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痒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阴痒

阴痒,病证名。出《肘后备急方》卷五。又名阴门痒外阴瘙痒。指妇女外阴及阴中搔痒,甚则波及肛门周围,痒痛难忍,坐卧不宁。多因脾虚湿盛,郁久化热湿热蕴结,注于下焦;或忧思郁怒,肝郁生热,挟湿下注;或因外阴不洁,久坐湿地,病虫乘虚侵袭所致;或年老体弱,肝肾阴虚精血亏耗,血虚生风化燥,而致外阴干涩作痒。临床以湿热为患为多见。症见外阴搔痒难忍,带下量多而腥臭,外阴湿润,局部或有渗出物,胸闷心烦纳减,治宜清热利湿,方用萆薢渗湿汤,或龙胆泻肝汤;肝肾阴虚者,症见外阴干涩搔痒难忍,或有灼热感,甚则五心烦热头晕目眩腰酸耳鸣等,治宜滋阴泻火祛风止痒,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味。局部可用蛇床子川椒枯矾苦参、百部、生艾叶杏仁,水煎熏洗。《妇人大全良方》主张内服龙胆泻肝丸逍遥散,外以桃仁研膏和雄黄末,或鸡肝纳阴中以杀其虫。或针刺阴廉曲骨三阴交

目录

  1. 概述
  2. 阴痒的诊断要点
    1. 1、
    2. 2、
  3. 阴痒的辨证分析
    1. 病因
    2. 阴痒的辨证
  4. 阴痒的辨证论治
    1. 辨证论一
    2. 辨证论二
    3. 阴痒的外治法
  5. 分类及治疗方法
    1. 分类
    2. 治疗方法
    3. 阴痒怎么办
  6. 性生活后外阴瘙痒的原因
    1. 1、精液过敏。
    2. 2、避孕套、外用避孕药物过敏。
    3. 3、白带过敏。
    4. 4、阴道炎症。
  7. 参看

概述

病证名。出《肘后备急方》卷五。又名阴门痒、外阴瘙痒。指妇女外阴及阴中搔痒,甚则波及肛门周围,痒痛难忍,坐卧不宁。多因脾虚湿盛,郁久化热,湿热蕴结,注于下焦;或忧思郁怒,肝郁生热,挟湿下注;或因外阴不洁,久坐湿地,病虫乘虚侵袭所致;或年老体弱,肝肾阴虚,精血亏耗,血虚生风化燥,而致外阴干涩作痒。临床以湿热为患为多见。症见外阴搔痒难忍,带下量多而腥臭,外阴湿润,局部或有渗出物,胸闷心烦纳减,治宜清热利湿,方用萆薢渗湿汤,或龙胆泻肝汤;肝肾阴虚者,症见外阴干涩搔痒难忍,或有灼热感,甚则五心烦热头晕目眩,腰酸耳鸣等,治宜滋阴泻火祛风止痒,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味。局部可用蛇床子川椒枯矾苦参、百部、生艾叶杏仁,水煎熏洗。《妇人大全良方》主张内服龙胆泻肝丸逍遥散,外以桃仁研膏和雄黄末,或鸡肝纳阴中以杀其虫。或针刺阴廉曲骨三阴交

阴部瘙痒不堪,甚则痒痛难忍,或伴有带下增多等证,称为阴痒,也称阴门瘙痒。阴是指阴部,包括外阴、阴道、肛周及股阴,以外阴为多。痒是一个自觉症状,常伴有带下异常。故阴痒一证与带下病常同时兼见,故应互参。阴痒是一个症状,很多全身性、局部性的疾病均可发生阴痒。西医的“外阴瘙痒”可与阴痒互参施治。  

阴痒的诊断要点

1、

以自觉阴痒为诊断依据。  

2、

妇科检查白带涂片检查,以了解阴痒的病因。若外阴奇痒,尤以夜间为甚,白带黄绿色,稀薄呈泡沫状,阴道口粘膜潮红充血,后穹窿及阴道壁有小出血点者,白带涂片可找到阴道滴虫,诊断为滴虫性阴道炎;外阴奇痒,白带多,呈豆腐渣状,大小阴唇红肿,表面有白膜,不易擦去,镜检可见霉菌,诊断为念珠性阴道炎;阴痒并见大小阴唇、阴蒂色素变白,可诊断为外阴营养不良;如阴毛部位及其附近瘙痒,血青斑,找到阴虱及虫卵者,则为阴虱;也有自觉阴部干涩而痒,阴部外表干燥不润者,多为肝肾不足,生风化燥所致。若肥胖阴痒难愈者,要注意排除糖尿病。阴痒的兼症不同,病因各异,务必详察,细加鉴别,方可无误。  

阴痒的辨证分析

病因

阴痒发生的病因病机主要是感染湿、热、毒、虫邪,以及肝、肾、脾功能失调,侵扰阴部,或阴部肌肤失养所致。  

阴痒的辨证

风胜作痒,走窜如虫爬;风热多红肿;风寒多变白变厚;生风化燥常干涩;湿胜作痒,浸淫流液,带下量多而阴痒。另外,热胜作痒,灼热或溃烂疼痛;虫淫作痒,奇痒如虫爬,带下色深质稠有臭。阴痒的治疗,着重去湿清热杀虫以及调理肝、肾、脾功能,本着“治外必本诸内”的原则,采用内服与外治,整体与局部相结合进行施治。  

阴痒的辨证论治

辨证论一

肝经湿热型【证见】 阴痒,甚则痒痛,灼热难忍,坐卧不安;带下量多,色黄如脓,或黄白、黄赤相兼,或呈腐渣样,多有臭气。心烦少寐,口苦口干,胸闷不适,纳欠佳。舌红或边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 清热利湿,杀虫止痒

【方药】

主方萆薢渗湿汤(高秉钧《疡科心得集》)加减

处方:萆薢30克、生薏苡仁30克、黄柏10克、赤茯苓30克、牡丹皮15克、泽泻15克、通草6克、滑石20克、苍术12克、苦参15克、茵陈20克。水煎服。

如肝经湿热,热重于湿,心烦易怒,胸胁胀痛,口苦而干,便结溺黄,舌红苔黄脉数者,可改用龙胆泻肝汤。

本型应以外治法为主,详见“带下病”外治法。最好是内服、外洗、阴道纳药系列治疗。  

辨证论二

肝肾阴虚型【证见】 阴部干涩、灼热瘙痒,或带下量不多,色赤白相兼。头晕目眩,五心烦热,时有烘热汗出,口干不欲饮,腰酸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治法】 滋肾降火,调补肝肾。

【方药】

主方知柏地黄汤(吴谦《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知母15克,黄柏10克,茯苓30克,山药30克,牡丹皮15克,泽泻15克,山茱萸15克,生地黄15克,白芍15克,何首乌20克,乌梢蛇15克,火麻仁30克。水煎服。  

阴痒的外治法

1、阴痒证,尤实证阴痒,应以外治法为主,以阴道冲洗、熏洗、纳药系列治疗,详见“带下病”外治法。

2、虚证阴痒,以内治为主。如属老年性阴道炎,可配合外治法。

3、如属外阴营养不良(外阴白色病损)所致阴痒者,须按该病治疗,外治用中药熏洗盆浴,药以温肾散寒、活血祛风为多。

处方:淫羊藿30克,补骨脂30克,蛇床子30克,赤芍30克,大黄30克,荆芥30克,黄精30克。煎水熏洗盆浴,每日l剂,复渣再用,连用20日为1个疗程;经期停用,连用3-6个疗程。并要观察病情变化,排除“外阴癌”。

4、如为阴虱阴痒者,须避免和家人接触,防治传染给家人。

处方:使用虱虫一扫光3-5天就可以根除,无需剃毛,但是对使用的贴身衣服要用消毒剂杀毒或者用高温处理一下。  

分类及治疗方法

分类

一、湿热下注阴痒:症见外阴及阴道内瘙痒,甚则奇痒难忍,坐卧不安,带下量多,色白或黄,或有秽气,伴口苦、咽干舌苔黄腻,脉弦数。治宜清泄肝胆湿热。药用龙胆草10克、山栀子10克、黄芩10克、木通6克、苦参10克、柴胡6克、生地20克、车前子20克(布包)、黄柏10克、生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剂。大便燥者加大黄10克;小便刺痛者,加滑石10克、 蓄10克。另用外洗药黄柏15克、槟榔15克、土茯苓15克、蛇床子20克、生明矾15克、花椒15克、生甘草15克。煎水熏洗阴部。

二、血虚生风阴痒:症见外阴或阴道瘙痒,阴部干燥,或局部皮肤变白,饮食少思,精神倦怠,夜眠不安,舌淡白,脉细。治宜滋阴养血,润燥祛风止痒。药用当归10克、生地20克、白芍10克、知母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白蒺藜10克、生甘草10克、制首乌10克、苦参10克、地肤子10克,水煎服,每日剂。若偏于阴血不足,伴有内热者,加龟板20克、黄柏10克。  

治疗方法

外治法:阴痒一证,是妇女常见病,在治疗时,除口服药外,还要重视外用药,外用药直达病所,有杀菌止痒之效。若阴部皮肤破损者,可用珍珠散(中成药)撒于患处,或用蛤粉3克、雄黄1.5克、冰片0.3克,共研细末,外搽患处。

有的病人不仅外阴瘙痒,而且在外阴粘膜或近粘膜的皮肤上发生白色斑块,应请妇科医生进一步检查,如果是女阴白斑病,而白斑的面积又很小,可以试用以下方法:①蛇床子、鸡血藤白鲜皮土槿皮野菊花、仙娄脾各30克,泽漆、艾叶、苦参各15克、花椒12克、冰片1克,煎汤,外洗局部;②用补骨脂软膏涂拭局部;③首乌24克,川断桑寄生枸杞子各12克,玄参麦冬丹皮地骨皮覆盆子各9克,菟丝子益母草各30克,煎水,分3次服。  

阴痒怎么办

阴痒治疗:1、一般治疗:注意经期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切忌搔抓。不要用热水洗烫,忌用肥皂。有感染时可用高锰酸钾液坐浴,但严禁局部擦洗。衣着特别是内裤要宽松透气。忌酒及辛辣或过敏食物。 2、病因治疗:消除引起瘙痒的局部或全身性因素,如滴虫念珠菌感染或糖尿病等若找到阴虱,应剃净阴毛,内裤要煮洗,亦可外用杀菌杀虫药。  

性生活后外阴瘙痒的原因

1、精液过敏。

男子精液中除含有精子外还含有多种抗原物质,如果女性是过敏体质,性生活后就会发生一系列过敏反应。症状较轻的会出现外阴部骚痒,阴唇和阴道口充血,阴唇上出现风疹样皮肤。严重的甚至出现全身性反应,如胸闷、呼吸因难、面部潮红出现大面积风疹样皮肤等。  

2、避孕套、外用避孕药物过敏

避孕套和外用避孕药物都是化学制品,有些人会对避孕套、或外用避孕药物发生过敏反应。—般女性表现为外阴部发痒,阴道口与阴道壁充血.阴道分泌物明显增加。男性表现为阴茎头发痒,严重的甚至出现阴茎头充血、水肿糜烂。  

3、白带过敏。

女性在性兴奋时白带增多,白带有许多抗原性物质,如果丈夫是过敏体质,会引起过敏反应,其症状与避孕套、外用避孕药物过敏反应类似。  

4、阴道炎症。

女性如果患有滴虫性或霉茵性阴道炎,在性生活时,由于刺激加强会引起外阴发痒。

对于性生活后出现的阴部发痒,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真对待,以免影响夫妻性生活的和谐。如果是女性精液过敏,在性生活时男方应戴避孕套,避免精液进入女方阴道,或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脱敏治疗。如果是避孕套或外用避孕药物过敏,可改用其他避孕节育方法或在性生活前服用抗过敏药物。如果男性对白带过敏,可在性交时戴避孕套或在性生活前服用抗过敏药物以及进行脱敏治疗。如果是阴道滴虫或霉菌感染引起,只要对症治疗炎症即可。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