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踯躅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羊踯躅 重定向自:闹羊花

羊踯躅(RhododendronmolleG.Don)又名闹羊花黄杜鹃、黄色映山红。隶属杜鹃花科(Ericaceae)杜鹃花属(Rhododendron)羊踯躅亚属,落叶灌木。可用播种、扦插、嫁接及压条方法繁殖。常见于山坡、石缝、灌木丛中。分布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河南,四川、贵州等地。为著名的有毒植物之一,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在医学上常作为麻醉、镇痛剂使用,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对粮食害虫、蔬菜害虫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也是园林露地栽培的观赏花卉之一。

目录

  1. 基本介绍
  2. 生长周期
  3. 药理介绍
  4. 分布
  5. 主治
  6. 主治
  7. 有毒植物
  8. 各家论述
  9. 形态特征
  10. 生长习性
  11. 繁殖培育
    1. 播种繁殖
    2. 扦插繁殖
    3. 嫁接
  12. 应用价值
  13. 化学成分
  14. 不良反应及治疗
  15. 生药材鉴定
  16. 药物应用鉴别
  17. 羊踯躅-历史考证
  18. 参考

基本介绍

羊踯躅rh

羊踯躅

ododendronmolle

学名:Rhododendron molle (Blume)G.Don

英文名:Sheeploitered Azalea

科名:杜鹃花科 Ericaceae  

生长周期

又名闹羊花、黄杜鹃、黄色映山红。为杜鹃花科落叶灌木,高1-2米。老枝光滑,带褐色,幼枝有短柔毛。单叶互生,叶柄短,被毛;叶片椭圆形至椭圆状倒披针形,先端钝而具短尖,基部楔形,边缘具向上微弯的刚毛。花多数,成顶生短总状花序,与叶同时开放,花金黄色,花冠漏斗状,外被细毛,先端5裂,裂片椭圆状至卵形,上面一片较大,有绿色斑点,花期4-5月。  

药理介绍

羊踯躅的花含毒性成分梫木毒素和石楠素。叶含黄酮类、杜鹃花毒素、煤地衣酸甲酯。其味辛,有毒。有镇痛、驱风,除湿功效。可治风湿顽痹,伤折疼痛,皮肤顽癣等症。并用作手术麻醉。

内服:煎汤,1-2分;浸酒或入丸、散。外用:捣擦。

又名:玉支(《别录》),羊不吃草(《本草拾遗》),黄杜鹃(《本草蒙筌》),黄踯躅、羊不食草(《纲目》),南天竺草(汪连仕《采药书》),黄色映山红(《纲目拾遗,),搜山虎(《草药图》),影山黄、八厘麻、出山彪、坐山虎、山枇杷、黄稻节柴、黄株标、大叶株标。

落叶灌木,高1~2米。老枝光滑,带褐色,幼枝有短柔毛。单叶互生,叶柄短。被毛;叶片椭圆形至椭圆状倒披针形,先端钝而具短尖,基部楔形,边缘具向上微弯的刚毛,幼时背面密被灰白色短柔毛。花多数,成顶生短总状花序,与叶同时开放;萼5裂,宿存,被稀疏细毛;花金黄色,花冠漏斗状,外被细毛,先端5裂,裂片椭圆状至卵形,上面一片较大,有绿色斑点;雄蕊5,与花冠等长或稍伸出花冠外;雌蕊1,子房上位,5室,外被灰色长毛,花柱细,长于雄蕊。蒴果长椭圆形,熟时深褐色,具疏硬毛,胞间裂开,种子多数。细小。花期4~5月。果期6~7月。  

分布

常见于山坡、石缝、灌木丛中。分布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河南,四川、贵州等地。  

主治

释名:黄踯躅、黄杜鹃、羊不食草、闹羊花、惊羊花,老虎花、玉枝。

气味:(花)辛、温、有大毒。  

主治

1、风痰注痛。用羊踯躅花、天南星,一起生捣作饼,蒸四、五遍,以衡布袋收存。用时取焙为末,加蒸饼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温酒送下。腰脚骨痛,空心服;手臂痛,饭反服。

2、风湿痹痛(手足身体收摄不遂,肢节疼痛,言语蹇涩)。用凌晨踯躅花,酒拦后蒸过,晒干,研为末。每服五分,以牛乳一合、酒二合调服。

3.化学成分:花含毒性成分 木毒素(andromedotoxin)和石楠素(ericolin)。叶含黄酮类、杜鹃花毒素、煤地衣酸甲酯。  

有毒植物

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花和果毒性最大。本植物的毒性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历史流传的所谓“蒙汗药”组成之一就是这种植物的花,相传该花浓汁与酒同服,能使人麻醉、丧失知觉。人中毒后一般有恶心呕吐腹泻、心跳缓慢、血压下降;严重者还有呼吸困难心律不齐血压升高、手足麻木、运动失调和昏睡,因呼吸抑制而死亡。皮肤长期接触该植物可出现糜烂灼痛。死后尸检可见瞳孔缩小胃肠道出血肺水肿和郁血,心肌心内膜心外膜溢血点,唇及指甲青紫等。牛、羊和猪等中毒后,有流涎、呕吐、切齿、四肢外展、步态蹒跚;严重者腹部胀满、呼吸困难、后肢瘫痪、哀鸣不安、全身痉挛以至死亡。花和果实粉末的水混悬剂对小鼠灌胃的MLD分别是3.4和2.9g/kg。小鼠腹腔注射花的水或乙醇提取物(相当于花20g/kg),出现活动减少、肌肉松弛、共济失调、瘫痪以至死亡。花、茎、叶和根粉是昆虫的触杀毒和胃毒物,南方各省农村有作农药使用。  

各家论述

1.《本经疏证》:羊踯躅,毒药也。然性能祛风寒湿,故可以治恶痹。痹者,风寒湿所成也。然非元气未虚、脾胃尚实之人不可用。凡用此等毒药,亦须杂以安胃和气血药同用。

2.《本草新编》:羊踯躅,必须外邪难于外越者,始可偶尔一用以出奇,断不可频用以炫异也。止可用至三分,重伤者断不可越出一钱之外耳。

3.《植物名实图考》:搜山虎即羊踯躅,古方多用,今汤头中无之。按罗思举《草药图》:搜山虎能治跌打损伤,(为)内伤要药,重者一钱半,轻者一钱,不可多用。霜后落叶,但存枯根。湖南之医以为发表入阳明经之药,是此药俗方中仍用之。

4.《本经》:主贼风在皮肤中淫淫痛,温疟,恶毒诸痹。

5.《本草拾遗》:主一切风血。煮之,亦浸酒。

6.《本草蒙筌》:主风湿藏肌肉里,渐渐麻痹

7.《本草新编》:主折伤。

8.《本草求原》:劫顽痰。

9.《科学的民间药草》:是麻醉药,能镇痉镇痛。治气喘。  

形态特征

高1-2米。老枝光滑,带褐色,幼枝有短柔毛。单叶互

羊踯躅

生,叶柄短,被毛;叶片椭圆形至椭圆状倒披针形,先端钝而具短尖,基部楔形,边缘具向上微弯的刚毛。花多数,成顶生短总状花序,与叶同时开放,花金黄色,花冠漏斗状,外被细毛,先端5裂。宿存,被稀疏细毛;花金黄色,花冠漏斗状,外被细毛,先端5裂,裂片椭圆状至卵形,上面一片较大,有绿色斑点;雄蕊5,与花冠等长或稍伸出花冠外;雌蕊1,子房上位,5室,外被灰色长毛,花柱细,长于雄蕊。蒴果长椭圆形,熟时深褐色,具疏硬毛,胞间裂开,种子多数。细小。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长习性

性喜强光和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能耐-20℃的低温;喜排水良好的土壤,耐贫瘠和干旱,忌雨涝积水。植株强健,管理粗放。

杜鹃多生于山地,江南丘陵地可见到映山红和黄色的羊踯躅等落叶杜鹃,花开之时,正如扬万里所云:“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在庐山和井岗山,可见到铺满山岗,红如火焰,映得满山皆红的景观。而许多更美的杜鹃花则“隐居”深山。在云南海拔2800—4000米的崇山峻岭、雪山草甸和高山冰湖边,杜鹃灌丛如织锦般平铺在大地上;在4000—4500米处还可见到匍匐状贴地生长的类型。  

繁殖培育

可用播种、扦插、嫁接及压条等方法繁殖。  

播种繁殖

播种:杜鹃结实串高,种子多,发芽率高,用种能获得大量后代,且实

羊踯躅

生苗的可塑性和生活力强,是引种、育种的重要手段。

(1) 种子萌发技术:

把在室温或低温(4℃)下保存3个月以上的羊踯躅蒴果和净种子用培养皿萌发法和花盆育苗法培育,结果表明,低温保存净种子用培养皿萌发法,种子萌发率高达96%。将萌发后的种子移栽于花盆,覆盖约1cm厚的腐殖土,幼苗长势健壮,整齐,成活率较高。10~翌年3月,将羊踯躅种苗置于20~25℃温室,4~9月置于室外,种苗的生长速度提高,且在冬季能够正常生长而不落叶,

采种:秋季葫果呈绿褐色或黄褐色时,即可采收,放置室内晾干,待其开裂,抖出种子,贮于室内干燥处。次春播种。

羊踯躅

(2).播种:用浅盆、木箱或在地床内,以

羊踯躅

排水良好的粗粒土铺底,面层2厘米用兰花泥或腐叶土(均需消毒)。种子撤匀后,薄覆一层细土。或在兰花泥上加铺0.5-1厘米碎水苔,种子直接播入水苔中,不加覆盖。然后害水使盆土湿润,盖以薄膜或玻璃板,置于阴处。

(3).管理:出苗之前,要保持盆土湿润。一般在15-20℃时,20天左右出苗,发芽率75-85%。此后可将覆盖物取去,注意通风,提高幼苗抗性。干燥时用纫喷头喷湿,不可冲倒幼苗。

(4).分苗:落叶杜鹃生长较快,待长出2-3片真叶时即可第一次移植,株距2-3厘米。秋后长至2-3厘米高,再次掘起移植于3寸小盆中,3株一盆。第二年视生长情况再分种,一般3-4年便能见花。常绿杜鹃到秋后第一次移植,次秋再次移植。苗期需避免强光、暴雨、大风,土壤不宜太湿,浇水仍行喷雾。  

扦插繁殖

扦插:是应用最广的方法,优点是操作简便,成活率高,生长快速,性状稳定。

(1).插穗:取当年生嫩技刚刚木质化的枝条,带踵掰下,修平毛头,剪去下部叶片,留顶端4-5叶,如枝条过长可截去顶梢。若不能随采随插,可用湿布或苔藓包裹基部,套以塑料薄膜,放于阴处,可存放数日。

(2).时间:江南都在霉雨季节前扦插,成活率最高,西鹃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毛鹃在6月上旬至中旬,东鹃、夏鹃在6月中旬至下旬。此时插穗老嫩适中,天气温暖湿润,成活率达90%以上。

(3).方法:少量的可用盆插,大量的可用床插。介质用兰花泥、黄山土、河沙或硬石、珍珠岩等均可,要求少病菌、无杂草,不掺肥料。插入插穗的l/3至l/2,插毕用细孔壶喷洒,置荫棚下。盆底需垫高一砖;插床深20厘米,床底填7-8厘米厚排水层,以利排水。

(4).管理:插后一个月内,重点在遮荫和喷水,使插穗始终新鲜。大雨时避免雨水冲击,连日阴雨要注意排水,喷l/1000托布津防治黑斑病,高温季节要增加地面、叶面喷水,注意通风降温。约1个月左右;长根后顶部抽梢,如形成花蕾,应予摘除。9月后减少遮荫,使小苗逐步壮实,10月可施薄肥,。下旬即可上盆。若在插床上安装电子叶自动喷雾装置,介质用砭石或珍珠岩,则不需遮荫。在全日照下,20余天即生根,成活率为95%以上,2个月即可移植。  

嫁接

嫁接:其优点是:接穗只需一段嫩梢;嫩梢随时可接,不受限制;可将几个品种嫁接在同一株上;比扦插长得快,成活率高。嫁接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嫩枝顶端劈接,5-6月最宜,成活率达90%。

砧木:选2年生独干毛鹃,要求新梢与接穗粗细相仿。毛鹃品种以玉蝴蝶、紫蝴蝶最好,一般不用毛白杜鹃原种  

应用价值

羊踯躅根的功效介绍】:羊踯躅根(《纲目》)

异名山芝麻根(《梁侯瀛集验良方》),巴山虎(《百草镜》),闹羊花根(《纲目拾遗》)。

【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羊踯躅的根,植物形态详闹羊花条。

性味】《中医药实验研究》:有毒。

【归经】《本草新编》:入脾经

【功用主治-羊踯躅根的功效】驱风,除湿,消肿,止痛。治风寒湿痹,跌打损伤,痔漏,癣疮。《纲目拾遗》:追风,定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钱;或浸酒。外用:研末调敷、煎水熏洗或涂搽。

【选方】

①治风湿痹,身体手足收摄不逐,肢节疼痛,言语蹇涩:踯躅花不限多少,以酒拌蒸一炊久,取出晒干,捣罗为末。用牛乳一合,暖令热,调下一钱。

羊踯躅

②治风痰注痛:踯躅花、天南星。并生时同捣作饼,甑上蒸四、五遍,以稀葛囊盛之,临时取焙为末,蒸饼丸梧子大。每服三丸,温酒下。腰脚骨痛,空心服;手臂痛,食后服。

③治妇人血风走注,随所留止疼痛:踯躅花、干蝎、乌头各半两,地龙二十条。上四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煎荆芥酒下,日二。

④治左瘫右痪:生干地黄蔓荆子白僵蚕各一两,五灵脂半两,踯躅花、天南星、白胶香草乌头各一两。上为细末,酒煮半夏末为糊,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分作四服,酒吞下,日进二服。

⑤治神经性头痛偏头痛:鲜闹羊花捣烂,外敷后脑或痛处二至三小时。

⑥治跌打损伤:三钱三二钱,小驳骨一两,泽兰二两。共捣烂,用酒炒热,敷患处。

⑦治疟疾:羊踯躅花一分,嫩松树梢五钱。水煎服。

羊踯躅

⑧治风虫牙痛:踯躅一钱,草乌头二钱半。为末,化蜡丸豆大。绵包一丸,咬之,追涎。

⑨治皮肤顽癣及瘙痒:鲜闹羊花五钱。捣烂擦患处。

⑩治瘌痢头:鲜闹羊花擦患处;或晒干研粉调麻油涂患处  

化学成分

花含毒性成分木毒素(andromedotoxin)和石楠素(ericolin)。叶含黄酮类、杜鹃花毒素、煤地衣酸甲酯。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花和果毒

羊踯躅

性最大。本植物的毒性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历史流传的所谓“蒙汗药”组成之一就是这种植物的花,相传该花浓汁与酒同服,能使人麻醉、丧失知觉。人中毒后一般有恶心、呕吐、腹泻、心跳缓慢、血压下降;严重者还有呼吸困难、心律不齐、血压升高、手足麻木、运动失调和昏睡,因呼吸抑制而死亡。皮肤长期接触该植物可出现糜烂和灼痛。死后尸检可见瞳孔缩小,胃肠道出血,肺水肿和郁血,心肌、心内膜及心外膜有溢血点,唇及指甲青紫等。牛、羊和猪等中毒后,有流涎、呕吐、切齿、四肢外展、步态蹒跚;严重者腹部胀满、呼吸困难、后肢瘫痪、哀鸣不安、全身痉挛以至死亡。花和果实粉末的水混悬剂对小鼠灌胃的MLD分别是3.4和2.9g/kg。小鼠腹腔注射花的水或乙醇提取物(相当于花20g/kg),出现活动减少、肌肉松弛、共济失调、瘫痪以至死亡。花、茎、叶和根粉是昆虫的触杀毒和胃毒物,南方各省农村有作农药使用。  

不良反应及治疗

1.《本草求原》:中其(闹羊花)毒者,黄糖、黄蚬汤、绿豆可解。

2.《南方主要有毒植物》:羊踯躅,有毒部位:叶和花。中毒症状:开始时恶心,呕吐,腹泻,心跳缓慢,血压下降,动作失调,呼吸困难;严重者因呼吸停止而死亡。解救方法:酌情考虑催吐或洗胃及导泻;服蛋清、活性炭及糖水;亦可静脉滴注5%葡萄糖盐水,并给兴奋剂,保暖;如血压下降则给去甲(基)肾上腺素;如呼吸困难可给氧,必要时行人工呼吸。民间用栀子解毒。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花多皱缩。花梗灰白色,长短不等。花萼5裂,边缘有较长

羊踯躅

的细毛。花冠钟状,长至3cm,5裂,顶端卷折,表面疏生短柔毛,灰黄色至黄褐色。雄蕊较花冠为长,弯曲,露出花冠外,花药棕黄色,2室,孔裂。商品不带子房,花等及花梗也常除去。气微.味微苦。以花灰黄色、不霉、无其他混杂物为佳。

显微鉴别粉末特征:黄棕色。

花粉粒四面体形,直径58-97μm,具3个萌发孔

②花萼非腺毛由多细胞组成,交叉排列成数列,直径29-68μm。

③花冠非腺毛单细胞,直径10-20μm,长可达400μm以上,壁薄,有的可见壁

花粉表皮细胞类多角形或类圆形,直径13-31μm,排列整齐而紧密,壁稍增厚,有的纹孔明显,细胞内含黄棕色物质。⑤花冠表皮细胞长方形、类方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6-78μm,呈波状弯曲。  

药物应用鉴别

1.羊踯躅与洋金花:二者均辛、温,有毒,能祛风除湿,活络

羊踯躅

痛。然闹羊花可去癣,杀虫、截疟,洋金花能平喘、抗痫、治疮。主要功效相同,兼长各异。

2.羊踯躅和豨莶草均能祛风除湿,活络止痛,闹羊花性温,用治寒痹,豨莶草性寒,用治热痹,功效虽同,寒热有异。

性味:辛;性温;有毒

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羊踯躅的花。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3-0.6g;煎汤,0.3-0.6g;或入丸、散;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  

羊踯躅-历史考证

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灿烂文明。早在公元492年(南北朝)陶宏景的

羊踯躅

《本草经集注》一书就记载有“羊踯躅(即黄杜鹃),羊食其叶,踯躅而死”。到唐代,著名的大诗人白居易对杜鹃花有:“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李白有:“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宋代杨万里有:“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依,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

到公元1578年,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记载有:“杜鹃花一名红踯躅,一名山石榴,一名映山红,一名山踯躅,处处山谷有之,高者四、五尺,低者一、二尺,春生苗,叶浅绿色,枝少而花繁,一支数萼二月始开,花如羊踯躅而带如石榴花,有红者、紫者、五出者、千叶者,小儿食其花,味酸无毒”。同书还详细论述了羊踯躅的药性和功效等。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