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味中药列表/8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三匹叶

别名:豆角柴

味性:苦涩,平。

主治:通经活血,舒筋络,收敛止痛。主治腹泻,赤白痢,慢性肝炎,腹痛,风湿痛,痛经。三匹叶

三叶金锦香

味性:味甘;涩;性平。

主治:补肾;止泻;止血。主肾虚腰痛;泄泻;外伤出血。三叶金锦香

三叶排草

别名:奇异排草、三张叶、跌打鼠、土远志、三叶珍珠草、三块瓦

味性:辛、涩,温。

主治:活血散瘀,行气止痛,平肝。;虚劳咳嗽,胃肠寒痛,风湿骨痛:根2~3钱,水煎服。;高血压头昏:鲜全草0.5~1两,煎水频服。;黄疸型肝炎:鲜全草0.5~1两,红糖为引,水煎服。;跌打肿痛,骨折:根3~4钱,水煎服,并用鲜全草捣烂,或用全草研粉,调酒炒热,外敷。三叶排草

三叶委陵菜根

别名:山峰子根

味性:性凉,味涩微苦。

主治:清热,利湿,止痛,补虚。三叶委陵菜根

三羽叉蕨

别名:鸡爪蕨、大叶入地蜈蚣、昏头鸡

味性:涩;平。

主治:祛风除湿;解毒止血。主风湿骨痛;痢疾;外伤出血;毒蛇咬伤。三羽叉蕨

散尾葵
散尾葵

味性:味微苦;涩;性凉。

归经:入肝经。

主治:收敛止血。主吐血咯血;便血;崩漏。散尾葵

色赤杨
色赤杨

别名:水冬瓜

味性:苦涩。

主治:消热;止咳;化痰;平喘。主慢性气管炎。色赤杨

涩草

别名:锦标草、金钱标、涩叶、金线标、锦线镖、红地榆、白斑人参果

味性:涩;甘;微寒。

归经:肺;肝;大肠经。

主治:治风热声哑,湿痰风邪,腹痛下痢及妇女白带。涩草

涩梨

别名:山楂、山楂果、台湾苹果、山仙查

味性:味甘;酸;涩;性微温。

主治:消食导滞;理气健脾。主食积停滞;脘腹胀育;泄泻。涩梨

沙拐枣
沙拐枣

别名:头发草

味性:苦、涩,温。

主治:根治小便混浊;全草治皮肤皲裂。沙拐枣

沙棘
沙棘沙棘

别名:醋柳果、醋刺柳、酸刺、黑刺、醋柳、沙枣、达尔、大尔卜兴、酸刺子、酸柳柳、其察日嘎纳、黄酸刺、酸刺刺

味性:酸、涩,温。

主治: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沙棘

沙梨

味性:甘、涩,凉。

主治:清暑解渴,生津收敛。治干咳,热病烦渴,汗多等症。沙梨

沙松果

别名:榧子、云南榧子、滇榧子、土榧子、杉松果

味性:涩;微苦;性平。

主治:杀虫消积;润肠通便。主虫积腹痛;小儿疳积;便秘;痔疮。沙松果

沙枣花

味性:味甘涩,性温。

归经:肺经。

主治:止咳;平喘。主久咳;气喘。沙枣花

沙枣胶

味性:味涩;微苦;性平。

归经:肾经。

主治:接骨续筋;活血止痛。主骨折。沙枣胶

沙枣树皮

味性:味涩微苦,性凉。

归经:心;肝;脾经。

主治:清热止咳;利湿止痛;解毒;止血。主慢性气管炎;胃痛;肠炎;急性肾炎;黄疸型肝炎;白带;烧烫伤;外伤出血。沙枣树皮

山稗子根

味性:味苦;涩;性微寒。

主治:凉血止血;调经。主月经不调;崩漏;鼻衄;消化道出血。山稗子根

山崩砂

别名:柏拉木、黄京木、山甜娘

味性:涩、微酸,平。

主治:收敛止血,消肿解毒。主治产后流血不止,月经过多,肠炎腹泻。外用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疮疡溃烂。山崩砂

山兵豆

味性:涩,平。

主治:消炎,收敛,止泻。主治痢疾,肠炎,肠结核,肝炎,肾炎,小儿疳积。山兵豆

山茶叶

味性:苦;涩;寒。

归经:心经。

主治:清热解毒;止血。主痈疽肿毒;汤火伤;出血。山茶叶

山刺梨

别名:刺梨根、绢毛蔷薇、色瓦

味性:甘酸涩,平。

归经:脾;大肠经。

主治:健脾助运,止痢。主积食腹胀;肠鸣腹泻。山刺梨

山大刀根

别名:刀斧伤根

味性:苦涩,微寒。

主治:祛风除湿,消肿解毒。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风湿痛,胃痛,疟疾,痔疮,跌打损伤,疮疡肿毒。山大刀根

山大烟

别名:野大烟花

味性:酸涩,微寒。

主治:止痛,止泻,镇咳。治腹痛,肠炎,腹泻,痢疾,月经痛,头痛,久咳,喘息。山大烟

山杜仲

别名:飞天驳、土杜仲[广东]、木杜仲[广西]

味性:淡、涩,平。

归经:肝;肾;脾经。

主治:祛风湿,强筋骨。用于风湿骨痛,腰膝酸痛,跌打疼痛。山杜仲

山矾叶

味性:酸;涩;微甘;性平。

归经:肺;胃经。

主治:清热,收敛。治肺结核咯血,便血,久痢,急性扁桃体炎,急性中耳炎,烂弦风眼。山矾叶

山桂花

别名:木本远志、木本瓜子金、西南远志、木辣椒、调经草、臭皮

味性:微甘涩;温。

归经:肝经。

主治:活血解毒。主乳痛;肿毒。山桂花

山海棠

别名:水八角、金蝉脱壳、红耗儿、酸草果、腰包花、化血丹、一口血、大麻酸汤杆、野海棠、白棉胡、老鸦枕头、白棉胡老鸦枕头、酸苹果

味性:味微苦;酸;涩;性微温。

主治:行气止痛,活血祛瘀。治胃痛,月经不调,痛经,小儿吐泻,疝气,跌打损伤。山海棠

山禾串

别名:茅山茶、野茶里

味性:甘;微涩;凉。

主治:清热利咽;解毒敛疮。主肺热痰多咳嗽;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水火烫伤。山禾串

山核桃皮

味性:苦;涩;性凉。

主治:清热解毒;杀虫止痒。主脚趾湿痒;皮肤癣证。山核桃皮

山核桃叶

味性:苦;涩;性凉。

主治:清热解毒;杀虫止痒。主脚趾湿痒;皮肤癣证。山核桃叶

山黑柳

别名:山杨柳、四齿柳

味性:苦、涩,凉。

主治:清热解毒。主治痈疮肿毒。山黑柳

山红稗

别名:山稗子、红稗、浆果苔草、芭茅草

味性:根:苦、涩,凉;种子:甘、辛,平。

主治:根:调经止血。用于鼻衄,便血,月经过多,产后出血。;种子:透疹止咳,补中利水。用于麻疹,水痘,百日咳,脱肛,浮肿。;全草兼具根与种子之功用。山红稗

山黄麻

别名:山麻木、九层麻、麻桐树、山角麻、山王麻

味性:涩,平。

主治:散瘀,消肿,止血。;跌打瘀肿:鲜根皮捣烂,酒炒,外敷。;外伤出血:鲜叶捣烂外敷,或叶研粉撒患处。山黄麻

山黄麻叶

味性:涩;性平。

主治:止血。主外伤出血。山黄麻叶

山莓
山莓

别名:三月泡[湖南、四川]、五月泡[广东]、刺葫芦、吊杆泡、薅秧泡、黄莓、大麦泡、猪母泡、高脚泡

味性:根:苦、涩,平;叶:苦,凉。

主治:根:活血,止血,祛风利湿。用于吐血,便血,肠炎、痢疾,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白带。叶:消肿解毒。外用治痈疖肿毒。山莓

山牡丹

别名:葛藤、跌打王、藤续断、白牛藤、白面水鸡、白背藤、旋花藤、黄藤

味性:微涩;温。

归经:心;肺经。

主治:补气生血;散瘀止血。主血虚头昏;骨折;内伤出血。山牡丹

山枇杷根

味性:苦;涩;平。

归经:肝经。

主治:收敛止血。主崩漏。山枇杷根

山枇杷叶

味性:涩;平。

归经:胃;肺经。

主治:降气化痰;敛肺止咳。主风热鼻塞;咳喘久患。山枇杷叶

山棯子

别名:豆棯干

味性:甘涩,平。

主治:养血,止血,涩肠,固精。治血虚,吐血,鼻衄,便血,痢疾,脱肛,耳鸣,遗精,血崩,带下。山棯子

山石榴

别名:猪肚簕、假石榴、刺子、山蒲桃、屎缸拔、刺榴、簕牯树、山黄皮、猪头果

味性:苦、涩,凉。

主治:祛瘀消肿;解毒;止血。主跌打瘀肿;外伤出血;皮肤疥疮;肿毒。山石榴

山乌珠叶
山乌珠叶

味性:味苦;微涩;性平。

主治:解毒敛疮;止汗。主烫伤;盗汗。山乌珠叶

山五味子

别名:老米酒、冷饭子、糯米果、冷饭团

味性:味酸;涩;微甘;性平。

主治:解表;清热;解毒;止咳。主感冒;咳嗽;头痛;口疮;血热吐衄。山五味子

山五味子根

味性:味甘;微苦;微涩;性平。

主治:解毒;止血;止泻。主肠炎;痢疾;崩漏;先兆流产;荨麻疹。山五味子根

山五味子叶

味性:味甘;微苦;微涩;性平。

主治:消肿止痛;敛疮生肌。主骨折;疖肿;跌打损伤。山五味子叶

山辛夷

别名:羊皮袋、皮袋香、山栀子

味性:凉,涩微苦。

主治:消炎,清热。治喉炎,鼻炎,眼炎。山辛夷

山杨柳

别名:黑杨柳

味性:苦涩,凉。

主治:清热解毒。主痈疮肿毒。山杨柳

山枝仁

别名:芭豆、崖花子、榨木仁、土连翘、广枝仁

味性:性平,味苦涩。

归经:入肺,脾。

主治:大肠三经。清热,生津止渴。治虚热心烦,口渴咽痛,泻痢后重,倦怠乏力。山枝仁

山竹子
山竹子

别名:山桔子、木竹果

味性:苦、涩,凉。

主治:消炎止痛,收敛生肌。用于肠炎,小儿消化不良,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病轻度出血,口腔炎,牙周炎;外用治烧烫伤,下肢溃疡,湿疹。山竹子

珊瑚草

别名:缠百合

味性:涩,凉。

主治:调和气血,止痛。治月经不调,神经性头痛。珊瑚草

珊瑚草花

味性:味涩;性凉。

归经:肝经。

主治:调和气血;止痛。主月经不调;神经性头痛。珊瑚草花

扇蕨
扇蕨

别名:搜山虎

味性:苦;酸;涩;凉。

归经:肝;脾经。

主治:清热利湿;消食导滞。主小便不利;淋沥涩痛;食积饱胀;痢疾;便秘。扇蕨

上山龙

别名:大接骨丹、兰果野葡萄、过山龙、蓝果野葡萄、扁担藤

味性:酸、辛、涩,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祛风除湿;散瘀止血。主风湿痹痛;血瘀崩漏;跌打损伤。上山龙

烧伤藤

别名:节节藤

味性:微苦;涩;凉。

主治:清热解毒;收敛止血。主烧烫伤;痈疮疖肿;外伤出血;湿疹。烧伤藤

少花柏拉木

味性:味涩;微苦;性平。

主治:拔毒生肌;杀虫。主疮疖肿毒;疥疮。少花柏拉木

蛇白蔹

别名:山胡烂、见毒消

味性:辛;苦;涩;凉。

主治:祛风除湿;解毒;敛疮。主风湿性关节炎;胃溃疡;跌打损伤;烫伤;疮疡;丹毒。蛇白蔹

蛇疙瘩

别名:红姜、野黄姜、岩陀、毛头寒、半边伞、紫姜、大红袍、岩七、红升麻[云南]

味性:苦、微甘、涩,平。

主治:消炎止痢,调经止痛,止血。用于肠炎,菌痢,月经不调,痛经,风湿疼痛,骨折,跌打瘀血肿痛。蛇疙瘩

蛇菰

别名:角菌、铺地开花

味性:苦、涩,寒。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咳嗽吐血,血崩,痔疮肿痛,指疔。蛇菰

省雀花

别名:白克木

味性:酸涩,温。

主治:舒筋活血,活络止痛。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省雀花

狮子七

别名:狮子头、狮子草、九头狮子七、涩疙疸、涩疙瘩、红景天、土三七

味性:涩,温。

归经:肝;肾经。

主治:止血化瘀,调经,固涩。用于跌打损伤,腰痛,吐血,崩漏,月经不调,白带,痢疾。狮子七

狮子尾

别名:麒麟尾、龟背竹、麒麟叶

味性:淡、涩,平。

主治:清热润肺,消炎解毒,舒筋活络,散瘀止痛。;发热,咳嗽,胃痛,肠伤寒。用根或叶0.5~1两(小儿酌减),水煎服。;毒蛇咬伤。用叶揉烂敷患处。;跌打瘀肿,风湿痹痛。茎叶适量,捣烂,加酒适量,蒸熟,内服药液20~30毫升,余药外敷或外擦患处。狮子尾

十萼茄

别名:猫耳草、红丝线、钮扣子、血见愁

味性:涩,凉。

主治:祛痰止咳,清热解毒。叶:咳嗽气喘;全株:狂犬病,外用治疔疮红肿,外伤出血。十萼茄

十姊妹
十姊妹

别名:七姊妹、姊妹花

味性:苦平;微涩。

归经:肝;胆经。

主治:清热化湿,疏肝利胆。主黄疸;痞积;妇女白带。十姊妹

石地钱

别名:石蛤蟆

味性:淡;涩;凉。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血。主疮疖肿毒;烧烫伤;跌打肿痛;外伤出血。石地钱

石豆瓣

别名:小万年草

味性:苦;涩;凉。

主治:凉血;散瘀。主痔血;跌打损伤。石豆瓣

石寄生

味性:涩;苦;微寒。

主治:凉血,止血。治吐血,衄血,高血压症。石寄生

石夹生

别名:石甲生、小活血、小石生、石夹生

味性:涩;苦;微温。

归经:肝;脾;肾经。

主治:祛风利湿;活血止痛。主风湿性关节痰;有经不调;经闭腰痛;产后腹痛;痢疾。石夹生

石豇豆

别名:石小豆、点子草

味性:淡涩,平。

归经:脾;肝经。

主治:祛风除湿;健脾消疳;利尿通淋;止血。主风湿疼痛;劳伤腰痛;小儿疳积;淋浊;白带;崩漏;鼻衄。石豇豆

石腊红

别名:月月红

味性:涩苦,凉。

主治:清热消炎。治中耳炎,用花榨汁滴耳。石腊红

石蜡红

别名:月月红、天竺葵

味性:苦、涩,凉。

主治:清热消炎。主治中耳炎。石蜡红

石老虎

别名:石参、岩五加、石丁香

味性:微苦、涩,平。

主治:壮筋骨,除湿止痛,利水解毒。主治营养不良性水肿,跌打损伤,湿疹,肾虚,腰痛。石老虎

石榴根

别名:石榴根皮、酸榴根、醋石榴极、石榴树根

味性:苦涩,温。

主治:驱虫;涩肠;止带。主蛔虫;绦虫;久泻;久痢;赤白带下。石榴根

石榴根皮

味性:酸、涩,温。

主治:收敛止泻,杀虫。用于虚寒久泻,肠炎,痢疾,便血,脱肛,血崩,绦虫病,蛔虫病;外用治稻田皮炎。石榴根皮

石榴花
石榴花

别名:榴花、酸石榴花

味性:酸、涩,温。

主治:凉血;止血。主衄血;吐血;外伤出血;月经不调;红崩白带;中耳炎。石榴花

石龙刍根

别名:灯心草根

味性:甘;涩;微寒。

归经:归脾;心;肝经。

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主淋浊;心烦失眠;鹤膝风;目赤肿痛;齿痛;鼻衄;便血;崩漏;白带。石龙刍根

石彭子

别名:崖石榴、巴梨子、崖荔子、石彭彭、小木莲、冰粉子、木馒头、崖梨子、牛奶浦、崖荔枝、岩枇杷、吊攀子

味性:甘涩;平。

归经:肺经。

主治:消肿止痛;止血。主睾丸偏坠;跌打损伤;内痔便血。石彭子

石上莲

味性:酸、微涩,凉。

主治:清热除湿,利水软坚,消肿止痛。主治肝硬化,腹水,暑热口渴。外用治跌打肿痛,疔疮肿毒。石上莲

石霜

味性:苦、微涩,平。

归经:肾经。

主治:止血;敛疮;涩精。主外伤出血;烫火伤;梦遗。石霜

石血

别名:九庆藤、铁信、红对叶肾、拉屙肾、对叶肾、络石[浙江误称]、爬墙虎、鹿角草、石龙藤、爬山虎、茉莉藤、风车花、白花藤、魁星草、铁栏杆

味性:苦、微涩,温。

主治:祛风湿;强筋骨;补肾止泻。主风湿久痹;腰膝酸痛;跌打损伤;肾虚腹泻。石血

柿(图)
柿

别名:柿子、朱果

味性:果:甘,寒;根:苦、涩,凉;叶:苦、酸、涩,凉。

主治:果:润肺生津,降压止血。用于肺燥咳嗽,咽喉干痛,胃肠出血,高血压病。;根:清热凉血。用于吐血,痔疮出血,血痢。;叶:降压。用于高血压病。

柿饼
柿饼

别名:干柿、柿花、柿干、火柿;乌柿;干柿;白柿;柿花;柿干

味性:甘涩,寒。

主治:润肺,涩肠,止血。治吐血,咯血,血淋,肠风,痔漏,痢疾。柿饼

柿蒂
柿蒂柿蒂

别名:柿钱、柿丁、柿子把、柿萼

味性:苦涩,平。

归经:胃经。

主治:降逆下气。主呃逆;噫气;反胃。柿蒂(图)

柿根
柿根

别名:狐柿子根皮、柿子根、柿于根

味性:涩;性平。

主治:凉血止血。治血崩,血痢,痔疮。柿根

柿木皮

味性:涩;性平。

主治:清热解毒;止血。主下血;;烫火伤。柿木皮

柿皮

味性:甘;涩;性寒。

主治:清热解毒。主疔疮;无名肿毒。柿皮

柿漆

别名:柿涩

味性:苦;涩。

主治:平肝。主高血压。柿漆

柿子
柿子

味性:甘涩,寒。

归经:心;肺;大肠经。

主治:清热,润肺,止渴。治热渴,咳嗽,吐血,口疮。柿子

书带蕨
书带蕨

别名:晒不死、木莲金、九根索、马尾七、卷槽还阳、柳叶苇、树韭菜

味性:苦;涩;凉。

归经:心;肝经。

主治:疏风清热;舒筋止痛;健脾消疳;止血。主小儿急惊风;目翳;跌打损伤;风湿痹痛;小儿疳积;妇女干血痨;咯血;吐血。书带蕨

树萝卜

别名:葫芦暗消、陆次、猴子板凳、瘿袋花、石萝卜、叶上花

味性:凉,涩。

归经:脾经。

主治:利水消肿;活血祛瘀。主水肿;跌打损伤。树萝卜

树乌蝇羽

别名:牙脓草、乌蝇羽、紫灵树、石力、紫力

味性:甘、温、微涩,凉。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牙龈脓肿,哮喘。树乌蝇羽

刷把草根

别名:怀胎草根

味性:味苦;涩;性凉。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血;解毒消肿。主风湿痹痛;外伤出血;疮疡肿毒。刷把草根

栓皮栎

别名:青杠碗、软木栎、粗皮栎、白麻栎

味性:苦、涩,平。

主治:止咳涩肠。主治咳嗽,水泻。外用治头癣。栓皮栎

双股箭

别名:大一枝箭、小接骨丹、毛叶威灵仙、红毛三七

味性:苦微辛涩,温。

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跌打损伤;胃脘疼痛。双股箭

双翎草

别名:老妈妈棵、瘦狗还阳草、紫油苏、小花香棵、扫把茶、酒药花、沙虫药

味性:苦涩,温。

主治:祛风湿;通络止痛。主风湿痹痛。双翎草

双籽棕

别名:鸡罗、野棕、山棕、矮葵

味性:酸、涩,凉。

主治:止血清热,通经收敛。主治月经过多,血崩,子宫下垂,肺结核咯血。双籽棕

霜红藤
霜红藤

别名:山货榔、哥兰叶、米汤叶、绵条子、霜江藤、穿山龙、小红藤、白花藤

味性:涩,温。

归经:肝;胃经。

主治:舒筋活血,散瘀。主治风湿关节痛,月经不调。霜红藤

水菇里

别名:水菇藜、红野豆、野黄豆

味性:微麻、涩,温。

主治:活血散瘀,止痛,舒筋活络。主治风湿筋骨痛,跌打损伤,经闭,月经不调。水菇里

水贯众

别名:贯众、小贯众

味性:苦;涩;凉。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驱虫;预防流感;乙脑;麻疹;腮腺炎。主痢疾;吐血;衄血;崩漏;蛲虫;钩虫;绦虫等肠道寄生虫病。水贯众

水红木叶

别名:吊白叶、粉帕叶、炒面叶、揉白叶、粉桐叶、灰叶子、野灰靛叶、摸翻脸、翻脸叶、马番莲、抽刀红、捏面樟

味性:味苦;涩;性平。

主治:利湿解毒;活血。主赤白痢疾;泄泻;疝气;痛经;跌打损伤;尿路感染;痈肿疮毒;皮癣;口腔炎;烫火伤。水红木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