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味的温性中药列表/3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大头菜子

别名:水芥子

味性:辛、甘、苦,温。

主治:泻湿热,散热毒。主治黄疸,便秘,目疾,乳痈,小儿头疮,无名肿毒,骨疽不愈。大头菜子

大头茶
大头茶

别名:花东青、大山皮

味性:辛;温。

主治:活络止痛。主风湿腰痛;跌打损伤。大头茶

大头茶果

味性:辛;涩;温。

主治:温中止泻。主虚寒泄泻。大头茶果

大头狗

别名:毫螭虫、土蚱子、土蚂蚱子、毫离虫、士蚱子

味性:味辛;咸;性温。

归经:脾经。

主治:利水消肿;解毒。主水肿;小便不利;流注。大头狗

大头橐吾

别名:兔打伞、猴巴掌、望江南

味性:辛,微温。

主治:舒筋活血,解毒消肿。;跌打损伤:根0.5~1两,酒、水各半煎服;同时取鲜草适量加白酒捣烂外敷。;无名肿毒:根适量,白糖少许,共捣烂外敷,早晚各换药一次。;毒蛇咬伤:根与虎掌、苎麻(根皮)适量,共捣烂外敷。大头橐吾

大透骨消

别名:地檀香、透骨消、满山香、透骨草、岩子果、香叶子、炸山叶、冬青叶

味性:苦辛,温。

归经:心;脾经。

主治:祛风,除湿。治风湿瘫痪,冻疮。大透骨消

大乌金草

别名:大乌金草、毛乌金、乌花草、土细辛、水细辛、大细辛、白三百棒

味性:辛;温。

主治:温肺祛痰;祛风除湿;理气止痛。主风寒咳嗽;风湿性关节痛;胃痛;腹痛;牙痛。大乌金草

大乌爪金龙

味性:辛、温。

主治:祛风,活血,消肿。风湿关节疼痛,口腔炎,鼻炎;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大乌爪金龙

大五爪金龙

味性:辛;温。

主治:祛风湿;散痕血;接骨。主风湿痹痛;跌打瘀肿;骨折。大五爪金龙

大细辛

别名:马蹄细辛、苕叶细辛

味性:辛;温。

归经:肺;脾;肝经。

主治:祛风散寒;止咳祛痰;活血解毒;止痛。主风寒感冒;咳喘;牙痛;中暑腹痛;肠炎;痢疾;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痈疮肿毒;蛇咬伤。大细辛

大叶钓樟

别名:土官桂、干橿木、绿叶甘橿、小叶甘橿、钓樟

味性:辛,温。

主治:温中,行气,止痛。主治吐泻,寒性胃痛,腹痛,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痛,湿疹,疥癣。大叶钓樟

大叶风沙藤

别名:海风藤、地血香、梅花钻、大梅花钻、吹风散、大血藤、过山风、绣球香、通血香、过山龙藤、大饭团

味性:辛,微温。

主治:根、藤:祛风除湿,理气止痛,活血散淤。用于风湿筋骨疼痛,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痛经,产后腹痛,跌打损伤。;果:补肾宁心,止痰祛咳。用于肾虚腰痛,神经衰弱,支气管炎。大叶风沙藤

大叶花椒

别名:见血飞、山批杷、铁杆椒、岩花椒、蚌壳花椒、单面针、钻山虎、大花椒、山枇杷、岩药椒

味性:辛;温。

归经:肝经。

主治:散寒止痛;调经。主疝气痛;有经过多。大叶花椒

大叶黄杨
大叶黄杨

味性:苦;辛;微温。

主治:祛风温;强筋骨;活血止血。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跌打伤肿;骨折;吐血。大叶黄杨

大叶黄杨根

味性:辛;苦;温。

归经:肝经。

主治:活血调经;祛风湿。主月经不调;痛经;风湿痹痛。大叶黄杨根

大叶蒟

别名:小肠风、野胡椒、山胡椒

味性:辛;温。

主治:活血消肿止痛。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大叶蒟

大叶楠根

味性:辛;苦;温。

归经:肺;心经。

主治:解毒消肿。主痈肿疮疖。大叶楠根

大叶千里光

别名:松筋藤、滇南千里光

味性:辛、微苦,微温。

主治:舒筋活络,祛风除湿。主治风湿痹痛,肌腱挛缩,小儿麻痹后遗症。大叶千里光

大叶山桂
大叶山桂

别名:大山桂、三条筋、胶桂、鸭母桂、土肉桂

味性:甘、辛,温。

主治: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止血,接骨。用于胃寒疼痛,虚寒泄泻,风湿骨痛,腰肌劳损,阳痿,闭经;外用治外伤出血,骨折,蛇咬伤。大叶山桂

大叶香薷

别名:热痱草

味性:苦微辛,温平。

主治:祛风顺气,温中止痛。治伤暑腹胀,痧气作痛;痔瘘下血。外用杀虫止庠。治湿疹风痒,滴虫性阴道炎。大叶香薷

大叶云实

别名:铁藤、刺藤、铁藤根

味性:甘辛;温。

归经:肝;脾经。

主治:活血消肿。主跌打损伤。大叶云实

大叶醉鱼草

别名:紫花醉鱼草、大蒙花、酒药花

味性:辛、微苦,温。

主治: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骨折;外用治脚藓。大叶醉鱼草

大夜关门根

味性:辛、酸;苦;温。

归经:心;肺;肾经。

主治:止血,镇咳,补肾摄精。主血崩,咳嗽,遗精,滑精,遗尿。大夜关门根

大一枝箭

别名:铁色箭、忽地笑、鹿葱、祖先花、岩大蒜、黄龙爪、独脚蒜头

味性:性微温,味辛甘。

主治:解疮毒,消痈肿,杀虫。治痈肿,疔疮结核,汤火灼伤。大一枝箭

大皂角

味性:辛,温。

主治:开窍,祛痰,通便。用于卒然昏迷,口噤不开,喉中痰壅,支气管哮喘,便秘,颈淋巴结结核。大皂角

带刺马鞭

味性:辛;苦;性温。

主治:祛瘀活血;消肿。主跌打伤痛;痔疮肿痛;疮痈初起;虫蛇咬伤。带刺马鞭

单鞭

别名:三两根

味性:辛;微温。

主治:活血舒筋;祛风消肿。主跌打损伤;老伤瘀痛;水肿。单鞭

单刀根

别名:龙眼参、铁罗伞、广檀木

味性:苦辛,温。

主治:散瘀,止痛,止血。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创伤出血。单刀根

单面针
单面针

别名:山枇杷、白三百棒、九百锤、大叶花椒、山椒根、黄椒根、钻山虎、单面虎、刺壳椒、土花椒、三百棒

味性:辛、涩,温。

主治:消食助运;行气止痛。主脾运不健;厌食腹胀;脘腹气滞作痛。单面针

当归
当归当归

别名:干归、马尾当归、秦哪、马尾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

味性:甘辛,温。

归经:归肝;心;脾经。

主治: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症瘕结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窃,跌扑损伤。当归(图)

倒插花

别名:盘蛇莲、盘龙草、土细辛

味性:辛;温。

归经:肺;胃经。

主治:温经散寒;止咳化痰;消肿止痛。主胃痛;咳喘;跌打损伤;烫伤;蛇咬伤;含嗽治牙痛。倒插花

倒赤伞

别名:大叶一支箭、刀口药、白胡子狼毒

味性:辛、苦,温。

主治:祛风散寒,止咳止痢。治风寒咳嗽,肠炎,痢疾。倒赤伞

稻草

别名:稻穰、稻藁、稻杆、禾秆

味性:辛;温。

归经:脾;肺经。

主治:宽中,下气,消食积。治噎膈,反胃,食滞,泄泻,腹痛,消渴,黄疸,白浊,痔疮,烫伤。稻草

灯笼果
灯笼果

别名:狗葡萄、醋栗、山麻子、东北茶藨、山樱桃

味性:味辛;性温。

归经:肝经。

主治:疏风解表。主感冒。灯笼果

灯台莲

别名:路边黄、蛇包谷、老蛇包谷

味性:味苦、辛;性温。

归经:肺;肝经。

主治:燥湿化痰;熄风止痉;‘消肿止痛。主痰湿咳嗽;风痰眩晕;癫痫;中风;口眼歪斜;破伤风;痈肿;毒8蛇咬伤。灯台莲

灯盏细辛
灯盏细辛

别名:灯盏花、短茎飞蓬、灯盏草、地顶草、地朝阳、双葵花、东菊、灯盏花地朝阳、牙陷药、罐儿草

味性:辛、微苦,温。

归经:归肺;胃;肚经。

主治:散寒解表,活血舒筋,止痛,消积。治感冒头痛鼻塞,风湿痹痛,瘫痪,急性胃炎,小儿疳积,跌打损伤。灯盏细辛

滴水珠
滴水珠

别名:一滴珠、一粒珠、石半夏、水半夏、制蛇子、独叶一枝花、心叶半夏、石蜘蛛、石里开、独龙珠、蛇珠、岩芋、水滴珠、独叶一支花、天灵芋、岩珠、深山半夏、水滴珠岩芋、单叶半夏、地金莲、夏无影、岩隙子

味性:辛,温。

归经:肝经。

主治:解表止痛,散结消肿。用于毒蛇咬伤,胃痛,腰痛;外用治痈疮肿毒,跌打损伤。滴水珠

地枫皮
地枫皮

别名:追地风、钻地风、南宁地枫皮、地风

味性:微辛、涩,温。

归经:脾;胃经。

主治:祛风除湿,行气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腰肌劳损。地枫皮

地贵草
地贵草

味性:辛;温。

主治:舒筋活络;祛风除湿。主风湿筋骨痛;劳伤疼痛。地贵草

地贵草根

味性:性温,味辛。

主治:治风湿劳伤,周身疼痛。地贵草根

地锦槭
地锦槭

别名:红枫叶、色木、五龙皮

味性:辛;苦;温。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偏正头痛;风寒湿痹;跌打瘀痛;湿疹;疥癣。地锦槭

地蔷薇

别名:直立地蔷薇、茵陈狼牙、追风蒿

味性:苦、微辛,温。

主治:祛风湿。地蔷薇

地刷子

别名:扫天晴明草、舒筋草

味性:辛,温。

主治:舒筋活络。用于风湿关节痛。地刷子

地笋
地笋

别名:地瓜儿、地瓜、地笋子、地蚕子、地藕、水三七、野三七、旱藕、泽兰根

味性:甘、辛,温。

主治:活血,益气,消水。治吐血,衄血,产后腹痛,带下。地笋(图)

地乌

别名:林阴银莲花、黑地雷、地雷、金串珠、蜈蚣三七、二轮七

味性:温;辛;微苦。

归经:肝经。

主治:解毒,祛风除湿。主治风湿关节疼痛。地乌

地仙桃

别名:小紫草、墨飞、猫舌头草、接骨仙桃草、马非

味性:甘辛;温。

归经:脾胃经。

主治:温中健胃,消肿止痛。治胃胀反酸,胃寒疼痛,吐血,跌打损伤,骨折。地仙桃

地血香

别名:大饭团、梅花钻、风藤、吹风散、大风沙藤、大钻骨风、冷饭团、绣球香、通血香、红吹风、南蛇风、过山龙藤、海风藤、大叶过山龙、大通血香、大红袍

味性:辛;苦;性温。

归经:脾;胃;肝经。

主治:祛风除湿,行气活血。治风湿痹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肠炎,痛经,产后腹痛,跌打损伤。地血香

地血香果

味性:辛;性微温。

主治:益肾宁心;祛痰止咳。主肾虚腰痛;神经衰弱;支气管炎。地血香果

滇白芷

别名:白芷、香白芷、水白芷、山白芷、野当归、云南牛防风

味性:味辛;苦;性温。

归经:归肺;胃经。

主治:祛风发表;散寒燥湿。主风寒感冒;头痛;咳顺;鼻渊;脘腹冷痛;风寒湿痹;寒湿带下;痛经;疮疡肿痛;风疹湿痒。滇白芷

滇白芷果

别名:土蛇床子

味性:味辛;苦;性温。

主治:祛风燥湿;止痒。主风疹;湿疹;阴痒带下。滇白芷果

滇常山
滇常山

别名:臭牡丹、矮桐子、臭茉莉、滇赪桐、乌药、大臭牡丹

味性:辛,温。

归经:肺;膀胱经。

主治:祛风,利湿,行气。。主风湿痹痛;水肿尿少;胞腹胀痛。滇常山

滇丁香
滇丁香

别名:野了香、桂丁香、酒瓶花、小黄树、丁香花、露球花、满山香、白花木

味性:辛;温。

主治:止咳化痰。主咳嗽;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滇丁香

滇杠柳

别名:柳叶过山龙、青蛇胆、飞仙藤、黑骨藤、柳叶夹、小黑牛

味性:苦、辛,温。

主治:祛风除湿,通经活络。用于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乳腺炎,闭经,月经不调;外用治骨折。滇杠柳

滇高良姜

别名:良姜

味性:味辛;性温。

主治:温中开胃。主脘腹胀痛;食滞不化。滇高良姜

滇藁本

别名:黑藁本

味性:味辛;苦;性温。

主治:祛风除湿;杀虫止痒。主感冒夹湿;头痛;风湿痹痛;泄泻;妇女阴道痒痛;疥癣。滇藁本

滇姜三七

别名:姜三七[云南]

味性:辛,温。

主治:止血消肿。用于跌打损伤,骨折,吐血,衄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外用治外伤出血。滇姜三七

滇南冠唇花

别名:野藿香、香薷、藿香

味性:味辛;性微温。

主治:发表解暑;化湿和中。主风寒感冒;咳喘气急;夏月感寒饮冷;头痛胸闷;腹痛吐泻。滇南冠唇花

滇南千里光

别名:松筋藤

味性:味辛;微苦;性微温。

主治:祛风除湿;舒筋通络。主风湿痹痛;关节屈伸不利;小儿麻痹症后遗症;跌打损伤。滇南千里光

滇羌活

别名:龙头羌活、蛇头羌活

味性:味辛;苦;性温。

主治:发汗祛风,除湿,宣通经络,止痛。滇羌活

滇瑞香
滇瑞香

别名:桂花矮陀陀、黄山皮条、构皮岩陀、万年青矮陀陀、桂花岩陀、野瑞香、西南瑞香、小鼠皮、开花矮陀陀、细叶寡鸡蛋树皮、鼠皮黄、山皮条、雪花枸、月月绿、金腰带、矮陀陀、冷水跌打、银丝矮陀、黄皮杜仲、黄根枸皮、千年不落叶

味性:辛涩,温。

归经:肝;膀胱经。

主治:祛风除湿;活络行气止痛。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胃痛。滇瑞香

滇崖爬藤

别名:爬树龙、三爪龙、三角枫、马龙头叶、飞蜈蚣

味性:辛,温。

主治:散瘀消肿,续筋骨。滇崖爬藤

钓樟根皮

别名:光狗棍根皮、土官桂、绿叶甘姜、光脚棍、山竹子、干橿木

味性:辛;温。

归经:心;小肠;大肠经。

主治:治奔豚,脚气,水肿,疥癣,创伤出血。钓樟根皮

钓樟枝叶
钓樟枝叶

味性:辛;温。

主治:祛风杀虫;敛疮止血。主疥癣痒疮;外伤出血;手足皲裂。钓樟枝叶

调经草

味性:辛,温。

主治:调经化瘀。治月经不调,痛经。调经草

跌打老

别名:大五托、川掌莲、五叉虎、牛拉力、过山风、五指青、铁打王

味性:苦;辛;温。

归经:肺;肝经。

主治:祛风通络;活血消肿;止痛。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四肢麻痹;痛经;跌打肿痛。跌打老

蝶兰

别名:小接筋藤、金环草、缩筋草、分筋草

味性:味苦;微辛;性温。

主治:疏风解表;舒筋活络;接骨止痛。主感冒发热;头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蝶兰

丁公藤
丁公藤丁公藤

别名:麻辣子、包公藤、麻辣仔藤、斑鱼烈

味性:辛,温。

归经:肺;肝经。

主治: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跌打肿痛。丁公藤

丁茄
丁茄

别名:癫茄、大癫茄、野颠茄、野西红柿、钮茄根、山马铃、刺丁茄、番鬼茄

味性:苦、辛,微温。

主治:活血散瘀,镇痛麻醉。跌打损伤,风湿腰腿痛,痈疮肿毒,冻疮。丁茄

丁香罗勒

别名:臭草

味性:辛,温。

主治:发汗解表,祛风利湿,散瘀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胃腹胀满,消化不良,胃痛,肠炎腹泻,跌打肿痛,风湿关节痛;外用治蛇咬伤,湿疹,皮炎。丁香罗勒

丁香树皮

别名:丁皮、丁香皮

味性:味辛;性温。

归经:归脾;胃经。

主治:散寒理气;止痛止泻。主中寒脘腹痛胀泄露泻;齿痛。丁香树皮

定木香

味性:性温,味辛。

主治:驱风散寒,除湿止痛。定木香

丢了棒

别名:刁了棒、咸鱼头、追风棍、大叶大青、赶风债、赶风柴、追风根

味性:苦辛,微温。

归经:脾;肾经。

主治:祛风除湿,散瘀止痛。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外伤瘀痛。丢了棒

东北延胡索
东北延胡索

别名:土元胡、延胡索、蓝花菜、蓝花豆

味性:辛;苦;温。

归经:肝;胃经。

主治:活血;散瘀;理气;止痛。主心腹腰膝诸痛;痛经;月经不调;产后瘀滞腹痛;崩漏;瘤瘤;跌打损伤。东北延胡索

东当归

别名:当归、延边当早归、朝鲜当归、大和当归、日本当归

味性:味辛;甘;性温。

主治: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血虚证;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腹痛;肠燥便秘。东当归

东风菜根

别名:钻山狗、疙瘩药、草三七

味性:辛,温。

主治:疏风,行气,活血,止痛。治肠炎腹痛,骨节疼痛,跌打损伤。东风菜根

东风橘

别名:针仔簕、牛屎橘、狗橘刺

味性:辛、苦,微温。

主治:祛风解表,化痰止咳,理气止痛。用于感冒,头痛,咳嗽,支气管炎,疟疾,胃痛,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东风橘

东风橘根

味性:辛,温。

主治:去瘀止痛,顺气化痰。治跌打肿痛,骨折,风湿痛,疝气,感冒,咳嗽,疟疾,胃痛。东风橘根

东紫堇

味性:辛;苦;温。

归经:肝经。

主治:行气;活血;止痛。主头痛;胃肠痉挛痛;痛经。东紫堇

豆豉姜

别名:木浆子根、满山香、澄茄根、木姜子根、过山香、枪子蔃、山苍子根

味性:辛,温。

归经:肝;脾;胃经。

主治:祛风除湿,理气止痛。治感冒,风湿痹痛,胃痛,脚气。豆豉姜

豆蔻花

味性:辛,温。

归经:归肺、脾、胃经。

主治:开胃理气,止呕,宽闷胀。豆蔻花

豆蔻壳

味性:辛,温。

归经:归肺、脾、胃经。

主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适用于寒湿气滞、脘腹胀闷、胃呆、呕吐等症。豆蔻壳

豆麻

别名:麻风草、广西艾麻

味性:辛;性温。

主治:祛风除湿;和胃化浊。主风湿痹痛;肢体麻本;胸闷脘痞;腹痛吐泻。豆麻

豆油
豆油

味性:辛;甘;温。

归经:大肠经。

主治:驱虫,润肠。治肠道梗阻,大便秘结不通。豆油

豆渣树

别名:冬瓜木、红皮岭麻、鹿食、白花盏、高山望、白苍木

味性:辛;性微温。

主治:祛风除湿;利水消肿。主。豆渣树

毒芹

别名:走马芹、野芹菜花

味性:辛、微甘,温。

主治:外用拔毒,祛瘀。用于化脓性骨髓炎。并可用于灭臭虫。毒芹

毒芹根

别名:走马芹

味性:味辛;微甘;性温。

主治:拔毒;祛瘀;止痛。主急;慢性骨髓炎;痛风;风湿痛。毒芹根

独椒

味性:辛,温。

归经:胃;肾经。

主治:散风寒,除湿邪。治牙龈肿痛及肾虚阴缩。独椒

独角芋

别名:红半夏、石芋头、红水芋、红芋头、珍珠莫玉散、五彩芋

味性:苦辛,温。

主治:解毒消肿,散瘀止痛。治风湿疼痛,跌打肿痛,胃痛,牙痛,无名肿毒,腮腺炎,痈,疮,疖,癣,湿疹,全身瘙痒,狗和蛇、虫咬伤,刀枪伤。独角芋

杜衡
杜衡

别名:怀、蘅薇香、牡、土卤、楚蘅、杜蘅、土杏、马蹄香、榷香、杜衡葵、土细辛、钹儿草、杜葵、南细辛、马辛、马蹄细辛、泥里花、土里开花、杜、蘹香

味性:辛;温。

归经:肺;肝;肾;膀胱经。

主治:散风逐寒,消痰行水,活血,平喘,定痛,治风寒感冒,痰饮喘咳,水肿,风湿,跌打损伤,头疼,龋齿痛,痧气腹痛。杜衡(图)

杜鹃花果实

别名:映山红子

味性:甘;辛;性温。

主治:活血止痛。主跌打肿痛。杜鹃花果实

杜松

别名:刺柏、杜松子、崩松、棒松

味性:辛,温。

主治:发汗,利尿,镇痛。主治风湿性关节痛。配方用尚可治布氏杆菌病。杜松

杜仲叶
杜仲叶

味性:微辛;性温。

归经:入肝;肾经。

主治: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主腰背疼痛;足膝酸软乏力;高血压病。杜仲叶

肚拉

别名:都拉参、都拉、对对参、双参、萝卜参、土败酱

味性:甘辛,温。

归经:入肺、脾二经。

主治:补气壮阳,养心止血。治阳痿,白带,风湿性心脏病,虚劳久咳,刀伤出血。肚拉

短茎独活

别名:独活

味性:味辛;苦;性温。

主治:祛风除湿;止痛。主风寒湿痹;腰膝冷痛;头痛;牙痛。短茎独活

断肠草
断肠草

别名:钩吻、大茶药、大炮叶、黄花苦蔓、黄猛菜

味性:苦、辛,温。

主治:攻毒拔毒,散瘀止痛,杀虫止痒。外用治皮肤湿疹,体癣,脚癣,跌打损伤,骨折,痔疮,疔疮,麻风。还可杀蛆虫、孑孓。断肠草

椴叶独活
椴叶独活

别名:独活、前胡

味性:味辛;微甘;性温。

主治:祛风;胜湿;止痛。主感冒;头痛;腰背痛。椴叶独活

对叶豆

别名:非洲木通、翼柄旃那

味性:辛,温。

归经:心;脾经。

主治:杀虫,止痒。主治神经性皮炎,牛皮癣,湿疹,皮肤瘙痒,疮疖脓疡。对叶豆