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性中药列表/27
|
- 紫金莲
- 紫金皮
- 紫金沙
- 紫金砂
- 紫金血藤
- 紫堇花
- 紫茎棱子芹
- 紫木通
- 紫楠
- 紫楠根
- 紫楠叶
- 紫硇砂
- 紫泡
- 紫青藤
- 紫青藤根
- 紫三角
- 紫梢花
- 紫石英
- 紫苏
- 紫苏梗
- 紫苏叶
- 紫苏子
- 紫藤
- 紫藤根
- 紫藤子
- 紫筒草
- 紫菀
- 紫香薷
- 紫雪花
- 紫阳花
- 紫柚木
- 紫玉盘
- 紫芝
- 自扣草
- 自来血
- 纵条肌海葵
- 粽巴叶
- 走马风
- 走马芹
- 走马胎
- 走游草
- 祖师麻
- 祖司麻
- 钻石风
- 醉鱼草
- 醉鱼草花
- 鳟鱼
别名:转子莲、紫金标、搬倒甑、蓝花草、蓝花丹、蓝花过节、蓝花矮陀、蓝花对节兰、蓝花狗骨节、牛癞子棵、九节莲、舒筋、月月花、大吉力、花格草、假玉竹、铁狮岩陀、对节兰、普普红、叶叶兰、板倒甑、七星箭
味性:性温,味甘。
归经:肝经。
主治:行气活血止痛。主脘腹胁痛;跌打损伤;骨折。紫金莲
别名:碱硇砂、藏脑、脑砂、红盐、红硇砂、藏硇砂、咸硇砂、藏红盐
味性:咸;苦;辛;温。
归经:肺;胃经。
主治:破瘀消积;软坚蚀腐。主症瘕积聚;噎膈反胃;鼻生息肉;喉痹目翳;痈肿瘰疬;恶疮赘疣。紫硇砂
别名:栽秧泡、硬枝黑琐莓、覆盆子、红刺泡、黑托盘、多叶悬钩子
味性:根:苦、涩,平;果:甘、酸,微温。
主治:根:止泻痢,祛风止痛,清热利湿,消炎。;果:补肾涩精。治痢疾,腹泻,风湿关节痛,痛风,急、慢性肝炎,月经不调,小儿疳积,挫伤疼痛,湿疹,皮肤化脓感染,口腔炎,咽颊炎,牙龈炎,泌尿道结石,神经衰弱,遗精,早泄。紫泡
别名:青藤、画眉杠、铁骨散、常青藤、山黄芪、小叶青、画眉跳杠、铁包金、大叶铁包金
味性:微涩;温。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健脾消疳。主风湿痹痛;产后腹痛;痛经;经闭;外伤肿痛;小儿疳积;毒蛇咬伤。紫青藤
别名:萤石、氟石
味性:甘,温。
归经:入心、肝经。
主治:镇心安神,温肺,暖宫。用于失眠多梦,心悸易惊,肺虚咳喘,宫寒不孕。紫石英
- 《中国药典》紫石英
- 《中药大辞典》紫石英
-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紫石英
- 《本草备要》紫石英
- 《本草便读》紫石英
- 《本草乘雅半偈》紫石英
- 《本草崇原》紫石英
- 《本草从新》紫石英
- 《本草撮要》紫石英
- 《本草分经》紫石英
- 《本草分经》紫石英
- 《本草害利》紫石英
- 《本草经解》紫石英
- 《本草经集注》紫石英
- 《本草求真》紫石英
- 《本草图经》紫石英
- 《本草衍义》紫石英
- 《本草易读》紫石英
- 《本草择要纲目》紫石英
- 《本经逢原》紫石英
- 《得配本草》紫石英
- 《雷公炮制药性解》紫石英
- 《名医别录》紫石英
- 《神农本草经》紫石英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紫石英
- 《汤液本草》紫石英
- 《吴普本草》紫石英
- 《新修本草》紫石英
- 《药性切用》紫石英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紫石英
- 《证类本草》紫石英
- 《中药学》紫石英
- 《千金翼方》紫石英
- 《冯氏锦囊秘录》紫石英
- 《医学入门》紫石英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紫苑、小辫儿、夹板菜、驴耳朵菜、软紫菀、青菀、紫蒨、返魂草根、夜牵牛、紫菀茸、紫葥、关公须
味性:苦,温。
归经:归肺经。
主治:润肺下气,消痰止咳。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紫菀
- 《中国药典》紫菀
- 《中药大辞典》紫菀
- 《中华本草》紫菀
- 《本草纲目》紫菀
- 《本草备要》紫菀
- 《本草便读》紫菀
- 《本草乘雅半偈》紫菀
- 《本草崇原》紫菀
- 《本草从新》紫菀
- 《本草撮要》紫菀
- 《本草分经》紫菀
- 《本草分经》紫菀
- 《本草经解》紫菀
- 《本草经集注》紫菀
- 《本草蒙筌》紫菀
- 《本草求真》紫菀
- 《本草图经》紫菀
- 《本草新编》紫菀
- 《本草衍义》紫菀
- 《本草择要纲目》紫菀
- 《本经逢原》紫菀
- 《长沙药解》紫菀
- 《得配本草》紫菀
- 《滇南本草》紫菀
- 《雷公炮炙论》紫菀
- 《雷公炮制药性解》紫菀
- 《名医别录》紫菀
- 《神农本草经》紫菀
- 《中药炮制》紫菀
- 《吴普本草》紫菀
- 《新修本草》紫菀
- 《药笼小品》紫菀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紫菀
- 《证类本草》紫菀
- 《中药学》紫菀
- 《千金翼方》紫菀
- 《顾松园医镜》紫菀
- 《医学入门》紫菀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鹿蹄草、鹿啼草、自蔻草、小回回蒜、假芹菜、千里光、自灸草、野芹菜、点草、田芹菜
味性:味微苦;辛;性温。
归经:肝经。
主治:清肝明目;除湿解毒;截疟。主主治眼翳;目赤;黄疸;痈肿;风湿性关节炎;疟疾。自扣草
别名:爬山虎、藤五甲、红五加、五爪金龙、蛇蜈巴、小五爪金龙、五叶崖爬藤、上树蜈蚣、痰五加、五加皮、岩五加、毛五加、小走游草、小红藤、小红药、铜丝绊、蛤蜈巴、钝叶小五爪金龙、走游藤、通气藤
味性:辛;温。
归经:肝;脾;肾经。
主治:祛风活络,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风湿麻木,关节筋骨疼痛。走游草
别名:闹鱼草、鱼尾草、痒见消、铁线尾、醉鱼儿草、槐木、闹鱼花、光子、羊脑髓、五霸蔷、四方麻、阳包树、鱼鳞子、药杆子、驴尾草、羊尾巴、防痛树、鸡公尾、毒鱼藤、鲤鱼花草、药鳗老醋、野巴豆、老阳花、萝卜树子、药鱼子、土蒙花、花玉成、四棱麻、羊饱药、羊白婆、金鸡尾、洞庭草、白皮消、铁帚尾、木、红鱼波、红鱼皂、四季青、白袍花、糖茶、水泡木、雉尾花、楼梅草、鱼泡草、鱼藤草、洋波、鱼背子花、一串花、狗头鹰、红鱼、鱼白子花、野刚子鱼尾子、鱼花草、毒鱼草
味性:辛苦,温。
主治:祛风解毒、驱虫、化骨硬。主痄腮、痈肿、瘰病、蛔虫病、钩虫病、诸鱼骨鲠。醉鱼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