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味的凉性中药列表
|
|
- 白毛委陵菜
- 白芍
- 斑楮头红
- 插田泡
- 橙子
- 赤芍药
- 楮头红
- 地红子
- 地红子根
- 钓杆柴
- 钓竿柴
- 钓兰
- 豆梨
- 二郎剑
- 繁缕
- 飞扬草
- 福建排草
- 柑
- 杠板归
- 狗牙花
- 光石韦
- 寒莓
- 旱莲花
- 荷莲豆草
- 红半边莲
- 红胡豆七
- 红簕钩
- 红莲子草
- 红毛对筋草
- 红田乌草
- 虎尾兰
- 花酸苔
- 花叶秋海棠
- 华罂粟
- 火炭母
- 火炭母草
- 蕺叶秋海棠
- 假菠菜
- 见血住
- 浆水
- 金爪儿
- 橘
- 老虎泡
- 簕竹
- 梨
- 裂叶秋海棠
- 绿玉树
- 罗望子
- 马鞍叶
- 马蔺花
- 马牙半支
- 杧果
- 牦牛角
- 玫瑰茄
- 梅花刺果
- 墨旱莲
- 木竹子皮
- 木竹子油
- 墓头回
- 南酸枣
- 柠檬
- 牛奶子
- 脓见愁根
- 胖血藤
- 蟛蜞菊
- 枇杷
- 瓶耳小草
- 蒲桃种子
- 秋海棠
- 秋海棠果
- 雀梅藤叶
- 人面子
- 人面子叶
- 肉半边莲
- 瑞连草
- 伞莎草
- 沙枣
- 山蓼
- 山藤藤果
- 扇蕨
- 深山不出头
- 石上莲
- 柿
- 双籽棕
- 水莲沙
- 水马齿苋
- 酸不溜
- 酸浆菜
- 酸角
- 酸梅簕
- 酸叶胶藤
- 昙花茎
- 藤黄
- 藤梨根
- 天花粉
- 头顶一朵花
- 土常山
- 土红苓
- 土马鬃
- 退血草
- 下一页
别名:复盆子、大乌泡、乌沙莓、菜子泡、回头龙、两头草、两头忙、乌泡倒触伞、倒生根、乌龙毛、乌龙须、白龙须、过江龙[不定根]
味性:果:甘、酸,温;根、不定根:苦,凉。
主治:果:补肾固精。用于阳痿,遗精,遗尿,白带。;根、不定根:调经活血,止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骨折,月经不调;外用治外伤出血。插田泡
别名:野梨、鹿梨、铁梨树、棠梨树
味性:根、叶:微甘、涩,凉;果实:酸、甘、涩,寒。
主治:根、叶:润肺止咳,清热解毒。主治肺燥咳嗽,急性眼结膜炎。用量0.5~1两。;果实:健胃,止痢。用量0.5~1两,外用适量。豆梨
别名:鹅儿肠、鸡肠菜、合筋草、小被单草、园酸菜、蔜、蘩蒌、滋草、鹅肠菜、鹅儿肠菜、五爪龙、狗蚤菜、鹅馄饨、、繁蒌、圆酸菜、野墨菜、和尚菜、乌云草
味性:甘、酸,凉。
归经:肝;大肠经。
主治:活血,去瘀,下乳,催生。治产后瘀滞腹痛,乳汁不多,暑热呕吐,肠痈,淋病,恶疮肿毒,跌打损伤。繁缕
别名:蛇倒退、犁头刺、河白草、蚂蚱簕、急解素、老虎脷、猫爪刺、蛇不过、蛇牙草、穿叶蓼、梨头刺
味性:酸,凉。
主治:利水消肿,清热解毒,止咳。用于肾炎水肿、百日咳、泻痢、湿疹、疖肿、毒蛇咬伤。杠板归
别名:牛皮风尾草、大石韦、石莲姜、岩莲鸡尾、大鱼刀、石韦、一包针、牛皮凤尾草、铁牛皮、牛舌条
味性:苦;酸;凉。
归经:肺;膀胱经。
主治:清热;利尿;止咳;止血。主肺热咳嗽;痰中带血;小便不利;热淋;沙淋;颈淋巴结核;烧烫伤;外伤出血。光石韦
别名:寒刺泡、山火莓、岂陈晃、水漂沙、大叶漂、乔果、踏地杨梅、猫儿扭、虎脚扭、过江龙[湖北]
味性:甘、酸,凉。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血。;根:用于黄疸型肝炎,胃痛,月经不调,产后发热,小儿高热,痔疮。;叶:用于肺结核咯血;外用治创伤出血,黄水疮。寒莓
别名:荷莲豆菜、野雪豆、月亮草、除风草、水蓝青、水冰片、野豌豆草、野豌豆尖、眼睛草、两面青、螺蚬草、青蛇儿、龙鳞草
味性:微酸、淡,凉。
主治:清热解毒,利尿通便,活血消肿,退翳。用于急性肝炎,胃痛,疟疾,翼状胬肉,腹水,便秘;外用治骨折,疮痈,蛇咬伤。荷莲豆草
别名:翅地利、火炭星、火炭藤、白饭草、白饭藤、信饭藤
味性:微酸、微涩,凉。
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消滞,凉血止痒,明目退翳。用于痢疾,肠炎,消化不良,肝炎,感冒,扁桃体炎,咽喉炎,白喉,百日咳,角膜云翳,霉菌性阴道炎,白带,乳腺炎,疖肿,小儿脓疱疮,湿疹,毒蛇咬伤。火炭母
别名:火炭毛、乌炭子、运药、山荞麦草、黄鳝藤、晕药、乌白饭草、火炭星、鹊糖梅、赤地利、乌饭藤、水沙柑子、鸪鹚饭、水退痧、红梅子叶、白饭草、大叶沙滩子、老鼠蔗、火炭母、地肤蝶、水退瘀、胖根藤、小晕药、花脸晕药、蓼草、白乌饭藤、信饭藤、酸管杖、大沙柑草、火炭藤、水洋流、酸广台、接骨丹、大红袍、野辣蓼
味性:酸甘,凉。
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治泄泻,痢疾,黄疸,风热咽疼,虚弱头昏,小儿疰夏,惊搐,妇女白带,痈肿湿疮,跌打损伤。火炭母草
别名:假大黄
味性:酸、甘、微苦,凉。
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杀虫。;肺结核咯血:用根5钱,水煎服。;痔疮出血:鲜全草1两,水煎服。;痈疮疖肿:鲜全草适量,加红糖少许捣烂外敷。;皮肤瘙痒:全草适量,水煎外洗。;跌打肿痛:鲜根捣烂加酒炒热外敷。假菠菜
别名:五星黄、爬地黄、雷公须、路边黄、小苦藤菜、红苦藤菜、枪伤药、小茄、小救驾、雪公须
味性:酸、苦,凉。
归经:心;肝经。
主治:理气活血;利尿;拔毒。主小儿盘肠气痛;痈肿疮毒;毒蛇咬伤;跌打创伤。金爪儿
别名:车角竹、车筒竹、刺竹、大竹、水簕竹、大簕麻竹、麻竹、簕楠竹
味性:竹叶:甘,凉;竹茹:微苦,凉;竹笋:甘、酸,平。
主治:竹茹:清热利尿。;竹笋:凉血止痢,清热生津。;小儿高热,感冒风热,尿路感染,鼻衄。竹叶或竹芯0.3~1两,水煎服。;消化不良,痢疾。用竹笋1~2两,水煎服。或用竹笋水1~2两,内服。;为热呕吐,呃逆。用竹茹1~3钱,水煎服。;竹木刺入肉。用竹笋捣烂外敷。簕竹
别名:夜关门、蝴蝶风、羊蹄藤、夜合叶
味性:根:酸、涩,平;叶、幼枝:苦、涩,凉。
主治:根:止泻,安神,止痛,散结。用于腹泻,神经功能症,筋骨疼痛;外用治颈淋巴结结核。;叶、幼枝:解湿毒,祛腐生肌。用于天疱疮,顽癣,皮肤湿疹,疮痈溃烂,烧烫伤。马鞍叶
别名:马牙苋、酱瓣半支、旱半支、酱瓣草、酱板豆草、铁梗半支、山半支、佛甲草、半支莲、豆瓣草、六月雪、狗牙瓣、仙人指甲、酱板草、石上马牙苋、酱瓣豆草、马牙板草、石马齿苋、豆瓣菜、打不死
味性:苦;酸;凉。
归经:心;肝经。
主治:清热解毒,止血,利湿。治痈肿,疔疮,吐血,衄血,血崩,带下,瘰疬,黄疸,跌扑损伤。马牙半支
别名:旱莲草、水旱莲、莲子草、白花蟛蜞草、墨斗草、野向日葵、墨菜、黑墨草、墨汁草、墨水草、乌心草、金陵草、旱莲子、白旱莲、猢孙头、莲草、墨烟草、猪牙草、白花草、白花蟛蜞菊、墨记菜、野水凤仙、摘头乌、滴落乌、水风仙草、黑头草、古城墨、水旱蓬、冰冻草、节节乌、跳鱼草、假日头花仔、旱莲蓬、白田乌草、墨草、摘落乌、水葵花
味性:甘酸,凉。
归经:归肝;肾经。
主治:补益肝肾;凉血止血。主肝肾不足;头晕目眩;须发早白;吐血;咯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外伤出血。墨旱莲
别名:五眼果、四眼果、酸枣树、货郎果、连麻树、山枣树、鼻涕果、山枣、人面子、山枣子、冬东子、酸枣、山桉果、广枣、醋酸果
味性:酸涩,凉。
归经:脾;肝经。
主治:解毒,收敛,止痛,止血。用于烧烫伤,外伤出血,牛皮癣。南酸枣
别名:黎檬、黎檬子、黎朦子、宜母子、里木子、梨橡干、药果、檬子、梦子、宜蒙子、宜母果、柠果、黎檬干
味性:酸;甘;凉。
归经:肺;胃经。
主治:生津,止渴,祛暑,安胎。咽痛口干,胃脘胀气,高血压,心肌梗塞,不思饮食。柠檬
别名:阳春子、甜枣、麦粒子、半春子、岩麻子、密毛子、羊奶子、芒珠子、禾了子、夏至蔸、铃春子、清明子、春花胡颓子、豆子树、天青下白、红米饭、海梅树、牛奶奶、秋胡颓子、剪子果
味性:酸苦,凉。
归经:肺;肝;大肠经。
主治:清热利湿,止血。治咳嗽,泄泻,痢疾,淋病,崩带。牛奶子
别名:毛血藤、云钩莲、百解药、荞叶细辛、荞麦蔓、云扣莲、白前蓼、黄美蔓、黄腰子蔓、何首乌蔓
味性:酸;辛;性凉。
归经:肺;胃经。
主治:健胃,止咳。治胃痛食胀,肺痨咳嗽,吐血,百日咳,风湿痛。胖血藤
别名:黄花蟛蜞草、黄花墨菜、黄花龙舌草、田黄菊、卤地菊、马兰草、蟛蜞花、路边菊、水兰、黄花曲草、鹿舌草、龙舌草
味性:甘、微酸,凉。
主治:清热,解毒,祛瘀,消肿。治白喉,百日咳,痢疾,痔疮,跌打损伤。蟛蜞菊
别名:银柳、桂香柳、牙格达、红豆、则给德毛道[蒙名]、吉格代[维名]、四味果、吉格达
味性:味酸;微甘;性凉。
归经:肺;肝;脾;胃;肾经。
主治:养肝益肾;健脾调经。主肝虚目眩;肾虚腰痛;脾虚腹泻;消化不良;带下;月经不调。沙枣
别名:柿子、朱果
味性:果:甘,寒;根:苦、涩,凉;叶:苦、酸、涩,凉。
主治:果:润肺生津,降压止血。用于肺燥咳嗽,咽喉干痛,胃肠出血,高血压病。;根:清热凉血。用于吐血,痔疮出血,血痢。;叶:降压。用于高血压病。柿
别名:栒刺木、岩楞子、高山带子白马骨、铺地蜈蚣、牛肋巴、铁扫帚、被告惹、山头姑娘、矮红子、水莲沙根、平枝灰栒子
味性:酸、涩;凉。
归经:肺;肝经。
主治:清热利湿,化痰止咳,止血止痛。主痢疾,泄泻,腹痛,咳嗽,吐血,痛经,白带。水莲沙
别名:大金发藓、独根草、眼丹药、小松柏、一口血、矮松树、万年杉、拳头草、千年松、一寸松、千年枞
味性:甘;寒;酸;咸;苦;凉;淡;平。
归经:肺;肝;大肠经。
主治:滋阴清热;凉血止血。主阴虚骨蒸;潮热盗汗;肺痨咳嗽;血热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二便不通。土马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