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味中药列表/6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柃木

别名:细叶菜、海岸柃、吹木叶、硐龙络、钓茄子、细叶茶

味性:苦涩,平。

归经:脾;膀胱经。

主治:祛风清热;利水消肿;止血生肌。主风湿痹痛;腹水膨胀;发热口干;疮肿;跌打肿痛;创伤出血。柃木

菱茎

别名:菱草茎

味性:甘涩,平。

主治:清热解毒。主胃溃疡;疣赘;疮毒。菱茎

菱壳

别名:菱皮、乌菱壳、风菱角

味性:味涩;性平。

主治:治泄泻,脱肛,痔疮,疔肿,黄水疮,天泡疮。菱壳

鲮鲤(图)

别名:石鲮、龙鲤、鳞鲤、石鲮鱼

味性:甘涩,温。

主治:杀虫,行血,攻坚散瘀,治痹通经。鲮鲤

柳叶藓

味性:涩;平。

主治:收敛止血。主外伤出血。柳叶藓

龙船花根

别名:红缨花树根、山丹根、州空军、土红花根

味性:苦;微涩;凉。

归经:肺;胃经。

主治:清热凉血;活血止痛。主咳嗽;咯血;风湿关节痛;胃痛;妇女闭经;疮疡肿痛;跌打损伤。龙船花根

龙船乌泡

别名:乌泡天、八月泡、狗屎泡、羊鸟树、过江龙、乌泡、乌莓

味性:涩;甘;凉。

归经:脾经。

主治:清热利湿,活血止痛。主感冒发热,痢疾,热淋,口疮,劳伤吐血,跌打肿痛,牙痛。龙船乌泡

龙骨
龙骨龙骨

别名:五花龙骨

味性:甘涩,平。

归经:心;肝;肾;大肠经。

主治:镇静,敛汗涩精,生肌敛疮。用于神经衰弱,心悸,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遗尿,崩漏,带下;外用治疮疡久溃不敛。龙骨(图)

龙头节肢蕨

别名:搜山虎、倒省莲

味性:苦;涩;平。

归经:肾;膀胱经。

主治:清热利湿;止痛。主小便不利;骨折。龙头节肢蕨

龙牙草根
龙牙草根

别名:地冻风

味性:味辛涩,温。

主治:治赤白痢疾,妇女经闭,肿毒,驱绦虫。龙牙草根

龙眼核

别名:桂圆核仁、圆眼核

味性:苦;涩;平。

归经:肝;脾;膀胱经。

主治:止血,定痛,理气,化湿。治创伤出血,疝气,瘰疬,疥癣,湿疮。龙眼核

龙眼梳
龙眼梳

味性:微苦;涩;微温。

主治:理气止痛;健胃。主胃脘痛;消化不良。龙眼梳

龙州线蕨

味性:淡;微涩;凉。

主治:祛风除湿;止痛。主风湿骨痛;胃脘痛。龙州线蕨

龙爪菜
龙爪菜

别名:毛蕨、饭蕨、蕨菜、锯菜、苦蕨

味性:微涩,平。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利水通淋;驱虫。主热毒疮疡;烫伤;脱肛;风湿痹痛;小便淋痛;诸虫症。龙爪菜

龙棕
龙棕

味性:味苦;涩;性凉。

主治:清热凉血。主胃溃疡;月经过多;子宫脱垂。龙棕

漏斗苣苔

别名:青竹标[贵州]

味性:涩,平。

主治:止血,止咳,利湿,镇痛。;治咳血:根1两,水煎服。;治风湿疼痛:根1两,泡酒服。漏斗苣苔

漏斗瓶蕨

别名:热水莲

味性:淡;涩;平。

归经:入脾、胃二经。

主治:健脾开胃;止血。主消化不良;外伤出血。漏斗瓶蕨

芦荟叶

味性:苦涩,寒。

归经:肝;大肠经。

主治:泻火,通经,杀虫,解毒。治白浊,尿血,妇女经闭、带下,小儿惊痫、疳积,烫伤,痔疮,疥疮,痈肿。芦荟叶

鹿梨

别名:檖、赤罗、罗、山梨、杨檖、鼠梨、赤萝、树梨、酸梨、野梨、阳檖、糖梨、杜梨

味性:酸涩;寒。

归经:大肠经。

主治:健脾消食,涩肠止痢。主饮食积滞,泻痢。鹿梨

鹿梨根皮

味性:酸、涩;寒。

归经: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敛疮。。主疮疡,疥癣。鹿梨根皮

鹿心草

别名:鹿仙草、见根生、坡本、地杨梅、地吕、万星菌、藤林、猪油药、蒿枝花、土里开花、红菌、牛奶菌

味性:苦;涩;性温。

主治:补肾壮阳;健脾理气;止血。主阳痿;痢疾;胃痛吐血;月经过多;外伤出血。鹿心草

蕗蕨

味性:苦;涩;凉。

归经:入心、脾二经。

主治:解毒清热;生肌止血。主水火烫伤;痈疖;肿毒;外伤出血。蕗蕨

驴毛

味性:辛;涩;平。

归经:肝经。

主治:祛风。主头风;小儿中风。驴毛

绿绒蒿
绿绒蒿

别名:阿拍色鲁

味性:苦;涩;寒。

归经:肝;肾;大肠经。

主治:清热利湿;止咳。主肺炎咳嗽;湿热黄疸;水肿;创伤久不愈合。绿绒蒿

卵叶鳞始蕨

别名:金花草

味性:淡;涩;凉。

归经:肝;大肠经。

主治:清热利湿;活血止血。主痢疾;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卵叶鳞始蕨

罗浮柿

味性:苦;涩;性凉。

主治:解毒消炎;收敛止泻。主食物中毒;腹泻;痢疾;水火烫伤。罗浮柿

罗浮柿根

别名:黑浮柿根

味性:微苦;涩;性平。

主治:健脾利湿。主纳呆;腹泻。罗浮柿根

罗望子叶黄檀

别名:黄檀、谢汗省[壮语]

味性:涩,平。

主治:消炎,解毒,截疟。罗望子叶黄檀

裸茎千里光

别名:紫背草

味性:辛、微酸、涩,平。

主治:消炎,清热,通经活络,利湿,调经。主治肝炎水肿,小儿疳积,月经不调,白带过多,产后腹痛,跌打骨折。裸茎千里光

落新妇根

别名:猪痾三七、金毛三七、野升麻、阴阳虎

味性:性温,味涩。

主治:活血祛瘀,止痛,解毒。治跌打损伤,关节筋骨疼痛,胃痛,手术后疼痛。落新妇根

麻风树

别名:羔桐、臭油桐、小桐子、芙蓉树

味性:苦、涩,凉。

主治:散瘀消肿,止血止痒。外用治跌打肿痛,创伤出血,皮肤瘙痒,麻风,癞痢头,慢性溃疡,关节挫伤,阴道滴虫,湿疹,脚癣。麻风树

麻疯树

味性:涩,微寒。

主治:治跌打肿痛、骨折、创伤,皮肤瘙痒,湿疹,急性胃肠炎。麻疯树

麻栎

别名:青刚、橡椀树

味性:树皮、叶:苦、涩,微温。

主治:树皮、叶:收敛,止痢。用于久泻痢疾。;果:解毒消肿。用于乳腺炎。麻栎

麻羊藤

别名:复叶葡萄、黑葡萄、野葡萄

味性:微苦、涩,平。

主治:消食清热,凉血。主治胃肠实热,头痛发热,骨蒸劳热,急性结膜炎,鼻衄等。麻羊藤

马鞍叶

别名:夜关门、蝴蝶风、羊蹄藤、夜合叶

味性:根:酸、涩,平;叶、幼枝:苦、涩,凉。

主治:根:止泻,安神,止痛,散结。用于腹泻,神经功能症,筋骨疼痛;外用治颈淋巴结结核。;叶、幼枝:解湿毒,祛腐生肌。用于天疱疮,顽癣,皮肤湿疹,疮痈溃烂,烧烫伤。马鞍叶

马蝗果

别名:马蛇果

味性:苦、涩;凉。

归经:心;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痄腮;淋巴结炎;麻疹。马蝗果

马棘
马棘

别名:一味药、野绿豆、马料梢、山皂角、野篮枝子

味性:苦、涩,平。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感冒咳嗽,扁桃体炎,颈淋巴结结核,小儿疳积,痔疮;外用治疔疮。马棘

马骝卵

别名:蕨薯、凤凰蛋、落地珍珠、麻雀蛋、凉水果、犸骝卵、石窝蛋、猫蛋果、蛇蛋参、雉鸡蛋

味性:甘涩,平。

主治:清热利湿,止血。治咳嗽,吐血,泄泻,痢疾,疳积,血淋,庙气。马骝卵

马鹿花

别名:小豆花、紫梗藤

味性:甘涩,平。

主治:驱虫。治蛔虫,寸白虫,小儿疳积。马鹿花

马扫帚

别名:白花羊牯枣

味性:苦、微涩,平。

主治:清热凉血,消肿止痛。用于肺热咳血,肺脓肿,疮痈疖肿,便血,风湿关节痛,跌打肿痛。外用治扭伤,脱臼,骨折。马扫帚

马蹄根

别名:马蹄蕨

味性:苦涩,寒。

归经:心;肺;大肠经。

主治:清热解毒,止血,祛湿利尿。治肠炎,痢疾,食滞腹胀。肾炎水肿,肺结核,咳血,血崩,跌打,风湿,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马蹄根

马鬃
马鬃

别名:马髻毛、马牦、马鬐毛、马毛

味性:味涩;性平。

归经:心;肺经。

主治:止血止带;解毒敛疮。主崩漏;带下;痈疮。马鬃

蚂蚁花根
蚂蚁花根

别名:野牡丹根

味性:味苦;涩;性凉。

主治:清热利湿;消肿。主湿热黄疸;泻痢;外伤瘀肿。蚂蚁花根

蚂蚁上树

别名:灰叶算盘子、革叶算盘子

味性:味涩;性平。

归经:入肺经。

主治:止咳。主咳嗽。蚂蚁上树

埋博树

别名:埋哥当牧[傣语]

味性:苦、涩,温。

主治:涩肠止泻,解毒,截疟。主治痢疾。埋博树

麦穗七

别名:山酢浆草、麦子七、大酸梅草、钻地蜈蚣、三块瓦、断脚蜈蚣、上天梯、地海椒、大酸米子草、老鸦酸

味性:酸、涩,寒。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泄泻,痢疾,目赤肿痛,小儿口疮;外用治乳腺炎,带状疱疹。麦穗七

蔓胡颓子根

别名:牛奶子根

味性:味辛;微涩;性凉。

归经:肝;脾;大肠经。

主治:清热,利湿,消肿,止血。治痢疾,水泻,风湿痹痛,肝炎,胃病,吐血,痔血,血崩,跌打肿痛。蔓胡颓子根

蔓胡颓子叶

味性:味辛;微涩;性平。

归经:肺经。

主治:止咳平喘。主咳嗽气喘。蔓胡颓子叶

芒果核

味性:酸;涩;平。

归经:胃;小肠经。

主治:健胃消食;化痰行气。主饮食积滞;食欲不振;咳嗽;疝气;睾丸炎。芒果核

芒萁

别名:蕨箕、芒萁骨、路萁、狼萁、小黑白

味性:苦、涩,平。

主治:清热利尿,化瘀,止血。用于鼻衄,肺热咳血,尿道炎,膀胱炎,小便不利,水肿,月经过多,血崩,白带;外用治创伤出血,跌打损伤,烧烫伤,骨折,蜈蚣咬伤。芒萁

杧果核

味性:酸涩,平。

主治:治疝气,食滞。杧果核

猫儿眼睛

别名:尼泊尔蓼、小猫眼、野荞子、野荞菜、野荞麦草、头状蓼、荞麦草、水荞麦、马蓼草、山谷蓼、野荞麦

味性:酸、涩,平。

主治:清热解毒。治喉痛,目赤,牙龈肿痛,赤痢。猫儿眼睛

猫皮毛

味性:味涩;性平。

归经:肺;肝经。

主治:消肿解毒;生肌敛疮。主瘰疬;疮疡。猫皮毛

猫人参
猫人参原生态猫人参

别名:猫气藤、沙梨藤、糯米饭藤、痈草

味性:苦;涩;凉。

归经: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主呼吸道感染;夏季热;白滞;痈肿疮疖;麻风病。猫人参

猫眼睛

味性:味涩;性平。

主治:收敛,止泻。治湿热痢疾、脾虚泄泻及妇女白带。猫眼睛

毛瓣绿绒蒿

味性:甘、涩,寒。

主治:清肺热,除湿利尿。用于咳嗽,肺炎,肝炎,湿热水肿。毛瓣绿绒蒿

毛冬青叶
毛冬青叶

味性:苦;涩;凉。

归经:胃;肺经。

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消肿。主烫伤;外伤出血;痈肿疔疮;走马牙疳。毛冬青叶

毛勾儿茶

味性:微涩;温。

主治:祛风利湿;活血止痛;解毒。主风湿关节痛;胃痛;痛经;小儿疳积;跌打损伤;多发性疖肿。毛勾儿茶

毛果算盘子

别名:漆大姑、漆大伯、毛漆、生毛漆、痒树根、毛七公

味性:苦、涩,平。

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止痒。根:肠炎,痢疾。叶:外用治生漆过敏,水田皮炎,皮肤搔痒,荨麻疹,湿疹,剥脱性皮炎。毛果算盘子

毛诃子

味性:甘、涩,平。

主治:清热解毒,收敛养血,调和诸药。用于各种热症,泻痢,黄水病,肝胆病,病后虚弱。毛诃子

毛脉柳叶菜

别名:兴安柳叶菜、柳叶菜、小柳叶菜、水泽兰

味性:苦、涩,温。

主治:收敛固脱。主月经过多;带下赤白;久痢;久泻。毛脉柳叶菜

毛木树

别名:麻木树、毛木叶、木荷树、峨嵋木荷、西南木荷

味性:涩,凉。

主治:收敛止泻,杀虫。主治肠炎,痢疾,鼻出血,消化不良,蛔虫症。还可配方治子宫脱垂和疟疾。毛木树

毛木树皮

味性:涩;平。

主治:涩肠止泻;驱虫;截疟;收敛止血。主泄泻;痢疾;蛔虫腹痛;疟疾;子宫脱垂;鼻出血。毛木树皮

毛木树叶

味性:涩;平。

主治:收敛止血;解毒消肿。主外伤出血;虫蛇咬伤。毛木树叶

毛排钱草

别名:排钱草、叠钱草、麒麟片

味性:味苦、涩、性平。

归经:肺;脾经。

主治:散瘀消积;止血;清热下痢。主跌打瘀肿;衄血;咳血;血淋;风湿痹痛;慢性肝炎;湿热下痢;小儿疳积;乳痈;瘰疬。毛排钱草

毛桤

别名:牛屎树、罗拐木、菜壳蒜

味性:涩,平。

主治:解毒,清热,利湿。;毒蛇咬伤:嫩叶适量捣烂敷患处。;腹泻:树皮3钱,捣烂,白开水送服,每天3次。毛桤

毛稔
毛稔

别名:山啄咯、红花野牡丹、豹牙郎、豺狗舌、红爆牙狼、长叶金香炉、红芯猪牯稔、开口枣、雉头叶、鸡头木、射牙郎、黄狸胆、猛虎下山、红狗杆木

味性:味苦;涩;性凉。

归经:归脾;肝经。

主治:解毒止痛;生肌止血。主痧气腹痛;痢疾;便血;月经过多;疮疖;跌打肿痛;外伤出血。毛稔

毛稔根

味性:味微苦;涩;性平。

主治:消食止泻;消肿止血。主水泻;痢疾;风湿痹痛;便血;咯血;崩漏;跌打肿痛;外伤出血;蛇咬伤。毛稔根

毛薯

别名:参薯、黎洞薯、大薯、薯子、脚板薯、鸡窝薯、红毛薯、去饼山药

味性:甘;微涩;平。

归经:脾;肺;肾经。

主治:健脾止泻;益肺滋肾;解毒敛疮。主脾虚泄泻;肾虚遗精;带下;小便频数;虚劳咳嗽;消渴;疮疡溃烂;汤火伤。毛薯

毛桐

别名:紫糠木、圆鞋、黄花叶、红妇娘木

味性:微苦、涩,平。

主治:清热利尿。主治肠炎腹泻,消化不良,尿道炎,白带。毛桐

毛血藤

别名:胖血藤、荞叶细辛、云扣莲、荞麦蔓

味性:辛、涩,凉。

主治:敛肺止咳,行气化湿,镇痛清热。用于肺结核咳血,百日咳,胃气痛,风湿关节痛。毛血藤

毛杨梅根皮

味性:苦;涩;性温。

主治:收涩止泻;活血止痛;杀虫;敛疮。主泄泻;痢疾;腰肌劳损;跌打伤痛;秃疮;湿疹;溃疡不敛。毛杨梅根皮

毛杨梅皮

味性:涩;性平。

主治:涩肠止泻;止血;止痛。主泄泻;痢疾;崩漏;胃痛。毛杨梅皮

毛叶白粉藤

别名:左爬藤、葫芦叶、左边藤、粗壳藤、红背丝绸、白背丝绸

味性:淡;微涩;平。

归经:肝;肾经。

主治:止咳;平喘;解毒。主咳嗽;哮喘;毒蛇咬伤。毛叶白粉藤

毛叶黄杞

别名:胖母猪果树、胖婆娘树

味性:涩,凉。

主治:收敛固涩;止泻;止血。主久泻久痢;脱肛;外伤出血。毛叶黄杞

毛叶嘉榄

别名:棵麻

味性:涩;凉。

主治:解毒;敛疮。主水火烫伤;过敏性皮炎;疮疡溃烂。毛叶嘉榄

毛叶柿叶

别名:紫藿香、涩藿香

味性:微苦;涩;辛;性平。

主治:健脾胃;解疮毒。主慢性腹泻;小儿消化良;疮疖;烫伤。毛叶柿叶

毛竹

别名:江南竹、孟宗竹、南竹、茅竹、猫头竹、狸头竹

味性:甘、淡,微涩,寒。

主治:清热,利尿,活血,袪风。;叶:主治烦热口渴,小儿发热,高热不退,疳积。;根状茎:治关节风痛。;鲜笋配方:外治火器伤。毛竹

毛嘴签

别名:烧伤藤、节节藤

味性:微苦、涩,凉。

主治:清热解毒,收敛止血。;烧烫伤:鲜嫩茎叶,捣烂取汁外涂;或用茎、叶研粉,冷开水浸泡取液外涂,日涂3~5次。;外伤出血:鲜嫩茎、叶、捣烂外敷,或用叶研粉撒患处。;疮疖红肿,湿疹,痈疮溃烂:茎、叶研粉,调茶油外涂。毛嘴签

茅膏菜根

别名:落地珍珠、铁秤锤、土地子、一粒金丹、陈伤子、山砒霜、泥里珠、寸金黄、一滴金丹、铁钮子、地下明珠、地下珍珠、内宝珠

味性:甘涩,平。

主治:治筋骨疼痛,腰痛,偏头痛,疟疾,翳障,跌打损伤。茅膏菜根

茅瓜
茅瓜

别名:解毒草、老鼠瓜、山熊胆、金丝瓜、老鼠黄瓜、老鼠香瓜、狗黄瓜、银丝莲、野黄瓜、老鼠拉冬瓜、大种老鼠拉冬瓜、天瓜、耗子瓜、小苦瓜蒌、王瓜、土瓜、野甜瓜、山天瓜、牛奶子、波瓜公、狗屎瓜、小鸡黄瓜

味性:味甘;苦;微涩;性寒。

归经:归肺;肝;脾经。

主治:清热解毒;化瘀散结;化痰利湿。主疮痈肿毒;烫火饬;肺痈咳嗽;咽喉肿痛;水肿腹胀;腹泻;痢疾;酒疸;湿疹;风湿痹痛。茅瓜

茅瓜叶

味性:味甘;苦;微涩;性寒。

归经:归肺;肝;脾经。

主治:清热解毒;化瘀散结;化痰利湿。主疮痈肿毒;烫火伤;肺痈咳嗽;咽咽喉肿痛;水肿腹胀;腹泻;痢疾;酒疸;湿产仍;风湿痹;痛。茅瓜叶

茅莓
茅莓

别名:蛇泡簕、三月泡、红梅消、虎波草、薅秧藨、天青地白草

味性:苦、涩,凉。

主治:散瘀,止痛,解毒,杀虫。用于吐血、跌打刀伤、产后瘀滞腹痛、痢疾、痔疮、疥疮。茅莓

梅

味性:(生梅、青梅)酸、平;(乌梅,即青梅熏黑者)酸、温、平、涩;(白梅、盐梅、霜梅,即青梅用盐汁渍者,久则上霜)酸、咸、平。

主治:1、痈疸疮肿。用盐梅烧存性,研为末,加轻粉少许,以香油涂搽患处四围。;2、喉痹乳蛾。用青梅二十枚、盐十二两,淹五天;另用明矾三两,桔梗、白芷、防风各二两,皂荚三十个,共研为末,拌梅汁和梅,收存瓶中。每取一枚,噙咽津液。凡中风普厥,牙关不开,用此方擦牙,很有效。;3、泄痢口渴。用乌梅煎汤代茶喝。;4、赤痢腹痛。用陈白梅同茶、蜜水各半煎服。;5、大便下血及久痢不止。用乌梅三两烧存性,研为末,加醋煮米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6、小便尿血。用乌梅烧存性,研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酒送下。;7、血崩。用乌梅内七枚,烧存性,研末,米汤送服。一天服二次。;8、大便不通。用乌梅十颗,泡热水中去核,做成枣子大的丸子,塞肛门内,不久好可通便。;9、霍乱吐泻。用盐梅煎汤细细饮服。;10、蛔虫上行。出于口鼻,用乌梅煎汤频饮,并含口中好安。;11、主咳。用乌梅肉微炒,罂粟壳去筋膜、蜜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睡时蜜汤调下。;12、伤寒。用乌梅十四枚,盐五合,加水一升煎取半升,一次服下取吐,吐后须避风。梅(图)

梅梗

味性:酸;微苦;涩;平。

归经:肝;脾;肾经。

主治:理气安胎。主妇女小产。梅梗

梅花

别名:酸梅、黄仔、合汉梅、白梅花、绿萼梅、绿梅花

味性:微酸、涩,平。

归经:归肝、胃、肺经。

主治:开郁和中,化痰,解毒。用于郁闷心烦,肝胃气痛,梅核气,瘰疬疮毒。梅花

美丽鳞毛蕨

别名:花叶狗牙七、金毛狗脊

味性:微苦、涩,平。

主治:除风湿,强筋骨,降血压,清热解毒。主治腰背疼痛,头晕,高血压。美丽鳞毛蕨

蒙自赤杨

别名:桤木、旱冬瓜树、水冬瓜树、蒙自桤木

味性:苦涩,凉。

主治:利水。治水肿。蒙自赤杨

猕猴梨

别名:圆枣子、藤梨、洋桃藤

味性:淡微涩。

主治:健胃,清热,利湿。治消化不良,呕吐,腹泻,黄疸,风湿关节痛。猕猴梨

猕猴梨根

别名:藤梨根

味性:淡;微涩;平。

主治:清热利湿;祛风除痹;解毒消肿;止血。主黄疸;消化不良;呕吐;风湿痹痛;消化道癌肿;痈疡疮疖;跌打损伤;外伤出血;乳汁不下。猕猴梨根

猕猴桃根
猕猴桃根原生态猕猴桃根猕猴桃根

别名:洋桃根

味性:甘;涩;性凉。

归经:心;肾;肝;脾经。

主治:清热,利尿,活血,消肿。治肝炎,水肿,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淋浊,带下,疮疖,瘰疬。猕猴桃根

猕猴桃枝叶

味性:微苦;涩;凉。

归经:肺;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血。主痈肿疮疡;烫伤;风湿关节痛;外伤出血。猕猴桃枝叶

密叶绢藓

别名:石苔

味性:苦;涩;平。

归经:膀胱经。

主治:利尿消肿。主小便不得;水肿。密叶绢藓

棉花杜仲

别名:山杜仲、岩杜仲

味性:微苦、涩,微温。

主治:祛风除湿,壮腰止痛,固精。主治痨伤腰痛,肾虚腰痛,慢性肾炎,接骨。棉花杜仲

缅枣
缅枣

别名:酸枣、西西果、马典西西果

味性:涩微苦,平。

归经:脾经。

主治:消热止痛;收敛止泻。主烧烫伤;咽喉痛;腹泻;痢疾。缅枣

冥楂

别名:光皮木瓜、土木瓜

味性:性温,味酸涩。

主治:舒筋活络,和胃化湿。主治风湿痹痛、菌痢、吐泻。冥楂

墨地

别名:八月瓜

味性:性平,味酸涩。

主治:健脾,理气,安胎。治痢疾腹痛,劳伤咳喘,胎气不安,月经不调,白带。墨地

木半夏

别名:四月子、野樱桃

味性:淡涩,温。

主治:收敛。治肿毒。木半夏

木半夏根

别名:牛奶子根

味性:味涩;微甘;性平。

归经:肝;脾经。

主治:行气活血;止泻;敛疮。主跌打损伤;虚弱劳损;泻痢;肝炎;恶疮疥癞。木半夏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