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味中药列表/11
|
- 艳山姜
- 雁来红
- 羊耳蒜
- 羊奶子
- 羊屎果树皮
- 羊屎条根
- 羊蹄甲
- 阳桃根
- 阳桃叶
- 杨梅树
- 杨梅树皮
- 仰天钟
- 仰天钟根
- 野槟榔
- 野茶子
- 野丁香根
- 野冬青果
- 野冬青皮
- 野饭豆
- 野火绳
- 野苦荬菜
- 野荔枝
- 野牡丹
- 野牡丹根
- 野漆树
- 野山茶
- 野柿花
- 野梧桐
- 野罂粟
- 野棕
- 叶上花
- 叶象花
- 叶子花
- 一口红
- 一品红
- 一味药
- 一味药根
- 一枝旗
- 宜昌荚蒾
- 宜昌荚蒾叶
- 栘依
- 椬梧
- 异穗卷柏
- 异叶米口袋
- 银粉背蕨
- 银花子
- 银毛委陵菜
- 银杏叶
- 银叶树
- 樱额
- 鹦哥花藤
- 楹树
- 蝇子草
- 硬枝黑锁梅
- 余甘子
- 鱼尾葵
- 鱼尾葵根
- 鱼尾葵叶
- 羽裂星蕨
- 禹余粮
- 玉带根
- 圆柏叶
- 圆叶白杨树
- 越橘
- 云南柴桂
- 云南冻青叶
- 云支花
- 枣槟榔
- 枣树皮
- 皂柳
- 皂柳根
- 樝子
- 炸腰果
- 痄腮树
- 粘人花
- 粘人花根
- 珍珠菜
- 真藓
- 支柱蓼
- 栀子叶
- 止咳草
- 枳椇根
- 制何首乌
- 中华短肠蕨
- 中华里白
- 肿足蕨
- 皱杓兰
- 朱唇
- 朱砂菌
- 朱砂七
- 珠果黄紫堇
- 珠芽半支
- 珠芽半枝
- 珠芽蓼
- 猪骨
- 猪毛
- 猪毛草
- 猪毛蕨
- 槠子
- 竹柏根
- 下一页
别名:老白花[云南]、洋紫荆[广东]、猪迹羊蹄甲
味性:根:微涩,微凉;树皮:苦、涩,平;叶:淡,平;花:淡,凉。
主治:根:止血,健脾。用于咯血,消化不良。;树皮:健脾燥湿。用于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叶:润肺止咳。用于咳嗽,便秘。;花:消炎。用于肺炎,支气管炎。羊蹄甲
别名:朝天罐根
味性:味苦;涩;性微寒。
归经:归脾;肾;肺;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调经止血。主热痢;水泻;淋痛;水肿;肝炎;胆囊炎;风湿痛;咳喘;劳嗽;咯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经闭;带下;疮疡;痔疮。仰天钟根
别名:苦荬菜[江苏.福建]、秋苦荬菜、墓头回[江苏]、牛舌菜、稀须菜、盘儿草、山林水火草
味性:苦、微酸、涩,凉。
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血,止带。用于子宫颈糜烂,白带过多,子宫出血,下腿淋巴管炎,跌打损伤,无名肿毒,乳痈疖肿,烧烫伤,阴道滴虫病。野苦荬菜
别名:罐罐草、倒罐草、毛足杆、红暴牙狼、炸腰果、山石榴[福建]、猪母稔、夻口巴、痢疾罐、赤牙郎、高脚稔、猪姆草、山石榴、咂口巴、地茄、豹牙郎木、杏口巴、毡子杆、老虎杆、小毛香、毛张口、活血丹、高脚山落苏、野石榴、金石榴、金鸡腿、猪母草、吞口巴、猪乸稔、牛乸稔、红爆牙狼、埔笔仔、九螺仔花、不留行、大杜桥、水外年、高脚埔梨、大号天番炉
味性:酸涩,凉。
归经:归脾;胃;肺;肝经。
主治:活血消肿,清热解毒。治跌打损伤,痈肿疔毒,乳汁不行。野牡丹
别名:山茶花、茶花、红山茶花、四棱标
味性:微辛;苦;涩;平。
归经:肝;脾经。
主治:活血止血;收敛止泻;解毒敛疮。主月经不调;月经过多;肠风下血;鼻衄;吐血;急性胃肠炎;痢疾;脱肛;白带;遗精;风湿痹痛;烧伤;烫伤。野山茶
别名:山大烟、山罂粟、毛罂粟、野大烟、山米壳、丽春花
味性:酸;微苦;涩;凉。
归经:肺;肾;胃;大肠经。
主治:剑肺止咳;涩肠止泻;镇痛。主久咳喘息;泻痢;便血;脱肛;遗精;带下;头痛;胃痛;痛经。野罂粟
别名:野槐树、野蓝枝子、狼牙草、小豆柴、岩豆柴、铁扫把、野绿豆、山皂角、铁皂角、山绿豆、紫花地料梢、马料梢、野槐树山皂角、一味药、紫花料梢、夜闭草、绿豆柴、苦处喜、豆瓣木
味性:味苦;涩;性平。
归经:脾,胃经。
主治:治瘰疬,痔疮,食积,感寒咳嗽。一味药
别名:管仲[云南]、白地榆、地槟榔、翻白叶、翻白草、西南委陵菜
味性:苦、涩,寒。
主治:凉血止血,收敛止泻。用于鼻衄,肺结核咯血,上呼吸道及消化道出血,痢疾,肠炎,消化不良,红崩,白带;外用治创伤出血,烧烫伤。银毛委陵菜
别名:牛尾木
味性:淡、涩,平。
主治:固涩止泻,收敛生肌。;主治肠炎,腹泻,痢疾:树皮0.5~1两,加白米2钱,炒至米焦黄,加水一碗半,煎取一碗服。;外伤出血:树皮研粉撒患处。;疮疡溃烂久不收口:用树皮适量,水煎外洗,并有树皮研粉撒患处。楹树
别名:银柴胡[陕西]、土桔梗[陕西眉县]、脱力草、粘蝇草、野蚊子草、鹤草、洒线花、沙参、粘蝇花、苍蝇花、土桔梗、银柴胡、蚊子草、白接骨丹、水白参、白花壶瓶、小叶鲤鱼胆、瞿麦沙参、八月白、白花瞿麦、小仙桃草、白葫芦、蛇王草、消浮参、白花石竹、瘰疬根、本瞿麦、旧麦
味性:辛、涩,凉。
归经:大肠;膀胱经。
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痢疾,肠炎;外用治蝮蛇咬伤,扭挫伤,关节肌肉酸痛。蝇子草
别名:滇橄榄、橄榄[云南.四川]、庵摩勒、油柑子、余甘、庵摩落迦果、土橄榄、望果、油甘子、牛甘子、橄揽子、喉甘子、鱼木果、橄榄
味性:甘、酸、涩、凉。
归经:脾;胃经。
主治:清热利咽;润肺化痰;生津止渴。主感冒发热;咳嗽;咽痛;白喉;烦热口渴;高血压。余甘子
别名:太一余粮、石脑、禹哀、太一禹余粮、白余粮、禹粮石、石中黄子、天师食、山中盈脂、石饴饼、石中黄、白禹粮、余粮石、禹粮土
味性:甘涩,平。
归经:归胃、大肠经。
主治:涩肠止血。治久泻久痢,妇人崩漏带下,痔漏。禹余粮(图)
- 《中国药典》禹余粮
- 《中药大辞典》禹余粮
-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禹余粮
- 《本草纲目》禹余粮
- 《本草备要》禹余粮
- 《本草便读》禹余粮
- 《本草乘雅半偈》禹余粮
- 《本草崇原》禹余粮
- 《本草从新》禹余粮
- 《本草撮要》禹余粮
- 《本草分经》禹余粮
- 《本草分经》禹余粮
- 《本草经集注》禹余粮
- 《本草蒙筌》禹余粮
- 《本草求真》禹余粮
- 《本草图经》禹余粮
- 《本草新编》禹余粮
- 《本草易读》禹余粮
- 《本草择要纲目》禹余粮
- 《本经逢原》禹余粮
- 《长沙药解》禹余粮
- 《得配本草》禹余粮
- 《雷公炮制药性解》禹余粮
- 《名医别录》禹余粮
- 《神农本草经》禹余粮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禹余粮
- 《汤液本草》禹余粮
- 《新修本草》禹余粮
- 《药笼小品》禹余粮
- 《药性切用》禹余粮
- 《药征续编》禹余粮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禹余粮
- 《证类本草》禹余粮
- 《千金翼方》禹余粮
- 《冯氏锦囊秘录》禹余粮
- 《医学入门》禹余粮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饿蚂蝗、黄粘粑草、野豆子、牛巴嘴、山蚂蝗、过路黄、瓦子草、山毛豆花、乌山黄檀草、满鼎糊草、长波状叶山蚂蝗
味性:微苦涩;平。
归经:肝经。
主治:清热泻火,活血祛瘀,敛疮。主风热目赤,胞衣不下,血瘀经闭,烧伤。粘人花
别名:红丝毛、过路红、阉鸡尾、活血莲、红根草、红梗草、赤脚草、狼尾巴花、狼尾珍珠菜、扯根菜、矮桃、狗尾巴草、山高梁、山地榆、山酸汤秆、黄参草、大红袍、山马尾、通筋草、白花蓼草、蓼子草、野荷子、荷树草、金鸡土下黄、红头绳、水荷子、矮脚荷、高脚酸味草、大酸米草、酸罐罐、狼尾草、山高粱、山地梅、寥子草、珍珠草、调经草、劳伤药、伸筋散、九节莲
味性:辛涩,平。
归经:肝;脾经。
主治: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治妇女月经不调,白带,小儿疳积,水肿,痢疾,跌打损伤,喉痛,乳痈。珍珠菜
别名:九牛造[湖北、四川]、螺丝三七、算盘七、鸡血七、九龙盘[贵州]、蓼子七、红三七、赶山鞭[陕西]
味性:苦、涩,凉。
主治:收敛止血,止痛生肌。用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便血,崩漏,痢疾,脱肛。支柱蓼
别名:黄药子、荞馒头、朱砂莲[西北]、红药子[北京]、雄黄连[湖北、湖南]、猴血七、血三七[陕西]
味性:苦、微涩,凉。
主治:清热解毒,止痛,止血,调经。用于扁桃体炎,胃炎,肠炎,痢疾,尿路感染,吐血,衄血,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外用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朱砂七
别名:狗牙菜、狗牙瓣、小箭草、零余子景天、珠芽石板菜、零余子佛甲草
味性:酸;涩;凉。
归经: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截疟。主热毒痈肿;牙龈肿痛;毒蛇咬伤;血热出血;外伤出血;疟疾。珠芽半支
别名:绿爬山虎、大蕨菜、青竹标、骨碎补、爬岩龙、爬山虎、土元参、指掌蕨、青碎补、青飞龙、石生姜
味性:辛;涩;温。
归经:肝;肾经。
主治:活血消肿;续骨。主无名肿毒;小儿疳积;跌打损伤;骨折;腰腿痛。猪毛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