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游草
走游草 Zǒu Yóu Cǎo | |
---|---|
别名 | 爬山虎、藤五甲、红五加、五爪金龙、蛇蜈巴、小五爪金龙、五叶崖爬藤、上树蜈蚣、痰五加、五加皮、岩五加、毛五加、小走游草、小红藤、小红药、铜丝绊、蛤蜈巴、钝叶小五爪金龙、走游藤、通气藤 |
功效作用 | 祛风活络,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风湿麻木,关节筋骨疼痛。 |
英文名 | Herb or root of Common Rockvine |
始载于 | 《四川中药志》 |
毒性 | 无毒 |
归经 | 脾经、肝经、肾经 |
药性 | 温 |
药味 | 辛 |
走游草
【植物形态】崖爬藤
常绿或半常绿藤本。小枝和叶柄有刚毛;卷须有吸盘。掌状复叶,互生。具柄,长1.5~3厘米;小叶3~5片,无小叶柄,菱状倒卵形,长1.5~3厘米,先端短尖,边缘有圆锯齿,齿具刺状小尖头。伞形花序腋生,杂性异株。有细长的总花梗,长1.5~2.5厘米,小花绿色,小花梗细长,稍有不等,花为4基数,花瓣展开;无花柱,柱头4浅裂,花盘与子房基部结合。浆果,呈圆球状倒卵形,长6毫米,含有种子2~4粒。花期6~8月。果期10月。
生于温暖、阴湿的山区石崖上或林中。分布我国中部及西南地区。
【来源】为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崖爬藤Tetrastigma obtectum (Wall. ex Laws.) Planch.,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晒干备用或鲜用。
药用植物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阴湿的环境,攀附于石壁上或树上。宜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上种植。
栽培技术 用扦插繁殖。于春暖时打插,选健壮的嫩枝条,去掉叶片,截成长15cm左右,按行株距20cm×(3-5)cm斜插于苗床上,稍压紧,浇水保湿,约经30-40d,长根出叶后定植,按行株距100cm×10cm开穴,每穴种2-3株,压紧,浇足定根水。此外,还可用种子繁殖,于春季育苗。
田间管理 定植后应搭棚遮荫,透光度30%-40%左
右。当藤蔓长到25-40cm时,应搭棚架,引蔓攀援。每年中耕除草3-4次,春、秋季各施肥1次。冬季剪去枯枝和过密弱枝。
病虫害防治 蚜虫、卷叶螟,为害叶片。可用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
性状及功效
【性味归经】苦,涩,温。
【功能主治】祛风活络,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风湿麻木,关节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 3~5钱。
【备注】(1)本种植物变种光叶崖爬藤Tetrastigma obtectum (Wall. ex Laws.) Planch. var. glabrum (Levl. et Vant.) Gagnep.,分布云南,当地以根入药,叫小九节铃,性寒味涩微苦,能接骨生肌,止血消炎。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http://www.zhongcaoyao.org/zcydq/29/I4s29527208y118k.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