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黄疸

黄疸又称黄胆,俗称黄病,既是疾病的一种症状,又可以是一种疾病的诊断;它是一种由于血清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巩膜发黄的症状体征。某些肝脏病、胆囊病血液病经常会引发黄疸的症状。通常,血液的胆红素浓度高于2-3mg/dL(34-51umol/L)时,这些部份便会出现肉眼可辨别的颜色。

目录

  1. 病因病理
  2. 临床表现
    1. 伴随症状
    2. 新生儿黄疸症
  3. 鉴别
  4. 临床诊断
    1. 辅助检查
  5. 治疗
  6. 中医对黄疸的认识
    1. 中医辨证
    2. 十种类型介绍
    3. 黄疸的其他疗法
    4. 甜瓜蒂能治顽固性黄疸
  7. 症状查询专题
  8. 参看

病因病理

当血液中的红血球死亡,红血球中血红蛋白(Hemoglobin)的血红素(Heme)会于肝脏的库弗氏细胞(Kupffer cells)及脾脏被转化为胆红素。胆红素经肝脏处理后,随胆汁分泌至十二指肠,最后透过消化系统,与粪便一同排出体外。

黄疸症可根据上述的血红素代谢过程分为三类:

  • 肝前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当大量红血球被分解时出现的黄疸病症。 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加,胆红素生成过多而引起的溶血性黄疸。
  • 肝源性黄疸:当肝脏无法正常处理胆红素时出现的黄疸病症。 肝细胞病变以致胆红素代谢失常而引起的肝细胞性黄疸
  • 肝后性黄疸:当肝脏无法正常排除胆红素时出现的黄疸病症。肝内或肝外胆管系统发生机械性梗阻,影响胆红素的排泄,导致梗阻性(阻塞性)黄疸。

此外,还有肝细胞有某些先天性缺陷,不能完成胆红素的正常代谢而发生的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临床表现

黄疸体征
  • 皮肤、巩膜等组织的黄染,黄疸最早出现黄染的是巩膜,黄疸加深时,尿、痰、泪液及汗液也被黄染,唾液一般不变色。
  • 尿和粪的色泽改变,尿可成浓茶样改变,粪的颜色可变浅,甚至呈陶白色样。
  • 消化道症状,常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泄或便秘等症状。
  • 胆盐血症的表现,主要症状有:皮肤瘙痒、心动过缓、腹胀、脂肪泄、夜盲症、乏力精神萎靡头痛等。

伴随症状

新生儿黄疸症

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周内可能出现皮肤黄染,这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沉积在皮肤 表面所致,医学上称之为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由于血液中的红细胞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寿命短,易被破坏,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新生儿发生黄疸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如果是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特殊处理就可以自行消退。病理性黄疸是由于疾病所引起的,使胆红素的代谢出现异常,它发生在新生儿的特定时期,使生理性黄疸明显加重,并容易与生理性黄疸相混淆。病理性黄疸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黄疸可由细菌和其他病原体感染所致,如病毒梅毒螺旋体、弓形虫等;非感染性黄疸有溶血性黄疸胆道闭锁和遗传性疾病等。

除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外,还有一种新生儿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其特点为:黄疸程度较生理性高,黄疸持续时间长,有的可持续三个月久。但婴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引起黄疸的其他病因可发现。停喂母乳后3天,黄疸下降明显。母乳性黄疸与肠道重吸收胆红素有关。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引起胆红素脑病。但值得注意的是:要诊断母乳性黄疸必须首先排除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新生儿发生黄疸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尽管都表现为黄疸,但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通过以下的特点可以识别的。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不深,且有以下这些特点:

  • 黄疸一般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
  • 黄疸逐渐加深,在第4-6天达高峰,以后逐渐减轻。
  • 足月出生的新生儿,黄疸一般在生后2周消退,早产儿一般在生后3周消退。
  • 黄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肤颜色呈淡黄色,黄疸常只限于面部和上半身,黄疸时孩子的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正常,大小便的颜色正常,生长发育正常。
  • 化验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2mg/dl,但小于12mg/dl。如果孩子的黄疸属于这种情况,父母即不必担心。

因此,当孩子出现黄疸时,如有以上5个面中的任何一项,就应该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这样就能早期发现病理性黄疸以便及时治疗。    

浓茶尿

鉴别

黄疸黄染


(一)胡萝卜素增高:过多食用胡萝卜、南瓜、橘子、橘子汁等可引起血中胡萝卜素增高,当超过2.59/L时,也可使皮肤黄染。其特点是:①黄染首先出现于手掌、足底、前额及鼻部皮肤;②一般不出现巩膜和口腔粘膜黄染;③血中胆红素不高;④停止食用富含胡萝卜素的蔬菜或果汁后,皮肤黄染逐渐消退。

药物黄染

(二)长期服用含有黄色素的药物,如利血平呋喃类等药物也可引起皮肤黄染。其特点是:①黄染首先出现于皮肤,严重者也可出现于巩膜。②巩膜黄染的特点是角巩膜缘处黄染重,黄色深;离角巩膜缘越远,黄染越轻,黄色越淡;


临床诊断

黄疸是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表现即血中胆红素增高而使巩膜、皮肤、粘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出现黄染,结合肝功能等项目很容易进行诊断。当血清胆红素浓度为17.1~34.2umol/L(1~2mg/dl)时,而肉眼看不出黄疸者称隐性黄疸。如血清胆红素浓度高于34.2umol/L(2mg/dl)时则为显性黄疸。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鉴别

黄疸类型血清胆红素尿液粪便
结合性非结合性胆红素尿胆原粪胆红素
溶血性黄疸轻度升高明显升高-明显增加明显增加
肝细胞性黄疸中度升高中度升高++轻中度增加,减少或无
胆汁淤积性黄疸明显升高中度升高+++有或无(随胆汁淤积程度而定)有或无(随胆汁淤积程度而定)

治疗

导致黄疸的病因较多(请参看上述病因介绍),有肝前性病因,肝脏的病因,肝后性病因。能导致黄疸的具体疾病包括新生儿溶血、输血因血型不合导致的溶血乙肝肝硬化肝总管堵塞等等,每一种疾病的病理、病理机制均不甚相同,其治疗方式也是各不相同。

所以黄疸的治疗关键是病因治疗。黄疸只是一个症状,如果病因得到正确诊治,黄疸也是可自行消退。不能光顾着所谓的”退黄“、”降黄“处理。具体治疗请参阅相关词条。

中医对黄疸的认识

黄疸,病证名。目黄皮肤黄、小便黄之证。亦称黄瘅。《素问.平人气象论》:“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灵枢.论疾诊尺》:“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由瘀热与湿相搏,不得泄越,寒湿在里不解所致。有阴黄阳黄,在脏腑之分。阳黄者因湿热内蕴,熏蒸郁遏,身目俱黄,黄如橘子色。阴黄为寒湿内结,浸淫肌肤,色黄如烟熏。又有五疸三十六黄黄疸二十八候之分,详见各条。黄疸可见于肝细胞损伤、坏死,各种原因引起的胆道阻塞、胆汁郁滞及溶血性黄疸等。

中医辨证

湿热内蕴:目黄身黄,色泽鲜明,或见发热,口渴,心中懊忧,身倦无力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厌恶油腻,恶心呕吐,小溲深黄或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滑数。

热毒炽盛:身目深黄,色泽鲜明,发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壮热心烦不宁,或神昏谵语鼻衄便血,肌肤斑疹,口渴喜冷饮,腹胀胁痛,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数或弦细数。

胆道阻滞:身目俱黄,出现较快,寒热往来,右胁绞痛牵引至肩背,恶心呕吐,口苦咽干,厌恶油腻,小便深黄,大便灰白,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寒湿内阻:身目俱黄,色泽晦暗如烟熏,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脘闷或腹胀,纳呆便溏,口淡不渴,小溲不利。舌淡胖大苔白腻,脉濡缓。

瘀血停滞:身目色黄而晦暗,胁下症积胀痛,拒按,或有腹水,腹壁青筋暴露,颈胸部位出现红丝血缕,大便黑,舌质隐青或舌淡有瘀斑,脉弦涩。

脾虚血亏:肌肤发黄无光泽,神疲乏力,心悸失眠头晕,爪甲不荣,舌质淡,脉濡细。  


十种类型介绍

1.阴黄:黄色不明显,下身黄而上身不黄;小便夜间不舒服,白天通利。病因是轻微湿,治疗宜用“去黄散”6-15克加茯苓泽泻、薏米之类或五苓散。连服数剂即退。

2.阳黄:黄色如金,上身眼目尽黄,下身不黄;白天小便不畅,或痛或不痛,夜间正常;病因是轻微湿,治疗宜用“去黄散”15-18克加升麻梗、茯苓、花粉麻黄芩等,数剂即愈。

3.热黄:口大渴,多饮反觉不快,一身尽黄;眼目发黄色淡,小便急数疼痛,尿色如黄汁。病因热结膀胱。治疗宜用“去黄散”15克加龙胆草栀子白芍、茯苓、泽泻等,大热泄黄疸亦除。

4.寒黄:畏寒怕冷、腹中疼痛、按时缓解;一身黄疸、眼目白,小便清长、夜间尤多。病因是寒结膀胱。治疗宜用“去黄散”3-6克加白术茯苓、山药、芡实、薏米、附子等,温命门,10-15剂痊愈。

5.湿黄:一身上下尽黄,眼目具黄;身浮肿、按之如泥;病因是水湿之病。治疗宜用“去黄散”12-15克加升麻、牵牛子车前子、泽泻等,慢慢调理即愈。

6.燥黄:胸前发黄病因是肺金燥极,发于胸前。治疗宜用“去黄散”3克加麦冬、栀子、白芍、陈皮天冬元参、花粉、白芥子等,数剂痊愈。

7.血黄:上下一身,眼目具黄,发热、烦闷、腹痛。病因是血瘀。治疗宜用“去黄散”3-6克加丹皮牛膝当归、栀子、川芎、大黄等,长服即愈。

8.气黄:头面多黄、不发热、轻微活动乏力、小便不数,大便燥。病因是气虚不能运化。治疗宜用“去黄散”12克加人参、白术、茯苓、车前子等,气旺则愈。

9.新生儿黄疸:出生2-3天即可出现黄疸,10天左右达到高峰。病因是胎儿感受孕母湿热之气。治疗宜用“去黄散”10克加栀子、郁金、白术、鸡内金等7剂大部分痊愈。

10.手足黄:身不黄手足反黄。病因是湿热壅闭与中焦。治疗宜用“去黄散”15克加白术、茯苓、陈皮、甘草等,慢慢调理可治愈。  

黄疸的其他疗法

1.外治法

(1)甜瓜蒂10克,研末搐鼻,每日数次,黄水流尽则愈。

(2)茵陈蒿1把,生姜1块,捣烂,擦于胸前、四肢。

2.针灸疗法

针刺章门太冲脾俞肝俞劳宫脊中等穴。若嗜卧、四肢倦怠者,可灸手三里

3.饮食疗法

(1)鸡骨草煲红枣:鸡骨草60克,红枣8枚,水煎代茶饮。适用于阳黄、急黄。

(2)溪黄草猪肝:溪黄草60克,猪肝50克,水煎服。适用于阳黄、急黄。

(3)丹参灵芝煲田鸡:丹参30克,灵芝15克,田鸡(青蛙)250克。将田鸡去皮洗净同煲汤,盐调味饮汤食肉。适用于阴黄。

4.预防调护

饮食有节,勿嗜酒,勿进食不洁之品及恣食辛热肥甘之物。 黄疸病人应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饮食宜清淡。 本病一旦发现,立即隔离治疗,并对其食具、用具加以清毒,将其排泄物深埋或用漂白粉消毒。 经治疗黄疸消退后,不宜马上停药,应根据病情继续治疗,以免复发。   

甜瓜蒂能治顽固性黄疸

人们在吃甜瓜的时候,经常把甜瓜蒂扔掉,而天津市传染病医院中西医结合一科主任贾建伟却把甜瓜蒂研成了粉末,通过鼻吸的方法治疗顽固性黄疸,每周1~2次,2~4周即可具有明显效果。

贾建伟说,该法对于肝细胞性黄疸具有好的疗效。各型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经过常规治疗3周后,黄疸没有明显消退。总胆红素大于100umol/L的患者,但是没有严重心脏病及鼻咽部原发病患者,也都能使用这种方法。

这种治疗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先把所用药物研成细末,由一侧鼻腔吸入到鼻黏膜上,观察24小时,用药期间注意加强盐水漱口,以减轻药物对患者咽部的刺激。每次mg就可以达到治疗效果,鼻子里会排出大量黄色的分泌物。黄疸越重的人分泌物量越多,排泄物中的胆红素含量越高。一般为每周1~2次,连续2~4周,就可使黄疸接近正常。但是甜瓜蒂具有一定的毒性、刺激性,每次用药时,都要严格控制剂量。

中医理论认为,鼻为清窍,其气上通于脑,下行于肺,药物纳鼻而传十二经,药物通过鼻黏膜吸收,作用于经络、血脉及脏腑,循经入络直达病灶,起到祛病除疾的目的。因此鼻疗有通窍祛闭,宣畅气机的功效。而中药的“散”,作用于血流丰富的鼻黏膜,能使药物迅速发挥作用,与静脉给药有异曲同工之处。

黏膜给药具有剂量小,起效快,有利于药物作用的发挥等优势,而且不经过代谢,能减少肝脏负担,避免肝损害的进一步加重。贾建伟说,从临床上观察,对于确是淤胆患者,使用甜瓜蒂粉吸入鼻治疗的效果不亚于思美泰激素。用药后鼻分泌物量越多的患者,排泄胆红素越快。对于酒精造成的顽固性黄疸患者,尤其有效。  

症状查询专题

皮肤症状 胸部症状 腹部症状 生殖部位症状 四肢症状 四肢症状 四肢症状 四肢症状 颈部症状 头部症状 眼睛症状 耳部症状 口腔症状 鼻部症状 头部症状 全身症状按身体部分查询疾病症状
关于这幅图像

点击部位名称可查询更多相关疾病

按症状名称开头字母查询症状: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