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味的温性中药列表/12
|
- 铁罗伞
- 铁牛皮
- 铁牛钻石
- 铁丝灵仙
- 铁线莲
- 铁线透骨草
- 通肠香
- 通城虎
- 铜牛皮
- 铜钱细辛
- 偷筋草
- 头花杜鹃
- 透骨草
- 透骨香
- 透骨香根
- 秃叶红豆树
- 土半夏
- 土草果
- 土沉香
- 土当归
- 土蜂
- 土藁本
- 土桂皮
- 土金耳环
- 土槿皮
- 土荆芥
- 土荆皮
- 土良姜
- 土木香
- 土羌活
- 土砂仁
- 土田七
- 土细辛
- 土香薷
- 土玉桂
- 兔儿伞
- 兔皮毛
- 貒骨
- 鼍甲
- 娃儿藤
- 万年松
- 网脉旋蒴苣苔
- 威灵菊
- 威灵仙
- 微籽
- 煨姜
- 薇籽
- 维氏假瘤蕨
- 尾花细辛
- 尾叶山柑
- 胃寒草
- 莴苣子
- 乌当归
- 乌骨麻
- 乌骨藤
- 乌蔹莓五加
- 乌骚风
- 乌药
- 乌药叶
- 乌药子
- 污毛粗叶木
- 无名木皮
- 无名子
- 吴萸叶五加
- 吴茱萸
- 芜荑
- 芜荑酱
- 蜈蚣
- 蜈蚣刺
- 蜈蚣七
- 蜈蚣藤
- 五除叶
- 五代同堂
- 五代同堂根
- 五加皮
- 五龙皮
- 五蕊梅
- 五香草
- 五叶壁藤
- 五叶泡
- 五指毛桃根
- 五爪金龙
- 午香草
- 西藏凹乳芹根
- 西藏花椒
- 西藏鸡爪草
- 西藏桃叶珊瑚根
- 西藏野花椒
- 西南菝葜
- 西南金刚藤
- 西南毛莨
- 西南石梓
- 菥蓂子
- 豨仙草
- 蟋蟀
- 喜马拉雅紫茉莉
- 细芦子藤
- 细香葱
- 细辛
- 细叶桉
- 下一页
别名:透骨草、满山香、煤炭子、煤炭果、万里香、九里香、洗澡叶、芳香草、满天香、小遗骨草、透骨消、搜山虎、小透骨草、九木香、鸡骨香
味性:辛,温。
归经:肺;肝;肾经。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治风湿关节痛,水撒,跌打损伤,牙痛,湿疹。透骨香
别名:土肉桂、假桂皮、小粘药、山肉桂
味性:味辛;甘;性温。
归经:胃;脾;肝经。
主治:祛风散寒;温经适血;止痛。主风寒痹痛;腰痛;经闭;痛经;跌打肿痛;胃脘寒痛;腹痛;虚寒泄泻外用治外伤出血;蛇咬伤。土桂皮
别名:臭草[福建、江西、贵州]、臭藜藿、杀虫芥、钩虫草、鹅脚草、狗咬癀、红泽兰、天仙草、臭草、火油根、香藜草、臭蒿、藜荆芥、鸭脚草、臭藜霍、洋蚂蚁草、虎骨香、虱子草、狗咬、火油草、痱子草、杀虫草、大本马齿苋
味性:辛,温。
归经:脾经。
主治: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用于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外用治皮肤湿疹,瘙痒,并杀蛆虫。土荆芥
别名:姜三七、竹叶三七、小田七、竹田七、毛七、贼佬姜、三七姜、姜叶三七、姜七、姜田节
味性:辛微苦,温。
归经:心;脾经。
主治:散瘀;止痛;止血。主跌打瘀痛;风湿骨痛;吐血衄血;月经过多;外伤出血。土田七
别名:山苏子、水荆芥、野香薷、香薷草、小叶薄荷、满坡香、野荆芥、白花茵陈、香草、五香草、山薄荷、暑草、对叶接骨丹、土茵陈、香草头、土薄荷、土薷香、野上比苏、鱼香草、水芳药、边枝花、酒饼叶、排香草、蜜蜂草
味性:辛,微温。
归经:归肺;胃经。
主治:发汗解暑;化湿利尿。主夏季感冒;中暑;泄泻;小便不利;水肿;湿疹;痈疮。土香薷
别名:雨伞菜、一把伞、水鹅掌、七里麻、南天扇、伞把草、贴骨伞、破阳伞、铁凉伞、雨伞草、帽头菜、龙头七、兔打伞、雪里伞、伸草
味性:辛,微温。
主治:祛风湿,舒筋活血,止痛。用于腰腿疼痛,跌打损伤。兔儿伞
别名:七层楼、一见香、小尾伸根、三十六荡、老君须、藤老君须、白龙须、黄茅细辛、三十六根
味性:辛,温。
主治:祛风化痰,解毒散瘀。治小儿惊风,中暑腹痛,哮喘痰咳,咽喉肿痛,胃痛,牙痛,风湿疼痛,跌打损伤。娃儿藤
别名:铁脚威灵仙、百条根、老虎须、铁扫帚、能消、葳灵仙、葳苓仙、灵仙、黑脚威灵仙、九草阶、风车、鲜须苗、黑骨头、黑木通、铁杆威灵仙、铁搧帚、七寸风、铁脚灵仙、牛闲草、牛杆草、辣椒藤、铁灵仙、灵仙藤、黑灵仙、黑须公、芝查藤根
味性:辛咸,温。
归经:归膀胱经。
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骨哽咽喉。威灵仙(图)
- 《中国药典》威灵仙
- 《中药大辞典》威灵仙
- 《中华本草》威灵仙
- 《民间方》威灵仙
- 《本草纲目》威灵仙
- 《本草备要》威灵仙
- 《本草便读》威灵仙
- 《本草乘雅半偈》威灵仙
- 《本草从新》威灵仙
- 《本草撮要》威灵仙
- 《本草分经》威灵仙
- 《本草蒙筌》威灵仙
- 《本草求真》威灵仙
- 《本草图经》威灵仙
- 《本草新编》威灵仙
- 《本草衍义》威灵仙
- 《本草易读》威灵仙
- 《本草择要纲目》威灵仙
- 《本经逢原》威灵仙
- 《得配本草》威灵仙
- 《滇南本草》威灵仙
- 《雷公炮制药性解》威灵仙
- 《中药炮制》威灵仙
- 《汤液本草》威灵仙
- 《药笼小品》威灵仙
- 《药性切用》威灵仙
- 《玉楸药解》威灵仙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威灵仙
- 《证类本草》威灵仙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威灵仙
- 《中药学》威灵仙
- 《顾松园医镜》威灵仙
- 《医学入门》威灵仙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白三百棒、白马蹄香、魂筒草、铁螃蟹、花脸细辛、小麻药、土细辛、蜘蛛香、金耳环、马蹄香、马蹄金、白倒插花
味性:辛;微苦;温。
归经:肺;肾经。
主治:温经散寒;化痰止咳;消肿止痛。主风寒感冒;头痛;咳嗽哮喘;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口舌生疮;毒蛇咬伤;疮疡肿毒。尾花细辛
别名:接骨草、白龙骨、史氏赤车使者、冷坑青、痱痒草、猢狲接竹、血和山、冷坑兰、赤车使者、史氏楼梯草
味性:苦;辛;性温。
主治:活血祛瘀;解毒消肿;止咳。主跌打扭伤;骨折;闭经;风湿痹痛;痄腮;带状疱疹;疮肿;毒蛇咬伤;咳嗽。乌骨麻
别名:天台乌、台乌、矮樟、香桂樟、铜钱柴、班皮柴、旁其、天台乌药、鳑魮、矮樟根、土木香、鲫鱼姜、鸡骨香、白叶柴
味性:辛;温。
归经:脾;胃、肝、肾、膀胱。
主治:顺气止痛,温肾散寒。用于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疝气,痛经。乌药(图)
- 《中国药典》乌药
- 《中药大辞典》乌药
-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乌药
- 《本草备要》乌药
- 《本草便读》乌药
- 《本草乘雅半偈》乌药
- 《本草从新》乌药
- 《本草撮要》乌药
- 《本草分经》乌药
- 《本草分经》乌药
- 《本草分经》乌药
- 《本草分经》乌药
- 《本草害利》乌药
- 《本草害利》乌药
- 《本草害利》乌药
- 《本草经解》乌药
- 《本草蒙筌》乌药
- 《本草求真》乌药
- 《本草思辨录》乌药
- 《本草图经》乌药
- 《本草新编》乌药
- 《本草衍义》乌药
- 《本草易读》乌药
- 《本草择要纲目》乌药
- 《本经逢原》乌药
- 《得配本草》乌药
- 《滇南本草》乌药
- 《雷公炮制药性解》乌药
- 《中药炮制》乌药
- 《汤液本草》乌药
- 《药鉴》乌药
- 《药笼小品》乌药
- 《玉楸药解》乌药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乌药
- 《证类本草》乌药
- 《中药学》乌药
- 《冯氏锦囊秘录》乌药
- 《顾松园医镜》乌药
- 《医学入门》乌药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吴萸、茶辣、辣子、臭辣子、吴椒、臭泡子、左力、食茱萸吴萸、漆辣子、优辣子、曲药子、气辣子
味性:辛苦,温。
归经:入肝、胃经。
主治:散寒止痛;疏肝下气;温中燥湿。主脘腹冷痛;厥阴头痛;疝痛;脚气肿痛;呕吐吞酸,寒湿泄泻。吴茱萸(图)
- 《中国药典》吴茱萸
- 《中药大辞典》吴茱萸
- 《中华本草》吴茱萸
- 《本草备要》吴茱萸
- 《本草便读》吴茱萸
- 《本草乘雅半偈》吴茱萸
- 《本草崇原》吴茱萸
- 《本草从新》吴茱萸
- 《本草撮要》吴茱萸
- 《本草分经》吴茱萸
- 《本草分经》吴茱萸
- 《本草分经》吴茱萸
- 《本草分经》吴茱萸
- 《本草害利》吴茱萸
- 《本草经解》吴茱萸
- 《本草经集注》吴茱萸
- 《本草蒙筌》吴茱萸
- 《本草求真》吴茱萸
- 《本草思辨录》吴茱萸
- 《本草图经》吴茱萸
- 《本草新编》吴茱萸
- 《本草衍义》吴茱萸
- 《本草易读》吴茱萸
- 《本草择要纲目》吴茱萸
- 《本经逢原》吴茱萸
- 《长沙药解》吴茱萸
- 《得配本草》吴茱萸
- 《雷公炮制药性解》吴茱萸
- 《名医别录》吴茱萸
- 《神农本草经》吴茱萸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吴茱萸
- 《食疗本草》吴茱萸
- 《中药炮制》吴茱萸
- 《汤液本草》吴茱萸
- 《新修本草》吴茱萸
- 《药鉴》吴茱萸
- 《药笼小品》吴茱萸
- 《药性切用》吴茱萸
- 《药征》吴茱萸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吴茱萸
- 《证类本草》吴茱萸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吴茱萸
- 《中药学》吴茱萸
- 《千金翼方》吴茱萸
- 《外科全生集》吴茱萸
- 《冯氏锦囊秘录》吴茱萸
- 《顾松园医镜》吴茱萸
- 《医学入门》吴茱萸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臭芜荑、黄榆、毛榆、山榆、殿蓎、无夷、芜荑仁、山榆子、山榆仁、白芜荑、大果榆糊、无荑、无姑、、大果榆树
味性:苦辛,温。
归经:脾;胃经。
主治:消积杀虫。用于小儿疳积,蛔虫病,蛲虫病。芜荑(图)
- 《全国中草药汇编》芜荑
- 《中药大辞典》芜荑
- 《中华本草》芜荑
- 《本草纲目》芜荑
- 《本草便读》芜荑
- 《本草乘雅半偈》芜荑
- 《本草崇原》芜荑
- 《本草从新》芜荑
- 《本草撮要》芜荑
- 《本草分经》芜荑
- 《本草经集注》芜荑
- 《本草蒙筌》芜荑
- 《本草求真》芜荑
- 《本草图经》芜荑
- 《本草衍义》芜荑
- 《本草衍义》芜荑
- 《本草择要纲目》芜荑
- 《本经逢原》芜荑
- 《得配本草》芜荑
- 《海药本草》芜荑
- 《雷公炮制药性解》芜荑
- 《名医别录》芜荑
- 《神农本草经》芜荑
- 《食疗本草》芜荑
- 《新修本草》芜荑
- 《药笼小品》芜荑
- 《玉楸药解》芜荑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芜荑
- 《证类本草》芜荑
- 《中药学》芜荑
- 《千金翼方》芜荑
- 《冯氏锦囊秘录》芜荑
- 《顾松园医镜》芜荑
- 《医学入门》芜荑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百足虫、千足虫、金头蜈蚣、百脚、蝍蛆、吴公、天龙、嗷高姆
味性:辛,温。
归经:肝经。
主治:祛风,定惊,攻毒,散结。治中风,惊痫,破伤风,百日咳,瘰疬,结核,症积瘤块,疮疡肿毒,风癣,白秃,痔漏,烫伤。蜈蚣(图)
- 《中国药典》蜈蚣
- 《中药大辞典》蜈蚣
- 《中华本草》蜈蚣
- 《本草纲目》蜈蚣
- 《本草备要》蜈蚣
- 《本草便读》蜈蚣
- 《本草崇原》蜈蚣
- 《本草从新》蜈蚣
- 《本草撮要》蜈蚣
- 《本草分经》蜈蚣
- 《本草害利》蜈蚣
- 《本草经集注》蜈蚣
- 《本草蒙筌》蜈蚣
- 《本草求真》蜈蚣
- 《本草衍义》蜈蚣
- 《本草易读》蜈蚣
- 《本草择要纲目》蜈蚣
- 《本经逢原》蜈蚣
- 《得配本草》蜈蚣
- 《雷公炮炙论》蜈蚣
- 《雷公炮制药性解》蜈蚣
- 《名医别录》蜈蚣
- 《神农本草经》蜈蚣
- 《新修本草》蜈蚣
- 《药性切用》蜈蚣
- 《玉楸药解》蜈蚣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蜈蚣
- 《证类本草》蜈蚣
- 《中药学》蜈蚣
- 《千金翼方》蜈蚣
- 《外科全生集》蜈蚣
- 《冯氏锦囊秘录》蜈蚣
- 《医学衷中参西录》蜈蚣
- 《医学入门》蜈蚣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牌楼七、黑驴蛋、大口袋花、大花囊兰、鸡嗦子花、凤凰抱蛋、独龙抢宝
味性:苦辛,温。
归经:脾;肝;肾;膀胱经。
主治:利尿消肿,活血祛瘀,祛风镇痛。用于全身浮肿,下肢水肿,小便不利,白带,风湿腰腿痛,跌打损伤。蜈蚣七
别名:南五加皮、刺五加、刺五甲、五谷皮、红五加皮
味性:辛,温。
归经:归肝;肾经。
主治: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用于风湿痹痛,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虚乏力,水肿,脚气。五加皮(图)
- 《中国药典》五加皮
- 《中药大辞典》五加皮
- 《中华本草》五加皮
- 《本草备要》五加皮
- 《本草便读》五加皮
- 《本草乘雅半偈》五加皮
- 《本草崇原》五加皮
- 《本草从新》五加皮
- 《本草撮要》五加皮
- 《本草分经》五加皮
- 《本草分经》五加皮
- 《本草害利》五加皮
- 《本草经集注》五加皮
- 《本草蒙筌》五加皮
- 《本草求真》五加皮
- 《本草思辨录》五加皮
- 《本草图经》五加皮
- 《本草新编》五加皮
- 《本草易读》五加皮
- 《本草择要纲目》五加皮
- 《滇南本草》五加皮
- 《雷公炮制药性解》五加皮
- 《神农本草经》五加皮
- 《药笼小品》五加皮
- 《药性切用》五加皮
- 《玉楸药解》五加皮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五加皮
- 《证类本草》五加皮
- 《中药学》五加皮
- 《千金翼方》五加皮
- 《冯氏锦囊秘录》五加皮
- 《医学入门》五加皮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大绿藤、五爪龙、山里七、爬墙风、五爪风、藤五加、青龙藤、五爪金龙、五盘藤
味性:辛;温。
主治:祛风除湿;散瘀通络;解毒消肿。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四肢麻木;跌打瘀肿;骨折;痈肿;毒蛇咬伤。五叶壁藤
别名:五爪龙、小五爪金龙、灯笼草、小红藤、雪里高、红葡萄、乌蔹莓、五爪藤、雪时高、五虚下西山、月乌鸡
味性:味辛;性温。
主治:祛风活络,活血止痛。用于风湿骨痛,跌打损伤;外用治骨折,外伤出血。五爪金龙
别名:豨莶草、蘅签草、野苏子、香苏
味性:味辛;苦;性微温。
归经:肝;晒干。
主治:祛风化痰;通络止痉;除湿解毒。主中风痰壅;半身不遂;口眼呐斜;瘫痪麻木;痿痹不仁风湿骨痛;痰咳气喘;麻风;白癜风;白带。豨仙草
别名:钮子跌打、芦子、球穗胡椒、九节风、芦子藤
味性:辛;温。
主治:祛风散寒;散瘀止痛;消肿解毒。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外感风寒;喘咳;脘腹冷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痛经;产后腹痛;牙痛;疮疖肿痛;烫伤;蛇虫咬伤。细芦子藤
别名:绵葱、火葱、冻葱、冬葱、慈葱、太官葱、四季葱、香葱、分葱、科葱、葱花儿、小葱
味性:味辛;性温。
归经:肺;胃经。
主治:解表;通阳;解毒。主感冒风寒;阴寒腹痛;小便不通;痈疽肿毒;跌打肿痛。细香葱
别名:小辛、细草、少辛、独叶草、金盆草、山人参、细条、绿须姜、万病草、卧龙丹、铃铛花、四两麻、玉香丝
味性:辛,温。
归经:入肺、肾经。
主治: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细辛(图)
- 《中国药典》细辛
- 《中药大辞典》细辛
- 《中华本草》细辛
- 《本草纲目》细辛
- 《本草备要》细辛
- 《本草便读》细辛
- 《本草乘雅半偈》细辛
- 《本草崇原》细辛
- 《本草从新》细辛
- 《本草撮要》细辛
- 《本草分经》细辛
- 《本草分经》细辛
- 《本草害利》细辛
- 《本草经解》细辛
- 《本草经集注》细辛
- 《本草蒙筌》细辛
- 《本草求真》细辛
- 《本草图经》细辛
- 《本草新编》细辛
- 《本草衍义》细辛
- 《本草易读》细辛
- 《本草择要纲目》细辛
- 《本经逢原》细辛
- 《长沙药解》细辛
- 《得配本草》细辛
- 《滇南本草》细辛
- 《雷公炮炙论》细辛
- 《雷公炮制药性解》细辛
- 《名医别录》细辛
- 《神农本草经》细辛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细辛
- 《中药炮制》细辛
- 《汤液本草》细辛
- 《吴普本草》细辛
- 《新修本草》细辛
- 《药鉴》细辛
- 《药笼小品》细辛
- 《药征》细辛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细辛
- 《证类本草》细辛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细辛
- 《中药学》细辛
- 《千金翼方》细辛
- 《外科全生集》细辛
- 《冯氏锦囊秘录》细辛
- 《顾松园医镜》细辛
- 《医学入门》细辛
- 资助【中医宝典】>>>
别名:羊草果树、小叶桉
味性:辛、微苦,温。
主治:消炎杀菌,祛痰止咳,收敛杀虫。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防治疟疾,肠炎,腹泻,痢疾,皮肤溃烂,痈疮红肿,丹毒,乳腺炎,外伤感染,皮癣,神经性皮炎。还可治钩端螺旋体病,气管炎,咳嗽,可杀蛆、熏蚊。细叶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