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性中药列表/5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滇缅古柯

别名:东方古柯、古柯、细叶接骨丹

味性:涩、微苦,温。

主治:为兴奋剂和强壮剂。用以恢复疲劳,由叶中提制出的古柯碱为局部麻醉药。滇缅古柯

滇南冠唇花

别名:野藿香、香薷、藿香

味性:味辛;性微温。

主治:发表解暑;化湿和中。主风寒感冒;咳喘气急;夏月感寒饮冷;头痛胸闷;腹痛吐泻。滇南冠唇花

滇南杭子梢

别名:干枝柳、三叶豆

味性:性温,味甘。

主治:祛瘀止痛,清热利湿。滇南杭子梢

滇南千里光

别名:松筋藤

味性:味辛;微苦;性微温。

主治:祛风除湿;舒筋通络。主风湿痹痛;关节屈伸不利;小儿麻痹症后遗症;跌打损伤。滇南千里光

滇羌活

别名:龙头羌活、蛇头羌活

味性:味辛;苦;性温。

主治:发汗祛风,除湿,宣通经络,止痛。滇羌活

滇瑞香
滇瑞香

别名:桂花矮陀陀、黄山皮条、构皮岩陀、万年青矮陀陀、桂花岩陀、野瑞香、西南瑞香、小鼠皮、开花矮陀陀、细叶寡鸡蛋树皮、鼠皮黄、山皮条、雪花枸、月月绿、金腰带、矮陀陀、冷水跌打、银丝矮陀、黄皮杜仲、黄根枸皮、千年不落叶

味性:辛涩,温。

归经:肝;膀胱经。

主治:祛风除湿;活络行气止痛。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胃痛。滇瑞香

滇五味

别名:五味子[云南]、过山龙

味性:酸;甘;性温。

归经:肺;心;肾经。

主治:镇咳,滋养,强壮,止泻,止汗。滇五味

滇西风毛菊

别名:八面风、天朋草、花戎芦

味性:味苦;性温。

主治:清肿散结;止血。主痈肿疮疖;外伤出血。滇西风毛菊

滇崖爬藤

别名:爬树龙、三爪龙、三角枫、马龙头叶、飞蜈蚣

味性:辛,温。

主治:散瘀消肿,续筋骨。滇崖爬藤

滇竹根七

别名:格脉黄精、竹根七、金不换

味性:甘,温。

主治:舒筋络,祛风湿,补虚。主治虚弱头昏,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滇竹根七

点头菊

味性:性温,味甘苦。

主治:祛痰止咳,宽胸利气。治痰喘咳嗽,劳伤及老年虚弱头痛。点头菊

雕骨

别名:鹰骨、鹑、鹫、洁白雕、红头雕、鹫雕

味性:甘;咸;温。

归经:肾经。

主治:活血止痛。主跌扑骨折。雕骨

吊吊果

别名:山花椒、云南五味子、吊山花椒、白五味子

味性:酸;甘;性温。

主治:敛肺健胃;益肾强壮。主久咳;自汗;盗汗;食欲不振;肾虚腰痛;神经衰弱。吊吊果

吊岩风

别名:红葡萄藤、爬山虎、上木蛇、上木三叉虎、三叉虎、上竹龙、上树蜈蚣[广西]、三皮风、三角风、异叶地锦、小叶红藤、青藤、猴仙丹、薁欲、捆仙藤、小风藤、三爪虎、上树蜈蚣、单吊根、巴山虎、大叶爬山虎、节叶藤、上树蛇、白花藤仔

味性:酸、涩,温。

主治:祛风活络,活血止痛。用于风湿筋骨痛,赤白带下,产后腹痛;外用治骨折,跌打肿痛,疮疖。吊岩风

钓樟根皮

别名:光狗棍根皮、土官桂、绿叶甘姜、光脚棍、山竹子、干橿木

味性:辛;温。

归经:心;小肠;大肠经。

主治:治奔豚,脚气,水肿,疥癣,创伤出血。钓樟根皮

钓樟枝叶
钓樟枝叶

味性:辛;温。

主治:祛风杀虫;敛疮止血。主疥癣痒疮;外伤出血;手足皲裂。钓樟枝叶

调经草

味性:辛,温。

主治:调经化瘀。治月经不调,痛经。调经草

掉毛草

别名:红毛山藤、火把花、黄藤根、雷公藤

味性:苦、涩,温。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散瘀,续筋接骨。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半身不遂,腰肌劳损;外用治骨折,外伤出血。掉毛草

跌打老

别名:大五托、川掌莲、五叉虎、牛拉力、过山风、五指青、铁打王

味性:苦;辛;温。

归经:肺;肝经。

主治:祛风通络;活血消肿;止痛。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四肢麻痹;痛经;跌打肿痛。跌打老

蝶兰

别名:小接筋藤、金环草、缩筋草、分筋草

味性:味苦;微辛;性温。

主治:疏风解表;舒筋活络;接骨止痛。主感冒发热;头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蝶兰

丁公藤
丁公藤丁公藤

别名:麻辣子、包公藤、麻辣仔藤、斑鱼烈

味性:辛,温。

归经:肺;肝经。

主治: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跌打肿痛。丁公藤

丁茄
丁茄

别名:癫茄、大癫茄、野颠茄、野西红柿、钮茄根、山马铃、刺丁茄、番鬼茄

味性:苦、辛,微温。

主治:活血散瘀,镇痛麻醉。跌打损伤,风湿腰腿痛,痈疮肿毒,冻疮。丁茄

丁香罗勒

别名:臭草

味性:辛,温。

主治:发汗解表,祛风利湿,散瘀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胃腹胀满,消化不良,胃痛,肠炎腹泻,跌打肿痛,风湿关节痛;外用治蛇咬伤,湿疹,皮炎。丁香罗勒

丁香树皮

别名:丁皮、丁香皮

味性:味辛;性温。

归经:归脾;胃经。

主治:散寒理气;止痛止泻。主中寒脘腹痛胀泄露泻;齿痛。丁香树皮

定木香

味性:性温,味辛。

主治:驱风散寒,除湿止痛。定木香

丢了棒

别名:刁了棒、咸鱼头、追风棍、大叶大青、赶风债、赶风柴、追风根

味性:苦辛,微温。

归经:脾;肾经。

主治:祛风除湿,散瘀止痛。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外伤瘀痛。丢了棒

东北延胡索
东北延胡索

别名:土元胡、延胡索、蓝花菜、蓝花豆

味性:辛;苦;温。

归经:肝;胃经。

主治:活血;散瘀;理气;止痛。主心腹腰膝诸痛;痛经;月经不调;产后瘀滞腹痛;崩漏;瘤瘤;跌打损伤。东北延胡索

东当归

别名:当归、延边当早归、朝鲜当归、大和当归、日本当归

味性:味辛;甘;性温。

主治: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血虚证;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腹痛;肠燥便秘。东当归

东方狗脊

别名:大叶狗脊、镰叶狗脊、凤凰尾、贯众、老龙骨、狗脊、大叶路基

味性:甘;温。

归经:肾经。

主治:祛风除湿;补肝肾;强腰膝;解毒;杀虫。主腰背酸疼;膝痛脚弱;痢疾;崩漏;白带;小儿疳积;症瘕;蛇伤。东方狗脊

东风菜根

别名:钻山狗、疙瘩药、草三七

味性:辛,温。

主治:疏风,行气,活血,止痛。治肠炎腹痛,骨节疼痛,跌打损伤。东风菜根

东风橘

别名:针仔簕、牛屎橘、狗橘刺

味性:辛、苦,微温。

主治:祛风解表,化痰止咳,理气止痛。用于感冒,头痛,咳嗽,支气管炎,疟疾,胃痛,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东风橘

东风橘根

味性:辛,温。

主治:去瘀止痛,顺气化痰。治跌打肿痛,骨折,风湿痛,疝气,感冒,咳嗽,疟疾,胃痛。东风橘根

东莨菪

别名:唐充

味性:性温,味麻。

归经:入心、肝、肺经。

主治:治饮食积滞,噎膈反胃。东莨菪

东紫堇

味性:辛;苦;温。

归经:肝经。

主治:行气;活血;止痛。主头痛;胃肠痉挛痛;痛经。东紫堇

冬葵

别名:冬苋菜、滑滑菜、土黄芪、荠菜粑粑叶

味性:茎、叶:甘,寒。

主治:根:甘,温。茎、叶:清热利湿;用于黄疸型肝炎。;根:补中益气;用于气虚乏力,腰膝酸软,体虚自汗,脱肛,子宫脱垂,慢性肾炎,糖尿病。冬葵(图)

冬珊瑚

别名:珊瑚子、玉珊瑚、红珊瑚、野辣茄、野海椒

味性:咸、微苦,温。

主治:止痛。用于腰肌劳损。冬珊瑚

都拉

别名:都拉参、肚拉、土败酱、对对参、萝卜参、白都拉、鸡大腿、一支蒿、萝卜肚拉、土洋参、双香

味性:味甘;微苦;性微温。

归经:肺;脾;肾经。

主治:温肾益气;活血止血。主体虚头昏;虚劳久咳;脾虚食积;肾虚腰痛;带下;阳痿;不孕;风湿性心脏病;外伤出血。都拉

豆瓣绿
豆瓣绿

别名:一柱香、岩豆瓣、豆瓣草、豆瓣如意、四瓣金钗、指甲草、豆瓣打不死、豆瓣鹿衔草、岩筋草、豆瓣如意草、瓜子鹿衔、瓜子细辛、石上开花、四块瓦、客阶、岩花、石上瓦浆、三年草、圆叶瓜子菜、石还魂

味性:微苦,温。

归经:肺;肝;脾经。

主治:治劳伤咳嗽,哮喘,风湿痹痛,痢疾,中暑,腹泻,疳积,跌打损伤。豆瓣绿

豆豉姜

别名:木浆子根、满山香、澄茄根、木姜子根、过山香、枪子蔃、山苍子根

味性:辛,温。

归经:肝;脾;胃经。

主治:祛风除湿,理气止痛。治感冒,风湿痹痛,胃痛,脚气。豆豉姜

豆黄

别名:大豆黄

味性:甘;温。

归经:脾;胃经。

主治:祛风除湿;健脾益气。主湿痹;关节疹痛;脾虚食少;胃脘妨闷;阴囊湿痒。豆黄

豆蔻花

味性:辛,温。

归经:归肺、脾、胃经。

主治:开胃理气,止呕,宽闷胀。豆蔻花

豆蔻壳

味性:辛,温。

归经:归肺、脾、胃经。

主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适用于寒湿气滞、脘腹胀闷、胃呆、呕吐等症。豆蔻壳

豆麻

别名:麻风草、广西艾麻

味性:辛;性温。

主治:祛风除湿;和胃化浊。主风湿痹痛;肢体麻本;胸闷脘痞;腹痛吐泻。豆麻

豆油
豆油

味性:辛;甘;温。

归经:大肠经。

主治:驱虫,润肠。治肠道梗阻,大便秘结不通。豆油

豆渣树

别名:冬瓜木、红皮岭麻、鹿食、白花盏、高山望、白苍木

味性:辛;性微温。

主治:祛风除湿;利水消肿。主。豆渣树

毒芹

别名:走马芹、野芹菜花

味性:辛、微甘,温。

主治:外用拔毒,祛瘀。用于化脓性骨髓炎。并可用于灭臭虫。毒芹

毒芹根

别名:走马芹

味性:味辛;微甘;性温。

主治:拔毒;祛瘀;止痛。主急;慢性骨髓炎;痛风;风湿痛。毒芹根

独椒

味性:辛,温。

归经:胃;肾经。

主治:散风寒,除湿邪。治牙龈肿痛及肾虚阴缩。独椒

独角芋

别名:红半夏、石芋头、红水芋、红芋头、珍珠莫玉散、五彩芋

味性:苦辛,温。

主治:解毒消肿,散瘀止痛。治风湿疼痛,跌打肿痛,胃痛,牙痛,无名肿毒,腮腺炎,痈,疮,疖,癣,湿疹,全身瘙痒,狗和蛇、虫咬伤,刀枪伤。独角芋

杜父鱼
杜父鱼

别名:四鲶鲈、渡父鱼、舩矴鱼、伏念鱼

味性:味甘;性温。

归经:脾;胃经。

主治:健脾益气。主脾虚食少;胃脘疼痛;形瘦乏力;大便溏泄;小儿疳积。杜父鱼

杜衡
杜衡

别名:怀、蘅薇香、牡、土卤、楚蘅、杜蘅、土杏、马蹄香、榷香、杜衡葵、土细辛、钹儿草、杜葵、南细辛、马辛、马蹄细辛、泥里花、土里开花、杜、蘹香

味性:辛;温。

归经:肺;肝;肾;膀胱经。

主治:散风逐寒,消痰行水,活血,平喘,定痛,治风寒感冒,痰饮喘咳,水肿,风湿,跌打损伤,头疼,龋齿痛,痧气腹痛。杜衡(图)

杜鹃花
杜鹃花

别名:红踯躅、山踯躅、山石榴、映山红、艳山红、艳山花、山归来、满山红、清明花、红柴丬花、灯盏红花、山茶花、虫鸟花、报春花、迎山红、杜鹃、红花杜鹃、春明花、长春花、应春花

味性:酸甘,温。

归经:肝;脾;肾经。

主治:和血,调经,祛风湿。治月经不调,闭经,崩漏,跌打损伤,风湿痛,吐血、衄血。杜鹃花

杜鹃花根

别名:翻山虎、搜山虎、映山红根

味性:酸甘,温。

主治:和血,止血,祛风,止痛,治吐血、衄血,月经不调,崩漏,肠风下血,痢疾,风湿疼痛,跌打损伤。杜鹃花根

杜鹃花果实

别名:映山红子

味性:甘;辛;性温。

主治:活血止痛。主跌打肿痛。杜鹃花果实

杜松

别名:刺柏、杜松子、崩松、棒松

味性:辛,温。

主治:发汗,利尿,镇痛。主治风湿性关节痛。配方用尚可治布氏杆菌病。杜松

杜仲叶
杜仲叶

味性:微辛;性温。

归经:入肝;肾经。

主治: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主腰背疼痛;足膝酸软乏力;高血压病。杜仲叶

肚拉

别名:都拉参、都拉、对对参、双参、萝卜参、土败酱

味性:甘辛,温。

归经:入肺、脾二经。

主治:补气壮阳,养心止血。治阳痿,白带,风湿性心脏病,虚劳久咳,刀伤出血。肚拉

短茎独活

别名:独活

味性:味辛;苦;性温。

主治:祛风除湿;止痛。主风寒湿痹;腰膝冷痛;头痛;牙痛。短茎独活

断肠草
断肠草

别名:钩吻、大茶药、大炮叶、黄花苦蔓、黄猛菜

味性:苦、辛,温。

主治:攻毒拔毒,散瘀止痛,杀虫止痒。外用治皮肤湿疹,体癣,脚癣,跌打损伤,骨折,痔疮,疔疮,麻风。还可杀蛆虫、孑孓。断肠草

断节参

别名:对节参、青洋参

味性:甘微苦,温。

归经:肝;肾经。

主治:补肝肾;强筋骨。主肾虚腰痛;足膝无力;跌打损任;骨折;狂犬咬伤。断节参

椴树

别名:叶上果、滚筒树根、千层皮、青科榔

味性:苦,温。

主治:祛风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疼痛,四肢麻木。椴树

椴树根
椴树根

别名:叶上果根、滚筒树根、家鹤儿

味性:苦;温。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止咳。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久咳。椴树根

椴叶独活
椴叶独活

别名:独活、前胡

味性:味辛;微甘;性温。

主治:祛风;胜湿;止痛。主感冒;头痛;腰背痛。椴叶独活

对叉疔药

别名:飞蛾草、半边风、燕尾草、羊蹄草、半截叶、四方台、叉痔草、燕子尾、老鼠铃、蝴蝶暗消、马蹄暗消、锅铲叶

味性:味甘;微涩;性温。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养心安神。主风湿性心脏病;血尿;白浊;半身不遂;疔疮;外伤出血;痧气腹胀疼痛。对叉疔药

对虾
对虾

别名:朋虾、大虾、黄虾[♂]、海虾、明虾

味性:甘,温。

主治:补肾8兴阳;滋阴熄风。主肾虚阳痿;阴虚风动;手足搐搦;中风半身不遂;乳疮;溃疡日久不敛。对虾

对叶草

别名:牛心朴、牛心秧、瓢柴、侧花徐长卿

味性:苦,温。

主治:活血,止痛,消炎。对叶草

对叶豆

别名:非洲木通、翼柄旃那

味性:辛,温。

归经:心;脾经。

主治:杀虫,止痒。主治神经性皮炎,牛皮癣,湿疹,皮肤瘙痒,疮疖脓疡。对叶豆

敦盛草
敦盛草

别名:敦木卜江区、敦朴江区

味性:苦,微温。

归经:膀胱;肾经。

主治:利尿消肿;活血止痛。主下肢水肿;淋症;白带;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敦盛草

盾叶莓

别名:天青地白扭、大叶复盆子

味性:咸、酸;温。

归经:肾经。

主治:强腰健肾,祛风止痛。主四肢关节疼痛,腰脊酸痛。盾叶莓

钝齿铃子香

味性:味辛;性温。

主治:疏风;散寒;通络。主风寒感冒;风寒湿痹。钝齿铃子香

钝叶蔷薇

味性:辛;温。

归经:心;肝经。

主治:活血止痛,清热解毒。主月经不调,风湿痹痛,疮疡肿痛。钝叶蔷薇

多斑紫金牛

别名:紫绿果根、小罗伞、天青地红

味性:苦,温。

主治:理气止痛,舒筋活络,清咽利喉。治咽喉肿痛,胃痛,急性肠炎,风湿关节痛。外用治骨折,跌打损伤。多斑紫金牛

多苞糙苏

别名:野苏子、香苏、豯莶草[云南]

味性:苦,微温。

主治:祛风除湿。;半身不遂,口眼歪斜,风瘫壅盛,萎痹不仁,白癫风,眉发脱落。全草3钱,水煎服或炼蜜为丸服。;白带:根5钱,水煎加酒为引服。多苞糙苏

多花八角莲

味性:甘,温。

主治:一说苦辛。散结活瘀,消肿止痛,解毒清热。多花八角莲

多裂独活

味性:味辛;苦;性微温。

主治: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主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四肢拘挛;跌打肿痛。多裂独活

多叶花椒

别名:小叶刺椒

味性:辛,温。

主治:散寒,镇痛。多叶花椒

峨参
峨参

别名:土田七[四川]、田七、金山田七、土白芷、广三七、胡萝卜七、南田七、水田七、土当归、土田七

味性:甘、辛、微苦,微温。

归经:入脾、胃、肺三经。

主治:补中益气,祛瘀生新。根:用于跌打损伤,腰痛,肺虚咳嗽,咳嗽咯血,脾虚腹胀,四肢无力,老人尿频,水肿;叶:外用治创伤。峨参

莪术
莪术莪术

别名:温莪术、蓬莪术、山姜黄、芋儿七、臭屎姜、蓝心姜、黑心姜、姜七、蓬莪茂、蓬药、广茂、蓬术、青姜、羌七、广术、文术

味性:辛、苦,温。

归经:归肝、脾经。

主治: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用于燀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早期宫颈癌。莪术(图)

鹅不食草(图)
鹅不食草鹅不食草

别名:球子草、石胡蒌、地胡椒、三牙戟、食胡荽、野园荽、鸡肠草、鹅不食、地芫荽、满天星、沙飞草、大救驾、三节剑、山胡椒、连地稗、二郎戟、小救驾、杜网草、猪屎草、砂药草、白地茜、猪屎潺、通天窍、雾水沙、猫沙、小拳头、铁拳头、散星草、地杨梅、三牙钻、蚊子草、白珠子草、二郎剑

味性:辛,温。

归经:归肺;肝经。

主治:通鼻窍,止咳,用于风寒头痛,咳嗽痰多,鼻塞不通,鼻渊流涕。鹅不食草

鹅臎

别名:鹅尾罂

味性:辛;温。

归经:脾;胃;肾经。

主治:补肝。主《日华子》:“治聤耳及聋,纳之;亦疗手足皴。”。鹅臎

鹅管石
鹅管石

别名:滴乳石、钟乳鹅管石

味性:甘,温。

归经:肺;肾;胃经。

主治:温肺,壮阳,通乳。治肺痨咳喘,胸闷,阳痿,腰膝无力,乳汁不通。鹅管石

鹅脚板
鹅脚板

别名:苦爹菜、六月寒、茴芹、八月白、冬青草、羊膳七、白花菜根、白花雷公根、铁铲头、大叶半边莲、三脚蛤蟆、犁头草、香草、金锁匙、白花仔、蛇咬革、羊膻草、骚羊古、瘙疡股、蛇倒退、羊膻七、小六月寒、野当归、虎羊丁、山当归、白花草、老蛇草、犁头尖、蛇咬草、毛升苋、百路通三十六好、土人参、苦爸菜、野芎、土细辛、白花香、肝寒药

味性:辛、微苦,温。

归经:归肺;胃;肝经。

主治:散寒,化积,祛瘀,消肿。治感冒风寒,痢疾,小儿疳积,皮肤瘙痒。鹅脚板

鹅脚板根

味性:辛甘,微温。

主治:散瘀,消肿,解毒。治毒蛇咬伤,蜂螫伤。鹅脚板根

鹅首马先蒿

味性:甘涩,温。

主治:利水消肿;用不着喘;益阴。主水肿;尿少;气喘;营养不良。鹅首马先蒿

鹅掌揪根

味性:味辛;性温。

主治:祛风湿;强筋骨。主风湿关节痛;肌肉痿软。鹅掌揪根

鹅掌楸

别名:马挂木、双飘树

味性:辛,温。

主治:祛风除湿,止咳。用于风湿关节痛,风寒咳嗽。鹅掌楸

鹅掌楸根

味性:性温,味辛。

主治:驱风除湿,强筋壮骨。鹅掌楸根

萼果香薷

别名:香薷、土香薷

味性:味辛,性微温。

主治:发汗,解暑,利湿,行水。治伤暑感冒,肾炎。萼果香薷

二色内风消

别名:两色五味子、香苏子、北五味子

味性:苦;涩;性温。

归经:肝;胃经。

主治:通经活络;健脾开胃。主劳伤脱力;四肢酸麻;胸闷;纳呆。二色内风消

二仙桃

别名:绿蟾蜍花、绿叶绿花、仙鹅抱蛋、水竹花

味性:味辛;苦;性温。

主治:解毒消肿;祛风除湿。主疮疡肿毒;风寒湿痹;白带;腰痛;咳嗽。二仙桃

发痧藤

别名:夜牵牛、毒根斑鸠菊、过山龙、惊风红、虎三头、大木菊、软骨山川、藤牛七、蔓斑鸠菊

味性:苦辛,微温。

主治:祛风解表,舒筋活血。治感冒,疟疾,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喉痛,牙痛。发痧藤

法半夏
法半夏

味性:辛、温。

归经:归脾、胃、肺经。

主治:燥湿化痰。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法半夏

法罗海

别名:发罗海、法罗梅、土川芎、法落海、法落梅、骚独活、红独活、白独活、小独活、红法罗海、臭法罗海

味性:味辛;苦;性温。

归经:归脾;肝;肺经。

主治:理气止痛;止咳平喘。主胸胁脘腹疼痛;头痛;咳喘。法罗海

饭团根

别名:入地麝香、过山香、透地连珠、钻地风、三百两银

味性:辛微苦,温。

主治:行气,活血,散瘀,止痛。治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风湿骨痛,妇女痛经,产后瘀滞,跌打损伤,刀伤出血。饭团根

饭团藤

别名:风沙藤、过山风、黑老虎、十八症、臭饭团、过山龙藤、大饭团藤、血藤、大叶钻骨风、鸡肠风、绯红南五味子、酒饭团

味性:酸甘,微温。

主治:接骨,散瘀,消肿,解毒。治跌打骨折,风湿骨痛,疮疖,伤口感染。饭团藤

梵天花根

味性:甘苦,温。

归经:心;肝;肺;胃;脾;肾经。

主治:健脾化湿;活血解毒。主风湿痹痛;劳倦乏力;肝炎;疟疾;水肿;白带;跌打损伤;痈疽肿毒。梵天花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