涩;平。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风湿关节疼痛;腰痛;跌打损伤。大桫椤

大头茶果

味性:辛;涩;温。

主治:温中止泻。主虚寒泄泻。大头茶果

大团囊虫草
大团囊虫草

味性:微涩;温。

归经:肝经。

主治:活血;止血;调经。主血崩;月经不调。大团囊虫草

大叶菜

别名:梭罗草、山扁柏、水柏枝、山棍草、石上柏:58、1971)

味性:性温,味微涩。

主治:祛风,散寒,消肿,止咳。大叶菜

大叶金锦香

别名:野牡丹、尼泊尔金锦香、响玲果、窄腰泡

味性:苦、涩,凉。

主治:燥湿杀虫。主疥癣瘙痒。大叶金锦香

大叶酸藤

别名:酸盘子、长叶酸藤果、马桂花

味性:酸、涩,平。

主治:祛风利湿,消肿散瘀。治肾炎水肿,肠炎腹泻,跌打瘀肿。大叶酸藤

大叶铁包金

别名:马梢蛇藤、勾儿茶、紫罗花

味性:微涩,平。

主治:祛风利湿,止咳化痰。用于风湿关节痛,肺结核,肝炎。大叶铁包金

大叶仙茅

别名:大地棕、猴子背巾、猴子包头、竹灵芝

味性:苦、涩,平。

主治:润肺化痰,止咳平喘,镇静健脾,补肾固精。用于肾虚喘咳,腰膝酸痛,白带,遗精。大叶仙茅

大叶子

别名:山荷叶、佛爷伞

味性:苦;涩;平。

归经:大肠经。

主治:涩肠止泻。主泄泻。大叶子

大一面锣

别名:大一面绿、白毛草

味性:味甘;涩;性平。

归经:肺;心;肾经。

主治:益气;补肾;涩精;固下。主心悸怔肿;梦遗滑粗;崩漏带下。大一面锣

大粘药

别名:土升麻、大榄、红雾水葛、青白麻叶、籽藤、玄麻、升麻、山毛柳、接骨木、上升麻、接骨灵、红水麻、血升麻、涩叶树

味性:辛、涩,热。

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清热解毒。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乳痈;疮疖;热淋;湿热泄泻。大粘药

单花山竹子

味性:苦;涩;凉。

归经:心;胃经。

主治:清热解毒;收敛生肌。主湿疹;口腔炎;牙周炎;下肢溃疡;烧伤;烫伤。单花山竹子

单面针
单面针

别名:山枇杷、白三百棒、九百锤、大叶花椒、山椒根、黄椒根、钻山虎、单面虎、刺壳椒、土花椒、三百棒

味性:辛、涩,温。

主治:消食助运;行气止痛。主脾运不健;厌食腹胀;脘腹气滞作痛。单面针

当归藤
当归藤原生态当归藤

别名:大力王、筛其蔃、虎尾草、千里香、土当归、保妇蔃、走马胎、土丹桂、小箭赶风、米筛藤

味性:苦涩,温。

归经:肝;肾经。

主治:活血散瘀,补肾强腰。治月经不调,闭经,贫血,跌打损伤,骨折。当归藤

刀口药

别名:白胡子狼毒、大叶一枝箭

味性:辛微涩,平。

主治:止血,生肌,收口。治刀伤出血,研末撒伤处。刀口药

倒触伞

别名:蔷薇莓、空心藨、七叶饭消扭、空筒泡、白花暗洞、三月莓、五月泡、三月泡、白花三月泡、划船泡、龙船泡

味性:涩;微辛苦;平。

归经:肺;肝经。

主治:清热,止咳,收敛止血,解毒,接骨。主肺热咳嗽,小儿百日咳,咯血,小儿惊风,月经不调,痢疾,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烧烫伤。倒触伞

倒挂牛

别名:大牛昴、朝天子、牛王刺、大牛昂

味性:涩;热。

归经:肺;肝;肾经。

主治:解表发汗,化瘀止痛。主伤风感冒,头痛,筋骨疼痛,跌打损伤,酒皶鼻。倒挂牛

地八角

别名:球花紫云英、土牛膝、旱皂角、地皂角、八角花、野落地松、黄鳝草

味性:苦涩;凉。

归经:肝;肾经。

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治扁桃体炎,浮肿,牙痛,口鼻出血,麻疹。地八角

地枫皮
地枫皮

别名:追地风、钻地风、南宁地枫皮、地风

味性:微辛、涩,温。

归经:脾;胃经。

主治:祛风除湿,行气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腰肌劳损。地枫皮

地瓜根

味性:苦涩,凉。

归经:脾;肾经。

主治:清热,利湿。治腹泻,痢疾,黄疸,瘰疬,遗精,白带,痔疮。地瓜根

地红子

别名:矮红子

味性:酸、涩,凉。

主治:清热除湿,止血。治痢疾,吐血。地红子

地红子根

味性:酸、涩;凉。

归经:肝、胃经。

主治:清热,除湿,止血,止痛。主痢疾,白带,吐血,痛经。地红子根

地麻黄

别名:粟米草、地杉树、鸭脚瓜子草

味性:淡微涩,平。

主治:清热解毒。治腹痛泄泻,皮肤热疹,火眼。地麻黄

地菍

别名:地茄子、地兰子、地石榴、铺地锦、山地菍、地茄、地吉桃、地葡萄、地红花、古柑、苦含、倒藤王不留、金头石榴、毛冬瓜、水汤泡、提脚龙、猫儿眼睛草、铺地稔、野落苏、红地茄、落地稔、地稔藤、矮脚埔梨、埔淡、波罗罂子、铺地菍、落地菍、地菍藤、矮脚补翁、杜茄、土地榆、小号埔淡、铺地粘

味性:甘、涩,平。

归经:归心;肝;脾;肺经。

主治:活血止血,清热解毒。治痛经,产后腹痛,血崩,带下,便血,痢疾,痈肿,疔疮。地菍

地皮风

别名:翻白叶、小管仲、小天青

味性:微苦、涩,平。

主治:清热活血,行气止痛。主治痢疾,食积胃痛,小儿惊风,产后流血不止,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地皮风

地涩涩

别名:仙桃草、养皮草、荞皮草、小对经草

味性:味甘;苦;涩;性平。

归经:归肝经。

主治:活血止血,清热解毒。治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创伤出血,口疮,汤火伤。地涩涩

地苏木

别名:过山龙、蕨萁钻石黄、鸡血莲、散血莲、凤尾七

味性:苦涩,凉。

主治:散瘀血,除湿。治跌打腰痛,血凝气滞。地苏木

地涌金莲
地涌金莲

别名:毛果矮蕉、地金莲、地涌莲、地莲花

味性:苦、涩,寒。

归经:大肠经。

主治:止带;止血。主白带;崩漏;便血。地涌金莲

棣棠花
棣棠花

别名:蜂棠花、地棠、黄度梅、金棣棠、黄榆叶梅、麻叶棣棠、地园花、小通花、清明花、金旦子花、画眉杠、鸡蛋花、三月花、青通花、通花条、地团花、金钱花

味性:苦、涩;平。

归经:肺;胃;脾经。

主治:治久咳,消化不良,水肿,风湿痛,热毒疮。棣棠花

滇藏方枝柏

味性:味苦;涩;性温。

主治:祛风除湿;安神。主风湿痹痛;失眠。滇藏方枝柏

滇缅古柯

别名:东方古柯、古柯、细叶接骨丹

味性:涩、微苦,温。

主治:为兴奋剂和强壮剂。用以恢复疲劳,由叶中提制出的古柯碱为局部麻醉药。滇缅古柯

滇瑞香
滇瑞香

别名:桂花矮陀陀、黄山皮条、构皮岩陀、万年青矮陀陀、桂花岩陀、野瑞香、西南瑞香、小鼠皮、开花矮陀陀、细叶寡鸡蛋树皮、鼠皮黄、山皮条、雪花枸、月月绿、金腰带、矮陀陀、冷水跌打、银丝矮陀、黄皮杜仲、黄根枸皮、千年不落叶

味性:辛涩,温。

归经:肝;膀胱经。

主治:祛风除湿;活络行气止痛。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胃痛。滇瑞香

吊白叶

别名:粉帕叶、粉桐叶

味性:性凉,味淡涩。

主治:清热凉血,化湿通络。治燥咳,痢疾,风湿疼痛,跌打损伤,疮疡疥癣。吊白叶

吊罗果

别名:大鸡母酸、酸盘子、大叶酸藤、长叶酸藤果、马桂花

味性:酸;涩;性平。

主治:利湿;散瘀。主水肿;泄泻;跌打瘀肿。吊罗果

吊岩风

别名:红葡萄藤、爬山虎、上木蛇、上木三叉虎、三叉虎、上竹龙、上树蜈蚣[广西]、三皮风、三角风、异叶地锦、小叶红藤、青藤、猴仙丹、薁欲、捆仙藤、小风藤、三爪虎、上树蜈蚣、单吊根、巴山虎、大叶爬山虎、节叶藤、上树蛇、白花藤仔

味性:酸、涩,温。

主治:祛风活络,活血止痛。用于风湿筋骨痛,赤白带下,产后腹痛;外用治骨折,跌打肿痛,疮疖。吊岩风

调羹树
调羹树

别名:痄腮树

味性:淡、涩,凉。

主治:清热解毒。主腮腺炎;皮炎。调羹树

掉毛草

别名:红毛山藤、火把花、黄藤根、雷公藤

味性:苦、涩,温。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散瘀,续筋接骨。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半身不遂,腰肌劳损;外用治骨折,外伤出血。掉毛草

跌破勒

别名:小角刺、铁梨木、凿子树

味性:味苦;涩;性寒。

主治:清热利湿;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催乳。主黄疸;水肿;跌打损伤;骨折;经闭;痈肿疮毒;乳汁不通;疮癣;瘰疬。跌破勒

迭裂黄堇
迭裂黄堇

别名:厚翅紫堇

味性:苦;涩;寒。

归经:心;肝;胃经。

主治:清热解毒;止血敛疮。主热病高热;黄疸型肝炎;肠炎;外伤出血;疮疡溃后久不收口。迭裂黄堇

丁锅树叶

味性:味涩;性平。

主治:止血;止带。主外伤出血;白带。丁锅树叶

顶果膜蕨

味性:微涩;平。

主治:止血生肌。主外伤出血。顶果膜蕨

东北桤木

味性:苦;涩;性凉。

主治:清热解毒;收敛固涩。主腹泻;外伤出血。东北桤木

冬葵果

别名:冬葵子

味性:甘、涩,凉。

主治:清热利尿,消肿。用于尿闭,水肿,口渴;尿路感染。冬葵果

冬青叶

别名:四季青叶

味性:苦涩,寒。

主治:治烫伤,溃疡久不愈合,闭塞性脉管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尿路感染,菌痢,外伤出血,冻瘃,皲裂。冬青叶

董棕粉
董棕粉

味性:味甘;涩;性平。

主治:健脾;止泻。主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痢疾。董棕粉

冻绿刺

别名:鸭屎树、野苦楝子、洞皮树、臭李子、老鹤眼、山绿柴、黑鸟枝刺、黑旦子、偶栗子、冻绿、冻绿树、老鹳眼

味性:苦涩,微寒。

归经:肺;脾;胃;大肠经。

主治:杀虫消食;下气祛痰。主寸白虫;食积;瘰疬;哮喘。冻绿刺

冻青叶
冻青叶

别名:云南冻青叶

味性:苦涩,凉。

归经:心;肝;肺;肾经。

主治:清热消炎。治腮腺炎,疮毒,水火烫伤,风湿,跌打骨折。冻青叶

兜兰

别名:绉枸兰

味性:甘、涩、微酸,平。

主治:调经活血,消炎止痛。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附件炎,膀胱炎,疝气等。兜兰

豆腐渣果根

味性:涩;性凉。

主治:涩肠止泻;解毒。主肠炎;腹泻;食物中毒;蕈中毒。豆腐渣果根

豆梨

别名:野梨、鹿梨、铁梨树、棠梨树

味性:根、叶:微甘、涩,凉;果实:酸、甘、涩,寒。

主治:根、叶:润肺止咳,清热解毒。主治肺燥咳嗽,急性眼结膜炎。用量0.5~1两。;果实:健胃,止痢。用量0.5~1两,外用适量。豆梨

毒蛆草

别名:透骨草、一马光、接生草、老婆子针线

味性:涩,凉。

主治:清热利湿,活血消肿。主治黄水疮,疥疮,湿疹,跌打损伤,骨折。毒蛆草

独角牛

别名:红皮紫陵、广东克雷木、碎骨红

味性:甘、苦、涩,凉。

主治:通经活络,散瘀消肿。主治跌打损伤,扭伤。独角牛

独龙

别名:板薯、地儿多、蓑衣包、麻药、网脉三叶薯

味性:甘、涩,平。

主治:拔毒消肿,祛瘀,止血,止痛。主治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皮炎,湿疹,痈肿疮毒,风湿腰腿痛。独龙

独行千里

别名:独虎龙、扣钮子、膜叶槌果藤、落地金鸡、勒儿根、下洞底、落杆薯、黑皮蛇、尖破石

味性:苦、涩,平。

归经:心;胃经。

主治:活血散瘀;祛风止痛。主跌打瘀肿;闭经;风湿痹痛;咽喉肿痛;牙痛;腹痛。独行千里

杜鹃兰

别名:算盘七、人头七、三七笋、大白及

味性:辛、涩,平。

主治: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活血止痛。用于肺脓肿,咳嗽,跌打损伤,疔疮。杜鹃兰

杜梨

别名:棠梨、海棠梨、野梨子、土梨

味性:果实:酸、甘、涩,寒。

主治:果实:消食止痢。治腹泻:果1两,水煎服。;枝、叶:治霍乱,吐泻不止,转筋腹痛,反胃吐食。;树皮:煎水洗治皮肤溃疡。杜梨

杜仲藤叶

别名:藤杜仲叶

味性:苦;涩;性平。

主治:接骨;止血。主跌打骨折;外伤出血。杜仲藤叶

端哼

味性:淡;微涩;平。

主治:活血散瘀;愈溃生肌;清热解毒。主妇人乳房肿痛;乳汁分泌不畅;颊颈炎症肿庸;疮疡肿疖;溃疡久不收口;跌打损伤。端哼

短叶蹄盖蕨

味性:微苦、涩;凉。

归经:入大肠、肝二经。

主治:驱杀蛔虫;收敛止血。主蛔虫病;外伤出血。短叶蹄盖蕨

短枝六道木

别名:紫荆丫

味性:苦、涩,平。

主治:去风湿,解热毒。主治风湿筋骨疼痛;外用治痈疮红肿。短枝六道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